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教学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比如在免疫与病原微生物教学中就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它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免疫与病原微生物学科进行整合,构建出适应学生身心特征与时代特征的教学模式,优化大学免疫与病原微生物课堂教学,无疑是大学免疫与病原微生物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 并且它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教学环节充分利用了各种计算机相关技术,使免疫与病原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病原微生物导致的感染严重威胁人类公共卫生。便携式病原微生物分子诊断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出病原体,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和现场检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概览了便携式病原微生物分子诊断的技术和产品要求,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已上市或正在上市的便携式病原微生物分子诊断仪器特性和应用领域,存在的缺陷及应用展望。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持续优化,便携式病原微生物分子诊断仪器在保证高性能的同时,提高质量控制并控制成本,将有利于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赵杰  吴欣怡 《新医学》2008,39(4):273-275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的跨膜受体,它可以识别许多病原微生物保守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及免疫反应,在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Toll样受体家族成员的结构特点、其信号传导通路及宿主免疫的功能、及其与眼部炎性疾病的联系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眼部感染性及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帮助,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与医学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检查技术等内容,因其研究范围广、内容丰富、发展速度快,并与多学科紧密联系,致病机制比较复杂,尤其对基础薄弱的高职高专学生而言,学起来相当吃力。再加上现在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病原微生物的分型检测在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分子生物学技术为病原微生物的分型检测提供了更多的分子靶点,进一步促进了病原微生物分型技术的发展,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分型方法。本文就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病原微生物分子分型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病原微生物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是一种恒温扩增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度高、检测成本低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快速诊断。基于这种情况,该文主要阐述了LAMP的原理、特点及其在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方面的应用与研究进展。LAMP技术现在已经被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但该技术仍有易产生假阳性、引物设计复杂等不足之处。该文综述了近年来LAMP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感染中的应用与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为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快速诊断提供合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所谓机会性感染是指当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时,原本已寄生在人体中的一些非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造成疾病,或者对环境中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增加所造成的感染,而这些病原微生物对于一个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人来说一般不会  相似文献   

8.
肝炎病毒是导致临床上常见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首要病原微生物。近年研究发现,天然免疫细胞在机体抵抗外来病原微生物的免疫防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就机体重要的天然免疫细胞--肥大细胞(mast cell,MC)在肝  相似文献   

9.
重组聚合酶等温扩增(RPA)技术是新开发的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等温扩增技术, 将RPA与侧流层析试纸条检测(LFS)技术相结合, 可快速鉴别目的基因。迄今为止, RPA-LFS技术已广泛运用于医药、食品、植物学等领域。本文将对RPA-LFS技术在病原微生物中的诊断进行综述, 为实现病原微生物的即时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1维生素D在免疫功能调节方面的作用维生素D(Vitamin D,Vit D)对于感染免疫的影响在最近10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研究表明,Vit D通过广泛表达于人类免疫细胞的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图1)。1.1维生素D与固有免疫系统Vit D可以增强固有免疫,提高人体对于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研究发现,Vit D可以增强单核细  相似文献   

11.
正由于各种高效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病原微生物产生了多种耐药机制以保持物种的延续,而形成生物被膜就是一种重要的耐药机制[1-2]。生物被膜是指大量微生物黏附于某些物体的表面形成的一种膜样聚集,具有复杂的三维结构和功能[2]。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体植入物和移植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病原微生物可附着于植入性医疗器材(如各种人工假体、支架、血管内插管、各种类型导管等)的表面形成生物被膜,逃避宿主的免疫防御并抵制抗菌药物的作用,目前认为人体  相似文献   

12.
实验课在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本科微生物学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重要性亦愈益明显。园为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应用生物学科,必须通过实验课才能建立病原和免疫的感性认识,体现它在诊防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教会有关技能,培养出注重安全、勇于实践、善于规划、勤于思辩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和发展学员智能.是医学微生物教学的一项艰巨任务,要求我们不断完善实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近几年来,我们对微生物实验课怍了些改进,下面就如何进一步改革微生物实验课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同题提几点初步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13.
医源性感染,又称医院感染(nosocamial infection)或医院获得性感染,它己成为现代医学界突出的问题.恶性肿瘤病人或患有自身免疫疾病的病人、糖尿病病人因机体免疫功能障碍,而更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导致严重感染,其中口腔科的感染问题己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Toll样受体与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免疫反应是机体抵御外界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固有免疫系统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s)识别病原微生物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PAMPs在结构上相对保守,主要存在于微生物。Toll样受体家族是最重要的PRRs,通过识别相应的PAMPs介导天然免疫反应,同时通过DCs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另外,TLRs能够识别某些内源性的TLR配体,这些配体称之为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研究发现TLRs在抗感染、变态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深入研究Toll样受体及其信号通路的基础上,以其作为药物干预靶点,对治疗相关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因芯片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芯片技术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而发展起来的。至今 ,芯片技术已在医学领域中显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为病原微生物的分子诊断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基因芯片技术的日臻完善 ,使基因芯片能同步进行微生物的诊断和测试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实现病原微生物检测的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16.
血流感染(BSI)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循环并在体内繁殖的一种全身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因其高发病率及病死率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实现BSI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及其药敏结果的准确回报,是长期困扰临床的问题。血培养是诊断BSI病原微生物的"金标准",但其阳性率低且结果报告周期长,因此需探索新的技术以弥补此缺陷。近年来,微生物多种诊断技术,如阳性报警时间、核酸杂交技术、核酸扩增技术、质谱检测技术、基因芯片和测序技术等逐步从研究阶段走向BSI病原微生物诊断的临床应用阶段。本文旨在对BSI病原微生物基于全血标本和基于血培养的检测技术进行综述,为BSI病原微生物快速诊断和治疗提供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病原微生物检测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实验室在2018年8月-2019年7月之间检测的48例患者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采集两份病原微生物检验标本,分别将两份检验标本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采取不同的检验方法,对两组患者病原微生物检验阳性计算率和检验满意率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病原微生物检验阳性计算率(56.25%)相比较,实验组患者病原微生物检验阳性计算率(75%)明显要高;与对照组患者病原微生物检验满意率(75%)相比较,实验组患者病原微生物检验满意率(95.83%)明显要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明显,能有效提升病原微生物检验阳性检出状况,提升患者的检测满意度,在临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病原微生物感染危害严重,基于核酸的早期快速检测是其防控关键。近年来,纳米材料因其特殊的光、电、热、磁等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病原微生物核酸的快速、灵敏检测。该文结合纳米材料在核酸快速检测中的纳米尺寸效应,总结了近年来纳米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核酸检测中的应用,旨在为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有效防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黏膜广泛分布于机体的肠道、泌尿生殖道及呼吸道的表面,它们形成一道物理和免疫屏障,抵御入侵的各种病原微生物。有关黏膜免疫的研究多集中在肠道和呼吸道,而关于女性生殖道黏膜免疫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就女性生殖道先天性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和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口腔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悦  卢爱工 《现代护理》2006,12(1):65-66
医源性感染,又称医院感染(nosocamial infection)或医院获得性感染,它己成为现代医学界突出的问题。恶性肿瘤病人或患有自身免疫疾病的病人、糖尿病病人因机体免疫功能障碍,而更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导致严重感染,其中口腔科的感染问题己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