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藿香中矿质营养分布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友根  郭巧生  林尤奋  何际婵 《中草药》2009,40(10):1647-1650
目的 通过对海南3个广藿香种植基地土壤及其植株根、茎和叶中的矿质营养元素(P、K、Ca、Mg、Fe、Zn、Mn、Cu)的量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评价,为广藿香矿质营养诊断和指导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ICP法测定P、K、Ca、Mg、Fe、Zn、Mn、Cu量,并运用SPSS11.5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海南广藿香种植基地土壤和植株根、茎、叶中的矿质营养元素的量,因栽培地点的不同而存在差异,Mn、P、K、ca、Mg量的分布规律表现为叶中最多、茎次之、根最少;Fe和Cu量大小顺序为根>叶>茎;而Zn的分布则呈现出"根>茎>叶"的趋势.土壤、根间K元素的量呈极显著正相关,Zn呈显著负相关;Ca和Fe元素的量在根、茎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K、Mg和Cu元素的量在茎、叶间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Mn则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广藿香主要通过选择性吸收调控其矿质营养元素的量.  相似文献   

2.
广藿香是传统的芳香化湿药,其挥发油不仅被用作药用提取物,还被用作食品添加剂和香料,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及日用化妆品行业.广藿香醇作为广藿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用于评价广藿香药材及广藿香油质量的指标成分[1].而广藿香醇是否具有广藿香及广藿香油的生物活性?其应用现状如何?有何开发应用的价值?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为此,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外广藿香醇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查阅和综合分析,从其生物来源、应用概况、生物活性、制备与检测、代谢转化等多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广藿香醇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4种广藿香栽培类型的生长发育特性和表型特征的差异及观察“南香”花器结构,为广藿香栽培、优质种源筛选和生药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将“南香”“湛香”“肇香”和“牌香”插条按株行距0.7 m×0.7 m直接扦插于畦上,相同的常规管理后,记录和测试相关的生长发育指标;采用扫描电镜法观察“南香”花器结构.结果 “南香”生长速度略快于其它3种广藿香,表现在主茎上萌枝时间较短、地上部鲜重和根鲜重较重以及主根萌生的分枝数较多,全生育期“牌香”最长,“南香”最短;“南香”花紫红色,轮伞花序密集成穗状,顶生或腋生,萼圆筒状,被短茸毛,顶端5裂,裂片狭披针形,雌蕊的子房圆球形,花柱细长,雄蕊4枚,2长2短,伸出花冠外,花药圆球形,花丝近基部有多数紫色髯毛.结论 4种广藿香栽培类型的生长发育特性和表型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南香”的花器结构相似于其它3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广藿香化学诱变植株的遗传特性和品质差异。方法:以前期经氟乐灵、亚硝酸钠及亚硫酸钠诱变后筛选出的变异植株为材料,对其基因组DNA进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析,并测定其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结果:10对SRAP引物扩增的总位点数为235个,其位点数为16~29个,而多态位点数为220个,平均多态性百分比达86.96%;广藿香变异植株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45~0.938,其变异程度大于不同产地种群间的变异程度;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55时,变异程度较大的植株N1a、N1b、N1c、S4c、S4d、S6c聚为一类,其他与CK聚为另一类。变异植株主要化学成分百秋李醇及广藿香酮含量与CK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变异植株F1、F2a、F4a、F4d、F4e、F6e、F8i、N2c、N2d的广藿香酮明显升高,且高于百秋李醇的含量,由“醇型”广藿香转变为“酮型”广藿香;变异植株F4c、F6d、F8j、N1a、N1b、N1c、S3b、S4c、S4d、S6b、S6c的百秋李醇或广藿香酮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结论:化学诱变是广藿香新品种选育的有效途径,可提高其遗传多态性,影...  相似文献   

5.
广藿香的道地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集鹏  冯毅凡  何冰  郭晓玲  陈小夏  曹晖  刘玉萍 《中药材》2005,28(12):1121-1125
本文对广东各产区的广藿香进行了系统的药效学、挥发油成分、生物遗传学的比较以及气候、土壤的分析比较,阐明了广藿香道地性的内涵及其形成原因.为中药材的道地性研究与品质评价提供了新思路,起到了示范性作用;对保证中药质量、实现中药现代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藿香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各种检索方式,查阅了近年来广藿香研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对近年来广藿香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广藿香挥发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郭晓玲  冯毅凡  罗集鹏 《中药材》2004,27(12):903-908
目的:建立广藿香挥发油的特征指纹图谱,用于广藿香的品质控制及产地鉴别.方法:采用GC法对高要、石牌、吴川、遂溪、雷州及海南万年产广藿香挥发油进行GC图谱的比较分析.结果:以11个共有峰为评价指标,GC分析色谱条件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广藿香的主成分基本相同,但含量有差异;不同产地的广藿香其各组分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结论:以11个共有峰作为广藿香挥发油特有的指纹图谱,以广藿香酮与广藿香醇的峰面积比值作为鉴别不同产地的广藿香的指标参数,建立了可用于广藿香道地性鉴别及品质评价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标准.  相似文献   

8.
广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气质联用技术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分析研究广藿香发挥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寻找最多可作为广藿香发挥油质量评价的指标。方法:用气质联用技术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核对和补充检查的方法分离和鉴定各化学组分,用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分离出64个化学组分,并鉴定其中31个化学成分和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论: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醇(31.66%)、广藿香酮(23.58%),其它成分是丁香烯、广藿香烯、愈创木烯、法  相似文献   

9.
分子蒸馏技术用于广藿香油纯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建立一种先进的分离纯化广藿香油的技术。方法 :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广藿香油进行分离纯化。结果 :得到 4个馏分 ,经GC-MS检测 ,馏分Ⅱ和Ⅲ中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 2种有效成分的含量与广藿香原油相比提高了 2 7%~ 4 7%。结论 :用分子蒸馏分离技术能有效地提高广藿香油中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的含量 ,为广藿香的产业化和与新药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广藿香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从广藿香的全草及挥发油中分得9种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诸分析鉴定为广藿香醇(1),广藿香酮(2),木栓酮(3),表木栓醇(4),3,3’,7-三甲氧-4’,5.二羟黄酮(5),3,3’,4’,7-四甲氧-5-羟黄酮(6),齐墩果酸(7),β-谷甾(8),胡萝卜甙(9)。除化合物1,2和5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广藿香HPLC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广藿香HPLC特征鉴别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AgilentC8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0.1%的冰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25℃,检测波长:254nm,分析时间50min,流速:1mLm/in。结果对10批次药材进行比较分析,标示出广藿香药材指纹图谱中共有峰15个,并分为两个区,其中第二区具有较强的特征性,为主要特征区;不同产地广藿香具有相似的高效液相指纹色谱峰貌。结论该方法准确、重现性好,为广藿香的指纹图谱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产地广藿香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广藿香遗传上的差异。方法采用46种引物进行RAPD分析,筛选出可鉴别广藿香RAPD图谱引物6条,发现引物S358能较好地反映不同产地广藿香多态性微小的差别,不同产地的广藿香有三条相同的扩增带,并且S358、S359、S443能将石牌广藿香与同科属其他药材区分开来。结果将不同产地广藿香进行聚类分析,高要的两个广藿香为一类,湛江和海南、石牌的四个广藿香聚为一类;采芝林的一个样品与附院样品聚为一类,而来自清平药材市场的样品单独聚为一类。结论RAPD分析可以作为不同产地广藿香的鉴定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广藿香非挥发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中药广藿香全草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表木栓醇(1),5-羟甲基糠醛(2),1,4-丁二酸(3),β-谷甾醇(4),胡萝卜苷(5),1,2-O-[2S-(3,4-二羟基苯基).1,2.乙烷二基]-3-D-a-L-鼠李毗喃糖基-4-O-咖啡酰基-β-D-葡萄毗喃糖苷(6)、1,2-O-[2S-(3,4-二羟基苯基)-1,2-乙烷二基]-3-D-a-L-鼠李毗喃糖基-4-O-阿魏酰基-β-D-葡萄毗喃糖苷(7)、1,2-O-[2S-(3,4-二羟基苯基)-1,2-乙烷二基]-3-O--a-L-鼠李毗喃糖基-6-O-咖啡酰基-β-D-葡萄毗喃糖苷(8)和芹菜素-7-O-β-D-(6"-对位香豆酰基)-葡萄糖苷(9).结论:化合物2,3,6~8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贾旭玲  徐三  施芬 《中医药学刊》2010,(11):2442-2444
广藿香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对广藿香的化学成分分析、品质鉴定、药理研究及药用研究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广藿香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不同采收期海南广藿香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分析海南省万宁市不同采收期的广藿香挥发油成分。方法:GC/MS联用技术。结果:从茎油中分离出47个色谱峰,鉴定出28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1.92%;从叶油中分离出34个色谱峰,鉴定出18个化合物,占总量的74.94%。主要是单萜烯、倍半萜烯、醇类、酮类、醛类与烷酸类。含量超过1%的有10个化合物,以广藿香醇含量最高(茎油中含36.06%,叶油中占37.74%);茎油中含广藿香酮17.08%,而叶油中含量甚微(0.85%)。6~8月,含油率分别为0.8%、0.7%和0.6%,广藿香醇含量以7月最高(42.62%),6月稍低(40.84%),8月最低(31.40%);广藿香酮含量则以8月最高(5.13%),7月和6月相近(分别为2.19%和1.36%)。结论:海南产广藿香挥发油成分与广东湛江地区产的相似,以7月和6月采收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6.
广藿香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肖省娥  贺红  徐鸿华 《中药材》2001,24(6):391-392
以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根尖、叶片、带节茎段及茎段为材料进行培养,结果表明:叶片及带节茎段较易诱导愈伤组织,诱导率均为87.0%以上,适宜的培养基为MT BA0.5mg/L NAA0.2mg/L。愈伤组织的分化与增殖,以MT BA0.5~1.0mg/L为好。在MT基本培养基中,组培苗就能形成根。  相似文献   

17.
正交实验优选海南广藿香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正交实验优化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海南广藿香挥发油成分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为考察因素,用出油率和广藿香醇含量为衡量指标综合考察海南广藿香的提取工艺。结果优选出较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7.2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1 h。结论优选出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海南广藿香挥发油成分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工业化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广藿香扦插生根特性及其生理生化的变化,为广藿香繁殖育苗和栽培生理提供依据.方法 将“南香”“湛香”“肇香”和“牌香”插条直接扦插于塑料盆中,常规管理不同时间后,测定生根数,根鲜重,根系活力,植株生长速率,干物质增长速率,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POD),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随着扦插天数的延长,其生根数、根鲜重和根系活力均不断地增加,植株生长速率和干物质增长速率均表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而扦插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细胞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最大值出现的天数分别在扦插后的第3天和第5天.结论 4类广藿香扦插苗的生根和生长特性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产地广藿香特征的观测和比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李薇  潘超美  徐良  徐鸿华  刘乡乡 《中药材》2002,25(7):463-465
利用田间性状和显微观察,以及扫描电镜等方法对4种不同产地的广藿香进行了比较。所得结果可为广藿香的品种鉴别和划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两种广藿香精油的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广藿香的质量评价提供药理学实验基础。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等7种细菌和产黄青霉等3种真菌为供试微生物,用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石牌广藿香和海南广藿香精油的抑菌圈大小,用固体二倍稀释法测定精油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石牌广藿香精油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效果与海南广藿香相近,而对3种供试真菌的抑菌作用显著高于海南广藿香精油。结论:石牌广藿香是栽培广藿香中的优质品种,其抗真菌作用显著强于海南广藿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