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IV型永存动脉于是一种罕见而又十分复杂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1-5],我院心血管造影证实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11岁。活动后心悸、气短、唇指发绀8年,平时易感冒,喜蹲踞,于1993年9月入院。体查:唇指轻度发绀,轻度杆状指趾,心前区隆起,心界扩大,心尖区3/6级收缩期杂音,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肺动脉瓣区连续性较柔和杂音。心电图:窦性心律,电轴右偏,右心房,右心室肥大。X线心脏相:肺血减少,主动脉辽山延长右移,靴形心,右室增大,肺动脉段消失。超声心动图:右定增大,主动脉增宽,轻度骑跨,主肺动脉变空,空间隔连续中断…  相似文献   

2.
患儿女性,10岁。出生第3天发现心脏杂音,剧烈活动后有蹲踞,哭闹后口唇紫组。体检:紫纣不明显,胸骨在缘2~3肋间闻及级全收缩期杂音和豆级舒张期杂音,P2略减低。心电图: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大。胸片:肺血偏少,左肺动脉扩张,右房右室增大,心胸比率0.6。超声心动图:主动脉骑跨25%,室缺21mm,右室流出道内径15mm。右室造影:室缺20mm,肺动脉瓣口8mm,肺动脉主干及左肺动脉狭窄后扩张。术前诊断非典型法乐四联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术中见右房右室增大,主动脉与肺动脉根部直径之比为18:10mm,膜部室缺22mm,切除右心室异…  相似文献   

3.
陈虎  周健 《浙江医学》1997,19(3):189-189
单心室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复杂心内畸形,发生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3%。本病预后差,常由于合并其他畸形而在婴儿期死亡,偶有活至成年者。笔者诊治2例,报道如下。 例1:男性,12岁。自幼发现口唇紫绀,轻度活动后即有明显气急。体检:BP12/9.3kPa,口唇紫绀,杵状指(趾)。心率90次/分,律齐,胸骨右缘第4肋间闻及Ⅱ级全收缩期杂音,A_2亢进、单一。心电图示心房及右心室肥大,电轴右偏 244°,心房内传导阻滞。B超示肝脏发育及位置异常(中位肝),脾脏缺如。胸片见肺血略减少,主动脉右位,心腰部明显凹陷,心室均增大,拟诊法洛四联症。右心导管检查:导管在心室部活动范围较大,可达左右心缘,并极易进入肺动脉和主动脉。心室内压力增高达14/10kPa。与周围动脉压相仿。心室内各部血氧含量增高并大致接近。右心室造影:显示为单一心室,右心室肌小梁粗大,主动脉和肺动脉同时显影,均开口于右心室。主动脉起始段转位于肺动脉总干  相似文献   

4.
<正> 患男,2.7岁。因活动后气短,易患肺炎就诊,以动脉导管未闭诊断入院。查体:无紫绀,R38次/min,心前区隆起,心界明显向左扩大,P120次/min,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2音亢进。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双心室肥大。X线胸片示双肺充血,心界向两侧扩大,肺动脉段突出。二维超声心动图示主肺动脉与降主动脉间有异常通道。心血管电影造影显示主动脉右弓右降,左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动脉导管未闻。  相似文献   

5.
李彬 《微创医学》2001,20(1):110-111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1天。因生后出现口唇、指趾青紫,心前区闻及杂音而就诊。体检:一般情况差,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Ⅱ~Ⅲ级双期杂音。超声检查采用HP2000型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仪,探头频率3.5MHz。患儿取仰卧位及左侧卧位,经胸骨旁、心尖部及剑下探查各切面,重点探查心尖四腔心及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三尖瓣、肺动脉瓣情况。超声检查:二维超声(2DE)显示心房正位,心室右袢,大动脉位置关系正常。右房及左房、左室扩大,右室内径较窄小,发育不良。三尖瓣位及肺动脉瓣位分别呈条索状强回声,无瓣叶启闭活动。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发育尚好。降主动脉与肺动脉分叉处见异常沟通,宽3mm,长4mm。房中部回声中断约7mm。室间隔上段回声脱失5mm。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CDFI):舒张期三尖瓣口未见过瓣血流;收缩期肺动脉瓣口未见过瓣血流。右室内未见血流信号;室水平未见过隔血流。收缩期及舒张期导管水平见花五彩分流束,自降主动脉至肺动脉,并探及连续性湍流频谱。收缩末期至舒张期房水平见右至左蓝色过隔血流束并探及湍流频谱。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及肺动脉瓣闭锁,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6.
1.例1:患者女,54岁,因腰间盘突出入我院骨科治疗,自幼发现先天性心脏病,具体不详,无明显自觉症状。体格检查:心脏叩诊向左扩大,心率102次/min,律齐有力。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伴有震颤,Ⅳ/6级舒张期吹风样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超声心动图所见:(1)肝脏位于右季肋区,心房正位,心室左襻,心房-心室连接关系不一致,左房与解剖右室相连,右房与解剖左室相连;(2)主动脉发自于解剖右室,肺动脉发自于解剖左室;主动脉位于左前,  相似文献   

7.
1 病例介绍。患者女,45岁。因活动后气喘,心慌17年余人院。查体:血压125/57mmHg,心尖搏动弥散,震颤(一),心界向左下方扩大,心律绝对不齐,心尖区闻及Ⅳ/Ⅵ级收缩期杂音和中度舒张期杂音,主动脉瓣区及中度舒张期杂音。超声心动图示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伴中度关闭不全,主动脉关闭不  相似文献   

8.
患儿女,14岁,因“巨大卵巢肿瘤”住院。该患6岁时曾“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房间隔缺损”行手术治疗,术后紫组纠正。查体:心界略向左扩大,心尖部可闻及较粗糙舒张期杂音和Ⅱ级收缩吹风样杂音。妇科检查:盆腔可触及一如妊娠六个月大小的包块,子宫触不清。心电图:窦性心律,Ⅲ°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性心律。不正常心电图。X光胸片:双肺血增多,心影增大,心胸比例为0.52,肺动脉段突出,主动脉缩小。诊断:先天性心脏病,肺静脉异位引流、房间隔缺损术后,心影中度增大。超声心动图:各房室腔均扩大,右室而出…  相似文献   

9.
患男,34岁,因反复活动后气促、乏力6月就诊。查体叩诊心界左下扩大,主动脉听诊区闻及双期杂音,伴震颤,二尖瓣区闻及收缩期杂音。ECG:心室肥大;X-ray:心影重度增大,以左房室为主。采用GEVv7彩超仪探查见:左心增大,主动脉增宽,主动脉右冠窦右侧变薄、冗长,呈囊袋状突向左室(见图1),顶部破口约为10mm,主动脉无冠瓣变薄,舒  相似文献   

10.
0引言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是一种严重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其解剖特征为心房与心室连接一致,而心室与大动脉连接不一致,主动脉起源于右心室,肺动脉起源于左心室.我院1996-12对1例患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幼儿施行心室内调转术,获得较好效果.在国内未见有此类手术报道.tiM床资料患儿2岁,女,生后紫钳、发育差.肝大,听诊无明显心脏杂音,胸片示心胸比0.66.右心导管检查右室压11.2kPa/1.5kPa,肺动脉压13kPa/8.8kPa.右室、左室和降主动脉造影显示,右房和右室位于右侧,左房、左室位于左侧,主动脉发自右心室侧,位于肺动脉左前方…  相似文献   

11.
<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有剧烈胸痛,个别病例心肌酶升高,易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本文误诊3例中,男2例,女1例。年龄为44、78、73岁。临床表现均有剧烈胸痛、恶心、呕吐、大汗淋漓,四肢冰冷。血压增高,最高达32/14.5kPa,一侧脉搏减弱。听诊心音有力,心动过速,心尖部Ⅲ级收缩期杂音并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1例,单纯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心尖部Ⅲ级收缩期杂音各1例。3例皆有高血压史。心电图除avR、V_(1~2)导联外,其它导联ST段压低0.1~0.4mV,合并室早、房早各1例,心肌酶增高1例,3例X线胸片示主动脉影进行性增宽;3例经超声心动图、CT确诊为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其中1例行磁共振检查。经吗啡止痛、镇静剂及硝普钠、心痛定、氨酰心安、巯甲丙脯酸降压及控制心室率等综合治疗,1例症状缓解。在北京阜外、安贞医院确诊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35岁。活动后胸痛1年。查体:心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第2~4肋间闻及3/Ⅵ级双期杂音,以收缩期杂音为主,P2>A2。心电图示左室肥厚劳损。X线胸片示主动脉结增宽,肺动脉段平直,左室大。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关闭欠佳,瓣下探及一狭窄环,其直径约6mm;舒张期左室流出道内见源于主动脉瓣口的少~中量返流信号,收缩期主动脉瓣下见高速血流经瓣下狭窄环进入主动脉内。术前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术中所见:左室增大,室壁肥厚,主动脉呈狭窄后扩张,表面…  相似文献   

13.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l~42岁,平均13.5岁;剧烈活动后心悸8例,发热、咳嗽6例;自幼易感冒、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连续机器样杂音10例,收缩期杂音13例,舒张期杂音2例。临床拟诊动脉导管未闭(PDA)15例。使用百胜Du-3型彩色多谱勒超声仪,探头频率3.5MHz。所有患者均作二维超声、彩色、频谱多谱勒检查。检查时,取平卧位,头部稍后仰或左侧卧位,采用常规切面,测量心腔及大血管内径,少数病例因肥胖及肺气干扰不易显示导管时,在胸骨上窝取主动脉长轴切面探测;彩色多谱勒着重观察有无从降主动脉穿过未闭导管的五彩镶嵌血流束射入肺动脉;…  相似文献   

14.
患儿,女性,10月龄,因口唇发绀及指甲青紫而就诊。查体:心律118次/分,心尖区可闻Ⅱ级收缩期杂音。行B超检查:心尖四腔图示房间隔中、下部缺损,仅见心房顶部突起一嵴约7.0mm(见图1),二尖瓣及三尖瓣隔叶消失,仅可见一组房室瓣,开放距离为20.8mm(见图2),室间隔完全消失,心室内腔扩大,相当于正常人左右两心室内径之和,舒末内径32.0mm(见图2),无附属心室结构。心室壁内膜粗糙,肌小梁回声多且粗,可见粗大乳头肌回声。肺动脉、主动脉瓣叶及内径均正常。彩色多普勒显示肺动脉及主动脉血流正常,未…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7岁。10天前开始出现活动后心悸、气促、无力;既往无先天性心脏病史。查体:血压16/8kPa,胸骨左缘2、3肋间3/VI级舒张期杂音,股动脉枪击音阳性。心电图示大致正常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见室间隔近三尖瓣隔瓣有2.0cm×2.2cm间隔瘤,彩色多普勒检查示在心室舒张期有血液由主动脉根部返流至左心室。1996年3月在体外循环下手术。见室间隔膨出约2.5cm×2.5cm;膨出部分由三尖瓣隔瓣、瓣下腺素及纤维组织与室间隔粘连融合而形成;膨肺未见心室门分流;切开膨出的三尖瓣隔瓣,见室间隔有1.2cm×1.2cm缺损,主动脉右冠窦瘤样凸向…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18岁,该患生后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伴口唇发绀,活动明显受限,有明显的喜蹲踞现象,有多次晕厥病史,无心衰及双下肢水肿。查体:口唇发绀,双手双足紫绀,有明显杵状指趾,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00次min,节律规整,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彩超检查:肺动脉闭锁,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右心室肥厚。心导管检查:右股动脉进路,导管经主动脉骑跨部引入右心室及支气管动脉开口处造影。右心室造影:左右心室几乎同时显影,主动脉骑跨于左右心室之上,升主动脉扩张,肺动脉在起始2cm以远处闭锁,心室水…  相似文献   

17.
心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我科于1990年7月至1993年5月共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3例中,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6、8、16岁。3例均在胸骨左缘第2~3肋间触及震颤,并闻及Ⅲ~Ⅳ级连续性机器样杂音。1例伴有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可闻及短促舒张期杂音,P:亢进。脉压大于4kPa  相似文献   

18.
我院于1993年6月~1995年9月共治疗少见大血管疾病4例,其中皿型右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AORPA)即右肺动脉起源于降主动脉1例、大动脉炎致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和先天性主动脉缩窄2例、现就这几例的临床特点、治疗中成功和不足的经验进行讨论。l病例报告例1,女,9岁,活动后心悸、气促9年,渐加重人院。体检:BP12/7kPa,心底部可闻及W/6级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心前区可闻及W/6级收缩期杂音。升主动脉和主动脉造影:动脉导管显影,气管分叉水平见降主动脉后壁发出一支动脉与右肺门相连,管径同降主动脉,主肺动脉与右肺门未显影。诊断:…  相似文献   

19.
例1患者女,12岁,学生。自诉因剧烈活动劳累后有心悸,气促及胸闷。体检:发育营养良好,口唇指(趾)端无紫组。两肺无异常,胸廓无畸型、无震颤,心界不扩大,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4/6级粗糙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2~3肋间可闻及3~4/6级连续性机器样隆隆杂音,向心前区左上胸及背部传导。腹平软,肝脾无肿大。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外院做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左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及主动脉短轴切面9~川点处可见室间隔连续性中断,缺口0.scm。心底短轴切面及胸骨上窝主动脉长轴切面均可见舒张期收缩期以舒张期…  相似文献   

20.
12例经腹主动脉-肾动脉造影及腹主动脉测压诊断的肾血管性高血压,用Swan-Ganz导管测定肺志细血管压、右房压及肺动脉主干压力均在正常范围,热稀释法测定的心输出量降低,计算的外周总阻力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