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复发机制。方法采用真菌学检查、药敏试验和细胞因子检测比较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G)、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病原学特点、药物敏感度和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EVVC的主病原菌为白念珠菌(8421%),其次为光滑念珠菌、近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RVVC念珠菌株对4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依次为制霉菌素〉两性霉素〉酮康唑〉伊曲康唑,RVVO患者Th2型分泌的细胞因子(IL-4、IL一10)水平增高。结论白色念珠菌是导致临床阴道念珠菌感染的优势菌群;唑类药物存在一定耐药性,应注意VVO首次治疗中抗真菌药物的规范化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消炎痛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小鼠阴道组织中细胞因子IL-10和IL-12p70的影响,进一步探索消炎痛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37只昆明系小白鼠随机分成3组,雌激素诱导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组(EI组,n =15),消炎痛治疗EI组(Indo组,n =15),空白对照组(C组,n =7).分别在白假丝酵母菌接种后的第4、7、14天每组随机选取5只小鼠经阴道灌洗后处死,取阴道组织.用PAS染色进行阴道组织病理学观察,并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阴道组织中IL-10和IL-12p70水平.结果 PAS染色结果显示消炎痛可抑制白假丝酵母菌菌丝的生长.与C组相比,EI组阴道组织中的IL-10水平明显增高,但IL-12p70水平没有明显差异.与EI组相比,Indo组每个时点的IL-10水平明显下降,相反IL-12p70的水平明显增加.结论 消炎痛不仅可抑制菌丝的生长,同时可通过降低阴道组织中IL-10的水平和增加阴道组织中IL-12p70的水平,影响阴道局部免疫力,从而抑制假丝酵母菌阴道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侯晓红  薛亚梅  吕杰强 《四川医学》2007,28(12):1396-1397
目的 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合并滴虫、加德纳菌、淋病奈瑟球菌(NG)、解脲脲原体(UU)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提供依据。方法 用涂片和培养法对108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和120例妇教人员的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测及酵母菌的培养鉴定。结果 108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中合并解脲脲原体感染的35例,对照组12例(P〈0.01),合并滴虫感染的5例,对照组0例(P〉0.05),合并淋病奈瑟球菌的2例,对照组0例(P〉0.05),合并加德纳菌感染的6例,对照组10例(P〉0.05)。结论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常合并UU感染,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诊治中有必要进行UU的检测和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白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在阴道局部免疫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细胞因子IFN-γ、IL-12、IL-4及IFN-γ,IL-4表达情况.结果: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组(VVC组)阴道灌洗液细胞因子IL-1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组(RVVC组)(P<0.05),RVVC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γ、IL-4在VVC组与RVV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VVC组与RVVC组IFN-γ/IL-4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VVC患者阴道局部存在Th2细胞极化,抑制Th1细胞增殖及免疫功能的发挥,局部免疫功能紊乱降低了对念珠菌感染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氟康唑联合制霉菌素阴道泡腾片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00例口服氟康唑及阴道用药制霉菌素泡腾片;对照组单独应用制霉菌素泡腾片,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后1、4、8、12周,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9%、98%、98%、96%;对照组为98%、96%、81%、77%。两组的有效率在1、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8、12周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联合制霉菌素阴道泡腾片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疗效优于单独阴道用药。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应用放射治疗联合胸腺五肽治疗鼻咽癌患者,观察胸腺五肽对鼻咽癌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选择标准的6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放射治疗或放射治疗加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纯放射治疗或放射治疗加化疗再加胸腺五肽治疗。用流式细胞微球阵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外周血的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并观察两组患的近期疗效。结果 放射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组肿瘤全消率为93.3%,对照组为90.0%,两组肿瘤全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0.000,P=1.000)。鼻咽癌患者治疗前的IL-2(t=2.931,P=0.008)、IFN-γ(t=2.338,P=0.018)水平低于正常人,而IL-4(t=2.340,P=0.016)、IL-6(t=2.004,P=0.046)、 IL-10(t=3.770,P=0.000)水平高于正常人。对照组放射治疗后的IL-2水平明显低于放射治疗前(t=5.389,P=0.000),而观察组放射治疗后的IL-2水平高于放射治疗前(t=-5.957, P=0.000),两组患者放射治疗前后IL-2水平的差数比较有显著差异(t=-7.626, P=0.000)。结论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的水平比正常人低,而Th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较正常人高。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外周血IL-2的水平明显低于放射治疗前,胸腺五肽能明显提高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外周血IL-2的水平。 胸腺五肽未能明显提高鼻咽癌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23p19 mRNA水平以及血浆中IL-23水平的变化。方法检测空腹血糖水平选定分组对象,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5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初诊糖尿病患者28例,经治疗患者30例)和2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全血中IL-23p19 mRNA的水平,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浆中IL-23的水平。结果初诊糖尿病组IL-23 mRNA表达水平高于经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3血浆水平比较初诊糖尿病组与经治疗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治疗前IL-23及p19 mRNA水平明显高于经治疗组和对照组,IL-23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和病程进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邵颖 《中国医疗前沿》2010,(7):30-30,48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的调节作用及治疗CHB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32例服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2、IL-6、IL-10、IFN-γ的水平变化。选取15名健康献血员作对照。结果阿德福韦酯治疗后Th1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Th2类细胞因子IL-6、IL-10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可明显提高患者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的产生水平,降低Th2类细胞因子IL-6、IL-10水平。提示阿德福韦酯可以通过改善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的失衡,恢复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清除慢性HBV感染。  相似文献   

9.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局部免疫状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阴道局部免疫状态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发病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和RVVC的妇女阴道灌洗液中IgE的浓度及IFN-γ、IL-4的表达水平,以健康体检妇女为对照组。结果:①IgE浓度测定:RVVC组IgE浓度明显高于VVC组和对照组(P〈0.05),VVC组高于对照组(P〈0.05)。②细胞因子测定:VVC和复发VVC的妇女阴道灌洗液中IL-4和IFN-γ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RVVC组较VVC组的IL-4的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IFN-γ的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阴道局部免疫状态异常可能与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和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0.
彭新平  刘瑾 《中原医刊》2007,34(22):22-24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外周血中Th1细胞调控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p35和p40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特点。方法ELISA法对40例HIE患儿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刀豆素A(ConA)刺激后,检测培养上清中IL-12 p70、IFN-γ和IL-6蛋白水平变化;ConA刺激后用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IL-12 p35和p40 mRNA水平变化。结果经ConA刺激后,HIE组Th1细胞调控因子IL-12 p70以及Th1类细胞因子IFN-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Th2产生IL-6显著增高;HIE组IL-12 p35 mRNA水平亦和IL-12 p70一样受到抑制,p40 mRNA则呈高水平表达。结论IL-12 p35 mRNA和IL-12 p70在HIE患儿中明显下降是HIE患儿Th1类细胞因子持续低表达、Th1反应受抑制的主要原因之一;IL-12 p40 mRNA高水平表达可能导致拮抗剂(p40)2增加,后者可进一步抑制IL-12功能,导致T辅助细胞亚群功能失衡。  相似文献   

11.
Interleukin-12 (IL-12), which is composed of p35 and p40 subunit, is a proinflammatory Th1-inducing cy-tokine. Besides IL-12, p40 can be covalently linked to a p35-related protein p19. This heterodimer is known as IL-23[1]. IL-12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naive T cells, whereas IL-23 mediates late-stage inflammation. In this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IL-12p35/p40 mRNA and IL-23p19/p40 mRN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reverse transla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in order to pro…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2p40(IL-12p40)、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12p40、IL-12p70在41 例CHL组织、92 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及20 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RLH)中的表达. 结果 IL-12p40、IL-12p70在41例CHL及92例DLBCL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 51. 22%、70. 73% 及 0. 00%、4. 35%,20 例 RLH 中未见 IL-12p40 及 IL-12p70 表达. IL-12p40、IL-12p70在CHL 中及各亚型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DLBCL及RLH(P<0. 05). IL-12p40及IL-12p70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块大小、B症状、临床分期、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国际预后评分等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 IL-12p40与IL-12p70在CHL中的表达有相关性(P<0. 05). 结论 IL-12p40、IL-12p70在CHL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IL-12 is a heterodi meric cytokine which con-sist of p40 and p35 and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 helper1 ( Th1)cells[1].Its func-tions in murine vaginal candidiasis have beenrepor-ted[2 ,3].IL-23 is a new member inthe IL-12 familyof heterodi meric cytokines which is composed ofp40 and p19[4]. IL-23 shares some features withIL-12 but they also differ ,functionally and struc-turally . Many of its biological features ,such as itsroleinthe development of murine vaginal candi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念珠菌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水平,探讨不同类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与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初发组和复发组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妇女阴道分泌物中IL-10I、FN-γ的表达水平,以健康体检妇女为对照组。结果:初发和复发念珠菌性阴道炎的阴道分泌物中IL-10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复发组较初发组的表达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初发和复发念珠菌性阴道炎的阴道分泌物中IFN-γ的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异常可能与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和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5.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4和IL-12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12和IL-4水平的影响,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尖锐湿疣Th1/Th2的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将6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12和IL-4水平,并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同时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复发率。结果: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12水平降低,IL-4水平增高,二者呈负相关(r=-0.287,P<0.05),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IL-12水平增高,而IL-4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水平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L-12水平和IL-4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χ2=4.356,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存在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卡介菌多糖核酸能提高患者血清IL-12水平,降低IL-4水平;其降低尖锐湿疣临床复发率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和改善尖锐湿疣的Th1/Th2细胞因子免疫失衡,从而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氟康唑胶囊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探讨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0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100)给予口服氟胞嘧啶片(剂量150mg/次,1次/d,连用7d)治疗,观察组(n=100)给予口服氟康唑胶囊(剂量150mg/次,1次/周,连用两周)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后4周、6个月、12个月进行复查,对比同期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观察组的治疗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氟康唑胶囊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疗效确切、可缩短病程,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杨铭  潘天荣  钟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7,52(11):1718-1720,1725
目的 检测IL-23/IL-17轴在Graves病(GD)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以及1311I或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后的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初诊GD患者40例作为GD组,其中131I治疗组(20例)和ATD治疗组(20例);4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者设为对照组.使用ELISA法检测GD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IL-17、IL-23水平.结果 ①两组比较,治疗前GD组血清IL-23、IL-1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131I治疗后第6个月IL-23、IL-17的外周血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TD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23、IL-17在初诊GD患者外周血中高表达,提示IL-23/IL-17轴可能参与Graves发病,同时放射性131 I治疗甲亢改善病情可能与IL-23/IL-17轴因子变化部分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结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 对照观察的方法,选择一年内已有三次或以上念珠菌性阴道炎病史,非妊娠期和哺乳期妇 女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阴道塞克霉唑栓,用药1周后开始进行盆底肌 肉锻炼;对照组30例,阴道塞克霉唑栓;两组患者和性伴侣均口服氟康唑。比较两组临床 疗效。结果 治疗后第2个月和第3个月,研究组痊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个月,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比对照组(70%)高,两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盆底肌肉锻炼可有效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 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