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芫 《中国药房》2012,(6):546-549
目的:调查我院铜绿假单胞菌(PA)的现状和耐药性变迁,探讨耐药性和用药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6-2010年8种抗菌药物的年用量进行汇总,计算抗菌药物的年用药频度(DDDs),并用SPSS14.0版统计软件对PA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年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A对我院常用的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5年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吡肟用药量呈上升趋势,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用量呈下降趋势。PA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与DDDs呈强相关,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r=0.933,P<0.01)和庆大霉素(r=0.971,P<0.01)DDDs呈显著正相关,与环丙沙星DDDs呈负相关(r=-0.840,P>0.05)。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与DDDs呈中等相关,PA与头孢他啶无相关性。结论:5年来PA对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呈波动性下降趋势,部分抗菌药物使用量与PA耐药水平变化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7年—2010年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变迁和现状,探讨其耐药性和抗菌药物用药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2007年—2010年间8种抗菌药物的年用量进行汇总,计算抗菌药物的年用药频度(DDDs),并用SPSS14.0版统计软件对阴沟肠杆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年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阴沟肠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耐药率在近4年呈下降趋势,值得一提的是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敏感性一直保持在100%。2010年与2007年相比,阴沟肠杆菌对各药的耐药率呈明显下降。4年来,阴沟肠杆菌对各药的耐药率<70%;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用药量呈上升趋势;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呈下降趋势。耐药率与用药频度相关性分析显示,阴沟肠杆菌对头孢他啶(r=0.763,P>0.05)、环丙沙星(r=0.938,P>0.05)的耐药率与用药频度存在正相关;对头孢吡肟(r=-0.755,P>0.05)、阿米卡星(r=-0.581,P>0.05)、庆大霉素(r=-0.902,P>0.05)的耐药率与用药频度存在负相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无相关关系。结论:2007年—2010年间阴沟肠杆菌对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波动性下降趋势,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抗菌药物使用量与阴沟肠杆菌耐药水平变化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策略性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我院2010-2012年10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同期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并对抗菌药物使用量与耐药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用量呈显著正相关;对氨曲南的耐药率与亚胺培南用量呈显著正相关;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与头孢吡肟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水平变化与抗菌药物使用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张海英  方翼  李玉珍 《中国药房》2009,(35):2752-2754
目的:分析我院铜绿假单胞菌(PA)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用量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7年PA的耐药率和具有抗PA活性的抗菌药物使用量,并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A对各种具有抗PA活性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所调查药物用药频度的变化呈多样化。PA的耐药率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环丙沙星和莫西沙星的用量之间呈正相关性。结论:我院分离的PA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与多种抗菌药物使用量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2010~2014年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量与常见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变化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我院2010~2014年间,抗感染药物用药频度( DDDs)和5种病原微生物耐药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抗菌药物使用量与细菌耐药率之间的关系。结果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用量呈正相关,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与糖肽类抗菌药物的用量呈正相关;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呈负相关,对庆大霉素耐药率与喹诺酮类、糖肽类抗菌药物使用量呈正相关;肺炎克雷伯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喹诺酮类、糖肽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呈正相关;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的使用表现出复杂的统计学关系,可能与其交叉耐药机制有关;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与青霉素类的用量呈负相关,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与氨基糖苷类的使用量呈负相关,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呈负相关。结论细菌耐药率变迁与抗菌药物用量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用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常用抗菌药物用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我院2005年至2010年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耐药率和常用抗菌药物的使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PA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环丙沙星的用量之间呈负相关。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其他抗菌药物使用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建议临床医师在治疗过程中,利用药物之间的负相关性,减少PA耐药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7,(5):607-610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5年PA的耐药率,并统计10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AUD),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考察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我院2011-2014年共检出PA1011株,其各年度检出率均位列前5位;抗菌药物AUD排序前3位的为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美罗培南的AUD与PA耐药率呈正相关(r分别为1.000、0.900、1.000和1.000,P<0.05),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的AUD与PA耐药率呈负相关(r=-0.900,P<0.05),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头孢他啶、庆大霉素、氨曲南和阿米卡星的AUD与PA耐药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抗菌药物AUD与PA耐药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定期检测PA耐药率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应综合考虑细菌监测数据、药敏试验结果、抗菌药物使用量与耐药率的相关性等因素,慎重选择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PA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展冠军  邵华  张玲 《中国药房》2014,(46):4349-4352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量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别统计我院2009-2013年9种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采用SPSS 18.0版软件对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和抗菌药物DDD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始终处于20.0%3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呈先降后升趋势,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1.5%3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呈先降后升趋势,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1.5%25.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DDDs与亚胺培南、环丙沙星耐药率呈高度相关(r=0.902、0.911);氨曲南DDDs与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呈高度负相关(r=-0.917、-0.896、-0.954);亚胺培南DDDs与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度相关(r=0.970、0.990、0.950);庆大霉素DDDs与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呈高度负相关(r=-0.956、-0.896、-0.937);环丙沙星DDDs与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呈高度相关(r=0.900、-0.901)。其余抗菌药物DDDs与耐药率无相关性。结论: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量存在相关性,提示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杨新云  卓超  叶枫  钟淑卿  袁锦屏  杨灵 《今日药学》2010,20(7):37-39,66
目的 探讨2003~2008年呼吸病区抗菌药物使用与铜绿假单胞菌(PA)耐药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计算10种抗菌药物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的DDDs及同期PA的耐药率,并对抗菌药物用量与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头孢他啶及头孢哌酮/舒巴坦DDDs分别与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耐药率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呼吸病区头孢他啶及头孢哌酮/舒巴坦DDDs的使用量与PA耐药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吕建平  周红辉  肖建宁 《中国药房》2011,(26):2456-2458
目的:了解我院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现状和变迁,探讨其发展与抗菌药物用量之间的关系,为抗菌药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计算13种抗菌药物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的用药频度(DDDs)及同期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抗菌药物用量与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档次的抗菌药物用量逐年增长,低档次的抗菌药物用量逐年缩减。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广泛耐药,且逐年增长。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用量与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呈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抗菌药物使用量与大肠埃希菌耐药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1998—2010年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两种非发酵菌耐药性水平变化情况,以及耐药率与抗生素使用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1998—2010年本院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两种非发酵菌分离及耐药情况,同时调查同期抗生素的使用消耗情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法分析抗生素的用药频度(DDDs),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抗生素使用与细菌耐药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丁胺卡那、头孢他啶较敏感,耐药率在20%左右,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都超过了30%。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上升较快,到2010年接近40%,耐药率较低的为头孢哌酮舒巴坦,但也超过了30%。统计结果显示亚胺培南、氨曲南的使用DDDs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呈正相关;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使用DDDs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呈正相关。铜绿假单胞菌与不同类抗生素累计DDDs之间相关性统计显示头孢类抗生素的使用与头孢哌酮、氨曲南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之间,复方制剂的使用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之间,碳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使用与头孢哌酮、氨曲南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与不同类抗生素累计DDDs之间相关性统计显示,头孢类抗生素的使用与亚胺培南、头孢噻肟及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之间,复方制剂的使用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之间,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噻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之间呈正相关。结论抗菌药物的使用对两种非发酵菌造成了很大压力,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2.
黄玲  林慧  韩方璇 《中国药房》2009,(35):2747-2750
目的:了解我院5种常用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的变迁和现状,进一步探讨其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治疗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美罗培南、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的使用量与下季度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率呈线性关系(P<0.05),环丙沙星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对其的耐药性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 PA)的耐药情况和携带耐药基因的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6-12月在我院不同来源的50株PA,收集其药敏结果统计分析耐药情况,并用PCR方法检测其携带耐药基因的情况。结果50株细菌中检出7株有TEM基因,6株有OXA-10基因,4株外膜孔蛋白基因OprD2缺失。50株PA菌株对药物的耐药率情况为:亚胺培南6.00%,美罗培南6.52%,多黏菌素7.8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0.42%,左旋氧氟沙星12.77%,阿米卡星14%,环丙沙星14.29%,头孢他啶26.00%,头孢吡肟28.57%,哌拉西林29.55%,庆大霉素30.00%,氨曲南38.00%。结论50株PA菌株中,耐亚胺培南可能是因为OprD2蛋白表达缺失,但并非所有的OprD2缺失均导致亚胺培南耐药。携带TEM和(或) OXA-10基因则可能耐β内酰胺类抗菌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情况。方法细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均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K-2微生物鉴定与药敏系统,选择经VITEK-2测定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株)136株及对亚胺培南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株)134株,统计分析两者对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头孢他啶/阿奇霉素、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几种临床上常用抗生素的药敏情况。结果耐药株对以上6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分别为:丁胺卡那20.6%、庆大霉素19.1%、头孢他啶/阿奇霉素70.6%、头孢他啶27.9%、哌拉西林63.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2.1%;而敏感株对此6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则分别为32.8%、68.7%、92.5%、65.7%、88.1%和89.6%,明显高于耐药株。经x2检验,除丁胺卡那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对其余5种抗生素的敏感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头孢他啶/阿奇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是较好的选择,而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及单独使用头孢他啶则不推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A)耐药率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相关性,结合相关性数据,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取某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收集同期PA的耐药性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其耐药情况与使用强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A检出率在这5年内几乎没有波动,较稳定。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检出率波动相对频繁,2017年MDR-PA检出率最高,2014年及2015年检出率相对较低;MDR-PA检出率与阿米卡星AUD呈正相关;PA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耐药率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AUD呈正相关;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与环丙沙星AUD呈正相关。结论:临床在进行抗PA治疗时,应在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品种抗菌药物,及时降阶梯治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探讨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与抗菌药使用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10~2012年我院12种抗菌药使用强度(AUD)及同期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并对抗菌药使用量与耐药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氨曲南的耐药率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用量呈负相关(r=-0.700、-0.717、-O.647,P〈0.05);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耐药率与头孢他啶用量呈正相关(r=0.662、0.601,P〈0.05);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亚胺培南用量呈正相关(r=0.685,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耐药水平变化与抗菌药使用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应加强抗菌药合理应用的管理,以控制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A)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我院2014-2019年间PA耐 药率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变化情况,运用SPSS 20.0软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以DDDs为自变量,耐药率为因变量,耐药率与 多个品种DDDs具有相关性时,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并以方差膨胀因子(VIF)考察自变量间的共线性。当自变量间存在共线 性时,采用岭回归法分析。结果 我院PA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氨曲南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与多个品种抗菌药物DDDs 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某些品种的用药频度间存在共线性。其中庆大霉素与氨基糖苷类存在共 线性,莫西沙星、美罗培南和碳青霉烯类三者间存在共线性,头孢他啶、莫西沙星和喹诺酮类三者间DDDs均存在共线性。 岭回归分析表明,PA对庆大霉素耐药率与庆大霉素DDDs(β=0.532,P=0.004)、酶抑制剂合剂类累计DDDs呈正相关(β=0.330, P=0.035),与头孢他啶DDDs呈负相关(β=-0.430,P=0.024),回归模型通过F检验(R2=0.652,F=8.914,P=0.0003)。对氨曲南耐药 率与喹诺酮类累计DDDs呈正相关(β=0.283,P=0.046),回归模型通过F检验(R2=0.350,F=3.588,P=0.0319)。结论 我院PA耐 药率的变迁与多种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