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隆起糜烂性胃炎148例临床及内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建亭 《中原医刊》2002,29(6):34-35
隆起糜烂性胃炎 ,以往又称为痘疹样胃炎及疣状胃炎 ,是一种具有特殊病变形态的慢性胃炎。研究表明其病因与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及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关系密切 ,并发现此病有癌变倾向。现将我院 1997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接受胃镜检查的 45 6 0例患者中 ,检出的 14 8例隆起糜烂性胃炎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门诊或住院患者接受内镜检查的病人 ,体检无全身疾患。男 12 0例 ,女 2 8例 ,年龄 16~ 72岁 ,平均 42 .5岁。病程 1月~ 1年内的 2 4例 ,1~ 5年的 42例 ,5~ 10年的 38例 ,10年以上的 44例。1.2 临床表…  相似文献   

2.
疣状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疣状胃炎 (verrucosagastritisVG)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形态和病理变化的特殊类型胃炎 ,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痘疹样胃炎等。国内学者对不同程度疣状胃炎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病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少见 ,我们将 1997— 2 0 0 1年胃镜检查发现的疣状胃炎 12 8例作为研象对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将 12 8例分为二组 ,其中疣状胃炎伴糜烂组 38例 ,男 2 6例 ,女 12例 ;疣状胃炎不伴糜烂组 90例 ,男 6 4例 ,女 2 6例 ;二组年龄 2 0~ 72岁 ,平均 35岁。二组之间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2 方法2 .1 疣状胃炎…  相似文献   

3.
疣状胃炎(VERUCOUS GASTRITIS)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是一种具有特征性病理改变的胃炎。我们自1984年以来用内镜诊断疣状胃炎109例,其中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下简称球溃)者47例(43.1%);合并十二指肠球炎(以下简称球炎)者34例(31.2%)}单纯疣状胃炎28例(Z5.7%)。为了探讨三者的关系。我们对每一僦的镜下所见和主要临床表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05例隆起糜烂性胃炎的胃镜及病理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隆起糜烂性胃炎是根据胃炎悉尼系统新分类而命名,又称作疣状胃炎、痘疹状胃炎等,为具有特殊形态和病理变化的胃粘膜病变。为探讨该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恶变的关系,现将我们经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而确诊的105例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05...  相似文献   

5.
123例老年人慢性糜烂性胃炎内镜表现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糜烂性胃炎的内镜表现和病理分析.方法:选择门诊接受胃镜检查的123例患者,将内镜诊断的疣状胃炎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疣状胃炎的内镜诊断与病理糜烂相关,但与病理肠上皮化生无相关性.结论:疣状胃炎的内镜表现和病理诊断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慢性糜烂性胃炎内镜诊断7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国 《四川医学》1996,17(1):54-55
慢性糜烂性胃炎内镜诊断76例分析广元821厂职工医院(610006)陈建国慢性糜烂性胃炎(ChaOI。l。,,。。。[VVgV。-tritis;简称CEG:l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状胃炎,是一种在内镜、组织学上都具有特征性改变的胃粘膜病变。现将我院198...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5年6月-2007年12月本院经内镜诊断糜烂性胃炎(erosive gestritis, EG)80例,其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2±3.2)岁.  相似文献   

8.
隆起糜烂性胃炎(raised erosive gastritis,REG)[1-2]是指胃黏膜表面以很多结节状痘疹状突起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痘疹样胃炎、章鱼吸盘状胃炎等,好发于胃窦部,其次  相似文献   

9.
胃炎分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和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而糜烂性胃炎在急性、慢性胃炎中都很常见。急性糜烂性胃炎胃镜下表现为黏膜多发性糜烂,可伴有浅表溃疡形成;慢性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息肉状胃炎和痘疹状胃炎等,其胃镜下表现可见脐样的典型表现,胃黏膜可充血、水肿、轻度糜烂。糜烂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胃痞”范畴。临床上发病率很高,近年来本人在辨证的基础上用自拟胃痛方加减治疗糜烂性胃炎150例,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立华 《四川医学》2002,23(1):81-81
糜烂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我院消化内科通过应用果胶铋与雷尼替丁治疗糜烂性胃炎 89例 ,取得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89例患者因上腹不适而经胃镜检查 ,确诊为糜烂性胃炎 (包括平坦型与隆起型 ) ,幽门螺杆菌 (Hp) ,采用尿素酶试纸检查均阳性。男性 5 9例 ,女性 30例 ,平均年龄 4 0 .6岁 (2 0~ 70岁 )。1.2 治疗方法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4 5例 ,应用果胶铋 ,每次 10 0 mg,每日 3次 ,空腹服用 ;雷尼替丁 15 0 mg,早晚各 1次。对照组 4 4…  相似文献   

11.
疣状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疣状胃炎幽门螺杆菌 ( HP)感染情况。方法 :对两年间胃镜确诊疣状胃炎 1 43例(观察组 ) ,同期慢性浅表性胃炎 ( CSG) 1 47例 (对照组 )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测定 HP和血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测定血清 HP- Ig G水平。结果 :观察组胃炎 HP感染率 69.2 3% ,对照组感染率5 6.0 0 %。经 χ2检验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5 ) ;观察组伴肠化的 HP感染率 65 .62 % ,与不伴肠化的 HP感染率 72 .1 5 %相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0 .0 5 ) ;观察组伴糜烂者 ,HP感染率 74.0 7% ,与不伴糜烂 HP感染率 68.1 0 %相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0 .0 5 )。结论 :疣状胃炎HP感染率明显高于 CSG,疣状胃炎伴糜烂、肠化者 HP感染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糜烂性胃炎500例内镜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500例糜烂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及临床特点以及救治方法。结果:500例糜烂性胃炎中,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0.0%,灵敏度为95.0%,特异度为81.0%。结论:随着消化内镜的普遍应用,糜烂性胃炎的检出率不断提高,且结合病理检查,使糜烂性胃炎的诊断及治疗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疣状胃炎 (VG)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 ,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或天花疹样胃炎。VG是一类临床上无特异性 ,但在内镜、组织形态学上有特征性改变的胃黏膜病变 ,内镜下属隆起糜烂型胃炎[1 ] 。现将经胃镜检查发现的 1 52例疣状胃炎的临床资料、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52例疣状胃炎患者 ,男 1 2 2例 ,女30例 ,年龄 1 8~ 68岁 ,平均 41 .5岁 ,以 30~ 55岁患者居多 ,本组 83例(54 .6% )。以上腹部疼痛不适多见 ,其次为反酸、上腹部胞胀、嗳气、恶心等消化道症状。大多数患者有 1种以上的症状.2 方法 均行电子…  相似文献   

14.
胃炎分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和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而糜烂性胃炎在急性、慢性胃炎中都很常见。急性糜烂性胃炎胃镜下表现为黏膜多发性糜烂,可伴有浅表溃疡形成;慢性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息肉状胃炎和痘状胃炎等,其胃镜下表现可见脐样的典型表现,胃黏膜可充血、水肿、轻度糜烂。糜烂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胃痞”范畴。临床上发病率很高,近年来本人在辩证的基础上用自拟胃痛汤加减治疗糜烂性胃炎120例,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黄艳 《中外医疗》2011,30(22):137-137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对糜烂性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经胃镜确诊的38例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内镜下应用参苓白术散合左金丸、乌贝散加减配合质子泵抑制剂(雷贝啦唑)和黏膜保护剂(替普瑞酮)治疗,对照组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和黏膜保护剂(替普瑞酮),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和胃内疣状隆起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合左金丸、乌贝散加减结合抗酸及黏膜保护剂治疗糜烂性胃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疗效优于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16.
慢性糜烂性胃炎78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虹  王惠敏 《吉林医学》1997,18(3):169-169
慢性糜烂性胃炎789例分析赵虹王惠敏孙乃时(通化市中心医院134000)慢性糜烂性胃炎是一种在内镜下有特征性胃粘膜改变的病变。其形态有痘疹样隆起、杵状隆起和片状浅凹糜烂。现将我院1987年1月~1996年12月经内镜诊断的789例糜烂型胃炎分析报告如...  相似文献   

17.
综合治疗疣状胃炎87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疣状胃炎 (Verrucosagastritits,VG)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或痘疹样胃炎 ,是一类特殊形态的胃炎 ,迄今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明确 ,治疗方案不统一。本文收集 1992年 8月~ 2 0 0 2年 2月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疣状胃炎 87例 ,疗效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87例VG占同期胃镜检查 25 6 0例的 3.4 %。其中男 6 8例 ,女 19例 ,男女之比 3.6∶1。年龄 19~ 73岁。 2 0岁以下 1例 ,2 1~ 30岁 9例 ,31~ 4 0岁 2 0例 ,4 1~ 5 0岁 2 3例 ,5 1~ 6 1岁 2 7例 ,6 0岁以上 5例。1.2 临床表现 上腹不规则疼痛…  相似文献   

18.
疣状胃炎(verrucous gastritis,varioliform gas-tritis,VG)是指胃黏膜表面以很多结节状痘疹状突起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糜烂性胃炎,又称隆起糜烂性胃炎。可见于各年龄段,多发生于30~55岁。男性多于女性,病变好发于胃窦部。中医无疣状胃炎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症状,一般可归于"胃脘  相似文献   

19.
冯娟 《吉林医学》2013,(27):5596-5596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糜烂性胃炎用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糜烂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奥美拉唑注射液治疗的观察组和给予泮托拉唑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4例,好转30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治愈2例,好转25例,总有效率为84.4%。结论:奥美拉唑治疗糜烂性胃炎疗效快,止血效果明显,是治疗糜烂性胃炎较为理想的药物,但药型及用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 糜烂性胃炎(erosive gastritis,EG),是内镜下观察到的一种常见病,内镜检查的发病率文献报道不一,但多为0.4%~11.0%,本文收集我院从1990年1月~2000年12月内镜诊断明确的EG39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胃窦部EG282例,占总数72%,其中男性194例,女性88例,男女之比为2.2:1.0,年龄17~77岁。胃高位EG110例,占总数28%,男性71例,女性39例,男女之比为1.8:1.0;年龄15~79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