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察了51例非溃疡病消化不良或消化性溃疡病人的胃体、胃窦和十二指肠球部胃镜活检组织中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dis,CP)与胃十二指肠炎症的关系。细菌培养、组织切片和电镜观察表明,CP为革兰氏染色阴性、螺旋或短弧形杆状,具鞭毛,培养微需氧并含高活性尿素酶。胃体、胃窦和球部活检CP阳性率分别为55.9%、75.4%和21.4%,差异显著(P<0.01),胃窦部阳性率最高可能与胃窦炎高发有关。正常胃粘膜中均无CP.CP与胃慢性炎症,尤其与活动性炎症密切相关(P<0.01)。球部CP阳性率与球部炎症和溃疡无明显相关(P>0.05)。14例经铋剂治疗炎症好转者CP减少或消失。结果进一步证实CP与慢性胃炎有关。  相似文献   

2.
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褚联洲  李清泉 《河北医学》2001,7(2):168-169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幽门螺旋杆菌 (HP)感染有关。HP在慢性胃炎和胃溃疡 (GU)患者的阳性检出率达 60~ 80 % ,而十二指肠溃疡 (DU)胃窦部的阳性检出率达 90 %以上。HP主要定居在胃粘膜上皮层 ,通过其毒素的直接作用和尿毒酶的产氨作用 ,导致胃粘膜屏障受损 ,上皮细胞变性及炎细胞浸润。在胃酸、胃蛋白酶的作用下 ,粘膜糜烂形成溃疡。此种胃型上皮的化生为HP在十二指肠定居提供了条件 ,使长期处于高酸状态下而化生的十二指肠粘膜 ,更易受到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蚀 ,导致DU发生。HP释出的氨干扰了G…  相似文献   

3.
40例慢阻肺者五肽胃泌素泌酸试验,胃粘膜屏障功能、空腹胃液胆酸及空腹血清胃泌素的测定,发现无论在低氧血症或高二氧化碳血症状态,胃酸分泌均增高,胃粘膜屏障功能亦受损,与血P_aCO_2值呈一定的正相关,胃粘膜屏障损害比胃粘膜形态学改变更早出现。慢阻肺者空腹胃液胆酸与正常人比较并未增高,空腹血清胃泌素在慢阻肺及正常人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血清胃泌素在呼衰胃损害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西宁地区140例慢性胃窦炎患者通过内镜检查,钳取胃窦粘膜,将慢性胃窦炎按炎症程度分为轻、中、重Ⅲ度,进行了CP试验,涂片镜检。结果CP总阳性率为76.5%。两种方法不同,但从中可以看出,CP感染的阳性率愈高,炎症的程度愈重。表明CP的阳性率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这一结果也证实了CP的感染与慢性胃炎有关的论点,同时对CP阳性的慢性中、重度胃窦炎患者应用抗菌素进行了治疗观察。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3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观察组)及13例无胆汁反流的浅表性胃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胃液 pH、酸度、Na~+、胆酸测定和胃粘膜屏障功能测定。观察组的空腹胃液胆酸为99.8±75.8μg/ml,Na+净流出量1.82±0.95mmol/15min,H~+分泌量7.47±5.44mmol/15min,H~+反弥散量-4.54±4.56mmol/15min,四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空腹胃液胆酸定量可作为胆汁反流的客观指标。胆酸是一种胃粘膜屏障的损害因子,胆酸与 H~+逆弥散之间可能有因果关系。两组胃粘膜病理程度无显著差别,说明胃粘膜的保护机制较为复杂,进一步探讨这些机制,有利于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新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6.
一、慢性胃炎 [图像特征] 胃钡餐造影片(负像):显示成串珠状排列的"颗粒息肉样"病灶,粘膜皱襞增粗、扭曲. 胃钡餐造影片:充盈相示狭窄的胃窦部,粗锯齿状的轮廓. 胃钡餐造影片(同病例):双对比相示已舒张的狭窄段及增粗的环行皱襞. [影像诊断] 慢性胃炎;慢性胃窦炎. [临床提醒] 慢性胃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病变一般局限于粘膜表层而腺体结构无变化,钡餐造影无异常改变,须依靠胃镜及胃粘膜活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但就此认为X线造影无甚价值,则有失偏颇.对于因炎症使胃粘膜水肿、冗长、活动性增加,随胃蠕动经幽门脱入十二指肠球部,这种动态的胃炎征象只能由X线检查观察到.此外,胃炎常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并存,检查时应注意观察.  相似文献   

7.
对196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胃窦及十二指肠球部粘膜组织进行幽门弯曲菌(CP)检查、病理切片及尿素酶试验。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炎的CP 检出率分别为90.91%;48.31%和24.40%。尿素酶阳性率分别为94.55%;55.62%和33.33%。活动性炎症的 CP 检出率和尿素酶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活动性炎症。正常粘膜组织则均为阴性。表明 CP 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胃窦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对28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28例慢性胃炎胃窦粘膜及20名正常对照胃粘膜组织中的幽门螺杆菌(HP)进行了检测,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了上述患者及正常对照粘膜组织中的IL-1,IL-8及TNFα活性。结果:慢性胃炎粘膜与胃癌癌旁粘膜组织H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胃癌组织中的HP检出率明显低于胃癌癌旁粘  相似文献   

9.
采用放免分析法,测定22例正常人,28例活动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中13例合并中重度胃窦炎)患者空腹血清及胃窦粘膜组织中胃泌素,生长抑素含量,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法对G、D细胞进行计数。结果:球溃疡时血及粘膜组织中胃泌素,生长抑素含量及G、D细胞数量的变化与所合并的胃窦部炎症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刘嵩翎 《广西医学》1998,20(2):190-192
分别对21例Hp感染的胃炎及29例非Hp感染胃炎者测定胃窦粘膜氨基已糖值,并与病理改变相比较,结果提示Hp感染组胃窦粘膜的氨基已糖值低于非Hp感染组(P〈0.05),而Hp感染组的胃体部与胃窦部氨基已糖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Hp要通过破坏胃粘膜屏障致胃粘膜炎症性改变,且Hp感染对整个胃粘膜均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放免分析法,测定22例正常人,28例活动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中13例合并中重度胃窦炎)患者空腹血清及胃窦粘膜组织中胃泌素,生长抑素含量,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法对G、D细胞进行计数。结果:球溃疡时血及粘膜组织中胃泌素,生长抑素含量及G、D细胞数量的变化与所合并的胃窦部炎症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78年4月至1979年8月,采用自制的“甘链片”治疗胃窦炎52例,取得胃镜粘膜病理活检好转率为63.4%。治疗对象:凡有中上腹不适或疼痛、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并经X线胃肠钡餐检查及胃纤维内窥镜粘膜活检病理证实有炎症者。X线依据:(1)胃窦粘膜较胃体部粗大,宽度>0.5厘米:(2)胃窦部痉挛:(3)胃窦部张力升高等。胃镜病理依据:轻度炎症指胃窦部粘膜表层上皮细胞与固有层腺体之间,有散在的炎症细胞浸润。中度炎症指固有层腺体之间,可见到成团的炎症细胞,形似淋巴滤泡。重度炎症指炎症细胞更多地成簇分布,腺体破坏,但尚未完全消失。肠腺化生指胃粘膜固有腺体已变成其他的胃腺或小肠的腺体,可见到小肠吸收细胞,杯状细胞,  相似文献   

13.
周文敬  朴熙 《延边医学院学报》1991,14(2):113-116,118
对60例不伴门脉高压的慢性胃炎和35例伴门脉高压的慢性胃炎的幽门弯曲菌检出率及其胃窦部粘膜上皮细胞内中性粘液体密度的研究表明:幽门弯曲菌感染与不伴门脉高压慢性胃炎有密切相关,与伴门脉高压的慢性胃炎及残胃炎无关,幽门弯曲菌感染与不伴门脉高压的慢性胃炎的活动明显相关,而与伴门脉高压的慢性胃炎的活动无关;慢性胃炎幽门弯曲菌阳性者胃窦部粘膜上皮细胞内中性粘液体密度明显低于幽门弯曲菌阴性者,慢性胃炎胃窦部粘膜上皮细胞内中性粘液体密度与有无门脉高压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胃粘膜电位差(PD)和粘膜损伤记分为指标,观察不同因素对大鼠胃粘膜屏障的影响。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分别处理:①牛黄胆酸(钠);②阿斯匹林;③阿斯匹林+前列腺素E;④应激;⑤对照。结果:大鼠胃腔灌注牛黄胆酸(钠)、阿斯匹林和应激后PD下降,粘膜糜烂、出血甚至发生溃疡;如预先腹腔注射前列腺素E再灌注阿斯匹林,PD开始也下降但能逐渐恢复,粘膜损伤也明显减轻。上述资料提示胆盐、阿斯匹林和应激均能破坏胃粘膜屏障,而前列腺素E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脾虚证胃痛及实证胃痛幽门弯曲菌与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12例脾虚证及实证胃痛病人胃窦部粘膜病理学检查,发现幽门弯曲菌(CP)感染67例(59.82%)。脾虚证胃痛又分二型:脾虚气证及脾虚气滞证,其中以脾虚气滞证CP感染率最低(43.18%),且感染程度最轻,与脾气虚证(70.00%)及实证(71.43%)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25)。脾虚证胃痛经病理学证实以慢性萎缩性胃炎为多(59.52%),实证以慢性浅表性胃炎为多(64.29),虚证与实证胃痛在慢性胃炎的类型方面也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提示:胃痛的证型与CP感染及慢性胃炎的类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健康成人胃粘膜屏障与空腹胃液三羟胆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20名健康成人的胃粘膜屏障功能和空腹胃液三羟胆酸含量。其中,16例胃液胆酸含量低,为13.48±2.92μg/ml胃液(M±SE),他们的胃粘膜屏障功能正常:Na~ 净流出量0.907±0.078mEq/15′,H~ 反弥散量—1.978±0.240mEq/15′,H~ 净流出量1.889±0.556mEq/15′。其余4例胃液胆酸合量高,均大于35μg/ml,其屏障功能显示损害。统计分析,有显著的相关存在于空腹胃液三羟胆酸含量与Na~ 净流出最(r=0.576,P<0.01)及H~ 反弥散量(r=—0.503,P<0.05)之间。  相似文献   

17.
应用组织病理学、胆酸测定和电镜观察三种方法对溃疡病和溃疡病术后残胃炎患者的胃粘膜组织和胃液进行研究。溃疡病患者胃窦粘膜均合并不同程度的炎症,吸窦粘膜幽门螺旋杆菌的检出率为81.97%。比门螺旋杆菌阴性组的胃窦粘膜各类炎细胞计数明显高于阴性组;在幽门螺旋菌感染的胃窦粘膜中,胃小凹增生和腺体萎缩明显多见。残胃炎患者空腹胃液的pH,胆酸浓度显著高于溃疡病者,而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率则较后者低。电镜下显示幽门螺旋杆菌对其粘附的微绒毛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166例胃粘膜活检进行了 HE,Warthin-Starry 和 Giemsa 染色,检出幽门弯曲菌(CP)113例(68%)。结果发现 CP 在慢性胃炎,溃疡病病人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其检出率与炎症的程度及活动度成正比。进一步观察了 CP 的形态特征,细菌与粘膜上皮接触部位及粘膜上皮本身的形态变化。讨论了 CP 在慢性活动性胃炎中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9.
田虹  王俊雅 《广东医学》1990,11(2):12-14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胃、十二指肠粘膜组织形态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超微结构的研究报道尚少。为此,本文通过透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胃窦部及十二指肠粘膜进行系统观察,并与慢性胃窦炎和正常人胃窦部、十二指肠粘膜对照,以探讨其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经胃、十二指肠镜检查,胃及十二指肠粘膜病理检查确诊或正常者。共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已确认幽门弯曲菌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应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均可获得较好效果。我院从1989~1990年应用福建三强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胃粘膜幽门弯曲菌感染快速诊断(CPUT)试剂盒来检测幽门弯曲菌(CP),均在幽门前区胃窦部大弯侧取样。在行胃镜检查的360例患者中,共检出CP阳性240例,阳性率为66.7%。其中慢性胃炎180例,消化性溃疡60例。我们把CP相关性慢性胃炎1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应用灭滴灵0.2g,每日三次口服,对照组90例应用维酶素0.2g,每日三次口服,均用药3周后复查,结果显示:治疗组中72例(80%)CP转阴,85例(94.4%)病状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