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鼻科的常见病,保守治疗效果差,1997年5月~1999年12月,我科应用半导体激光治疗肥厚性鼻炎,为968例患者作了不同方式的激光手术,随访1年以上,现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968例,男514例,女454例,年龄12~60岁,平均39.2岁,慢性肥厚性鼻炎诊断标准:持续性鼻阻半年以上,全部病人均有睡后因鼻阻而醒觉病史.检查:下鼻甲肥大,表面高低不平,对麻黄素不敏感,下鼻甲与中隔和鼻底部不同程度的贴合,其中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87例,过敏性鼻炎65例,药物性鼻炎78例.根据鼻内窥镜检查,发现下鼻甲均匀肥大者仅占1/3,而2/3病例表现为下鼻甲中段下缘骨性肥大或后端肥大较前端明显,我们把下鼻甲病变情况列于表1内.将本组病例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371例,其中曾行过下鼻甲部分切术者34例,过敏性鼻炎21例,药物性鼻炎26例;B组299例,其中曾行过下鼻甲部分切除术25例,过敏性鼻炎19例,药物性鼻炎25例;C组298例,其中做过下鼻甲部分切除术者28例,合并过敏性鼻炎25例,药物性鼻炎27例.A、B、C三组分别采用下鼻甲下缘气化法(气化组);下鼻甲粘膜下凝固法(凝固组);下鼻甲粘膜表面划痕法(划痕组)(表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LPRFA)治疗药物性鼻炎的疗效。 方法 对27例药物性鼻炎患者实施双侧下鼻甲LPRFA,统计并分析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和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及鼻阻力测量值。 结果 VAS鼻内镜评分术前评分为(7.82±0.92)、术后3个月评分为(2.15±0.99),术后6个月评分为(2.26±1.06);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术前评分为(3.22±0.58)、术后3个月评分为(1.15±0.86),术后6个月评分为(0.63±0.56);与术前相比,进行了LPRFA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的VAS和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窦CT和鼻内镜检查示鼻黏膜恢复良好,总鼻道较术前通畅,患者自述鼻塞症状明显改善,术前吸气总鼻阻力值为(0.97±0.50)kPa/L·s,呼气总鼻阻力值为(0.35±0.23)kPa/L·s,术后3个月的吸气总鼻阻力值为(1.01±0.84)kPa/L·s,呼气总鼻阻力值为(0.35±0.19)kPa/L·s,术后3个月患者吸气和呼气总鼻阻力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LPRFA治疗药物性鼻炎后,患者鼻塞等鼻部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并在随访期(6个月)中,患者疗效稳定,LPRFA治疗药物性鼻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药物性鼻炎是由于长期使用减充血的滴鼻剂或喷雾剂引起的具有鼻炎症状的一种状况。为了更好地理解药物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该作者观察了停用减充血的滴鼻剂或喷雾剂及用类固醇和安慰剂喷鼻后鼻反应性的变化。采用双盲法 ,随机选取 2 0例药物性鼻炎患者 ,男 8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33岁。他们都局部过度用过减充血鼻喷雾剂至少 2年 ,每天 1~ 15次。皮肤试验 ,5例找到了过敏原 ,鼻镜检查却未发现相应体征。受试者分为两组均立即停用减充血的喷雾剂 ,换用一种水溶性喷雾剂 ,每天喷 1次 ,共 14天 ,其中一组为氟替卡松丙酸盐 (fluticasone propi…  相似文献   

4.
药物性鼻炎是长期滥用鼻血管收缩药物引起的鼻黏膜反跳性综合征。临床上以持续性鼻塞为主要症状,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50例因长期使用鼻腔血管收缩剂而出现的药物性鼻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加中药煎汤口服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局部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依据患者是否具有特异性体质以及特异性体质是否与患者的病史相一致将鼻炎分为变应性鼻炎(AR)和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1].临床上,特异性体质的判断主要依赖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和体外变应原特异性IgE( specific IgE,sIgE)检测.凡是SPT及外周血sIgE检测阴性的鼻炎均被归入到NAR的范畴[1-2].因此,NAR实际上涵盖了众多不同的疾病实体,如:特发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非变应性嗜酸粒细胞增多性鼻炎、药物性鼻炎等[1-2].  相似文献   

6.
正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鼻病之一。根据流行病学统计,大约20%的孕龄女性患有过敏性疾病,30%的孕妇会出现鼻炎症状,包括AR、妊娠期鼻炎(pregnancy induced rhinitis)、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的鼻炎、药物性鼻炎等~([1])。鼻炎患者进入妊娠期后,34%的患者症状加重,15%的患者可出现症状改善,而45%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药物性鼻炎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药物性鼻炎较常见 ,易被忽视而得不到正确的治疗 ,近 2年我院门诊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治疗药物性鼻炎 30 0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患者 30 0例 ,其中男 1 80例 ,女 1 2 0例 ;年龄 1 2~ 45岁 ,以 2 0~ 30岁居多 ,均为双侧。局部用减充血剂至少 1年 ,每天 1~ 1 0次。1 .2 治疗方法确诊后均停止使用血管收缩剂 ,其中 5 2例应用类固醇制剂 (类固醇制剂组 ) :用氟替卡松丙酸盐喷雾剂 ,每天喷 1次 ,共 7d ;86例应用曲安奈德注射液 (曲安奈德组 ) :表麻后将曲安奈德注入下鼻甲粘膜下 ,每侧 1ml;90…  相似文献   

8.
药物性鼻炎亦称反跳性鼻炎,其特点是由于长期 每天鼻腔局部使用减充血剂导致鼻腔反跳性充血增加,患者为保持鼻腔通气而增加减充血剂的使用次数和剂量,使症状进一步加重。药物性鼻炎的治疗是立即停用减充血剂,有些病人反跳性充血可能持续数天,症状严重而不能耐受。在慢性应用鼻减充血剂的患者停药过程中常常采用类固醇鼻腔喷雾甚至逐渐减量的全身给药。以往对药物性鼻炎的研究大多采用正常人作  相似文献   

9.
血管收缩剂滴鼻净滴鼻可引起药物性鼻炎,我们应用氦-氖激光治疗22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鼻用减充血剂可以快速缓解鼻塞,但长期过量使用可导致药物性鼻炎。目前临床上对鼻用减充血剂的使用和药物性鼻炎的治疗还存在很多误区。鉴于此,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中青年鼻科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鼻用减充血剂的临床应用暨药物性鼻炎的诊治专家共识。本共识系统总结了临床应用鼻用减充血剂治疗鼻塞的注意事项及药物性鼻炎的治疗原则,旨在指导并规范临床应用鼻用减充血剂,并正确有效地治疗药物性鼻炎。  相似文献   

11.
药物性鼻炎27例中,男19例,女8例,17~55岁,平均29岁,用滴鼻净滴鼻每日超过3次,持续1个月至11年,平均1年6个月.长期使用滴鼻净的原发病因:上呼吸道感染10例,鼻中隔偏曲6例,鼻息肉副鼻窦炎6例,过敏性鼻炎3例,慢性肥厚性鼻炎2例.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放疗后致药物性鼻炎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察 119例鼻咽癌放疗患者 ,其中 2 6例(2 1.85 % )发生了药物性鼻炎 ,现对其发病原因及后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996~ 1998年我科收治的鼻咽癌患者 119例 ,男 89例 ,女 30例 ;年龄 15~ 80岁 ,中位数 4 2岁。采用放疗 (电子直线加速器 6MV X线照射 ,鼻咽靶区剂量 70~ 86Gy ,中位数 76Gy)。放疗开始后 3~5个月随诊发现 2 6例患者因鼻塞应用滴鼻净或麻黄素滴鼻 ,每日不少于 5次并连续应用 2 1d以上 ,最多达到 135d ,平均 6 7d ,鼻塞症状反而愈用愈重。根据用药史及临床表现符合药物性鼻炎诊断。追踪观察发现在放疗鼻腔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对放射性鼻病的影响.方法 将195例首次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放疗+中医药,n=106)与对照组(单纯放疗,n=89),比较放疗前后鼻病的种类和发病率;两组鼻黏膜急性放射性反应的程度和积分;观察患者在急性放射反应期鼻黏膜的反应变化规律.结果 放疗后鼻病发病率显著升高;治疗组慢性鼻窦炎、放射性鼻炎、药物性鼻炎、鼻粘连或后鼻孔闭锁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鼻黏膜急性放射反应程度较对照组的程度明显减轻;治疗组鼻黏膜的急性放射反应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各周鼻黏膜的放射反应积分低于对照组.结论 中医药辨证治疗可减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鼻炎的症状并能够减少放射性鼻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药物性鼻炎     
自古犹太和印度就用没药、胡椒、芥末、阿魏等作鼻内用药;中国在五千年以前即用麻黄。1931年Fox提出鼻内用药可能有副作用;1944年Gollum报告鼻眼净成瘾30例;1946年Lake首次提出“药物性鼻炎”命名。近期报导虽不多,但本病仍是一严重问题。作者们统计美国威斯康辛州医学院1966年7月至1976年6月耳鼻喉病例12730例中,有药物性鼻炎130例,约占1%。其中男性73例,女性57例。用药时间最短一个月、最长25年,平均21.4月。所用药物为新福林(phenylephrine)、羟间唑啉(oxymetazoline)、二甲苯间唑啉(xylometazoline);喷雾剂85例(66%),滴鼻剂33例(25%),合用者12例(9%)。调查患者自行用药的病因,  相似文献   

15.
将117例病人(男52,女65)分为三组:Ⅰ组(42例)测鼻腔洗液SIgA,Ⅱ组(16例)测血清IgG、IgA、IgM;Ⅲ组(59例)测SIgA加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果:SIgA最高值为25mg%,最低3.4mg%,平均5.2±2.8mg%。22例正常人SIgA平均值为5.0mg%。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75例血清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的鼻通气功能,分析其与主观症状的相关性,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105例,健康对照组成人71例.采用鼻阻力测量获得压力-流速曲线,进而得到75 Pa和150 Pa下鼻腔总阻力值.采用鼻声反射测量应用鼻用缩血管药物前后的面积-距离曲线,进而得到鼻腔最小横截面积,计算鼻腔充血指数.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各项鼻阻力和鼻声反射测量指标,分析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主观症状评分与鼻通气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鼻阻力、鼻声反射指标与各种鼻部症状间的相关性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收缩前后的鼻腔最小横截面积在两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541、-0.626,P值均>0.05);鼻腔充血指数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07,P<0.05).75 Pa下鼻总阻力值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34,P<0.05);150 Pa下鼻总阻力值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14,P>0.05).结论 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主观症状与客观鼻生理功能检测结果 间无相关性,在诊疗过程中需全面综合评价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客观检测结果 .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放疗后鼻并发症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发生远期鼻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随访观察131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鼻疾病,将可能影响并发症发生的有关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放疗后最常出现的并发症是慢性化脓性鼻窦炎(116/131),选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T分期、鼻前野照射;其次是鼻粘连(33/131),选人的因素有鼻咽腔外照射总剂量、鼻咽腔内照射、药物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少见(9/131),选入的因素有同时期化疗、药物性鼻炎。结论:肿瘤的T分期、鼻前野照射与放疗后鼻窦炎的发生有关;鼻咽腔外照射剂量越高,或加做鼻咽腔内照射以及长期过量使用鼻血管收缩剂,容易导致鼻粘连;使用化疗药物及鼻血管收缩剂,可能是影响萎缩性鼻炎发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药物性鼻炎是一种由于长期滴用鼻眼净等血管收缩剂而导致的,以长期鼻塞、对血管收缩剂产生依赖性等为临床特征的鼻炎。我科自1990年3月至1997年8月采用5%鱼肝油酸钠下鼻甲注射及界渊舒口服液、鼻炎片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性鼻炎48例,取得满意疗效,总有效率达问.7%。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药物性鼻炎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9~53岁;病程5个月~12年。主要临床症状为长期鼻塞,并对鼻眼净等强效血管收缩剂具有依赖性。局部检查:双侧下鼻甲慢性充血、肥厚、触之有弹性,以麻黄素棉片收缩后,鼻腔通气功能有所改…  相似文献   

19.
鼻塞是鼻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国内基层医院医师及药剂师仍主要使用鼻用血管收缩剂治疗鼻塞症状。长期应用鼻用血管收缩剂可以引起反跳性鼻充血,患者为了保持鼻腔通气而增加鼻用血管收缩剂的使用次数和剂量,使症状进一步加重,导致药物性鼻炎,属于慢性鼻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鼻用血管收缩剂能迅速、暂时解除鼻塞,再加上医师和患者使用的随意性,使得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8年1月--2010年8月问我科采用药物治疗药物性鼻炎45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内蒙古草原城市锡林浩特鼻炎患者的花粉致敏情况,分析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和血清特异性IgE (specific IgE,sIgE)两种检测方法诊断花粉变应原致敏的一致性.方法 集中招募锡林浩特市具有鼻炎症状的患者314例,接受病史询问、前鼻镜检查、花粉变应原SPT和sIgE检测.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74例(55.4%)患者至少一种花粉变应原呈阳性反应.SPT阳性率依次为艾蒿51.9%、豚草31.2%、梯牧草26.4%、桦树24.2%;血清sIgE检测阳性率依次为艾蒿47.1%、豚草34.7%、桦树21.3%、梯牧草19.7%.两种检测方法的Kappa检验显示,艾蒿、豚草、梯牧草、桦树Kappa值分别为0.731.0.318.0.560、0.416(P值均<0.01).结论 锡林浩特市一半以上的鼻炎患者与花粉致敏有关,艾蒿花粉是当地鼻炎患者最主要的气传致敏花粉.SPT和血清sIgE检测在艾蒿花粉致敏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