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明耀  赵铁铮 《临床荟萃》1997,12(24):1139-1140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建康的世界性传染病,全世界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达3亿。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人群HBV感染率60%,HBsAg携带者高达10%~15%,其中有部分是因接触或接受患者或携带者血液而发生肝炎。目前有不少城市血站仍以酶免疫测定法(enzyme immunoassay. EIA)检测HBsAg和抗-HBc来筛选供血员,为探讨供血员HBV感染状况,寻找更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以消除因输血后引起的乙型肝炎,我们对322名供血员同时用PCR及ELISA进行了检测,结  相似文献   

2.
<正> 经血液传播的肝炎主要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目前国内多数血站只对献血者进行乙肝的有关检测。本文调查了闽南地区献血者中丙肝的感染状况,并分析了抗-HCV阳性与抗-HBc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 1.检测对象:随机检测闽南地区献血者262人,HBsAg均为阴性(<2ng/ml),ALT正常(<25赖氏单位)。平行做抗-HCV及抗-HBc检测。 2.抗-HBc检测:试剂盒由厦门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批号为910729。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相似文献   

3.
<正> 输血后乙型肝炎是输血疗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分析其发生原因。本文对715例经常规筛选合格的献血者重新进行了HBV标志检查,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试剂:乙肝HBsAg、抗-HBS、抗-HBc及抗-HBc·IgM检测试剂,由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临床免疫研究室提供;HBeAg、抗HBe检测试剂由武汉市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乙肝血清学仅抗-HBs(+)的献血者HBV DNA(+)的原因。方法对ELISA法HBsAg(-)/HBV DNA(+)献血者标本进行化学发光法乙肝血清学(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测和HBV DNA定量检测,对乙肝血清学中仅抗-HBs阳性者进行随访。将化学发光法乙肝血清学均阴性或仅HBsAg阳性者定义为ELISA法乙肝窗口期者,同样进行随访,作为对照。结果 2010年6月—2018年5月期间共检出23例单独抗-HBs(+)且HBV DNA(+),对其中4名献血者进行了随访:有1例随访时出现抗-HBc,并且抗-HBs数值显著上升,HBV DNA检测阴性;其余3例的乙肝血清学模式不变,且抗-HBs变化不大,HBV DNA检测结果或阴或阳。作为对照的7例窗口期献血者经随访均发生乙肝血清学模式的改变,其中6例出现抗-HBs/抗-HBc,1例只出现抗-HBs;HBV DNA检测均转阴。结论单独抗-HBs(+)的献血者HBV DNA(+)可能为乙肝疫苗注射后的突破感染,也可能为隐匿性乙肝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乙肝病毒DNA(HBV DNA)阳性标本的补充试验结果。方法 选择2013年至2021年间的献血者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筛查,无反应性标本用核酸检测技术(NAT)方法检测,对HBV DNA检测呈反应性的部分样本再进行乙肝五项进行补充试验。结果 对498 279份ELISA阴性的样本进行NAT检测,共检出HBV DNA阳性886例,隐匿性乙肝(OBI)检出率为1.78‰,对其中300份样本进行乙肝五项补充试验,发现抗-HBc阳性27例,抗-HBe、抗-HBc两项阳性62例,HBsAg、抗-HBe、抗-HBc阳性11例,抗-HBs、抗-HBc阳性163例,抗-HBs阳性10例,五项全阴共有27例。结论 献血者中存在血清学阳性OBI和血清学阴性OBI,补充试验对指导献血者就医,提升血站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献血者与受血者四项标志物检测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献血者及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四项标志物检测的价值.方法:选择献血者20056例和输血前患者4125例,进行血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THPA)检测.结果:献血者和输血前患者HBsAg阳性率为1.96%和6.79%,抗-HCV为0.51%和0.68%,THPA为0.54%和1.09%,抗-HIV均为0.结论:献血者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是必不可少的,受血者输血前进行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同样很重要.受血者输血前的检查能及时提醒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加强自我保护,是预防控制职业感染和医患矛盾的重要措施.四项标志物检测应作为输血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常州地区无偿献血者HBV筛查中ELISA HBsAg阴性/核酸扩增检测(nu c l e i c ac i d amplification detection technology,NAT)HBV DNA阳性的情况,确保输血安全。方法:经2种不同的ELISA试剂检测合格的献血者标本,采用罗氏或者科华核酸检测系统检测HBV DNA,HCV RNA,HIV RNA的6人份混合样本(POOL),混样阳性的POOL再进行拆分检测,采用化学发光的方法对拆分阳性的标本检测乙肝标志物5项,并对所检出乙肝标志物5项结果全为阴性的血液进行追踪。结果:48 635份2遍ELISA阴性的献血者标本混检11 016个POOL,混检阳性的POOL数为66个,经拆分为HBV DNA阳性的POOL数为40个,未检出HCV RNA和HIV RNA,NAT总有效拆分率为60.61%,NAT检测出的标本阳性率为0.08%。针对上述HBV DNA阳性的血液,用化学发光再次检测乙肝5项,有7份标本五项全阴;其余为6份抗-HBs+、6份抗-HBs+/抗-HBc+、4份抗-HBs+/抗-HBe+、7份抗-HBc+/抗-HBe+、10例抗-HBc+。追踪其中4份乙肝5项检测结果全阴的血液,HBsAg均由阴性转为阳性。结论:NAT能在ELISA阴性的标本中筛检出HBV DNA阳性的标本,减少窗口期乙肝和隐匿性乙肝的发生,进一步保证了血液的安全。ELISA HBsAg阴性/NAT HBV DNA阳性的献血者中以隐匿性乙肝为主,为输血残余风险的主要隐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乙型肝炎病毒DNA和血清标志物(HBV-M)联合检测对输血安全的价值.方法 对经常规血液筛查合格的献血者进行核酸扩增技术(NAT)检测,并对HBV DNA检测阳性标本进一步做HBV-M检测分析.结果 68 716例次常规血液筛查合格标本中,HBV DNA检测阳性率为0.12%;HBV-M各种模式中抗-HBs+、抗-HBc+模式组占22.89%;抗-HBe+、抗-HBc+模式组占19.28%;抗-HBc+模式组占18.07%;抗-HBs+、抗-HBe+、抗-HBc+模式组占13.25%;抗-HBs+模式组占10.84%;全阴模式组占15.66%.结论 HBsAg阴性抗-HBc阳性献血者血液存在输血传播HBV的风险,应用NAT检测血液HBV DNA能提高血液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正>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HBsAg阴性而抗-HBc或/和抗-HCV阳性献血者294人进行HBVDNA和HCVRNA阳性率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广州市部分HBsAg阴性抗-HBc阳性或抗-HCV阳性献血者。1.2 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按Garson等方法改进,乙肝ELISA试剂盒按说明书进行。1.3 试剂 HBV DNA、HCV RNA PCR试剂盒均由  相似文献   

10.
青岛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病毒核酸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调查青岛地区现有的血液检测体系是否存在输血传播HBV、HCV和HIV的残余风险。方法对无偿献血者样本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和抗-HIV的同时,应用NAT技术检测HBV、HCV和HIV。NAT检测阳性ELISA HBsAg阴性或NAT检测阴性ELISA HBsAg阳性的样本,进一步跟踪确认。结果12 000人份无偿献血者血样未发现ELISA法检测抗-HCV和抗-HIV阴性,NAT检测HCV和HIV阳性的情况,发现2例HBV DNA阳性HBsAg阴性。1例HBV DNA阳性,乙肝免疫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均为阴性,跟踪11周后采血检测HBV DNA阳性,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另1例HBV DNA阳性,乙肝免疫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均为阴性,抗-HBc为阳性,跟踪3周后采血检测,2次检测结果相同,HBV DNA定量检测均为1000IU/ml左右的低含量。结论现有的血液检测体系存在输血传播HBV风险,原因可能为HBV的免疫"窗口期"、隐匿性HBV感染等,建议现有的血液检测体系下,为了阻断HBV的输血传播,增加HBV的病毒核酸检测和抗-HBc检测。  相似文献   

11.
自1989年12月以来,日本红十字会血液部已将检测抗-HCV的酶联免疫试验和筛查高效价抗-HBc引作筛选献血者的一种方法。为评价这种新筛检试验对预防输血后肝炎的效果,作了使用这种新方法之后(1989年12月至1990年12月)和之前(1982年1月至1988年12月)输血后肝炎发病率比较。 1988年12月前,检测所有受血者HBsAg并证实为阴性。1989年12月后,加第一代抗-HCV检测且第一代抗-HCV ELISA证实所有受血者为阴性。输血后肝炎的标准为:血清ALT值升高>200IU/L  相似文献   

12.
微粒子酶免分析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Ag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微粒子酶免分析(MEIA)法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方法 用两种方法对乙型肝炎(下称乙肝)专科门诊186份血清进行HBsAg测定.对4 120例体检者中挑选用ELISA方法检验乙肝两对半HBsAg阴性,只有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c抗体(抗-HBc)2项阳性模式66例,仅有HBeAg 1项阳性的1例,HBeAg阳性同时抗-HBc阳性的2例,进行MEIA法的测定.结果 186例血清中MEIA法检测HBsAg阳性94例,ELISA法检测HBsAg阳性78例(P<0.05),二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挑选出的其它3种模式MEIA法HBsAg有部分检出.结论 MEIA测定HBsAg能大大提高其分析检测的灵敏度、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HBsAg阴性、抗-HBc阳性的献血人群中HBV DNA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5 121份HBsAg阴性的合格献血者血清抗-HBc和抗-HBc阳性反应滴度;对抗-HBc阳性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Bs,采用巢式PCR三区段扩增法检测HBV DNA.结果HBsAg阴性的献血人群...  相似文献   

14.
上海地区初次献血者肝炎血清学标志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对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在献血者人群中的阳性率,我国虽曾做过不少调查,但由于所用检测方法不够精确,各地报告很不一致。本调查中用美国Abbott公司的酶免疫试剂检测了上海地区1004名初次献血者的HBsAg、抗-HBc和抗-HCV,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用PCR筛查献血者血液中HBV和HCV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正> 目前,尽管已用HBsAg、抗-HCV及ALT等指标筛选献血者,但输血后肝炎(PTH)仍时有发生。其中,输血后丙型肝炎预后更差,更易转为慢性,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自聚合酶链反应(polymoerase chainreaction,PCR)技术问世以来,由于其能从分子水平直接检测HBV-DNA和HCV-RNA,因此有望用于常规筛选献血者,以减少PTH的发生。笔者就此问题作一简单综述。1 PCR筛查HBV感染 HBsAg是乙型肝炎感染最常见的标志,检测HB-sAg用于献血者的筛选,大大减少了输血后乙型肝炎的发生率,但是HBsAg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据报道,在输注HBsAg阴性血液成分后仍有0.3%~1.7%的乙型肝炎发生率。导致HBsAg假阴性的  相似文献   

16.
为确保供血质量,严格控制输血后肝炎的发生,我们于1991年4~11月,对市中心血站经反向被动血凝反应(RPHA)检测 HBsAg 阴性的944名献血员,再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 HBsAg 及抗-HBc 监测,结果总阳性率为8.90%(84/944)。监测结果表明,采用 RPHA 过筛法筛出单项 HBsAg 阴性者就判定为合格献血员,其安全性是不可靠的,因为仍存有 HBV 感染者,也就仍有发生输血后肝炎的可能,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含量和其免疫标志物的关系 ,其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临床诊治和预后中的应用评价。方法 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318例诊断或怀疑为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进行HBV -DNA、乙肝免疫标志物(HBsAg、抗 -HBs、HBeAg、抗 -HBe和抗 -HBc)的检测 ,结果HBV的s抗原、e抗原、c抗体(HBsAg、HBeAg、抗 -HBc)都阳性的标本 ,其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96.95 % (127/131) ,平均含量为106.36±1.46拷贝/ml;HBsAg、抗 -HBe、抗 -HBc都阳性的标本 ,其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43.86 %(25/57) ,平均含量为104.08±0.92 拷贝/ml;12.12%(4/33)乙肝免疫标志检测阴性标本仍可检出HBV -DNA。结论 血清乙肝病毒核酸的定量与乙肝免疫标志检测相比 ,有较高的敏感度 ,但难以检出非病毒复制状态的感染 ,尚不能替代血清标志物的检测 ,在乙肝患者诊治过程中 ,应联合乙肝免疫标志、HBV -DNA的检测 ,以助于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以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许多资料表明,输血和血液制品所引起的输血后肝炎近年来呈逐渐增高趋势,已引起输血行业的高度重视。为确保血液质量,保证输血安全,作者对2001年济南地区37555无偿献血者进行了ALT、HBsAg及抗-HCV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陈文昭  潘恩潭 《华西医学》1991,6(2):176-177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44名供血者HBV标志物(RPHA检测HBsAg均为阴性),检出HBsAg阳性3例;抗-HBs阳性5例;HBeAg阳性1例;抗-HBe阳性10例;抗-HBc阳性5例。由于RPHA检测HBsAg方法灵敏较低,使部分HBV标志物阳性的供血者漏检。为了确保血液质量,降低输血后HBV感染的发生率,应该采用较灵敏的ELISA或RIA检测HBsAg,并加测抗-HBc。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现行免疫学检测乙型肝炎5项、艾滋病、梅毒等8项感染指标方法的安全性,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HBV、HCV、HIV核酸扩增(NAT)检测方法及可行性。方法采用酶标法对我院库存血和血浆共计4 726份,进行乙型肝炎5项、丙型肝炎、艾滋病及梅毒检测。结果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阳性数(阳性率)分别40(0.85%)、6(0.12%)、0(0)、1(0.02%)。抗-HBc阳性1390份,阳性率29.41%;单抗-HBc阳性146份,阳性率3.09%。结论采用酶标法检测抗-HCV阳性率低于HCV核酸检测法;核酸检测可早期发现“窗口期”献血者病毒感染指标,宜在献血者中开展此项检测,并需建立献血者的风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