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因分型实现伊马替尼个体化辅助治疗胃肠道间质瘤 2007年ASCO年会首次报告了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随机对照ACOSOGZ9001研究结果,即伊马替尼辅助治疗1年可改善肿瘤直径〉3cm的GIST患者的术后无复发生存(RFS)率。c—kit(一种原癌基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A(PDGFRA)基因突变状态可以预测伊马替尼治疗晚期GIST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治疗进展期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和外显子11及9突变病人对高剂量伊马替尼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ISC Proceedings、ScienceDirect数据库、OVID数据库等,应用RevMan 5.0.18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合计2729例病人,各试验间具有基线可比性.Meta分析结果示:高剂量组800mg/d与标准剂量组400 mg/d相比,并不能明显提高患者总生存率;高剂量组800 mg/d对外显子9突变病人与外显子11突变病人相比可显著提高其总生存率(P<0.0001).结论:对于进展期GIST病人,伊马替尼标准治疗剂量为400mg/d,但对于外显子9突变病人推荐使用高剂量伊马替尼800mg/d.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类特殊的,通常CD117免疫表型阳性的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大多含有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c-kit或PDG-FRA的活化突变.针对GIST广谱的生物学行为,目前以恶性潜能予以评估.临床主要依靠手术切除及靶向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笔者分析新型免疫标记物DOG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对GIST的诊断价值,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靶向药物出现之前,完整手术切除是胃肠间质瘤(GIST)的惟一潜在治愈方法。然而8,5%高危型患者在术后出现复发、转移,5年无复发生存率约20%~40%。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IM)作为靶向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分子靶向药物,彻底改变了晚期GIST治疗的困境。多个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ACOSOG Z9000试验、ACOSOG Z9001试验及EORTC试验)相继发现伊马替尼可显著提高中高危型GIST患者术后的无复发生存率。最近,SSG XVIII/AIO试验研究获得了最新结果,发现3年的伊马替尼辅助治疗不论在5年RFS或OS均优于1年的伊马替尼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5.
甲磺酸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胃肠间质瘤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娟  公维宏  赵娜 《中国医药》2008,3(2):127-128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仅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2%,但因术后复发再行切除术后的复发率仍高达100%,且对放化疗极度不敏感,使其成为治疗的难点。而靶向治疗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应用于GIST的治疗仅5年的历史,就产生了较好效果。新辅助治疗是近年来探讨越来越多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是指患者在手术或放疗前所进行的化疗。现就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GIST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胃肠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但术后极易复发或转移,术后如何进一步治疗是目前的难点。伊马替尼(Imatinib)的商品名是格列卫(Gleevec),是对GIST有效的分子靶向药物,为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本文探讨伊马替尼对于术后复发和(或)转移性GIST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尹承倩 《药品评价》2012,9(24):39-41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中,伊马替尼治疗不可切除/转移/复发GIST疗效显著,使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术后复发因素和药物治疗.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并手术的5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术后均予以伊马替尼400 mg/d治疗,其中先后有21例出现病灶复发,对比分析复发因素,10例给予增加伊马替尼剂量(伊马替尼组),达600 mg/d,11例改为口服舒尼替尼50 mg/d(舒...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青岛市市立医院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共67例手术切除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局限性患者在随访期间未发生确切转移性病灶;28例转移患者中,伊马替尼治疗23个月后临床及影像学评价:部分缓解6例,稳定14例,病情进展8例,其中3例患者对伊马替尼耐药,治疗期间病情持续进展,追加剂量后病情仍未控制,后患者放弃治疗,33个月后临床及影像学评价:部分缓解6例,稳定14例,病情进展8例,其中3例患者对伊马替尼耐药,治疗期间病情持续进展,追加剂量后病情仍未控制,后患者放弃治疗,36个月后患者死亡。另5例患者在开始治疗66个月后患者死亡。另5例患者在开始治疗612个月内病情稳定,后出现病情进展,在追加剂量后未能控制病情,患者行姑息性手术部分切除进展病灶后继续行伊马替尼治疗,患者病情稳定。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能改善患者的愈后,长期使用伊马替尼的患者肿瘤复发率较低,且多数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对于高风险的GIST患者推荐手术结合伊马替尼长期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文军 《中国医药》2009,4(2):156-157
近年来,随着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证实了以前临床及病理诊断的平滑肌源性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其中一部分是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GIST被认为是起源于胃肠道能向Cajal间质细胞、平滑肌细胞分化的多潜能干细胞,多由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基因突变引起;细胞形态呈梭形或上皮样,表达KIT蛋白,免疫组织化学特异性CD117阳性为其特征。GIST对放疗、化疔均不敏感,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选择性c—kit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对复发、转移的GIST靶向治疗具有重要作用。临床病理因素和治疗方法对GIST患者生存期具有根本影响。本文就GIST的概念演变、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病理、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大多含有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c-KIT或PDGFRA的活化突变[1].目前,GISTs的诊断主要依靠在免疫组化上CD117的阳性表达.但有报道4%-15%的GISTs患者CD117染色标记为弱阳性或阴性[2].近年来发现对于组织形态学上符合GISTs诊断而CD117阴性患者可用免疫组化检测DOG1的表达来辅助诊断.DOG1是GISTs目前为止最敏感和特异性的标记物[3].本文对50例GISTs患者肿瘤切除标本的DOG1的免疫组化表达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为GIST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类位于消化道的间叶细胞肿瘤。对于不可切除、转移或复发的GIST患者,伊马替尼、舒尼替尼和瑞戈非尼分别是其标准的一、二和三线治疗药物。由于GIST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耐药现象,尤其是对于三线治疗失败后的患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Ripretinib是由Deciphera制药公司研发的一种KIT/PDGFRα激酶开关调控抑制剂,其在一项Ⅲ期临床研究(注册号:NCT03353753;代号:INVICTUS)中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6.3个月,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15.1个月。该公司已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提交该药的新药上市申请(new drug application,NDA),其有望成为晚期GIST患者多线治疗后新的治疗选择。本文就ripretinib的基本信息、作用机制、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张著学  童英  成元华  杨雯 《贵州医药》2012,36(12):1063-1067
目的 探讨DOG1 (discovered on GIST 1)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65例GIST中DOG1和CD11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DOG1的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检测DOG1在20例胃肠道其它间叶源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65例GIST中DOG1和CD11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38% (62/65)和93.85% (61/65),两者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CD117阴性GIST病例均阳性表达DOG1,3例DOG1阴性GIST病例均阳性表达CD117.DOG1在GIST病例不同性别、肿瘤原发部位、组织学分型及Fletcher危险度分级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肠道其它间叶源性肿瘤中,DOG1除在1例平滑肌瘤弱阳性表达外,其余7例平滑肌瘤、5例平滑肌肉瘤及7例神经鞘瘤均为阴性表达.结论 DOG1是GIST的一个敏感而特异的标记物,联合CD117运用于GIST诊断可以起着互补的作用,有利于提高GIST诊断的准确性,具有较好的临床病理诊断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国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服用伊马替尼稳态浓度的分布情况,为开展伊马替尼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达稳态(29 d)的GIST患者血浆,HPLC-MS/MS法检测血浆伊马替尼浓度。分析不同剂量伊马替尼血药浓度的差异以及个体间和个体内变异。结果:共收集88例GIST患者的154份血浆样本。服用伊马替尼600 mg·d-1n=4)、400 mg·d-1n=81)、300 mg·d-1n=1)、200 mg·d-1n=2)的患者血药浓度分别为(3 032.50±679.94)ng·mL-1,(1 525.14±599.87)ng·mL-1,1 155 ng·mL-1,(655.57±21.92)ng·mL-1。伊马替尼个体间变异39.57%,个体内变异为22.32%。单变量分析显示,伊马替尼血药浓度与性别、年龄、肿瘤切除部位以及是否转移无关。结论:中国GIST患者服用伊马替尼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十分有必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15.
《中国执业药师》2012,(4):31-31
2012年2月1日。法国AB Science制药公司宣布其在研的肿瘤治疗药物Masitinib用于对伊马替尼耐药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的Ⅱ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结果。这项试验的受试者为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GIST患者.且之前在接受伊马替尼治疗期间出现疾病恶化。试验显示.Masitinib治疗组患者在接受治疗18个月后和2年后的生存率均显著高于舒尼替尼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和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是由Bcr-Abl癌基因引起的.伊马替尼能抑制Bcr-Abl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慢性期CML的药物,但由于其耐药点突变,使加速期或急变期CML和Ph ALL患者常常复发.尼罗替尼是第2代Bcr-Abl激酶抑制剂,效果比伊马替尼强20倍,对伊马替尼耐药和不能耐受的患者(T3151除外)有广泛的活性.Ⅰ/Ⅱ期临床试验表明,尼罗替尼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能耐受的CML患者仍能获得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的缓解.现对尼罗替尼的药理作用、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安全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普外科2007年1月~2011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GIST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发生于胃部11例,十二指肠1例,小肠8例,结肠2例,直肠2例。行腹腔镜下胃肿瘤切除和小肠肿瘤切除术5例;2例直肠GIST经肛门切除;17例行开腹手术,无广泛转移病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仅有4例患者按疗程口服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其余患者均未服药,22例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外科手术是GIST治疗的首选,对恶性或潜在恶性的胃肠间质瘤患者需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但因伊马替尼价格昂贵,对于无远处转移及局部广泛浸润转移患者,外科根治性手术切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埃克替尼是我国第一个自主创新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是我国继吉非替尼后第二个用于该适应证的一线药物.2021年6月,埃克替尼单药作为Ⅱ~ⅢA期伴有EGFR敏感突变NSCLC术后辅助治疗的新适应证获批上市,成为第一个用于此类型...  相似文献   

19.
胃肠间质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胃肠间质瘤(GIST)是最常见的胃肠道恶性间质肿瘤。95%GIST免疫组化检查CD117阳性,CD117阴性需要进行Kit和PDGFRα基因突变的检测。完全切除肿瘤是标准的外科治疗,辅助和新辅助治疗仍然处于试验阶段。伊马替尼400mg/d是目前晚期转移性GIST一线治疗的推荐剂量。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于耐药的肿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多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复发转移/不可切除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实体肿瘤。甲磺酸伊马替尼被批准用于治疗CML和晚期GIST,尽管伊马替尼的疗效获得广泛认可,多种因素仍然会导致其出现不理想的反应或治疗失败。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是评估临床疗效和指导个体化给药的重要技术,许多研究显示TDM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非常有益。因此,就国际和国内现有的临床使用伊马替尼时进行TDM的指南进行综述,总结归纳既已达成共识的伊马替尼TDM推荐意见,为伊马替尼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