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人群体重指数(BMI)、腰围(WC)与血压水平及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地区15岁以上城乡人口5246人进行血压、脉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的测量,并问卷调查。结果 重庆地区人群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均随着BMI的增加呈明显的线性上升趋势(线性趋势检验P〈0.01)。腹型肥胖的人群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腰围正常的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线性趋势检验P〈0.01)。按BMI分组[〈18.5、18.5~23.9、24.0~27.9、≥28.0(kg/m。)]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9.39%、13.51%、26.23%、32.21%;按WC分组(男〈85cm或女〈80cm,男≥85cm或女≥80cm)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2、39%、28.81%。结论 重庆地区人群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均与BMI、WC密切相关。BMI、WC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高血压的发生有着重要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均有增加趋势,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膳食不平衡是导致高血压患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知识水平较高的高校教师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存在特殊性。目的探讨一组高校教师人群血压和血脂水平及其高血压与高血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028例信阳师范学院教师(高校教师人群)的血压、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血脂进行测定,并将其结果与862例当地的市直企事业单位健康体检人群(普通人群)作比较。结果高校教师人群收缩压[(125.2±18.4)VS(121.8±15.9)mmHg]和脉压[(48.5±13.9)VS(44.8±11.2)mmHg]水平显著高于普通人群(P〈0.05),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0.2%比6.4%)和高血压(21.5%比15.6%)的患病率也明显高于普通人群(P〈0.05);而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则显著低于普通人群(P〈0.05~0.001),高胆固醇血症(24.5%比28.9%)患病率也显著低于普通人群(P〈0.05),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值则显著高于普通人群(P〈0.01)。高校教师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与TG呈显著正相关(r=0.423,P〈0.05),而普通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则与TC呈显著正相关(r=0.618,P〈0.01)。结论高校教师人群的血压和血脂水平与普通人群存在显著差异,其高血压防治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广西黑衣壮族人群血压和血脂水平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广西黑衣壮族人群的血压和血脂水平及其高血压与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1056例黑衣壮族人群的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血脂及载脂蛋白(Apo)进行测定,并将其结果与925例当地的汉族人群作比较。结果黑衣壮族人群收缩压和脉压水平显著高于汉族人群(P〈0.00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高血压的患病率也明显高于汉族人群(P〈0.001);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和ApoB水平则显著低于汉族人群(P〈0.05~0.001),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患病率也显著低于汉族人群(P〈0.05),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Apo A1/B比值则显著高于汉族人群(P〈0.001)。黑衣壮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与TG呈显著正相关(r=0.425,P〈0.05),而汉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则与TC呈显著正相关(r=0.623,P〈0.001)。结论黑衣壮族人群的血压和血脂水平与汉族人群存在显著差异,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患病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肾实质性高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方法:实验组(A组)对象为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肾实质性高血压病人,共52例;对照组(B组)为同期随机抽取的我院52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两组均作动态血压检测(ABPM)。结果:A、B两组之间24小时收缩压、舒张压,白天收缩压、舒张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则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夜间血压下降率A组收缩压、舒张压均〈10%,B组则〉10%,两组间亦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肾实质性高血压夜间收缩压、舒张压下降较少,昼夜节律减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增殖抑制基因(HSG)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6年4月至9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54例,分为高血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n=28)和正常血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n=26)。术前留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测定血液生化指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内皮素(ET)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血管活性多肽;用Trizol一步法提取白细胞、组织和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总RNA,行半定量RT-PCR扩增反应,观察两组患者HSG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指标的血压和体质指数(BMI)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与血糖、BMI与收缩压、BMI与舒张压、血糖与甘油三酯、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P〈0.05)。五种血管活性物质均存在高血压搭桥组患者高于正常血压搭桥组患者的趋势,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血管组织和VSMC中HSG的表达在高血压搭桥组较正常血压搭桥组低(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血管HSG表达与BMI、收缩压、舒张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在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和正常血压冠心病患者之间,无论在白细胞、VSMC还是在血管组织,都存在HSG表达差别,高血压组的HSG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血压组。在血管组织中,HSG的表达与BMI、收缩压和舒张压呈负相关。说明HSG是一种新型的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基因,其在血管平滑肌中的表达与血压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脉压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检人员脉压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计划方案对1071例参检人员按年龄分为两组,并进行询问病史和测量血压。结果 高血压患者,年龄≤50岁,患病率为2.95%;年龄〉51岁,患病率为12.36%。脉压≤40mmHg,冠心病患病率为0.24%;脉压41~80mmHg,冠心病患病率为3.26%;脉压≥81mmHg,冠心病患病率为9.73%。结论 当收缩压(SBP)相同脉压不同时,随着脉压的增加,冠心病发病率增加(P〈0.05)。当SBP逐渐增高,舒张压(DBP)逐渐下降,冠心病发病率也增加(P〈0.01)。在50岁以上人群中,无论SBP正常还是增高,只要脉压增宽,冠心病的患病率就增加。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前期与血尿酸、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与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0年门诊体检人群176例,按照血压水平分为血压正常组(n=56)、高血压前期组(n=66)、高血压组(n=54)三组,检测受试者血UA、CRP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水平。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UA、CRP对血压的影响。结果①三组间TC、TG、LDL-C、HDL-C、BMI及FB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②高血压前期组血UA、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P〈0.01),同时低于高血压组(P〈0.01);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UA、CRP分别与SBP、DBP呈独立相关(P〈0.05~0.01)。结论高血压前期患者已有血UA、CRP水平的升高,血UA、CRP与血压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云南部分农村高血压发病率,探讨未经治疗的高血压和左室肥厚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云南10个村寨,对344名50-70岁本地农民进行问卷调查、身高体重测定、血压测量、心脏超声检查,计算左室质量和左室质量指数,并对左室质量指数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云南农村高血压发病率为30%(103/344),只有8%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高血压人群左室质量明显高于非高血压人群(102.5g比84.9g,P〈O.01),左室质量指数和收缩压、舒张压均呈线性关系,但是舒张压较收缩压和左室质量指数更有关(相关系数0.714和0.379,P=-0.02)。结论云南农村高血压发病率高,值得关注,且未经治疗的高血压人群左室质量指数与血压尤其是舒张压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肥胖与非肥胖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的差异,探讨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及腰围(WC),将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肥胖组及非肥胖组,测定WC、GH、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纤维蛋白原(Fb)、收缩压(SBP)、舒张压(DBP),C反应蛋白(CRP),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1)肥胖组G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肥胖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肥胖组FPG、FINS、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b、SBP、DBP、CRP、HOMA—IR高于非肥胖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GH与HDL—C呈正相关,与WC、BMI、HOMA—IR、TG、TC、CRP、Fb及年龄呈负相关。结论肥胖的患者GH水平下降,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GH水平降低可能预示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  相似文献   

10.
老年高血压与体重指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MI)对老年人群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对5113例老年居民采用统一表格、方法及质量控制调查得到的高血压及其危险因素调查资料,按BMl分为BMI〈18.5;18.5≤BMI〈24;24≤BMI〈28(超重组);BMI≥28(肥胖组)四组,按年龄分为60-64;65-69;70~79;≥80四组对高血压患病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病率随BMI的上升而上升(P〈0.05),但在≥80岁老人,不同BMI老人高血压患病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和超重组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各年龄段间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在〈80岁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对老年人来说,BMI随年龄的增大而下降(P〈0.05)。结论 对60~79岁的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与其BMI呈正相关;对于≥80岁的高龄老人,年龄已取代体重等诸因素成为影响高血压患病的首要因素,BMI宜控制在肥胖标准之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心肌、颈动脉结构改变与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78例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的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进行2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 左室肥厚组与左室正常构型组比较,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与非颈动脉内膜冲层增厚组比较: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甲均舒张压、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24h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系数、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差异显著(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伤与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变异的幅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血尿酸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探讨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北京市20万自然人群中35 ~64岁的随机分层抽取横断面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其中未服降压药物的1 021例进行分析,并于2004年对1999年调查人群中进行了复查,本研究通过对两次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血尿酸与血压水平、高血压患病率及发病率的相关性.结果:血尿酸和血压水平存在相关(收缩压r =0.220,P<0.001;舒张压r=0.291,P<0.001),血尿酸水平与血压水平的上升方向一致,血压水平随血尿酸水平的升高而上升,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患病率相关,随着尿酸分层上升,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对危险呈上升趋势.调整了年龄、TC、TG、HDL-C和BMI后,其相关性及趋势依然存在.基线血清尿酸水平与5年间新发高血压相关,5年间高血压的发病率随基线血清尿酸水平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结论:血尿酸和血压水平存在关联,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患病率相关.高血压患病率及发病率随尿酸水平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血压与体质量指数(BMI)和腰围(WC)的关系。方法 入选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门诊部干部诊疗科接受查体的离退休老干部449例,按BMI将研究对象分为BMI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按WC将研究对象分为WC正常组和腹型肥胖组,对其基本情况和血压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在超重组、肥胖组和腹型肥胖组中,男性和女性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者和肥胖者的24h平均收缩压(SBP24h)、24h平均舒张压(DBP24h)以及高血压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BMI者;腹型肥胖者上述指标也显著高于WC正常者。相关分析证实BMI和WC与SBP24h、DBP24h均显著正相关。结论 本研究证实老年人群中BMI和WC与血压的正相关性,提示体质量管理在高血压防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引发睡眠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增加夜间血压变异性,加重靶器官损害,但这种影响可能受年龄的干扰。方法143例多导睡眠诊断的OSA患者分为3组:〈60岁高血压组(62例)、〈60岁正常血压组(38例)和〉60岁正常血压组(43例),全部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白天和夜间血压变化的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在排除年龄干扰因素外,判断OSA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及靶器官的损害情况。结果与〈60岁正常血压组相比,高血压组白天和夜间血压变化SD明显增加,白天收缩压18.5和10.6mmHg(P〈O.05);白天舒张压13.8和10.6mmHg(P〈0.05);夜间收缩压20.5和12.6mmHg(P〈0.01);夜间舒张压17.8和12.6mmHg(P〈O.01)。血压CV也明显增加,白天收缩压0.119和0.078(P〈0.01);白天舒张压0.139和0.118(P〈0.05);夜间收缩压0.137和0.111(P〈0.01);夜间舒张压0.195和0.177(P〈O.01)。与〉60岁正常血压组相比,高血压组白天和夜间血压变化SD明显增加,白天收缩压18.5和13.3mmHg(P〈O.05);白天舒张压13.8和10.2mmHg(P〈O.05);夜间收缩压20.5和15.2mmHg(P〈0.01);夜间舒张压17.8和14.2mmHg(P〈0.01)。白天收缩压CV增加(0.119和0.093;P〈O.05);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CV增加(O.137和0.123;P〈0.01;0.195和0.179;P〈0.05)。与〈60岁正常血压组相比,〉60岁正常血压组白天收缩压CV增加(0.093和0.078;P〈O.05)。与〈60或〉60岁正常血压组相比,高血压组靶器官损害增加(P〈0.01)。与〈60岁正常血压组相比,〉60岁正常血压组靶器官损害也增加(P〈0.05)。结论尽管年龄可能影响血压变异性,但是OSA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明显超过年龄的作用,并加重靶器官损害。因此,对于合并OSA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更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脉压(pp)在3岁~6岁儿童的分布特征。方法 对云南2002年16个地区12个民族城乡3岁~6岁儿童共15877人按国际统一标准测量血压,同时对人群中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pp、血压水平以及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血压的增高,pp的分布频率也在增高,血压正常儿童PP30mmHg~40mmHg频度最高,农村儿童平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高于城市儿童,SBPU值为6、94,P〈0.01,DBPU值为5.40,P〈0.05,农村儿童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城市儿童,但只有收缩压有显著意义。结论 脉压大于40mmHg时是儿童高血压易患的一个信号,农村儿童优质蛋白质较低是影响血压水平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16.
超重和肥胖人群血清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超重、肥胖及与血糖(PG)的关系。方法对深圳地区21~60岁人群共29799人进行BMI,腰围(WC),腰臀围比(WHR)及血糖检测,按BMI高低分成三大组:正常非肥胖(NC)组(BMI≤24)男10267人、女14268人;超重(OW)组(24〈BMI〈28)男2952人、女1800人;和肥胖(Ob)组(BMI≥28)男245人、女267人。Ob组按血糖水平又分为单纯肥胖(S-Ob)组(男190人,女216人)和2型糖尿病肥胖(T2DM-Ob)组(男55人,女51人)。调查三大组人群T2DM的患病率,分析BMI、WC、WHR与T2DM的关系,并测定各组人群的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T2DM的患病率在NC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2‰和35‰;在OW组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26‰和106‰;在肥胖组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25‰和191‰。T2DM的患病率在男性WC〉85cm者显著高于WC≤85cm者,在女性,WC〉80cm者显示高于WC≤80cm者(P均〈0.01)。血清脂联素浓度在Ow组、Ob组及T2DM—Ob组均显著低于NC组(P=0.000)。在T2DM—Ob患者中,脂联素浓度与BMI、WC、WHR、PG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脂联素浓度变化可能与肥胖及糖尿病密切相关。保持BMI和WC在正常范围,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80岁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loodpressurevariability,BPV)与左室质量指数(1eftven—tficularmassindex。LVMI)的变化。方法入选〉80岁老人155例,按照血压情况分为无高血压(normotensive,NH)组、高血压未治疗(hypertension,HT)组、高血压治疗达标(treatment,TG)组,比较其24h动态血压参数和LVMI。结果HT组与NH组、TG组LVMI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T组与NH组在日间收缩压变异率、夜间收缩压变异率、夜间舒张压变异率、24h收缩压变异率、24h舒张压变异率、24h平均压变异率及夜间平均压变异率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TG组与NH组比较,夜间舒张压变异率及24h舒张压变异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80岁老年人群血压水平决定左心室重构,同时高血压患者较无高血压者血压变异明显,尤其日间、夜间、24h收缩压变异,24h平均压变异、夜间平均压变异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广西地区打鼾人群血压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打鼾的发生率、打鼾人群血压状况及打鼾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3月对广西桂南、桂中、桂北14岁及以上人群进行打鼾的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集中填写问卷辅以入户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同时检测受调查者血压、身高、体重等身体参数。结果共抽样调查2862户,11163人,年龄14—99岁,平均年龄(39.6±17.5)岁。其中2940人打鼾,打鼾发生率为27.3%(2940/10758)。非打鼾人群平均收缩压为(122.7±21.7)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为(75.7±13.2)mmHg,高血压患病率为19.9%(1566/7860)。打鼾人群平均收缩压为(128.2±30.9)mmHg,舒张压为(79.3±12.4)mmHg,高血压患病率为31.5%(931/2940)。随着年龄的增加,打鼾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趋势X^2=592.613,P=0.000),高血压的患病率也逐渐升高(趋势X^2=1868.277,P=0.000)。非习惯性打鼾者高血压患病率为27.6%,习惯性打鼾者高血压患病率37.4%。轻度打鼾者高血压患病率为27.5%,中度为31.1%,重度为37.4%,同时合并(被发现)有睡眠呼吸暂停者为44.1%。可能影响高血压的诸多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民族、打鼾、体重指数、饮酒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控制年龄、民族、体重指数、饮酒等因素后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打鼾人群的打鼾程度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正相关。结论广西地区14岁及以上人群打鼾发生率为27.3%。打鼾人群收缩压与舒张压及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非打鼾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随打鼾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打鼾程度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正相关。打鼾是除年龄、体重指数、饮酒以外与高血压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健康体检者为调查对象,探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体质量指数(BMI)、血压水平及其特点。方法对66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WC)、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结果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健康体检者高血压患病率为28.74%,男性(37.64%)显著高于女性(18.85%),在不同高血压水平的人群分布比例上,男女也存在差别;本地区超重或肥胖患病率为43.71%,男性(58.03%)高于女性(27.48%),BMI平均为23.61kg/m2,男性(24.65kg/m2)高于女性(22.43kg/m2),男性WC亦高于女性;在不同的BMI分层中,血脂异常和高血压患病率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人群高血压、肥胖或超重居于国内中等水平,男性高于女性;本地血脂异常及高血压均与BMI有关。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年龄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296例观察对象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其中血压正常组92例,单纯血压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组86例,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为伴靶器官损害组118例。296例根据动态平均脉压水平分为3个亚组(脉压〈40mmHg组、40mmHg≤脉压〈50mmHg组、脉压≥50mmHg组),对比分析24h动态血压监测各指标。将伴靶器官损害组按年龄分为〈60岁、≥60岁2个亚组,观察对比24h动态血压监测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1)伴靶器官损害组24h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夜间舒张压低于原发性高血压组(P〈0.01);(2)随高血压患者病变程度的加重,脉压也随之增大(P〈0.01),依次为伴靶器官损害组、原发性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3)伴靶器官损害组两年龄间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脉压的变化可以反映高血压患者病变程度,舒张压低及动态脉压增大是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