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Lowe综合征的临床、影像特点及基因特征。方法:分析1例10月大Low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头颅核磁共振(MRI)特征及其致病基因OCRL突变检测结果。结果:患儿有先天性白内障、眼球震颤、精神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低下、蛋白尿及血尿等临床表现。头颅MRI提示患者脑白质髓鞘发育落后,双侧额颞叶发育不良,蛛网膜下腔增宽。OCRL基因检测发现一新发缺失突变NM_000276.3:c.1280-1281del TT(p.Cys428Hisfs*2),该突变未见文献报道。结论:Lowe综合征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和OCRL基因检测,本研究发现的OCRL基因新突变丰富了该基因的致病突变谱。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一个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 选取X染色体上微卫星标记物,通过PCR扩增后,进行基因组扫描.应用GeneMapper软件进行PCR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和单倍型分析,Linkage 5.1软件进行两点法连锁值(Log of odds,LOD)计算,通过基因序列分析发现致病基因突变.结果 经两点法计算,在DXS1047可获最大LOD值为8.55;基因序列分析发现FRMD7基因第9外显子存在G990T的杂合性基因突变.结论 FRMD7基因突变是导致该家系出现疾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遗传学     
0500445 一个新的Br蛋白基因部分序列测定及分析,0500446 一个先天性眼球震颤家系致病基因的初步定位,0500447 应用PCR技术对先天性长QT综合征KCNQ1基因进行定点突变的研究,0500448 猪的雌雄连锁图谱的比较研究,0500449 一性连锁Aiport综合征中国家系COL4A5基因新突变位点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北汉族一个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致病基因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鉴定一个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根据已知与先天性白内障有关的12个致病基因的染色体上的定位,分别选取3~4个的微卫星标记位点,对该家系进行连锁分析。通过测序鉴定致病基因。结果在1q21.1GJA8位点显示最大Lod值2.44。致病基因定位于1q21.1区的GJA8基因,构成缝隙连接的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50。DNA序列分析鉴定显示其第2外显子的第191个碱基杂合突变T>G导致其蛋白产物第64位缬氨酸转变为甘氨酸。结论Connexin50的V64G新生突变是导致该家系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一个中国人先天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全白内障家系的相关致病基因进行定位分析.方法 收集一个先天性全白内障家系中10个成员的外周血样本,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技术对已报道的与先天性白内障相关致病基因附近的微卫星多态性标记进行检测,使用Mlink软件对结果进行连锁分析,最终绘制该家系各成员的单体型图,初步定位致病基因.结果 通过对15个微卫星位点的分析,发现在D21S212位点处存在连锁(最大LOD=1.20,重组率θ=0),进一步检测该位点附近6个微卫星标记,经连锁分析确定致病基因位置.结论 该家系的相关致病基因初步定位于染色体21q11.2-qter,此范围内的CRYAA基因可能为其致病基因.本研究将对遗传性全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1个患原发性先天性淋巴水肿(prjmary congenital lymphoedema,PCL)汉族大家系进行遗传学研究,了解先天性淋巴水肿患病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方法 对该家系12名成员(10名直系亲属、2名配偶)采样并提取DNA,选择已知的3个PCL相关致病基因位点,用荧光微卫星标记进行基因连锁定位.确定VEGFR3为致病基因后,对家系中的患者进行VEGFR3基因的突变检测,并与100名正常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该家系疾病与5q35.3区的微卫星标记D5S408连锁.对该区域的VEGFR3进行DNA测序,发现患者含有1个c.C3341T转换,该突变导致VEGFR3蛋白发生p.Pro1114Leu;该家系中所检测患者均发现携带该杂合突变.100名正常对照该位点的测序分析未能检测到该突变.结论 VEGFR3基因是最重要的PCL致病基因,该家系成员VEGFR-3的p.Pro1114Leu突变是患者患淋巴水肿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定位一个先天性全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一个先天性全白内障家系中10个成员的外周血样本,提取基因组DNA。应用ABI-MD10试剂盒中的常染色体382个微卫星位点,对此家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MLINK软件进行两点连锁分析。结果发现在D13S263位点处提示存在连锁(最大LOD=1.20,重组率θ=0),进一步检测该位点附近若干其它的微卫星标记,经连锁分析其致病基因被定位到D13S175和D13S156之间的大约53.9厘摩(cM)区域上。结论该家系致病基因位点被定位到13号染色体的13q12.11-q22.1之间的大约53.9cM区域上。此研究为探讨遗传性全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并为该家系今后开展产前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小眼球是一种先天发育异常性眼科疾病,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连锁隐性遗传。迄今为止,用连锁分析和细胞遗传学方法对小眼球相关基因进行了基因定位并进一步对候选基因进行突变分析。本文就近年来先天性小眼球致病基因研究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一个中国人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核性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进行定位克隆研究。方法 选取候选基因附近的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标记进行连锁分析,对提示连锁的染色体区域内的候选基因测序,寻找突变。结果 该家系致病基因定位在17q11.1-12约11.78cM的范围内,并在候选基因晶体蛋白βA1基因(CRYBA1)的外显子4发现一个密码子缺失(△G91)与家系患者共分离,在正常人群中没有检测到。结论 该家系的核性先天性白内障系由CRYBA基因外显子4的缺失突变△G91引起.这是首次报道由CRYBA1基因突变导致先天性核性自内障表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胎儿染色体22q11微缺失,以探讨该技术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病因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1例产前诊断有各类心脏畸形、且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未见明显异常的胎儿以及1例先证者进行FISH检测,检测探针位于22q11微缺失综合征微缺失关键区域22q11的TUPLE1基因,与22q末端ARSA基因。结果 41例胎儿FISH检测均成功,所有胎儿22q11两位点均未发现微缺失;一胎儿家庭的1名先证者经检测确证为22q11微缺失综合征患者。结论胎儿心脏畸形有多种病因,常规染色体检查仅能检出其中一部分染色体数目异常,对于各种微缺失综合征,仍然需要FISH、芯片等更高分辨率的技术手段应用,对相关可能的致病位点进行针对性检测或筛检,以提高病因检出率,防止心脏畸形患儿出生。  相似文献   

11.
我们研制的GeneHub软件可以用来评价基因功能分类体系中各个功能单元的表达相关性的显著性,从而筛选与实验条件相关的功能单元。采用不同的相似性测度与不同的数据集,使用GeneHub研究了分别按染色体定位、蛋白质细胞位置与互作、代谢通路、信号传导通路等五个方面分类的基因的表达相关性,结果显示按照这些不同的方面分类的基因显著共表达,并且这种共表达现象往往受相关实验条件影响。为基因表达谱分析中广泛采用的假设“功能相关的基因表达相关”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DMD基因位点的cDM02b—3和8探针对正常中国人及20例无亲嫁关系的DMD患者的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例病例中有10例可检测到DMD基因缺失,缺失率为50%,缺失的部位、大小不同,呈现遗传异质性。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仪(CS—910),还发现了两例基因重复的病例,重复率为1%。此外,在两例有缺失的病例中各发现一个大小异常的联接片段。本文讨论了cDNA探针在DMD基因诊断、携带者检出以及产前基因诊断中的应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Since the popularization of biological network inference methods, it has become crucial to create methods to validate the resulting models.Here we present GFD-Net, the first methodology that applies the concept of semantic similarity to gene network analysis. GFD-Net combines the concept of semantic similarity with the use of gene network topology to analyze the functional dissimilarity of gene networks based on Gene Ontology (GO). The main innovation of GFD-Net lies in the way that semantic similarity is used to analyze gene network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network topology. GFD-Net selects a functionality for each gene (specified by a GO term), weights each edge according to the dissimilarity between the nodes at its ends and calculates a quantitative measure of the network functional dissimilarity, i.e. a quantitative value of the degree of dissimilarity between the connected genes.The robustness of GFD-Net as a gene network validation tool was demonstrated by performing a ROC analysis on several network repositories. Furthermore, a well-known network was analyzed showing that GFD-Net can also be used to infer knowledge.The relevance of GFD-Net becomes more evident in Section “GFD-Net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human diseases” where an example of how GFD-Net can be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human diseases is presented.GFD-Net is available as an open-source Cytoscape app which offers a user-friendly interface to configure and execute the algorithm as well as the ability to visualize and interact with the results(http://apps.cytoscape.org/apps/gfdnet).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41例健康儿童和17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腺苷脱氨酶(ADA)活性进行了检测。在此基础上筛选出2例反复上感伴ADA活性低下患儿。在体外对这2例患儿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进行培养后,以Lipofectin(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外源性ADA基因的基因转移。结果显示:2例患儿体外培养淋巴细胞ADA活性较转基因前升高。同步进行的标志基因pBLacZ的基因转移的检测结果也直观地证实了Lipofectin介导的基因转移是成功的。该研究为ADA-SCID淋巴细胞基因治疗的研究提供了初步的体外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15.
人白细胞介素—15cDNA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正常人外周血中分离粘附的单核细胞,加入LPS刺激4h后提取细胞mRNA反转录获得cDNA第一链,用两对特异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出含BamHI酶切位点的编码人1L-15成熟蛋白的cDNA,其大小约360bp。用PEG法回收其片段并将其连接到pBSSK载体的SmaⅠ位点上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序列与文献报道一致。然后再将其片段亚克隆插入到pGEX-2T的BamHI位点。筛选插入方向正确的克隆,转化大肠杆菌JM109,以1mmol/LIPTG诱导5h收集菌体直接进行SDS-PAGE,与阴性对照相比,MW44KD处多出一条带,紫外扫描显示此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8.8%。WesternBlot证实此带能够特异地与兔抗人IL-15的抗体发生反应。证明RT-PCR所得的人IL-15cDNA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表达,为进一步探讨人IL-15的生物学作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IL-4基因转染对HL-60增殖及T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基因转染法将人IL-4基因导入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观察高表达外源性IL-4基因HL-60株的增殖反应及其诱导的正常人PBMC增殖,IL-2、IL-6、IFN-γ基因表达及肿瘤特异性CTL杀伤活性。结果rIL-4或瘤细胞产生的IL-4早期促进HL-60细胞增殖,培养5天后则明显抑制其增殖;与rIL-4处理的HL-60细胞比较,IL-4基因修饰的HL-60细胞明显促进正常人PBMC增殖并合成IL-2、IL-6及IFN-γmRNA,其诱导的特异性CTL杀伤活性明显高于野生型HL-60、仅导入载体的HL-60和加入rIL-4共育的HL-60细胞诱导者。结论IL-4基因转染在影响HL-60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的同时,可能促进某些抗原(如MHCⅠ类抗原)的抗原性,从而有利于机体建立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榆次地区100q,J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GJB2基因突变位点的筛查,了解该地区耳聋基因的突变特点,为耳聋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榆次地区100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的外周血标本,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后,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目的片段进行扩增并测序,结果在GenBank上比对分析。结果100例耳聋患者中,检测到90例患者发生基因突变,其中有3,k位点未见报道:c.54C〉A(2.5%)、c.319h〉G(0.5*/0)、c.512-5l3insAhCG(O.5%);4个位点突变发生率较高:C.79G〉A(26.50%)、c.235delC(12.00%)、c.341A〉G(20.50%)、c.765T〉C(13.50%);另外还检测出8个突变发生率较低的位点:c.109G〉A(1.5%)、C.176-19ldell6(1.00%)、C.223C〉T(1.00%)、c.253T〉C(0.50%)、c.299-300delAT(3.50%)、C.328delG(0.50%)、c.368C〉h(0.50%)、C.608T〉C(2.00%)。结论通过对榆次地区耳聋患者GJB2基因的检测分析,可以明确耳聋患者的病因,了解该地区的耳聋基因突变情况,为今后的耳聋患者的病因学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K562细胞株表达基因探针制作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基因芯片探针的制备方法 ,为K5 6 2细胞基因表达谱芯片的制作及其在基因表达研究中应用打下基础。 方法 以人红白血病K5 6 2细胞株为材料 ,应用一种分离显示基因的新方法即限制性显示 (RD PCR)技术 ,分离DNA片段 ,作为基因芯片探针。 结果 分离到近千个大小在 2 0 0~ 5 0 0bp的基因片段 ,认为该方法可以克服DD PCR中出现的假阳性较多的缺点 ,简单易操作 ,且利用该方法分离的基因探针 ,制备DNA微集芯片 ,同全长cDNA探针制作芯片相比 ,其探针长度小且相对均一 ,杂交动力学易于控制。 结论 限制性显示技术为基因芯片探针的制备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并将大大加速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9.
纳米生物技术基因治疗载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因治疗已在治疗多种人类重大疾病如遗传病、肿瘤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需要安全、高效、靶向的载体系统。纳米生物材料,如脂质体、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聚乳酸(PLA)等,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可方便有效地实现基因靶向性及高效表达和缓释,成为制备高效、靶向的基因治疗载体系统的良好介质,日益在基因治疗载体系统中受到广泛重视。本文综述了目前在基因治疗领域中常用的纳米载体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它们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对基因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基因修饰技术逐渐成为基因功能研究的主要方法.基因修饰技术根据不同原理及发展阶段可分为同源重组、RNA干扰和基因编辑.其中基因编辑技术以其能够定点切割DNA,构建简单、特异性高并且适用于各类动植物等特点,近年来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基因定点编辑技术研究的相关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