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医学认为,肾炎是变态反应性疾病,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而祖国医学认为它多因外感六淫之邪,内伤饮食七情,肺、脾、肾三脏受损所致。近年来,我院对肾炎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同时运用调整免疫功能的药物,加强中医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结合临床对蛋白尿,潜血和血肌酐,尿素氮的诊疗经验和体会小议如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以下简称肾炎,它的发病都是由于生气、劳累、心里疲劳等各种原因,所致全身免疫功能失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100例者小球肾炎,进行了微量元素及元素,免疫功能、维生素、内分泌方面的测定,作为肾炎病人中医辨证的客观辅助指标。100例病人均系住院患者,西医诊断,急性肾炎15例、慢性肾炎85例。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气血两虚型、  相似文献   

4.
中医认为,慢性肾炎为一组本虚标实的证候,湿热证是其最常见的邪实见证.慢性肾炎与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细胞因子(CK)在肾小球炎症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肾炎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紧密相关.中医药从调节免疫治疗肾炎湿热证,即从细胞因子水平研究中医药作用机制,确定湿热证细胞因子水平客观辨证指标,为肾炎湿热证辨证治疗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5.
系膜增殖型肾炎是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 ,至今尚无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慢性肾炎的中医微观辨证的研究发现 ,系膜增殖型肾炎以肝肾阴虚型最多 ,占 88.8% [1] 。鉴此 ,著名肾脏病专家杜雨茂教授尊仲景育阴利水法和猪苓汤之治疗思想 ,研制出肾炎育阴片。有关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 ,该制剂有减轻肾小球毛细血管病变、阻抑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和 /或加速免疫复合物的清除 ,促进肾小球炎症消退 ,改善肾脏功能的作用[2 ] 。本文进一步从免疫学角度探讨肾炎育阴片的作用机理 ,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应用中医辨证施治加肾炎合剂治疗慢性肾炎取得疗效的基础上(《中医杂志》(4):34,1981),进一步探索了中医辨证加肾炎合剂治疗慢性肾炎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并观察了见效时间以及与免疫的关系,现将1980—1983年初90例慢性肾炎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外周血红细胞膜C3b受体花环率(E-C3bR)作为红细胞免疫功能评价指标检测了二十四例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CPGN)患者外周血E-C3bR,观察该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发现,24例CPGN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其E-C3bR平均为10.04%,较正常人组(18.09%)为低,并且,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其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也不同,在CPGN患者的四个中医分型中,其E-C3bR呈  相似文献   

8.
免疫介导炎症反应是肾小球疾病发生的重要始动因素,免疫功能测定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为探讨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免疫功能的改变,笔者对26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进行了IgG及其亚类的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免疫功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观察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免疫功能。②方法 分别采用红细胞酵母菌SPA混合花环试验法、间接免疫SPA法、聚乙二醇沉淀法对正常对照组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组 (CGN组 )红细胞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进行测定。③结果 CGN组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异常 ,CIC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2 .4 0 7~ 2 .6 81,P <0 .0 5 )。④结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0.
查阅相关文献,从虚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关系方面,阐述了正虚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关键因素。从气血辨证、脏腑辨证、复杂辨证3方面,阐述了补法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中的运用,从而为补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法对气阴两虚湿热缠绵型隐匿性肾炎单纯性血尿的作用.方法:60例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湿热缠绵型隐匿性肾炎单纯性血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益气养阴清热利湿中药自拟方口服,每日1剂;对照组采用西药潘生丁、复方芦丁片、洛丁新对症治疗.疗程5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尿、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在降低血尿、改善免疫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法治疗气阴两虚、湿热缠绵型隐匿性肾炎单纯性血尿的疗效优于西药对症治疗,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肾小球肾炎是一个常见病,国内外对本病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特别是对其发病机理免疫机制的研究,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观察都有大量的报道。我院1979年以来对26例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了几种免疫功能检查,对肾病的免疫功能和诊断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在治疗上依然是个难题,虽然近年对病因治疗,激素加化疗在某些病例的缓解率有所提高,同时也见到大量资料证实这种联合疗法主要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及损伤机体对细菌及病毒的正常防卫功能,感染的反复出现又是肾炎达到缓解的一大障碍。1972年Mallick及Soothill通过试验证明肾炎的发生是免疫功能低下,即抗体未能清除抗原(所谓低亲和力),普遍性T细胞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14.
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并非致病因素(如链球菌及其产物)直接对肾脏的感染或破坏所致,多数人类肾炎是免疫介导的疾病,这已得到充分证实。目前,体液免疫(循环免疫复合物和原位免疫复合物)在肾炎发病机理的作用已得到公认,细胞免疫尚缺乏直接证据。免疫机理是疾病的始发机理,在此基础上,在炎症介导系统(如补体、嗜中性白细胞等)的参与下,最后导致肾小球损伤并产生临床症状。此外,肾小球滤过功能及结构特点等肾脏局部因素和非免疫机理在肾炎的发生、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遗传因素在部分类型肾炎的发病及易感性方面的作用已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一、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5.
急慢性肾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慢性肾炎是危害较大的常见病 ,发病机理复杂 ,确切机制仍未完全阐明 ,1981年由美国学者 Siegel提出了红细胞免疫系统的新概念 ,认为红细胞不仅仅有呼吸功能而且还有重要的免疫功能。现已证实红细胞表面存在许多与免疫功能有关的物质 ,使红细胞具有携带和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促进吞噬细胞吞噬 ,调节细胞免疫的功能 [1] 。研究认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在许多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 ,具有重要意义。急慢性肾炎患者免疫功能紊乱 ,肾脏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及炎症损害。那么其红细胞免疫功能随病程怎么改变及有何临床意义 ?本文…  相似文献   

16.
狼疮性肾炎是临床最主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之一,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有着独特的优势,但中医辨证的抽象性限制了中医药更广泛地使用,临床上迫切需要较科学的评估指标来全面反映患者的中医证候。近年来对狼疮性肾炎中医辨证分型及中医证候与临床表现、病理、实验室指标、活动积分等的相关性进行了大量研究,以初步探寻狼疮性肾炎中医辨证的客观指标,提高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17.
雷公藤作为常用药,在抗炎、调节免疫、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以及治疗肾小球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诸多领域中效果良好.本文整理总结了近10年关于雷公藤在治疗紫癜性肾炎临床应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探讨雷公藤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紫癜性肾炎的临床意义,可为雷公藤对治疗紫癜性肾炎的现代药理研究和中医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一坤  刘冰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8):1442-1445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常见于免疫功能受损的免疫宿主,狼疮性肾炎患者以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可导致其成为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免疫宿主。人巨细胞病毒性感染是以受感染细胞形成巨大的A型嗜酸性核内及胞质内包涵体为特征。大多数是无症状隐性感染,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婴儿中可引起严重的肺部感染而导致死亡。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症状轻、影像学表现重的人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少见,极易被误诊。本文报道1例狼疮性肾炎并症状轻、影像学表现重的人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并复习了国内外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9.
过敏性紫癜是以皮肤紫癜,出血性胃肠炎、关节炎及肾脏损害为特征的综合征。基本病理改变是全身性、弥漫性小血管炎。肾脏具有丰富的血管,故极易受累。紫癜性肾炎的西药治疗有脱敏疗法、激素、免疫抑制剂、抗凝等治疗。中医辨证施治、对症下药。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1例紫癜性肾炎,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病情复杂、预后不良,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具有趋化、黏附和介导免疫损伤等多种功能,参与了肾炎症的发生发展。文章就FKN的结构与功能、参与包括狼疮性肾炎在内等多种肾疾病发病机制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