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拜耳药厂于1958年报导,卤代乙酰胺类与苯甲醛或取代苯甲醛缩合成取代苯亚甲基-双-卤代乙酰胺类对曼氏血吸虫病有治疗作用.其后于1962年Schraufst(?)tter等报导了合成的一系列次烷基-和取代苯亚甲基-双-氯乙酰胺类,对曼氏和埃及血吸虫病有治疗作用,其中以邻氯苯亚甲基-双-氯乙酰胺(拜耳T102)对患曼氏血吸虫病的小白鼠疗效最好.我们用同法合成了12个本亚甲基和取代苯亚甲基-双-氯乙酰胺类供动物筛选,证明化合物Ⅰ、Ⅴ、Ⅵ和Ⅸ对日本血吸虫病有预防作用,但无治疗作用.以上四个化合物又经预防复筛试验,表明它们的减虫率不够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国已有247个县、市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要求,其中56个县、市已符合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全国消灭了120多亿m~2面积的钉螺,治愈了近1000万病人。现将近两年来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科研工作的主要进展情况概述如下: 一、血吸虫病的预防各地的实践证明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提出的“积极防治,综合措施,发动群众和科学技术相结合,防治工作和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相结合,以及反复斗争”的方针是正确的。近两年来,湘、鄂、赣、皖四省江湖洲滩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在上述方针指导下,针对那里水位不能控制、地形复杂、人群和牲畜经常接触感染、每年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等具体情况,制定了以消灭传染源及处理易感地带钉螺为重点  相似文献   

3.
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全国十二个省、市、区 2 0 0 1年血吸虫病的防治情况借助 SPSS11.0进行了分析 ,并给出了更科学、更符合实际的排序结果 ,为我国卫生防疫部门进一步作好预防血吸虫病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1998年抗洪期间应用吡喹酮防治急性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对赴九江抗洪抢险接触疫水的11660名解放军官兵服用吡喹酮防治急性血吸虫病。结果 调查11660人,无1例患急性血吸虫病。血吸虫成虫抗原皮内试验阳性率6.6%,但粪便虫卵检查和环卵沉淀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大规模应用吡喹酮防治急性血吸虫病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三十年来,我国在血吸虫病防治与科研工作上取得很大的成绩,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地区(以下简称病区),调查、防治与科研也做了大量工作,这对推动各个时期的血防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山丘型地区,长期以来,出现的钉螺分布区,有的已全部成为病区,有的部分成为病区,有的全部仍为非病区,形成这三种情况的原因迄今尚缺少研究,特别是与防治策略有关的问题(如病区的结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等有关基础理论的研究)目前还是一项空白。为了弄清以上问题,作者通过长期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05,16(8):605-605
卫生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通知指出,目前全国血吸虫病患者有84万余人,其中晚期患者达28000余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仍面临严峻的疫情形势。据了解,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在广东、上海、广西、福建、浙江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消灭了血吸虫病,在历史上流行血吸虫病的434个县中已经有262个县消灭了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7.
朱应麒  嵇汝运 《药学学报》1959,7(3):104-108
隣苯二酚锑在水溶液中与碳酸钠、碳酸氢纳、氨或若干胺类化合物作用,形成一个锑原子与二分子隣苯二酚相联结的络盐(V),这个化合物也可从一分子锑化合物与二分子隣苯二酚作用生成.在生成络盐的反应中如有醇、甘油、羟基酸等存在时,并不参加反应而影响产物,因此修正了文献上所提出的Ⅱ、Ⅲ、Ⅳ等络盐结构.若干V的盐类用在血吸虫病实验治疗,疗效与酒石酸锑钾相仿。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新型防治日本血吸虫病药物的初篩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预防或治疗日本血吸虫病新药的筛选剂量,可以得自6鼠3天测毒的结果。小白鼠感染尾蚴当日起连续服药14天,停药次日解剖,用冲洗法冲出肝内童虫,测量其平均长度。如对照组平均长度与服药组相比的比率大于2,而且部分童虫的长度不及300微米,可认为该药有抑制童虫的作用。小白鼠感染尾蚴后4周,连续服药5—7天,停药次日解剖。如体虫雌虫缩短,色素明显减退,则认为该药对成虫有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旭  周欣 《中国药业》2011,20(16):91-93
目的 介绍防治中暑的药物研究进展.方法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对预防与治疗中暑的药物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国内外许多学者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不断探索中暑的发病机制与特效药物,在热应激蛋白、过氧化物歧化酶、内毒素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结论 中暑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与祖国传统中草药研究的深入,为中暑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对中暑防治以及新药的研发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改进现有锑剂治疗血吸虫病的研究工作中,如何增加锑剂的疗效是值得注意的问题之一.1951年 Bueding 和 Peters 氏报告维生素 K 能提高锑酚对曼氏血吸虫病的疗效。但根据国内的研究,这种维生素的增效作用尚在两可之间.1956年梁氏等发现普鲁卡因与吐酒石混合注射时能够提高吐酒石的疗效.1957年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认为玫瑰苯胺在实验治疗动物血吸虫病时有增效作用.同年,Luttermoser 氏报告甘  相似文献   

11.
在前文中,我們报导了南瓜子防治小白鼠血吸虫病的作用,并且初步闡明其有效成分是在水溶性部分。嗣后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又分离出单体,經我所証明卽系有效成分,暫名为南瓜子氨酸——一种新的氨基酸。本文报导有关动物实驗的結果。方法与結果本文所用的南瓜子氨酸均由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供給,有过氯酸盐及盐酸盐两种,  相似文献   

12.
蕭樹華  商韻徵 《药学学报》1963,10(12):701-707
本文研究了F-30066,即β-(5-硝基-2-呋喃)丙烯酰异丙胺,体外抗血吸虫的作用.实验证明F-30066对体外血吸虫具有直接杀灭作用.在含F-30066 4-10微克/毫升的Tyrode液与绵羊血清混合液(2∶1)内,虫体表现为活动减弱、萎缩、肠管扭曲、生殖器官退化和子宫内虫卵数减少,终至麻痹死亡.经F-30066作用1—4小时的虫体移置于不含药物的培基中时,其活力可明显恢复,经药物作用8—16小时的则较差,至作用24小时后,虫体的活力不能恢复.在药物对宿主体内虫体生活力影响的观察中,发现小白鼠口服F-300661/2 LD50×4—5天后.其体内受作用的虫体活力在培基内不能完全恢复,虫体的生活时间仅及对照组的一半左右.用吐酒石治疗的动物,于投服1/2 LD50×5天后,其体内存活的虫体活力在培基内迅速恢复,虫体的生活时间与对照组的相似.F-30066的体外杀虫作用能被半胱氨酸与谷胱甘肽所拮抗,而胱氨酸、二巰基丁二酸钠、硫辛酸及维生素丙等则无此作用.用口服F-30066半小时到8小时后的家兔血清培养血吸虫时,虫体的生活时间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13.
萧樹华  徐月琴 《药学学报》1965,12(4):242-248
本文初步探讨了6种抗血吸虫药物对血吸虫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的影响,观察到将药物直接加至血吸虫匀浆中时,吐酒石2×10-4克分子及南瓜子氨酸5×10-2克分子的浓度皆能使谷-丙转氨酶的活力减低50%左右,后者尚可使谷-草转氨酶的活力增强24%.F30066的浓度为2×10-4克分子时,可抑制谷-草转氨酶的活力28%,对谷-丙转氨酶则无明显影响.萱草根素、甲基敌百虫及玫苯胺对血吸虫匀浆的两种转氨酶均无明显作用.在体外培养试验中,吐酒石使血吸虫谷-丙转氨酶活力减低一半所需的药物浓度为直接加至匀浆中的5倍.血吸虫在含F30066 2×10-4克分子的培基中培养4小时后,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的活力分别下降25及14%.南瓜子氨酸、玫苯胺、甲基敌百虫及萱草根素对体外培养血吸虫的两种转氨酶活力均无明显影响.在体内试验中,除玫苯胺外,都能引起虫体明显退化,但两种转氨酶的活力似与对照组的相仿.根据试验结果,可以认为,有效药物的抗血吸虫作用可能不是在由转氨酶所促化的代谢环节上.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地区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的敏感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鼠感染浙江杭州、江苏无锡、安徽贵池、江西南昌、湖北汉阳、湖南岳阳和云南大理等7个地区日本血吸虫后32~35d,分别单次ig吡喹酮400mg/kg治疗。结果发现云南大理地区血吸虫感染组的疗效最差,而其他6个地区血吸虫感染组间的疗效无明显差别。认为云南大理地区血吸虫对吡喹酮的敏感性低于安徽等6个地区血吸虫。  相似文献   

15.
鹤草酚对体外培养的日本血吸虫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鹤草酚对体外培养的日本血吸虫具有较强的直接作用。药液浓度为4~8 μg/ml时,虫体活动兴奋,持续2~3分钟后,活动逐渐减弱,终至停止活动。两性血吸虫与鹤草酚多次接触后可产生耐药性,尤以雄虫较明显。在含鹤草酚0.25 μg/ml和硝唑咪75μg/ml的培养液内,两性血吸虫存活时间较两药单用的显著为短。敌百虫引起虫体的麻痹可为鹤草酚所拮抗。  相似文献   

16.
何毅勋  杨惠中 《药学学报》1964,11(3):174-178
本文报导了抗血吸虫新药F-30066在体外或体內对日本血吸虫作用后,虫体內各种主要組織化学物貭的分布及其变化的研究工作。証明F-30066不論在体外或体內,均使原来貯存于虫体实貭組織和肌纤維中的糖元明显消失。药物对虫体内脫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中性脂肪等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日本血吸虫雄虫在4℃或37℃的HBS及无45Ca2+的HBS中经吡喹酮1或30μg/ml作用0.5~2h后,未见虫的Ca2+,Mg2+含量有明显变化,但除4℃的HBS组外,余2组虫的K+含量明显减少,而虫的Na+含量的增加则不明显。在含30 mM Mg2+的HBS中,雄虫经吡喹酮作用1h后,虫的Mg2+含量明显增加。在37℃的HBS中,血吸虫雄虫经吡喹酮1μg/ml作用5~60min后,虫的皮层胞质中的452+含量的百分比较各相应对照组的明显减少,而虫体肌肉的则相反。在4℃的HBS或无45Ca2+的HBS中,吡喹酮对452+在虫体内的分布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5-(2,4,5-Trichlorophenyl)hydantoin and several analogues effected an 80-90% reduction of live schistosomes in infected mice at doses ranging from 265 to 329 mg/kg per day when administered orally in the diet for 14 days. The sodium salt of 5-(2,4,5-trichlorophenyl)hydantoin, when given by gavage to rhesus monkeys infected with Schistosoma mansoni at 200 mg/kg/day for 5 or 10 days, removed all but a few live worms with no evidence of intolerance.  相似文献   

19.
吡喹酮抗日本血吸虫雄虫过程中免疫血清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内或体外培养的血吸虫雄虫经一定浓度的吡喹酮作用后,移置含免疫血清的培养液中培养时,受损害的虫体体表有大量絮粒状物沉积,形成膜状包被,加重皮层的损害;在继续培养3天时,大部分或全部虫未见有明显恢复。若将虫移置含正常血清的培养液中培养时,则无此种现象,且大部虫的体表损害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上述结果亦为扫描电镜的观察所证实。  相似文献   

20.
日本血吸虫对3H-吡喹酮的摄入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小鼠一次口服3H-吡喹酮100mg/kg后,其体内两性血吸虫的3H含量以给药后0.5~1小时为最高,4小时后则有明显减少。体外培养的血吸虫亦能迅速摄取3H-吡喹酮,且其摄入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递增。体内、体外试验的结果表明,最初进入虫体的3H-吡喹酮系脂溶性,随后在体内缓慢代谢为水溶性。放射自显影的结果说明,3H主要自表皮进入虫体,分布于肌层、间充组织、生殖系统和肠壁上皮细胞,其中以雌虫的卵黄腺为最多,而以雄虫的睾丸为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