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由于长期腹泻而影响小儿的生长和发育。小儿腹泻病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多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引起,分夏季腹泻和秋季腹泻,尤其是秋季腹泻,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多侵犯两岁以下小儿,尤以6~8月小儿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检测水平在小儿腹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腹泻病的155例患儿,根据病因分细菌性感染组、病毒性感染组和非感染性腹泻组,每组患儿分别采用快速hs-CRP测定与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WBC测定,观察其检测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155例小儿腹泻病例中,hs-CRP阳性率高于WBC阳性率(P<0.05)。其中细菌性感染组hs-CRP阳性率为88.23%;病毒性感染组阳性率为15.69%;消化不良及其他非感染性腹泻患儿阳性率为3.77%,细菌性感染组hs-CRP阳性率与病毒性感染组、其它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细菌感染性腹泻中,hs-CRP阳性率明显高于WBC阳性率(P<0.01)。结论:hs-CRP检测可以作为小儿腹泻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指标,能比WBC更早、更敏感地提示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为临床医生早期诊断、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减少临床误诊,避免抗生素滥用。  相似文献   

3.
穆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152-153
<正>根据病因可将小儿腹泻分为两类,即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1岁以内者约占50%。全世界每年死于腹泻的儿童高达500万~1800万。在我国,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2位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共收住感染性小儿腹泻患者74例,其中36例在  相似文献   

4.
<正>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分侵袭性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及产毒素大肠杆菌感染和非感染性腹泻(消化不良)等。除侵袭性细菌感染外,其他腹泻不需抗生素治疗。 感染性腹泻,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是第三世界国家小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据统计我国5岁以下小儿每年有1.7亿人次患腹泻,导致4万多小儿死亡。 脱水是急性腹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因此纠正脱  相似文献   

5.
任金香 《儿科药学》1997,3(1):17-17
腹泻乃为不明致病原因之前的统称,腹泻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临床上可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又可从病程上分为急性、迁延性和慢性腹泻。腹泻是临床常见病,更是儿科多发病。据我国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年有8.36亿人次患腹泻,其中5岁以下小儿就有2.945亿人次。在全球范围内,腹泻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就亚洲拉地区30亿人口中,每年有30~50亿人次发病,其中死于腹泻的就有5百万以上5岁以下儿童占多数,并且该年龄组儿童每年平均发病三次。  相似文献   

6.
小儿腹泻是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好发于夏秋季节,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小儿,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前者多见,临床以腹泻、呕吐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出现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通常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大类。感染性腹泻可由许多感染因子所引起.如病毒性、细菌性和寄生虫等腹泻;而非感染性腹泻多由喂养不当.肠道外感染、吸收不良或消化功能紊乱等原因所致。本文就近年来临床治疗婴幼儿腹泻的老药新用作简要介绍。1.消炎痛’消化道合成PG主要有PGE。、PG。a等,有人对腹泻患儿血浆PGE。和PG。a进行测定,发现其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GE。及PG。a能刺激肠道水电解质的分泌,并抑制纳及葡萄糖吸收,从而使肠道分泌亢进并吸收障碍,因而消炎痛治疗腹泻有…  相似文献   

8.
小儿腹泻是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好发于夏秋季节,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小儿,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前者多见,临床以腹泻、呕吐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是小儿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笔者将近年小儿腹泻患儿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人们平常说的“拉肚子”,医学上称为腹泻。根据病程长短,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两种。急性腹泻的病程一般不超过3周,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感染所致。慢性腹泻的病程在2个月以上,病因要复杂得多,常见原因有感染性炎症(如结核、菌痢等),非感染性炎症(如炎症性肠病一一包  相似文献   

10.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有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1,2]。小儿腹泻一般易在6个月-2岁儿童多发。小儿腹泻根据病理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病毒病原主要有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细菌性痢疾主要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本文从小儿腹泻病因和护理两方面对小儿腹泻进行分析讨论,以便更好对小儿腹泻进行护理,  相似文献   

11.
218例小儿秋季腹泻病轮状病毒感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书兰 《首都医药》2009,16(10):36-36
目的探讨在小儿腹泻病中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218例小儿腹泻病的患儿进行轮状病毒检测。结果218例小儿腹泻病患儿中检出轮状病毒感染129例,占住院腹泻患儿的59.2%。该病好发于秋冬季节,多见于6个月~2岁的低年龄组患儿,阳性率为55.1%。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小儿感染性腹泻病主要病因,每年11月、12月为流行高峰,但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泻立止口服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泻立止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证实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无花果叶用水提醇沉法通过煎煮、浓缩、醇沉等制成口服液用于治疗小儿腹泻、肠炎症。结果:治疗组104例,分治疗感染性腹泻54例及非感染性腹泻50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6.5%和96%;对照组54例,分治疗感染性腹泻34例和非感染性腹泻20例,总有效率分别为53%和50%。结论:泻立止口服液制备工艺合理,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60例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并探讨病因学诊断在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医院共收治260例小儿腹泻,均给予基础的对症治疗,视脱水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补液治疗方法,据粪检、大便培养、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抗感染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0.62%,痊愈率42.69%、显效率34.23%、有效率11.15%、无效率10.39%,急性、慢性无效率高于迁延性,急性、迁延性腹泻痊愈率高于慢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性、非感染性痊愈率高于病毒感染性,非感染性无效率高于细菌感染性、病毒感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泻致病因素较复杂,概括而言可分为感染、肠道应激、抗生素等原因所致肠道菌群失调,不同病因所致腹泻转归难度不尽相同,针对病毒感染所致腹泻,有必要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小儿腹泻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健  陈力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95-296
小儿腹泻又称腹泻病,是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常见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特点的疾病。其中感染性腹泻是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小儿腹泻的多病原、多因素的特点,临床上用于治疗小儿腹泻的药物较多。其机制各异,疗效也不尽相同,因此不能乱用止泻药。我们从该病的病因、诊断等,探讨目前小儿腹泻的药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的发病因素,分析用药情况以指导合理用药。方法对158例小儿腹泻患儿的资料回顾性分析,根据微生物学检查分析小儿腹泻的发病因素,提出有效的治疗措施。结果导致小儿腹泻的原因主要有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感染因素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和肠道外感染。非感染因素有气候、饮食和易感因素。结论针对腹泻不同病因,选择合理药物对症治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加强饮食护理,以减轻患儿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及性状改变为特征的一组消化道综合征[1],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发病年龄以0.5~2岁婴幼儿居多,<1岁患儿约占50%,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秋季发病率最高,因而又称小儿秋季腹泻。引起小儿秋季腹泻的原因有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和易感因素。感染因素主要为病毒感染,主要有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埃克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人类轮状病毒是小儿秋季腹泻的常见病因,目前尚无针对轮状病毒的特效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儿腹泻病的病原分布规律。方法对 2600例年龄小于7岁的腹泻患儿进行烘便细菌培养及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共检出病原体27种,1462例,阳性率56.2%,且季节性等分布明显,结论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可及时明确病原,做到病因学诊断,同时细菌药敏试验提示,常规抗杆菌的抗菌素均耐药,避免了盲目及滥用抗菌素;及时明确病原.鉴别感染性腹泻病及非感染性腹泻病,对非感染性腹泻采用肠粘膜保护剂及微生态制剂明显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于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进行分析,以便能够为小儿腹泻提供有效的治疗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入我院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小儿腹泻的致命因素,并且对于临床诊断进行分析。结果感染性腹泻的比例明显比非感染性腹泻的比例高,小儿腹泻患儿在治疗之前和治疗以后大便的性状和大便次数、小便短赤等方面存在有典型的差异性,差异经统计学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腹泻的治病因素比较复杂,而且病原体多种多样,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对患儿进行治疗时需要及时的诊断患热病的原因,为患儿提供有根据的临床诊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小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条件引起的小儿消化道疾病,临床表现为患儿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本病常见于〈2岁的患儿,好发于夏、秋季节,不同季节发生的腹泻临床表现有所不同。本病可发展至病程〈2周的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的迁延性腹泻、病程〉2个月的慢性腹泻,又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1发病机制1.1病因1.1.1内部因素:(1)机体防御功能差:胃酸酸度低,  相似文献   

20.
孙淑芹 《河北医药》2001,23(8):574-574
婴幼儿腹泻病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 ,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以前者更为多见。近 3 0年来 ,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 ,但仍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和重要死亡原因。在引起腹泻的感染因素中 ,人们对寄生虫引起的腹泻相对地重视不够。本文就寄生虫引起腹泻病作一综述。1 病原1.1 常见病原 贾第虫、阿米巴、毛首鞭形线虫、人毛滴虫、蛔虫、钩虫、绦虫、肺吸虫、华支睾吸虫、姜片虫、肝片吸虫、粪类圆线虫、旋毛虫等 ,或因成虫寄生于小儿肠道或因幼虫移行而致消化道功能紊乱出现腹泻。1.2 近年来新认识病原  ( 1)隐孢子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