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方法8名健康受试者单次静脉滴注甲磺酸帕珠沙星300,600mg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体内帕珠沙星的血药浓度,用DA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结果符合一级消除药代动力学的二室模型,300,600mg2个剂量组的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7.38±0.85),(18.36±2.39)mg·L-1;AUC0-t分别为(31.34±5.67),79.20±18.43)mg·h·L-1;t1/2β分别为(1.63±0.31),(1.71±0.21)h;CL/F分别为(0.10±0.02),(0.08±0.01)L·kg·h-1,V/F分别为(0.23±0.03),(0.19±0.05)L·kg-1。24h尿药累积排泄率分别为(92.2±2.6)%和(93.2±3.0)%。结论甲磺酸帕珠沙星每日给药300mg,每日2次,可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在600mg内可安全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甲磺酸帕珠沙星与其它抗生素联合应用的大鼠药代动力学进行对比研究,评价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联合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采用一个剂量组,3种用药方案分别单次给药.用药方案:帕珠沙星45 mg/kg;帕珠沙星45 mg/kg加头孢哌酮/舒巴坦180 mg/kg;帕珠沙星45 mg/kg加阿奇霉素45 mg/kg.采用反相HPLC-UV法测定大鼠血药浓度,用DAS软件估算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及临床药效评价.结果:甲磺酸帕珠沙星单用及与头孢哌酮/舒巴坦或阿奇霉素联用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Cmax、tmax、AUC无显著性差异,但帕珠沙星与阿奇霉素联用后清除率(CL)降低及体内驻留时间(MRT)延长,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珠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帕珠沙星与阿奇霉素联用是可行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单剂静脉滴注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的药动学。方法按GCP指导原则设计试验方案,选择12名18~40岁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按拉丁方设计随机分组,分别依次单剂静脉滴注250、500、750mg3个剂量的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药浓度,采用3P97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求出药动学参数。结果受试者分别给药后,药-时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4.89±1.11)、(9.94±2.62)、(17.43±3.22)mg/L;t1/2β分别为(1.50±0.19)h、(1.37±0.26)h、(1.53±0.26)h;AUC0~t分别为(9.53±2.00)、(21.47±6.63)、(36.12±3.06)mg·h/L;单剂静脉滴注250、500、750mg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主要经肾排泄,24h经肾累积排泄率分别为(90.19%±10.24)%、(89.36%±9.56)%、(92.97%±3.01)%。结论12名健康受试者分别静脉滴注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后,药-时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甲磺酸帕珠沙星在250~750mg剂量范围内药物体内过程呈线性动力学特征而无饱和性,主要排泄途径为肾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单剂静脉滴注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药动学研究。方法按GcP指导原则设计试验方案,选择10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在30min内空腹静脉滴注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300和500mg,用HPLC-荧光法测定血浆、尿液中帕珠沙星的浓度,并采用3P97软件进行试验数据统计处理,求出药动学参数。结果帕珠沙星的血药浓度经时变化符合二房室模型,300和500mg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峰浓度Cmax分别为(7.716±1.373)和(11.652±2.197)μg/ml;半衰期t1/2分别为(2.00±0.26)h和(2.13±0.22)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o-∞分别为(14.170±3.244)和(25.370±3.234)μg·h/ml;表观分布容积Vc分别为(28.83±12.92)L和(31.62±8.91)L。尿药浓度测定结果表明,帕珠沙星0-24 h累积排出量分别为(261.82±30.92)mg和(452.27±32.35)mg,0-24 h累积排出百分比分别为(87.27±10.31)%和(90.45±6.47)%。结论帕珠沙星单次给药在中国健康人体耐受性良好,药时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帕珠沙星在300-500mg剂量范围内药物体内过程呈线性动力学特征,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塞克硝唑的HPLC法,并用于考察联合使用强的松后塞克硝唑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的改变。方法 1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单独和联合给药组),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塞克硝唑的浓度。流动相为乙腈-0.02 mol.L-1磷酸二氢钾(体积比为25∶75,pH 3.0),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320 nm。结果大鼠单独灌胃给予塞克硝唑与联合强的松给药组主要的的药动学参数:ρmax分别为(95.2±3.7)和(97.6±14.9)mg.L-1,tmax分别为(0.67±0.26)和(0.79±0.46)h,t1/2分别为(3.71±0.73)和(4.47±1.68)h,AUC0-t分别为(587±50)和(663±72)mg.h.L-1,AUC0-∞分别为(592±49)和(669±73)mg.h.L-1,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强的松对塞克硝唑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测定甲磺酸帕珠沙星血浆药物浓度的HPLC-UV检测法,研究国产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在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方法12名健康志愿受试者单次静滴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500 mg,以盐酸芦氟沙星为内标,测定血浆中帕珠沙星的浓度,用DAS 1.0软件处理经时血药浓度数据,计算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单次静滴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500 mg后,于给药后0.50 h达到峰浓度9.83±2.52 mg.L-1,AUC0-t为18.99±4.15 mg.h.L-1,T1/2β为2.67±0.31 h,Cl/F和V/F分别为23.73±3.81 L.h-1和1.16±0.31 L.kg-1。结论单次静滴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体内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除AUC外,男、女受试者的其余药动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郑莉  余勤  徐楠  梁茂植  王颖  秦永平 《中国新药杂志》2008,17(24):2150-2153
目的:研究国产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多次连续给药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特点.方法:12例健康志愿者静滴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500 mg,bid,连续5 d,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数据,用DAS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静滴甲磺酸帕珠沙星药动学特点符合开放二室模型,第1次单次给药和最后1次给药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平均峰浓度分别为(10.86±2.04)和(11.72±1.82)mg·L-1,平均稳态药一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18.29±2.36)和(19.22±2.80)mg·h·L-1,t1/2β分别为(1.64±0.27)和(1.82±0.34)h.结论:连续给药帕珠沙星5 d,受试者耐受良好,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多次给药体内无蓄积.  相似文献   

8.
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健康人体单次给药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在健康人体内单次给药的药动学特征。方法:12例受试者按拉丁法随机分为三组,先后静脉点滴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250,500,750 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尿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受试者静脉点滴250,500,750 mg的甲磺酸帕珠沙星后,C_(max)分别是(7.23±1.56),(13.50±2.15)和(21.97±3.62)mg·L~(-1);AUC_(0-∞)分别为(17.72±3.91),(35.92±5.71)和(61.23±18.08)mg·L~(-1)·h;t_(1/2)β为(2.03±0.12),(2.06±0.30)和(1.99±0.26)h;CL为(15.63±2.99),(14.76±2.63)和(13.22±3.03)L·h~(-1)·kg~(-1);V_1为(16.48±5.65),(17.29±9.01)和(14.87±8.04)L,除C_(max)和AUC_(0-∞)外,其他参数3个剂量组之间的差异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250,500和750 mg的甲磺酸帕珠沙星静脉点滴12 h后尿中原形药物累积排泄百分率分别为(93.85±1.71)%,(93.14±1.82)%和(93.24±1.74)%,表明给药后有>90%的药物以原形从尿中排出。结论:根据药动学参数计算,结合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认为采用bid,每次静脉点滴帕珠沙星500 mg的给药方式,预期对临床常见细菌感染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国产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剂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剂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方法用 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12名健康受试者分别给予甲磺酸帕珠沙星300,500 mg, 用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结果 静脉滴注:300,500 mg 后,血清中甲磺酸帕珠沙星的Cmax分别为(12.52±3.36)和(23.56±4.66)μg ·mL-1;t1/2分别为(1.54±0.36)和(2.11±1.83)h;AUC(model)分别为(21.73± 6.09)和(57.82±74.94)μg·h·mL-1;CL分别为(244.83±57.89)和(233.03 ±101.16)mL·min-1;Vc分别为(12.41±4.77)和(11.12±5.25)L;Vss分别 为(28.22±8.60)和(26.88±8.08)L。结论国产甲磺酸帕珠沙星在人体内的 代谢符合二室模型,药物吸收量与给药剂量基本呈线性关系;90%以上的药物 以原形从尿中排出。  相似文献   

10.
黄品芳  王长连  刘亦伟  郭晓卫 《中国药房》2007,18(22):1697-1699
目的:研究甲磺酸帕珠沙星(PZFX)和替硝唑(TNZ)联用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给药后不同时间PZFX和TNZ血药浓度。药-时数据用3p87程序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2药单用与合用时的体内过程均呈二室模型,药-时曲线形态基本一致。PZFX联用TNZ前、后的AUC分别为(620±82.2)、(570±107.9)mg.min.L-1,TNZ联用PZFX前、后的AUC分别为(5507±1013)、(5086±1197)mg.min.L-1;PZFX联用TNZ前、后的t1/2α分别为(7.2±1.4)、(9.9±3.0)min,TNZ联用PZFX前、后的t1/2α分别为(30.5±4.3)、(43.5±5.0)min;PZFX联用TNZ前、后的血浆清除率(CL)分别为(1.4±0.2)、(1.5±0.2)L.h-1,TNZ联用PZFX前、后的CL分别为(0.4±0.1)、(0.5±0.1)L.h-1。2药合用后PZFX可使TNZ的α值增加、t1/2α稍延长,但其余药动学参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ZFX与TNZ合用后体内过程未发现明显变化,提示可联合用药,但PZFX有延缓TNZ分布迹象,可能使TNZ起效滞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盐酸阿霉素壳聚糖纳米粒(adriamycinhydrochloride chitosan nanoparticles,ADM-CS-NPs)大鼠鼻腔给药后的脑内药动学特征。方法以壳聚糖为载体材料,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ADM-CS-NPs。以清醒自由活动大鼠为实验动物模型,采用脑微透析取样技术,连续收集ADM-CS-NPs及阿霉素溶液经鼻腔给药与静脉注射给药后大鼠海马部位透析液,HPLC法测定药物浓度,分析数据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ADM-CS-NPs经大鼠鼻腔和尾静脉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为1.45 mg.kg-1ADM)后,Tmax分别为(300.00±26.12)和(180.00±19.11)min,Cmax分别为(93.00±8.53)和(19.11±1.91)mg·L-1,AUC0→11h分别为(17809.05±650.24)和(5159.97±120.59)mg·h·L-1,MRT分别为(390.49±6.87)和(281.53±4.99)min;ADM-Sol经大鼠鼻腔和尾静脉注射给药后,Tmax分别为(20.00±2.91)和(20.00±2.00)min,Cmax分别为(90.00±7.31)和(10.70±0.96)mg·L-1,AUC0→11h分别为(4736.70±53.40)和(312.68±4.99)mg·h·L-1,MRT分别为(73.43±2.37)和(23.39±1.32)min。结论 ADM-CS-NPs鼻腔给药可增加药物脑内浓度,有效实现脑内递药,同时由于纳米粒的缓释作用,可延长脑内有效药物浓度的持续时间,发挥长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茜  邵馨  赵辉  褚雨  刘艳芳 《中南药学》2011,9(6):427-430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对那格列奈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2组(单独给药组和联合给药组),用H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那格列奈的浓度。结果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组Cmax分别为(1 868±226.3)和(992.8±246.0)μg.L-1,AUC0-t分别为(1 532.1±526.5)和(822.5±298.0)μg.h.L-1,AUC0-∞分别为(1 546.2±530.7)和(845.1±312.0)μg.h.L-1,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用药后卡维地洛抑制了那格列奈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对替硝唑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其中一组大鼠灌胃给药替硝唑后测定血浆中药物的质量浓度,另一组灌胃给药克拉霉素,连续5 d,于第6天联合给药替硝唑与克拉霉素,而后测定血浆中替硝唑药物质量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用DAS软件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独给药替硝唑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ρmax为(27.08±2.98)mg.L-1,t1/2为(2.16±0.76)h,AUC0-24 h为(138.04±5.84)mg.h.L-1。联合给药组的替硝唑主要药动学参数为:ρmax为(32.73±8.37)mg.L-1,t1/2为(2.76±1.69)h,AUC0-24 h为(160.45±7.83)mg.h.L-1。其中,两组间AUC及Cl/F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克拉霉素对替硝唑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自制和市售右旋布洛芬缓释胶囊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性质与生物等效性.方法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右旋布洛芬在血浆中的浓度,进行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结果自制和市售右旋布洛芬缓释胶囊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 173.87±281.68),(1 186.06±268.79) μg.mL-1;AUC(0-t)分别为(4 276.53±578.59),(4 489.83±645.73) mg.L-1.h;AUC(0-∞)分别为(5 095.58±683.82),(5 466.37±753.35) mg.L-1.h;tmax分别为(1.33±0.26),(1.58±0.49) h;各参数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AUC(0-∞)计算自制右旋布洛芬缓释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3.2±12.5)%.结论自制右旋布洛芬缓释胶囊与市售制剂之间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5.
钟小斌  黎渊弘  彭文兴 《中国药房》2010,(26):2448-2450
目的:研究氨溴索与罗红霉素合用时,氨溴索对罗红霉素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24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采用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交叉服用罗红霉素片、罗红霉素片加氨溴索片,服药后在不同时间点抽取静脉血,采用液-质联用(LC-MS)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并将罗红霉素的药动学参数进行方差分析,以90%可信区间判定药物是否发生相互作用。结果:罗红霉素单用与合用氨溴索后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ma(x1.67±0.32)、(1.67±0.41)h,Cma(x10.26±2.82)、(10.86±3.19)mg.L-1,AUC0~7(2110.19±35.18)、(113.42±38.72)mg.h.L-1,AUC0~∞(111.70±36.23)、(115.04±39.98)mg.h.L-1。结论:氨溴索对人体内罗红霉素的血药浓度和药动学参数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尼索地平对单硝酸异山梨酯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均分为单用(单硝酸异山梨酯5.4mg·kg-1)组和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5.4mg·kg-1+尼索地平5.4mg·kg-1)组,每组6只,灌胃给药。于给药前和给药后8.0h内眼球后静脉丛取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单硝酸异山梨酯的浓度,以DAS软件处理,并用非房室模型统计矩方法计算和比较药动学参数。结果:单用组与联用组单硝酸异山梨酯的药动学参数为:t1/2分别为(2.309±0.916)、(1.324±0.500)h,cmax分别为(2.292±0.700)、(2.735±0.439)mg·L-1,AUC0~8h分别为(3.339±0.663)、(4.152±0.719)mg·h·L-1,Vd分别为(0.881±0.378)、(0.462±0.202)L,均符合二室模型;其中与单用组比较,联用组t1/2、Vd明显减小(P〈0.05),其他参数无明显变化。结论:尼索地平可加快单硝酸异山梨酯在大鼠体内的消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泮托拉唑钠肠溶试验片与参比片的药代动力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泮托拉唑钠试验和参比制剂各40mg;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药浓度。用DAS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考察其生物等效性。结果: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在人体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试验片与参比片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分别为(3.18±0.54)和(3.30±0.47)h;Cmax分别为(2.98±0.83)和(2.91±0.87)mg·L-1;T12分别为(1.86±0.41)和(1.72±0.48)h;AUC0-t分别为(9.51±3.71)和(9.77±4.55)mg·h·L-1;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3±19.6)%。结论:泮托拉唑钠肠溶片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沈芊  杨扬  白向荣  李焕明  王育琴 《中国药房》2010,(34):3211-3213
目的:研究拉呋替丁胶囊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12名健康志愿者分为男、女2组,分别交叉单剂量口服拉呋替丁胶囊10、20mg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中拉呋替丁浓度,用DAS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口服拉呋替丁胶囊10、20mg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ma(x1.27±0.41)、(1.13±0.47)h,Cma(x165.98±43.01)、(344.22±70.70)μg·L-1,AUC0~16(673.96±196.84)、(1459.10±403.44)μg·h·L-1,AUC0~∞(752.82±196.84)、(1506.57±409.08)μg·h·L-1。结论:拉呋替丁胶囊口服后吸收迅速和完全,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基本符合口服一级一室模型。  相似文献   

19.
白音  杨磊  郭涛  夏东亚  赵东祥  李强  项勇 《中国药房》2010,(38):3591-3593
目的:研究酒石酸唑吡坦在我国蒙古族和汉族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选择蒙古族和汉族健康受试者各10名(男、女各5名),分别口服酒石酸唑吡坦10mg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受试者血浆中酒石酸唑吡坦的浓度,以DASVer2.0计算药动学参数,研究其药动学过程。结果:蒙、汉两民族受试者口服酒石酸唑吡坦后,药-时曲线均符合一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2.47±0.50)、(2.21±0.77)h,tma(x0.90±0.38)、(0.93±0.47)h,Cma(x221.85±109.97)、(190.81±70.59)μg·L-1,AUC0~1(2770.00±405.64)、(624.48±192.15)μg·h·L-1,AUC0~∞(808.85±434.10)、(649.58±210.17)μg·h·L-1。结论:本方法可用于人体内酒石酸唑吡坦的的药动学研究,两民族受试者各主要药动学参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