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PKC及PKCI的活性与膀胱癌分期分级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及其内源性抑制物(PKCI)活性对膀恍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Takai法检测3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20例肿瘤周围正常组织脑质、脑膜PKC及PKCI的活性。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随病理分级增高,脑质、脑膜及总体PKC活性明显升高(P<0.05),脑膜/脑质与脑膜/总体PKC比率明显增大(P<0.05),脑质与总体PKCI活性明显升高(P<0.05),而脑膜PKCI活性却无明显变化(P>0.05),且脑膜/脑质与脑膜/总体PKCI比率明显减小(P<0.05);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随临床分期的增高,脑质、脑膜及总体PKC活性显著升高(P<0.01),脑膜/脑质与脑膜/总体PKC比率显著增大(P<0.01),脑质与总体PKCI活性显著升高(P<0.01),而脑膜PKCI却无明显变化(P>0.05),且脑膜/脑质与脑膜/总体PKCI比率明显减小(P<0.05)。结论:PKC及PKCI的活性变化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关系密切,PKC及PKCI活性膜质比或可成为评价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蛋白激酶C活性及δ亚型在肾透明细胞癌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PKC δ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KC比活性测定和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 38例肾透明细胞癌和 5例正常肾组织中PKC比活性和PKC δ的表达。结果 癌组织和正常组织胞浆PKC比活性值分别为 ( 6 .97± 2 .6 5 )10 - 2 pmol·ml- 1 ·min- 1 和 ( 14 .16± 5 .6 7) 10 - 2 pmol·ml- 1 ·min- 1 ;而胞膜中的比活性值分别为( 2 7.90± 7.5 8) 10 - 2 pmol·ml- 1 ·min- 1 和 ( 5 7.0 6± 18.13) 10 - 2 pmol·ml- 1 ·min- 1 ;PKC δ在癌组织细胞胞浆中的相对灰度值小于 1,在胞膜中则大于 1,各病理分期和细胞分级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PKC活性在肾透明细胞癌中下降 ,PKC δ表达与病理分期、细胞分级相关 ,是判断肾细胞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合酶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膀胱肿瘤中的作用及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5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 14例正常膀胱粘膜标本进行一氧化氮合酶 (NOS)抗体染色和微血管密度 (MVD)计数 ,观察表达结果与肿瘤生物学特性及与肿瘤血管形成的相关性。 结果 诱导型NOS(iNOS)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无表达 ,而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81% ( 47/5 8) ,表达程度与肿瘤分级、分期无关 (P >0 .0 5 ) ;iNOS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的MVD分别为 ( 3 9.3± 19.5 )和( 2 9.3± 10 .5 ) /HP ,即iNOS的表达程度与肿瘤MVD成正比 (P <0 .0 1) ;内皮型NOS(eNOS)在膀胱肿瘤和正常膀胱粘膜的血管内皮细胞都有明显表达 ,而移行上皮细胞中未见表达。 结论 iNOS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血管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型抗原LewisX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CM)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和非肿瘤膀胱黏膜组织标本进行LewisX抗原的测定,结果用阳性细胞百分率表示,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LewisX抗原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作用。结果LewisX抗原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为(52.58±22.69)%,在非肿瘤膀胱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为(24.38±4.97)%,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LewisX的阳性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wisX在膀胱癌中高表达对膀胱癌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FCM可作为检测LewisX的一种快捷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环氧化酶2(COX-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其中Ta~T1期18例,T2~T4期24例;G1级12例,G2级19例,G3级11例;有转移26例,无转移16例)和5例正常对照膀胱组织COX-2、MMP-2 mRNA的表达,并分析与肿瘤分级分期和转移的关系以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COX-2 mRNA在Ta~T1期相对表达量为1.038±0.484,T2~T4期为1.489±0.584,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膀胱组织(0.460±0.224,P均<0.05);COX-2 mR-NA在G1、G2、G3级分别为0.920±0.442,1.338±0.584,1.632±0.515,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膀胱组织(0.460±0.224,P均<0.05)。MMP-2 mRNA在Ta~T1、T2~T4期分别为1.107±0.384,T2~T4期为1.604±0.425,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膀胱组织(0.423±0.227,P均<0.05);MMP-2 mRNA在G1、G2、G3级分别为0.971±0.370,1.445±0.378,1.755±0.387,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膀胱组织(0.423±0.227,P均<0.05)。COX-2与MMP-2 mRNA表达在有转移及无转移肿瘤组织中分别为1.591±0.455vs0.815±0.430,1.676±0.339vs0.927±0.228,P均<0.01。COX-2与MMP-2 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03,P<0.01)。结论:COX-2与MMP-2 mR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高表达,且随肿瘤分级分期及转移而表达增加,二者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有文献报道,细胞核仁和核仁嗜银区(AgNoR-蛋白)出现相应的变化,可作为肿瘤的标志;核仁数量和成分的变化,是评定瘤细胞恶变和分化程度的标准之一。进行膀胱粘膜活检40例,其中慢性增生性膀胱炎5例,非侵袭性高分化移行细胞癌15例,侵袭性中分化和低分化移行细胞癌15例。膀胱粘膜无病变5例(正常对照组)。组织切片用硝酸银浸染法,使核仁AgNoR-蛋白区显示嗜银颗粒,用光镜(900倍油浸镜)检查200个细胞,计算嗜银颗粒平均数。同时用电镜检查AgNoR-蛋白区,计算核仁系数(有核仁胞核和无核仁胞核的比例)和嗜银颗粒系数(嗜银颗粒占据核仁面积的比例)。结果光镜检查,嗜银颗粒平均数:正常为1.15±0.1,增生性膀胱炎2.1±0.5,非侵袭性癌2.87±0.17,侵袭性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其抑制物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3(TIMP-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4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2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MMP-3和TIMP-3的表达.结果 MMP-3和TIMP-3在正常膀胱组织中不表达,随着肿瘤分级和分期的增高,MMP-3表达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MP-3表达降低,但在肿瘤分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3的高表达,TIMP-3的低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有关,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临床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糖作用下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变化,以及PKC 激活对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外细胞基质(ECM)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LLC-PK1细胞株,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NG(5.5mmol/L D-葡萄糖)、高糖组HG(25mmol/L D-葡萄糖)、高渗组HM(25mmol/L甘露醇)、NG+PKC抑制剂(PKCI)组(10μmol/L chelerythrine chloride)、HG+PKCI组、HM+PKCI组。分别检测各组细胞PKC活性,并运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Ⅳ胶原(Co1Ⅳ)、纤连蛋白(FN)及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HG组细胞胞膜PKC活性较NG组升高3.3倍。HG组细胞Co1Ⅳ、FN及TGF-β1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NG组显著升高,HM组无此变化。高糖导致的ECM和TGF-β1高表达可被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 chloride所阻断。结论:由高糖诱导的近端小管上皮细胞ECM和TGF-β1高表达是通过激活PKC通路所介导。  相似文献   

9.
bcl—2基因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bcl2基因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和移行细胞肿瘤中表达程度的差异及该蛋白表达与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关系,用抗体bcl2(N19)及流式免疫学技术对6例正常膀胱粘膜、6例炎性增生粘膜、6例乳头状瘤和45例移行细胞癌的bcl2蛋白表达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bcl2蛋白在4种组织标本中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3%、50.0%、83.3%、100.0%。FI值呈移行细胞癌>乳头状瘤>炎性增生粘膜>正常粘膜。肿瘤组bcl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非肿瘤组(P<0.00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bcl2蛋白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无关(P>0.05)。提示bcl2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膀胱移行细胞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甲酸受体β(retinoic acid receptor-beta,RAR-β)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标本中RAR-β的表达。病理分级:Ⅰ级26例,Ⅱ级22例,Ⅲ级32例;临床分期:T120例,T220例,T322例,T418例;其中复发性膀胱癌46例。以10例正常膀胱组织作为对照。结果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RAR-β均为强阳性表达。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RAR-β阳性表达28例(35.0%)。RAR-β表达在病理分级Ⅰ级以及临床分期T1、T2期膀胱癌中表达较高;在复发性与非复发性膀胱移行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17.4%和58.9%,差异显著(P〈0.05)。结论RAR-β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存在表达缺失,其表达缺失程度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相关,有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指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错配修复基因hMLH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hMLH1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测定hMLH1在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及2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hMLH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低表达率(32.5%)明显高于在正常膀胱组织中的低表达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MLH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低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分级有关(P<0.05).结论 hMLH1的低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有关,与肿瘤的高分期和高分级有关,hMLH1的低表达在浸润性及分化差的膀胱移行细胞癌多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DGF-D)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探讨PDGF-D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6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10例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PDGF-D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PDGF-D mRNA在BTCC中的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的1.89倍,PDGF-D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相对吸光度比值:正常组0.231±0.041,癌症组0.689±0.083,P<0.05).而且随着肿瘤病理分级的升高及淋巴结转移的出现,PDGF-D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逐渐升高,各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分期的癌组织中PDGF.D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GF-D表达增强与膀胱癌的发生及分化、转移密切相关,可能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膀胱移行细胞癌VEGF表达和MVD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的表达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MVD)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77 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 例正常膀胱组织进行VEGF多克隆抗体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VWF:Ag) 单克隆抗体染色,观察膀胱移行细胞癌VEGF的表达与MVD 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VEGF的表达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二者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显著相关,浸润性肿瘤明显高于浅表性肿瘤(P<0 .05) ;术后随访6 年,术后2 年内复发组明显高于6 年内未复发组( P< 0 .05) ,但与肿瘤大小、性别、年龄无关。 结论 VEGF的表达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表型,并与膀胱肿瘤间质微血管形成有关,上述二项指标对评估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junction protein, p130 Crk‐associated substance (p130Cas), and adhesion molecules, E‐cadherin and β‐catenin, on the biological behavior of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 Methods: In 72 paraffin embedded specimens of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 and 20 normal controls, the expression of p130Cas, E‐cadherin and β‐catenin was examined by quantum dot‐based immunofluorescence histochemistry (QD‐IHC) and conventional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Results: QD‐IHC was consistent with IHC in detecting the expression of the three molecules (P > 0.05 for all comparison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p130Cas in bladder cancer tissues in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in normal bladder tissues (P < 0.001). Similarly, the aberrant expression rates of E‐cadherin and β‐catenin in bladder cancer tissu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normal bladder tissues (P < 0.001 for both comparisons). The expression of each molecule was correlated with tumor pathological grade and clinical stage (P < 0.05 for all comparisons), but not with tumor number and size (P > 0.05 for all comparisons). Furthermore, negative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expression intensities of p130Cas and E‐cadherin or β‐catenin in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 (P < 0.05 for both comparisons). Conclusions: p130Cas, E‐cadherin and β‐catenin might represent useful predictors of malignant degree of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标本和10例非肿瘤正常膀胱组织(正常对照组)中survivin和cox-2的表达。结杲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和COX-2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8.6%和81.0%,正常对照组中均未见表达;survivin表达强度与肿瘤分期及复发呈正相关关系(P〈O.05),而与肿瘤分级无关(P〉O.05);cox-2表达强度与肿瘤分级和分期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肿瘤复发无关(P〉0.05);survivin和cox-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密切相关(rs=0.327,P〈0.05)。二者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术时肿瘤的大小、数目及部位无关(P〉0.05)。结论Survivin和cox-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普遍表达,且表达密切相关,二者可能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浸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EphA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珐50例膀胱病理切片标本分为正常对照组、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Ⅱ级、Ⅲ级4组;25例新鲜组织标本分为正常组织、Ta~T1、T2~T3、T4期4组;并培养具有不同侵袭力的两种膀胱癌细胞株(BIU87和T24)。采用免疫组化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组织标本和细胞株EphA2在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EphA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各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EphA2mRNA在正常组织细胞、T24和BIU87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EphA2mRNA在膀胱组织中除T2~T3期与其他各分期有显著性差异(P〈O.05)外,其余各期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EphA2的高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以及患者预后有关,在临床分期中无明显相关性,且EphA2的蛋白表达与基因表达量不成比例。  相似文献   

17.
血管生成素-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血管生成素 2 (Ang 2 )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4 3例初治膀胱癌及 2 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Ang 2表达水平 ,并与临床资料对照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正常膀胱组织中未见Ang 2阳性染色 ;4 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Ang 2阳性染色者 2 1例 ,Ang 2在许多膀胱癌细胞和癌组织中微血管内皮上呈强阳性染色 ,且染色率随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上升而升高 (P <0 .0 5 )。结论 ①Ang 2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参与膀胱癌的发生和发展。②Ang 2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E-Cadher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E-Cadher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标本E-Cadherin表达情况。结果 63例膀胱癌组织标本中E-Cadherin表达异常者42例(67%),异常表达率与膀胱癌的病理分期、分级、肿瘤复发和生存率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E-Cadherin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癌的恶性程度及复发密切相关,可作为判定肿瘤预后和复发  相似文献   

19.
Zhu YY  Wang HM  Kong CZ  Liu DH  Li ZL  Sun ZX  Liu GF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0):662-666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α与浅表膀胱癌细胞分化及内源性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76例临床标本(浅表膀胱癌及正常组织)中PKCα的表达水平,对所有患者行标准化疗后随访4~24个月,分析PKCα表达及活化与复发的关系。应用人浅表膀胱癌细胞系RT4细胞,建立能够稳定表达PKCα绿色荧光蛋白(GFP)的人膀胱癌细胞系RT4/PKCαGFP。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测定RT4/PKCαGFP和亲代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分别检测PKCα激活和抑制状态下RT4/PKCαGFP对阿霉素敏感性的差异。结果在癌组织中,PKCα总体表达水平和胞膜、胞浆中表达水平的比值(M/C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癌组织为正常组织的2.2倍,t=1.98,P<0.05;M/C值癌组织为0.84±0.12,正常组织为0.23±0.11,t=2.62,P<0.01)。随着肿瘤分级的升高,胞膜中PKCα的相对表达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胞浆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PKCα的M/C值显著升高(P<0.01),总体PKCα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70例获随访,共复发38例。多因素分析表明,高PKCαM/C值是影响化疗后近期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相对危险度3.98,95%可信区间1.22~5.68,P=0.03)。转染PKCα基因后,RT4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增强(耐药指数6.97,t=3.24,P<0.01)。PKCα的激活显著提高了RT4细  相似文献   

20.
LRIG1和EGFR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LRIG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LRIG1和EGFR蛋白在5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2例膀胱癌组织中,LRIG1和EGF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5%(20/52)和65.4%(34/52)。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LRIG1均呈阳性表达,EGFR均呈阴性表达。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高,LRIG1表达显著减少,而EGFR表达增高。LRIG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未复发组高于复发组,EGFR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未复发组低于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IG1与EGFR的表达强度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505,P=0.000)。结论:LRIG1和EGFR可以作为判定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及复发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