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体皮肤微循环的观察与临床应用(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皮皮(Skin)复盖于全身表面,约占体垂的16%,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活体皮肤微循环观察,不论对全身疾病或局部病变都有独特的临床诊断价值,这一点在我们的临床观察中得以证实。 1 皮肤的组织结构皮肤主要可分为上皮性的表层及结缔组织构成的真皮。皮肤的厚度依部位不同在1~4mm左右,真皮下方有疏松  相似文献   

2.
人体皮肤微循环的观察与临床应用(下)曾昭炜*表4皮肤病损与杂病的异形管袢形态发生频次异形管袢皮肤病损(n=90)输入枝输出枝全管袢袢顶水肿合计杂病(n=31)与病损皮肤无直接关系大鱼钩34430173大哑铃166201510丝球状183101231)...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7种四肢血管病的甲襞和皮肤微循环的临床特点和特征,旨在拓宽微循环检测在临床的运用和提高临床诊疗率。方法采用XTWY多功能微循环彩色图像分析系统,放大100倍,观测110例7种四肢血管病患者。结果7种四肢血管病的甲壁和皮肤微循环表现分为两大类:()缺血性微循环障碍(糖尿病性坏疽>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肢体动脉痉挛症);(2)充血性微循环障碍(血栓性静脉炎,红斑性肢痛症,结节性血管炎)。同时,7种四肢血管病临床均有其独特的甲襞和皮肤微循环表现。结论本研究为微循环检测拓宽了思路,为四肢血管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正> 皮肤被覆全身,在成人约占体重的16%,面积约为1.5~1.8m~2,是人体中表面积最大的器官。临床活体皮肤微循环观察。不论是对全身疾病还是局部病变,均能提供微循环的变化指标,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某些疾病属局部动脉供血不足或静脉梗阻性疾病,微循环障碍可在皮肤微血管管袢构形上出现特殊的变异。  相似文献   

5.
皮肤微循环血管树间隔区的微血管构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血管铸型、扫描电镜等观察方法研究人皮肤微循环血管树间隔区微血管三维构筑特点,再现并比较了血管树5级分支的全貌及其形态学特征,对皮肤血管的血管树区及血管树间隔区的共性及个性进行了对比。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皮肤微循环血管树理论,为临床皮肤移植术提供了皮肤移植体内所含微血管的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6.
观察大鼠高压氧暴露后皮肤微循环的改变。结果表明,高压氧暴露后,细动脉血流速度比暴露前增加了0.45mm/s,细静脉增加了0.13mm/s,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此外,经高压氧暴露后,细静脉开放数量增加,红细胞聚集程度减轻或转为正常。表明高压氧治疗的作用不单纯是增加血液中氧的含量,而且改善微循环的功能密切相关。同时还观察到,高压氧暴露后,皮肤微血管主要表现为收缩,其中以≥30μm细动脉和≥40μm细静脉尤其明显,这一现象可能与微血管壁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7.
驻极体改善小鼠皮肤微循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讨论了聚丙烯(PP)驻极体充电后在不同的贮存条件下(组织液和不同的环境湿度)的电荷贮存寿命问题。用显微镜观察PP驻极体对小鼠局部皮肤微循环的影响,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驻极体组。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连续6小时观察微动脉和微静脉血流速度,血管口径的变化无明显差异。驻极体实验组,连续观察6小时微动脉无明显扩张,但驻极体能使微静脉持续扩张(P<0.001),并且使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血流速度加快,毛细血管及微动脉血流改善。驻极体具有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用于改善局部皮肤微循环的驻极体的最佳注极电位在700伏左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瘢痕疙瘩局部皮肤与正常皮肤微循环结构的比较,了解瘢痕疙瘩局部皮肤微循环的特征。方法:选取我院病理科2006-01—2013-12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带皮组织32例(瘢痕疙瘩组)和正常皮肤组织18例(正常皮肤组),对比两组皮肤真皮乳头层微循环结构的真皮乳头个数、乳头层总面积、真皮乳头内层微血管密度等指标。并行低氧诱导因子-1(HIF-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统计学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正常皮肤组相比,瘢痕疙瘩组真皮乳头个数明显减少(P0.05),乳头层面积增大(P0.05),真皮乳头内微血管密度降低(P0.05);瘢痕疙瘩局部皮肤HIF-1表达明显减弱,其下游基因VEGF表达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瘢痕疙瘩形成与局部皮肤微循环改变有关,HIF-1及下游基因VEGF表达降低可能是局部皮肤微循环改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甲襞微循环检查的临床应用及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甲襞微循环检查的临床应用及问题刘育英我国微循环观察在临床上的应用从1960年代开始至今已有30多年,从甲襞、球结膜微循环观察已发展到口唇、舌、宫颈粘膜、阴茎头、皮肤等多部位、多种方法的观察。但开展最多最普遍的临床微循环检查还是甲襞和球结膜。甲襞微循环...  相似文献   

10.
不同程度急性缺氧对皮肤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急性缺氧是航天和航空医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也是造成一些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急性缺氧对人体的影响、耐受限度、调节机制和防护措施一直是航空航天医学中的重要课题。在探讨急性缺氧的机制时,一般着重于研究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作用[1~3],而对微循环在其中的作用研究很少。本实验采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动态分析仪,观察被试者在不同程度缺氧状态下皮肤微循环的变化,以便为缺氧生理机制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生理信息。1 资料与方法被试者为12名健康男性青年,年龄19~21岁。实验时,被试者取坐位,在右侧面颊部和小腿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