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舌下神经鞘瘤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舌下神经鞘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报告3例病人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结果。结果:3例均有典型的病侧舌肌萎缩,CT扫描见病侧舌下神经管扩大,MRI可清晰显示肿瘤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3例分别经乙状窦后、枕下极正中和颈上部入路手术,均获全切。结论:舌下神经鞘瘤临床罕见。可分为颅内型、颅外型、颅内-外哑铃型和管内型4种。根据不同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肿瘤多能全切。  相似文献   

2.
神经鞘瘤是指起源于雪旺氏细胞的良性肿瘤,在颅内最常见的为前庭蜗神经鞘瘤,即通常所说的听神经瘤,其中发生于舌下神经的雪旺氏细胞瘤极为罕见。舌下神经管位置深在,周围解剖结构复杂,造成暴露及手术操作困难。一直以来,此区域病变的手术是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诊断面神经鞘瘤的方法、手术治疗该病的效果及修复面神经功能的途径。方法:入住本院的面神经鞘瘤患者11例,在确诊前全部误诊为他病,确诊后,对6例中耳乳突腔面神经鞘瘤患者行神经移植,其中5例应用耳大神经移植,1例行干热骨骼肌桥接;对2例中耳乳突腔-颅内面神经鞘瘤的患者,1例行舌下神经移植(舌下神经攀植入舌下神经),1例直接将舌下神经襻植入面神经远端;其余患者面瘫时间较长,已不能恢复面神经功能,仅1例行阔筋膜口轮匝肌悬吊术,其他放弃面神经功能的重建。结果:3例未行面神经功能重建的患者,遗留完全面瘫;6例中耳乳突腔面神经鞘瘤的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分别为(Brakmann-House功能分级)功能2级3例3、级2例、未恢复1例;2例舌下神经以及攀支重建面神经的患者,功能2级1例3、级1例。结论: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应进行系统检查排除误诊。术中为了完整切除肿瘤,可采用面神经改道吻合术、面神经移植等方法,在断端套用静脉血管给予保护,予以耳脑胶进行粘合。另外,干热骨骼肌的桥接在临床上应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压迫延髓的巨大神经鞘瘤临床少见,手术操作难度极大。文章报道1例压迫延髓的巨大神经鞘瘤病例,患者于全身麻醉下成功行脑干区域肿瘤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5.
压迫延髓的巨大神经鞘瘤临床少见,手术操作难度极大.文章报道1例压迫延髓的巨大神经鞘瘤病例,患者于全身麻醉下成功行脑干区域肿瘤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6.
<正>头颈部神经鞘瘤主要发生于颅神经,如听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其次可发生于头面部、舌部的周围神经。发生于颌骨的神经鞘瘤比较少见,生长较大的神经鞘瘤可发生囊变性,不易于颌骨囊肿相鉴别。本文作者在临床中遇到1例下颌骨神经鞘瘤囊性变误诊为颌骨囊肿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充分了解中下斜坡和颅颈交界区解剖结构,探明颅骨表面标志与其周围重要结构的对应关系,为安全、合理地运用远外侧入路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依据.方法 通过对10例(20侧)经甲醛固定的国人成人带颈尸体头颅(不分性别)和干性颅骨10例(20侧)(不分性别)进行解剖、测量拍摄获取相关资料.结果 ①枕髁、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环椎、枕骨大孔、乳突是枕下远外侧入路的重要骨性标志;②枕下三角和头外侧直肌、二腹肌是保护深部重要血管、神经的重要肌学标志;③舌下神经管后缘至枕髁后极距离(9.91±0.93)mm(左),(9.99±0.85)mm(右);舌下神经管下缘至枕裸下极距离(8.77±1.07)mm(左),(8.80±1.11)mm(右);舌下神经管上缘至颈静脉孔下缘距离(9.48±0.87)mm(左),(9.28±1.04)mm(右);舌下神经管长度(10.68±1.07) mm(左),(10.40±1.03)mm(右);舌下神经管与正中矢状面角度(48.3±4.7°)(左),(47.9±4.5°)(右).结论 远外侧入路可以以最短的距离到达脑干和颈延髓的腹侧和外侧,直接的显露下斜坡和颈延髓的腹侧和外侧,为颅神经和椎动脉提供了良好的显露,易于利用颅神经的自然间隙;避免对脑干和颅神经的牵拉,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手术损伤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神经鞘瘤,也叫施万瘤,来源于施万细胞(Schwannz细胞),是颅内较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约占所有原发性颅内肿瘤8%~12%。好发于听神经鞘,少部分颅神经鞘瘤见于三叉神经、面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舌下神经。嗅沟神经鞘瘤非常罕见,国内外文献所见报道30余例,本科4年来通过术后病理确诊仅2例,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舌下神经孔区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Jia G  Wang Z  Zhang J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0):1264-1265
目的 探讨起源于舌下神经的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手术入路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对9例舌下神经鞘瘤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生长方式、分型、发病率、手术入路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舌下神经神经鞘瘤仅占同期颅底肿瘤的1.9%,本组病例多数肿瘤呈颅内外哑铃型生长,少数病例病变向颅向生长为主。本组远外侧经髁上入路7例,远外侧-颈部联合入路1例,后颅窝正中入路1例,9例肿瘤全切除。7例得到随访,时间6-36个月,5例恢复工作,1例生活自理,1例生活需要照顾。结论 舌下神经孔毗邻颈静脉孔和枕骨大孔,术前常易误诊为颈静脉孔区肿瘤或枕骨大孔区肿瘤。首发症状以舌肌萎缩最为常见。全切肿瘤是最佳的治疗选择,术后病人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董大伟  张萍  郝大鹏 《北京医学》2012,34(10):926-927
正颈静脉孔位于颅后窝枕髁的外侧岩枕裂的后端,舌下神经管的外侧,左右各一,是颅内通向颅外的骨性管道,颈静脉和第Ⅸ、第Ⅹ、第Ⅺ脑神经途经颈静脉孔穿出颅外。总结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16例累及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的MRI影像学特点,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5例,女11例;年龄22~69岁,中位年龄40.5岁。副神经节瘤8例,神经鞘瘤6例,脑膜瘤2例。本组患者均经手术证实。  相似文献   

11.
神经鞘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因其来自周围神经鞘膜上的雪旺氏细胞,故又称雪旺氏细胞瘤。多发于颅神经,如听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其次为周围神经。现收集我科从1978-2008年30年间资料完整的发生在口腔领面颈部神经鞘膜瘤68例,结合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报告头颈部神经鞘瘤11例,主要来源于迷走神经、舌下神经;4例手术直视下,找到神经来源,术后出现的神经体征,多与肿瘤相邻的神经不相符,有的神经鞘瘤难以发现与神经的关系。关于复发的问题,曾遇1例,术前病理报告为低恶度脂肪瘤,颈廓清术后复发,两次术后送检均为神经鞘瘤,本文对神经鞘瘤的临床症状、组织来源、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神经鞘瘤(Neurilemmoma),在临床上亦称雪旺氏瘤(Schwannoma)。其组织来源于神经鞘。主要好发于颅神经,如听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及迷走神经干,其次是周围神经,多见于神经末梢。1920年,Antoni根据该肿瘤在组织学上的表现,将肿瘤分为A型和B型。口腔颌面部以颈部多见。在骨组织中亦可发生神经鞘瘤,但数量很少。迄今国内外文献中所报告的  相似文献   

14.
患女 ,4 0岁。因颈枕部疼痛伴舌不灵活两个月入院。症状呈进行性加重 ,无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 ,曾以颈椎病治疗无效。查体 :伸舌偏左 ,左侧舌肌萎缩 ,有舌震颤 ,咽反射减弱。左乳突内下方可触及 3cm× 4 cm大肿物。深在、质硬、无压痛、不移动。颈部活动正常。头 CT检查 :左舌下神经管外 1 /2受侵蚀扩大 ;头 MRI检查 :左舌下神经管外 1 /2及至枕下有肿物 ,3cm× 3cm× 4 cm大小。CT、MRI均报舌下神经鞘瘤。治疗 :于左耳后发际内倒“L”形切口 ,分离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头夹肌的起始部 ,可触及肿物位于颈椎横突前部 ,胸锁乳突肌及头长肌…  相似文献   

15.
舌下神经根池段的动脉供应及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舌下神经池段的行程、动脉供应及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方法]在2 5例脑干标本上原位观察舌下神经根丝的数目、长度、排列方式,舌下神经池段的动脉供应及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结果]舌下神经从延髓橄榄前沟出脑,舌下神经根丝一般有5条左右,长约10mm ,神经根丝聚集成上、下二束(71.8% )、三束(9.4 % )或扇形(18.8% )。舌下神经池段主要由延髓前外侧动脉、延髓外侧动脉和脑桥外侧动脉发支供应,这些动脉可起自椎动脉、脊髓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和基底动脉或它们发出的穿动脉。椎动脉的90 %行于舌下神经根的腹面,偶尔椎动脉穿舌下神经根上下两束之间或行于舌下神经根丝的背面。小脑下后动脉的5 0 %向后穿舌下神经根丝之间,然后行于舌下神经根的背面。舌下神经与椎动脉发生接触的占74 % ,形成压迫的占18% ,小脑下后动脉与舌下神经发生接触的占2 0 %。[结论]舌下神经池段有数条动脉供应,这些动脉主要起于椎动脉或它的分支,舌下神经多与椎动脉接触或被椎动脉压迫,这种接触和压迫可能不是舌下神经麻痹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正>神经鞘瘤又称施万细胞瘤(Schwannoma),来源于神经鞘。头颈部神经鞘瘤主要发生于脑细胞,如听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其次是周围神经,以头部、面部、舌部最为常见。常见于舌部,其次是上颈部、颊部腮腺区、口腔、腭、下唇及咽侧等处[1]。同时多发于下颌骨组织及颌下腺的神经鞘瘤较罕见,我院于2014年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1岁,因左颌下区无痛性肿块10年求治。病史:10年前偶然发现左侧颌下区无痛性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枕项部巨大神经鞘瘤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整理患儿的护理资料,包括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切口护理、引流管护理、饮食护理。结果:该患儿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枕项部巨大神经鞘瘤围手术期护理人员应细心观察,认真护理以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8.
神经鞘瘤是一种较常见的良性肿瘤,长大后出现液化者较常见,但其恶变者甚少。作者遇一例舌下神经鞘瘤由于多次手术而致恶变,现报告如下: 张某,女,29岁,农民。住院号291517。患者主诉为左舌下区无疼性肿物4年。4年前发现左舌下区有一蚕豆大肿物、无症状,在他院以舌下腺混合瘤行手术摘除。切除后病理报告为口底神经鞘瘤。术后一年局部又出现一同样肿物,又二次在他院手术,病理报告为神经鞘瘤复发。第二次手术后半年又复发,且肿物增长较快,稍有疼痛而来我  相似文献   

19.
假性球麻痹又称假性延髓性麻痹及进行性延髓性瘫痪症.为偏瘫的常见合并症.因为颅神经的运动核除面神经核的下部及舌下神经外,均受双侧皮质延髓束支配.  相似文献   

20.
枕部皮下恶性神经鞘瘤1例赵富东,杨继武,黄继彦(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大理671000)恶性神经鞘瘤较罕见,笔者于1994年12月13日遇到一例,报告如下:某患者男,62岁,后枕部渐进性增大包块5年,近年来不能平卧,严重影响睡眠而入院。体检:T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