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丙种球蛋自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生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有效性及血白介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将7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结果治疗组腹痛、关节痛、消化道症状及皮疹完全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O.01),治疗组有效率94.7%,对照组有效率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治疗前IL-2、IL-6和IL—12水平无明显差异(P〉O.05);治疗后,两组白介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O.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变更明显(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过敏性紫癜有明显疗效,其作用可能与其调节IL-2、IL-6和IL-1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在镇平县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120例HSPN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给予患儿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尿常规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PTT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APTT高于对照组,两组FIB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58/60),高于对照组的8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可改善患儿肾功能,促进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肝素联合人血丙种球蛋白预防紫癜性肾炎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与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预防紫癜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和人血丙种球蛋白.观察两组惠儿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人血IVIG可有效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  相似文献   

4.
朱雪琴  赵云峰 《浙江医学》2017,39(22):2024-202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凝血功能的异常情况及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COPD组),另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COPD组再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抗凝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吸氧、抗感染、止咳、祛痰等常规治疗,抗凝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于体检时、COPD组于入院次日清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各采空腹静脉血检测APTT、纤维蛋白原(FIB)、PT和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指标,并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OPD组患者FIB、D-二聚体水平均增高(均P<0.05),而两组APTT、PT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COPD抗凝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APTT、PT均延长(均P<0.05),FIB、D-二聚体水平均降低(均P<0.05);而常规组患者治疗前后APTT、FIB、PT和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COPD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抗凝治疗可以改善这种凝血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5.
朱彦波  成玲  雷衍蔚 《当代医学》2009,15(12):142-143
目的观察琥珀酸氢化可的松联合低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过敏性紫癜患3L7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低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观察其药物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尿常规检查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俨〉005),皮疹消退、关节肿痛与消化道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琥珀酸氢化可的松联合低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疗效良好,能明显缓解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症状,减少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4):38-41
目的:探讨丹参酮治疗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择本院已确诊的过敏性紫癜患儿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过敏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参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肾功能、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各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肾功能Scr、BUN与Cysc水平,炎症因子PCT与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PTT与PT水平均显著升高,FIB和ESR水平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APTT与P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IB和ES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gG、C3与C4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IgG、C3与C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联合抗过敏药物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儿肾功能损伤,缓解炎症应激反应,改善凝血功能,纠正免疫紊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常规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与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对82例产后出血患者根据产后出血量的不同分为三组:少量出血组26例,出血量500~1 000 ml;大量出血组32例,出血量〉1 000 ml;对照组24例,为正常孕产妇,出血量〈500 ml。定量检测三组产时及产后48 h常规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少量出血组PT、APTT、TT、D-D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FIB、HGB、PLT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少量出血组比较,大量出血组PT、APTT、TT、D-D均明显升高(P〈0.01),而FIB、HGB、PLT则明显降低(P〈0.01)。结论产后及时监测常规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对于了解产妇机体凝血功能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从而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3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和雷公藤多甙口服,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P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T、FIB和PLT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常规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的变化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将胃癌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69例)和无转移组(45例),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利用自动血凝仪测定常规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和血红蛋白(HBG),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胃癌两组的PT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淋巴结转移组的FIB、D-D和PLT明显高于无转移组和对照组(P〈0.01或P〈0.05);胃癌两组HGB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无转移组(P〈0.05);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与贫血发生、血小板升高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患者FIB、D-D和PLT的升高及HGB的降低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常规凝血指标检测有助于了解肿瘤的进展和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溶栓组53例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150万U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后2h、14天时《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增加程度、治疗前与治疗后24小时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并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结果:溶栓后1天《欧洲卒中量表》评分(79.50±8.87)分,较溶栓前(51.18±10.69)分明显增加,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溶栓后治疗组FIB下降,PT、APTT时间明显延长(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静脉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效果。方法将8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46例,对照组4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过敏性紫癜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100-150U/(kg·d),静脉滴注,连续7d。两组患儿治疗后随访1~12个月,观察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皮疹反复发生率及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皮疹反复发生率及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可作为过敏性紫癜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2011年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49例,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15~30 mg/(kg·d),连用5 d;治疗组在给予甲基强的松龙的同时联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0.4 g/(kg·d),连用5 d。两组在用药3、5 d后观察治疗效果,比较两组血小板回升时间及出血停止时间。结果用药3、5 d后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小板回升时间及出血停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可快速明显地提升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血小板到安全范围,并可减少单一用药副作用,是治疗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中药益气活血方在房颤抗凝中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活血方在房颤抗凝中的疗效。方法:选择88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益气活血方,对照组仅常规治疗,治疗1月后,比较不同时期两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PT、APTT、TT、FIB)。结果:治疗组的PT、APTT在治疗1月时与对照组比较,P〈0.05;对TT、FIB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第5d各凝血指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益气活血方对房颤患者有较好的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儿童重症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重症过敏性紫癜病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给予(静脉应用)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抗过敏,改善毛细血管脆性(维生素C)等治疗。治疗组减用地塞米松,加丙种球蛋白400mg/(kg·d)及甲基强的松龙10mg/(kg·d)均连用3d后改巩固治疗,疗程为7d。对临床有效率及体征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IVIG联合甲基强的松龙组与对照组在皮疹、便血、腹痛、关节痛、血尿消失时间有差异。结论:IVIG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儿童重症过敏性紫癜明显优于常规激素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静脉补液治疗羊水过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的93例羊水过少患者的临床资料。48例治疗组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静脉补液治疗;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丹参联合静脉补液治疗,7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羊水指数( AFI)、相关凝血指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量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未发生因使用肝素所致的产后出血、血肿、皮肤黏膜出血及过敏反应等。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的AFI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AFI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LT、PT、APTT、TT和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静脉补液是治疗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安全、有效方法,可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诊断为HDCP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在治疗后,两组孕妇的平均动脉压和尿蛋白含量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而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治疗前显著延长(P〈0.01),而纤维蛋白原(FIB)则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围产儿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治疗HDCP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过敏性紫癜重症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过敏性紫癜重症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1例,采用甲基强的松龙15~30mg/(kg·d),加入5%葡萄糖150-200mL静脉点滴(1h内滴完),连续应用3d后改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10mg/(kg·d),加入5%葡萄糖150~250mL静脉点滴,连续应用10d,再予强的松1mg/(kg·d)晨顿服,逐渐减量至停用,疗程4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的同时给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400mg/(kg·d)静脉点滴,疗程3~5d。对照组32例,给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10mg/(kg·d),加入5%葡萄糖150-250mL静脉点滴,连续应用14d,再予强的松1mg/(kg·d)晨顿服,逐渐减量至停用,疗程4周。观察2组皮疹、腹痛、消化道症状及关节症状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皮疹、腹痛、消化道症状及关节症状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且治疗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过敏性紫癜重症患儿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过敏性紫癜重症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施武媚 《当代医学》2014,(31):46-47
目的探讨微量肝素联合凝血因子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30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15),观察组给予微量肝素联合凝血因子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23/25,92.0%)明显高于对照组(18/25,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259,P〈0.05)。治疗前2组PT、APTT、FIB、PLT及DD等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PT、APTT、FIB、PLT及DD等凝血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肝素联合凝血因子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芪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及西咪替丁。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关节症状及肾脏损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张利芹  曹利萍 《海南医学》2014,(9):1279-1281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变化对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的诊断及预后价值,为其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共纳入40例我院妇科盆腔术后并发LEDVT患者(A组)及40例未并发LEDVT患者(B组),同时随机抽取门诊健康患者40例(C组),详细记录相关信息。于术前、术后24 h、7 d空腹抽取静脉血进行凝血功能检查。结果三组间PT、APTT及TT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FIB及D-dimer均明显高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B组D-dimer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PT、APTT及TT术后24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A组FIB及D-dimer均明显增高(P〈0.05),B组及C组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FIB及D-dimer高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D-dimer水平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24 h比较,A组与B组FIB、D-dimer水平明显下降(P〈0.05);三组间PT、APTT、TT、FIB、D-dimer水平术后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盆腔手术治疗的患者应术前及术后早期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查,尤其是FIB、D-dimer水平检测,并对检测异常患者及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可降低其发生LEDVT的风险,同时凝血功能检查可作为疗效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