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抵克立得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自身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稳定心绞痛是一种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中间状态 ,极易发展成心肌梗死和猝死。在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中 ,血小板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本研究对 40例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改用抵克立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旨在评估抵克立得的治疗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受试对象 入组本实验的病例均为 1999年 1月至 1999年 10月的心内科住院患者 ,共 40例。其诊断均符合第 4版内科教材不稳定心绞痛之诊断 ,并且患者在入院前长期 (>5个月 )口服肠溶阿司匹林 75~ 10 0 mg,每日 1次 ,且患者无肝、肾衰竭及出血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2.
低分子肝素、消心痛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0月-2002年10月我院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联合消心痛静滴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根据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消心痛治疗组(观察组)和普通治疗组(对照组)。50例患者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90例符合不稳定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常规治疗(拜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硫酸氢氯吡格雷等),治疗组加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餐时服用1次。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检查心电图,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的平均时间以及心率、血压、血粘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能显著的减少心绞痛发病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心痛贴穴位敷贴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不稳定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穴位敷贴。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和硝酸甘油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症状改善和硝酸甘油减停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敷贴能有效改善心绞痛症状,减少硝酸甘油的用量,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5.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8):4214-4215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冠心病组108例,其中男65例,女43例;年龄(64.15±10.80)岁。冠心病组再分为以下两亚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含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64.21±9.71)岁;稳定型心绞痛组68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45~101(64.14±9.31)岁。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显示缺血性ST-T段变化(ST-T段下移≥0.1mV);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诊断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关于不稳定心绞痛诊断标准[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均符合2001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关于急性心肌…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心绞痛是临床病情变化快的一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据报道约15%的不稳定心绞痛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约50%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由不稳定心绞痛发展而来[1]。故有效地控制不稳定心绞痛的频繁发作非常重要。我们观察了联用降纤酶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参照1979年WHO提出的心绞痛分型诊断标准[3],选取1997年2月~1999年4月住院病人65例,按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A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50~71岁(平均61-7±6-…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女性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老年女性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和对照组92例,治疗组口服氯吡格雷75 mg/d,1个月后减量至50 mg/d,继用0.5 a,观察1周内心绞痛控制情况,0.5 a内复发、心脏事件发生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控制1周内心绞痛发作优于对照组,0.5 a内心绞痛复发、心脏事件发生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两组无差异。结论:小剂量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女性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杨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8):6861-686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UA)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2例UA伴抑郁焦虑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归脾汤加减,疗程均为20 d。结果治疗组心肌缺血明显改善,心绞痛复发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诊疗不稳定心绞痛伴抑郁焦虑症患者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9.
观察低分子肝素并放松疗法对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作用。选择2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0.4mL,2次/d皮下注射,注射部位为腹壁,同时辅以放松训练。治疗组心绞痛减轻时间平均3.2d。对照组平均5.5d。治疗组心绞痛消失时间平均4.5d,对照组平均9d。低分子肝素并放松训练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对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别用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加地奥心血康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氧自由基(OFR)的变化。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1〕。治疗组35例,男20例,女15例...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心绞痛是发生心脏事件的高危对象 ,约有 10 %的不稳定心绞痛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约 5 0 %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由不稳定心绞痛发展而来[1] 。因此 ,对不稳定心绞痛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我科 1998~ 1999年使用低分子肝素钙 (速避凝 )治疗不稳定心绞痛 ,效果很好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凡符合下列标准的病例随机进入本研究 :①符合WHO不稳定心绞痛的诊断标准 ;②无急性心肌梗死的酶学和心电图改变 ;③无出血倾向。共 3 8例。分为观察组 2 2例 ,男18例 ,女 4例 ,年龄平均 61.9岁 ,其中恶化心绞痛 16例 …  相似文献   

12.
顾红娟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0):1683-168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和超敏CRP(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血浆BNP和超敏CRP水平检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hs-CRP水平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P〈0.05)。不稳定心绞痛组患者血浆BNP及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BNP及hs-CRP水平可以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诊断及危险分层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刺五加注射液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82例恶化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男性32例、女性9例.治疗组年龄及病程分别为52.7±5.6岁、1.5±1.3年,对照组年龄及病程分别为53.2±5.7岁、1.5±1.2年.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组)、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而对照组疗效不显著.检测结果提示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表明治疗组血液高凝状态治疗后有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无明显改变.结论刺五加注射液能显著改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高凝状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王军  安芳  蔺显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3848-3849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A、B2组,治疗组A 30例采用疏血通注射液10 ml静脉滴注;治疗组B 30例采用疏血通注射液6ml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 d,2组患者均给予正规基础治疗(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硝酸酯类、调脂药等),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改变、心肌梗死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A组在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改变等方面均优于B组(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10 ml/d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高、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稳定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异常的特点.方法选择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稳定心绞痛(SAP)44例、不稳定心绞痛(UAP)4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共119例患者.所有入选病人均于入院次日进行血脂检测,且均无接受调脂药物治疗史.结果 SAP组HDL-C明显高于UAP组及AMI组(P均<0.05),TG、VLDL-C则低于UAP组及AMI组(P<0.01, 0.001).UAP组,TG、VLDL-C明显高于AMI组(P<0.001).各组LDL-C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的血脂异常特点,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是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使用阿魏酸钠治疗前后血清中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105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魏酸钠治疗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测定用药前后血清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及观察心绞痛疗效,心电图改变。结果: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电图ST段和T波恢复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清内皮素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阿魏酸钠注射液疗效显著,能够调节内皮细胞功能,对不稳定心绞痛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7.
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现将我们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4-01~2005—03收住我院的UA患者58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制定的不稳定心绞痛诊断和治疗的建议诊断标准。其中恶化劳力型心绞痛32例,自发型心绞痛26例。男39例,女19例,年龄41~72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78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41 例和对照组 37 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 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和超声心动图指标。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0.24% ,高于对照组的 70.27% ( P <0.05 );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用量均低 于对照组( P <0.05 );治疗后,观察组心脏指数、心输出量和左室射血分数水平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方面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患 者心绞痛发生频率,缩短发作时间,明显改善超声心动图指标。  相似文献   

19.
刺五加注射液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刺五加注射液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82例恶化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男性32例、女性9例.治疗组年龄及病程分别为52.7±5.6岁、1.5±1.3年,对照组年龄及病程分别为53.2±5.7岁、1.5±1.2年.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组)、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检测结果提示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表明治疗组血液高凝状态治疗后有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无明显改变.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可以降低血液高凝状态,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心电图改变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不稳定心绞痛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患者心绞痛发作频数、持续时间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图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