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扩张型心肌病β受体下调的免疫学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测了21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血清对[~3H]-DHA与大鼠心肌β受体结合的影响,并与12例非DCM心脏病患者,12例正常人作了对照。结果表明,DCM患者血清中有抗心肌β受体的抗体,主要为IgG_1、IgG_2和IgG_4亚型。 相似文献
4.
扩张型心肌病分子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扩张型心肌病分子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山东省立医院心内科董波综述齐河县医院赵连明,徐光芳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潘景韬审校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发生主要与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有关。随着分子免疫学的临床应用、细胞因子研究的深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观... 相似文献
6.
扩张型心肌病治疗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扩张型心肌病治疗现状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宋小武综述杨兴生审校扩张型心肌病亦称充血型心肌病,其特点为心脏扩大而心肌收缩力减弱。临床表现为充血性心衰的症状与体征。本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美国每年有1~2万新病例被诊断为本病[1,2]。本病预后不佳,50%病... 相似文献
7.
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特发性扩张性心肌病 (IDCM)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 ,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各种心律失常、栓塞等 ,其预后差 ,儿童患者预后更差。多年来 ,世界各地的学者对心肌病的治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除了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营养心肌及对症处理外 ,又有一些新的进展。1 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由于 β受体阻滞剂对心肌收缩功能存在抑制作用 ,故多年来用其治疗心肌病存在争议 ,临床上曾被列为禁忌。近年来对心衰发病机理的研究深入 ,认识到慢性心力衰竭时存在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 ,交感神经系统活性 (SNS)、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 相似文献
8.
扩张型心肌病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有了长足发展。药物治疗方面第三代 β受体阻滞剂的出现显著降低心血管病病死率。非药物方面基因治疗是新近研究的热点 ,免疫吸附疗法、起搏器治疗、心肌成形术、左室减容术、左室辅助装置及心脏移植都取得不同程度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体内CD5 B细胞及其功能的检测,探讨它在DC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DCM患者42例,20例健康者为对照。采用双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5 B细胞(CD19 CD5 )数,ELISA法检测血清抗心肌自身抗体(AHA)以及体外CD5 B细胞分泌IL-10功能;根据彩色多普勒检测心脏射血分数(EF)。结果:与对照组[(5.39±1.46)%]相比,DCM患者CD5 B细胞均有明显增多,其中AHA阳性者为(13.49±3.15)%,AHA阴性者(14.06±5.23)%,AHA阳性和阴性者CD5 B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AHA检测均为阴性。DCM患者CD5 B细胞的增多与心脏EF值无相关性(r=-0.25,P>0.05),但其分泌IL-10功能与EF值负相关(r=-0.64,P<0.01)。结论:CD5 B细胞不仅参与AHA阳性也参与AHA阴性DCM发病过程;有活性的CD5 B细胞介导DCM心力衰竭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基本治疗包括抗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预防血栓栓塞等并发症。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降低DCM心力衰竭的死亡率。胺碘酮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则可减少猝死,但ICD是否可在DCM的一级预防中应用尚存争议。心脏再同步治疗为部分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外科治疗主要适用于难以治疗的、晚期的DCM心力衰竭患者。他汀类药物及已酮可可碱、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可短期改善DCM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是否独立存在抗心肌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Human Cav1.2)自身抗体(简称:抗钙通道抗体)。方法:以合成多肽片段作为抗原,用ELISA法检测DCM患者(DCM组)及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各60例)血清中的抗钙通道抗体和抗心肌细胞线粒体内膜ADP/ATP载体蛋白(ANT)抗体。用亲合层析法提纯DCM患者(DCM组)血清中的抗钙通道抗体,以制备的大鼠抗Human Cav1.2α1亚单位多克隆抗体作为阳性对照,用免疫印记技术,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检测DCM患者血清中抗钙通道抗体。结果:ELISA检测60例DCM患者中29例抗钙通道抗体阳性(29/60,阳性率48.3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60,6.67%,P<0.01)。抗钙通道抗体和抗ANT抗体检出结果无一致性(P>0.05)。免疫印记中亲合层析法提纯的DCM患者抗钙通道抗体可特异地识别240000的多肽(Human Cav1.2α1c亚单位),结果与阳性对照相符。抗钙通道抗体经抗原充分吸附后特异性识别被阻断。免疫荧光实验显示,抗钙通道抗体能特异性地结合在大鼠心室肌细胞膜上。结论:DCM患者血清中存在新型的抗钙通道抗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外周血中Treg/Th17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检测30例DCM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Treg/Th17的水平.结果:DCM患者较正常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明显降低,而Th17细胞比例明显增高.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TGF-β1和IL-10)的血浆水平明显降低,而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IL-6,IL-23)水平明显增加.结论:DCM患者体内Treg细胞与Th17细胞平衡发生负向偏倚. 相似文献
13.
目前扩张型心肌病的监测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的识别,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监测,以及超声心动图和心脏磁共振成像等成像技术.然而,由于它们具有高成本性或低特异性特点,限制了其作为临床一线检测工具的应用.近年来,以血液为标本的循环生物标志物作为一种简单的工具,可能提供扩张型心肌病诊断、预后、风险分层和治疗反应的重要信息.目前的研究已提出多种扩张型心肌病潜在的循环生物标志物,如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的心脏特异性生物标志物B型钠尿肽、N末端B型钠尿肽原、心肌肌钙蛋白I和心肌肌钙蛋白T以及处于临床前阶段的非心脏特异性蛋白质生物标志物半乳糖凝集素-3、生长分化因子-15和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另外,自身抗体、非编码RNA、无细胞DNA和脂质组学作为新型扩张型心肌病的潜在循环生物标志物,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4.
扩张型心肌病Th细胞亚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 (DCM)的体液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借助免疫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 2 4例 DCM患者和 1 8例正常人的 Th淋巴细胞亚型。结果 :DCM组 Th2 细胞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占 (0 .42± 0 .2 6) % ,CD4 -CD3 0 细胞占 (0 .41± 0 .37) % ;对照组 Th2 细胞占(0 .2 1± 0 .1 1 ) % ,CD4 -CD3 0 细胞占 (0 .0 7± 0 .0 5) %。DCM组 Th2 细胞和 CD4 -CD3 0 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DCM患者外周血中 Th2 细胞和 CD4 -CD3 0 细胞可能参与了DCM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细胞移植与扩张型心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仍是心血管界的一个难题 ,细胞移植已为心血管病的治疗开创了一个新途径。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心肌梗死。这给了我们把细胞移植应用于扩张型心脏病的启示 ,不少学者已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详细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动物试验的研究现状 ,并对移植途径及细胞来源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采用心肌细胞毒试验,对1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抗β受体抗体进行研究,发现该抗体引起心肌细胞毒性损害,具有钙依赖性;倍他乐克能够抑制细胞毒性反应,使细胞死亡率均值从70.82±8.04%降到38.55±10.52%(P<0.01);正常人血清无此反应.提示抗β受体抗体通过受体门控机制介导心肌细胞毒性损害;β受体阻滞剂可以预防免疫性心肌损害,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新型药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免疫转印技术检测21例DCM患者血清中抗MCM抗体,并与对照组19例作比较,结果发现,DCM患者血清中可检出抗MCM52KD(阳性率57.14%)、87kD(33.33%)、59kD(23.81%)和48kD(19.05%)各组份的自身抗体;而对照组血清则均为阴性。自身抗体所针对的靶抗原可能包括心肌细胞膜钙通道和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本研究提示,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参与DCM的发病机制,检测抗MCM自身抗体可作为DCM的重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扩张型心肌病与抗G-蛋白偶联受体的自身抗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抗G 蛋白偶联型 β2 、α1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1型 (AT1受体 )的自身抗体是否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有关。方法 以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技术 ,检测 8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 6 1例正常人血清中抗G 蛋白偶联型 β2 、α1和AT1受体的自身抗体。结果 (1)扩张型心肌病组抗G 蛋白偶联型 β2 、α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 4 4 2 %、4 5 3%和 4 0 7% ,明显高于正常组的 11 5 %、9 8%和 14 8% (P <0 0 1) ;(2 )扩张型心肌病组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抗体滴度分别为 1∶136、1∶12 4、1∶12 6 ,明显高于正常组的 1∶4 6、1∶32、1∶2 8(P <0 0 1) ;(3)扩张型心肌病组 β2 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患者血清中 ,6 5 8%的患者同时具有α1受体的自身抗体 ;71 1%的患者同时具有AT1受体的自身抗体 ;4 7 4 %的患者同时具有上述 3种受体的自身抗体。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不仅存在抗G 蛋白偶联型 β2 、α1和AT1受体的自身抗体 ,而且抗体滴度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约 5 0 %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同时具有上述 3种受体的自身抗体。提示免疫学机制可能参与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参与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 (DCM)患者血清抗 β1 肾上腺能受体与 M2 胆碱能受体自身抗体水平、心钠素(ANP)和一氧化氮 (NO)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 EL ISA法检测 62例 DCM患者和 76例健康人血清抗β1 肾上腺能受体与 M2 胆碱能受体自身抗体 ;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 40例 DCM患者和 19例健康人血清ANP、NO水平。结果 (1) DCM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 P/ N值和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或 0 .0 1) ;(2 ) DCM患者血清 ANP、NO水平亦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 ;(3 )抗β1 抗体阳性组血清 ANP、NO水平高于阴性组 (P<0 .0 5或 0 .0 1) ;(4)抗 M2 抗体阳性组血清 ANP水平高于阴性组 (P<0 .0 1) ,而 NO水平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1) DCM患者血清中存在高水平的抗β1 和 M2 受体自身抗体、ANP和 NO;(2 )自身抗体有致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 ,可能参与 DCM心室重构 ;(3 )抗 β1 和 M2 受体的自身抗体在心室重构中存在不同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