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作为体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的主要抑制剂,与动静脉血栓、出血和凝血异常、细胞迁移密切相关,进而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冠心病、静脉血栓、肿瘤转移、出血、股骨头坏死、流产等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时,体内血浆PAI-1活性水平又受血脂、血糖等调节,进一步参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进程,又影响着上述相关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E)发病中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剂-1(PAI-1)的血浆含量、作用及其该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4例APE患者和56例健康正常对照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定量测定血浆tPA和PAI-1抗原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tPA含量为11.05ng/ml和PAI-1含量为61.31ng/m1)相比,APE组的IPA含量(33.88ng/ml)和PAI-1含量(111.50ng/ml)较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疾病诊断中,tPA和PAI-1的血浆含量合理诊断截断点分别为21.7ng/ml和79.4ng/ml.结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病是由于PAI-1抗原产生和释放增多,而非tPA抗原释放或产生不足所致.tPA和PAI-1抗原血浆含量测定在APE的疾病诊断中具有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热射病时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5例中暑患者,根据中暑严重程度分为热衰竭组(n=23)和热射病组(n=22)。收集患者入科2 h内的常规凝血项目和血栓弹力图(TEG)指标以及血栓标志物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t-PAI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热衰竭组患者TM[7.3(5.4,9.3)TU/mL]、TAT[2.6(1.5,7.2)ng/mL]、PIC[0.7(0.4,1.0)μg/mL]、t-PAIC[3.8(2.1,7.0)ng/mL]相比,热射病组患者TM[17.1(9.2,24.7)TU/mL]、TAT[23.4(10.4,44.3)ng/mL]、PIC[2.0(0.9,5.2)μg/mL]和t-PAIC[17.0(8.3,44.1)ng/mL]均升高(P<0.05)。单因素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缺乏症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诊断 1例先天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1)缺乏症患者并研究其基因异常。方法 用发色底物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α2 纤溶酶抑制剂因子(α2 PI )与PAI 1的活性和 (或 )抗原 ,PCR法与DNA测序分析患者的基因异常 ,用限制性内切酶PshAⅠ对患者和 6 0名正常人PCR产物酶切以排除基因多态性。结果 患者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ELT) 70min ,血浆中加入生理浓度的PAI 1(5 0ng ml)后ELT延长至 12 0min ,PAI 1活性 0 .0 4AU ml,PAI 1抗原 5 .6ng ml,α2 PI活性、F活性及tPA抗原和活性均正常。PCR测序证实患者PAI 1基因外显子 2第 4 3位核苷酸G→A杂合性改变 ,导致信号肽第 15位的丙氨酸突变为苏氨酸。酶切鉴定排除了多态性。结论 报道国内首例PAI 1缺乏症患者 ,其基因改变可能为复合杂合子 ,其中之一为Ala15Thr,该突变为一种国际上尚未报道的新的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5.
陈世德  陶新智  伍伟锋 《临床荟萃》2004,19(13):724-726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6 0例CHF患者 (CHF组 )和 2 0例健康体检者 (正常对照组 )血浆t PA及PAI 1抗原含量。结果 CHF组血浆t PA和PAI 1平均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CHF患者血浆PAI 1含量增高随心功能恶化而愈加明显。结论 CHF患者纤溶功能明显下降 ,可用血浆t PA、PAI 1含量作为判断病情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自身免疫介导并累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起伏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显著特征,血液、造血系统受损较常见,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1]。SLE可以引起全身多器官损害并常存在高凝状态,甚至发生血栓或  相似文献   

7.
8.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是决定血浆纤溶活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血栓性疾病的一个危险因子.血浆纤溶活性的降低常常归因于PAI-1水平的升高.PAI-1基因启动子区-675位鸟嘌呤插入/缺失多态性(4G/5G)与血浆PAI-1水平有密切关系。4G以G基因型者血浆PAI-1水平较5G/5G型者明显增高,较易发生血栓性疾病。关于PAI-1启动4G/5G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疾病(CAD)已有不断报道,本文就这方面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是决定血浆纤溶活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血栓性疾病的一个危险因子。血浆纤容活性的降低常常归因于PAI-1水平的升高。PAI-1基因启动子区-675位鸟嘌呤插入/缺失多态性(4G/5G)与血浆PAI-1水平有密切关系。4G/4G基因型者血浆PAI-1水平较5G/5G型者明显增高,较易发生血栓性疾病。关于PAI-1启动子4G/5G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疾病(CAD)已有不断报道,本文就这方面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基因4G/5G多态性、PAI-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血浆水平在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5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分为2组:26例有环境诱因,26例无环境诱因)和57例正常对照者,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PAI-1基因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PAI-1和t-PA水平.结果 (1)无环境诱因组4G/4G基因型显著高于有环境诱因组和正常对照组(P=0.034),而有环境诱因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无明确环境诱因组t-PA明显降低,PAI-1明显升高与有环境诱因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环境诱因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3)在三组中,无论何种基因型,无环境诱因组的PAI-1血浆水平均最高.在4G/4G基因型和4G/5G基因型中,无环境诱因组与正常对照组、有环境诱因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G等位基因与PAI-1血浆水平具有相关性.结论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肺栓塞有关,4G/4G基因型显著增加无肺栓塞环境诱因个体肺栓塞危险.急性肺栓塞无环境诱因患者存在明显的低纤溶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与国产重组链激酶(r-S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并比较二者的差异。方法 71例AMI患者,均采用静脉溶栓,随机分为r-TPA治疗组(36例)和r-SK治疗组(35例)。结果 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r-TPA组为77.78%(28/36),r-SK组为74.29%(26/35)P>0.05,差异不显著;4周病死率r-TPA组为5.56%(2/36),r-SK组为5.71(2/35)%,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但r-SK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8.57%(3/35),低血压发生率为2.86%(1/35)。结论 加速法使用国产r-SK治疗AMI,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4周病死率r-TPA与r-SK相似,但过敏反应及低血压发生率r-SK较r-TPA高,国产r-SK治疗AMI安全有效,无严重出血,费用较r-TPA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血清和粥样硬化斑块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的研究,探讨PAI-1在AS中的作用.方法 16只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每组8只,饲养16周.两组白兔均于0周、16周取耳缘静脉血,检测血清中PAI-1 的水平;16周后处死,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AI-1在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结果 正常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0周血清中PAI-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脂饮食组16周后血清PAI-1水平较0周显著增加(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高脂饮食组主动脉壁PAI-1 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伴有血清和粥样斑块中PAI-1表达增加,PAI-1可能参与了AS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1990年 2月~ 2 0 0 0年 5月 ,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导管介入冠状动脉 (冠脉 )根部注射小剂量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 ,并与大剂量药物外周静脉给药进行溶栓对比研究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1剧烈胸痛时间 >30分钟且应用硝酸甘油不缓解 ;2心电图上相邻 2个或 2个以上导联 ST段抬高 >0 .1m V;3发病时间 <12小时 ;4无溶栓禁忌证 ;5年龄≤ 73岁。1.2 分组 :88例患者随机分为 4组 :A组 (2 0例 ) :男 16例 ,女 4例 ;年龄 30~72岁 ,平均 5 8岁 ;心肌梗死部位 :下壁5例 ,前间壁 5例 ,广泛前壁 5例 ,下壁加正后壁 3例 ,前壁加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plasminogenactivator,uP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中uP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uPA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对照组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均表达uPA蛋白,且在血管内皮细胞呈阳性表达;异位内膜间质细胞uPA阳性表达率为85.0%,高于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60.0%)(P〈0.05),在位内膜间质细胞(57.5%)(P〈0.05)及正常内膜间质细胞(40.0%)(P〈0.05);uPA蛋白在异位内膜I~Ⅱ期与Ⅲ~Ⅳ期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PA在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的高表达促使其转移、黏附、侵袭、生长,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荣品  王立芹 《临床荟萃》2006,21(19):1441-1442
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可能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的结果。从病理解剖学角度而言,AS进展分两种类型。一是中、小型损伤,AS缓慢而持续发展,如脂质等诱导致AS和平滑肌细胞增殖;二是以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附壁血栓纤维化等为基础,在一些促凝因素作用下,增长加快,最终导致管腔狭。AS是一种累及全身动脉血管的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缺血性脑卒中、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病等疾病。  相似文献   

16.
17.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是细胞表面的一个多功能的受体,它在肿瘤细胞侵润、血管新生等一些病的生理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有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是细胞表面的一个多功能的受体,它在肿瘤细胞侵润、血管新生等一些病的生理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有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在肾损伤后纤维化中的作用和意义,揭示其发病的分子病理机制。【方法】雄性健康的Wistar大鼠以30Gy^60Coγ/线单次双肾局部照射,于照射后4个不同时相点活杀,取肾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学观察及原位分子杂交,观察PAI-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纤维化的肾组织PAI-1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高,与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PAI-1可能在肾损伤后纤维化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