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脑囊虫病的CT诊断(附60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CT对脑囊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600例中,男375例,女225例,发病年龄2~77岁。根据病史、临床及CT表现,囊虫试验阳性及治疗随访观察证实者540例,手术与病理证实60例。结果:脑实质型508例,脑室及脑膜下型10例,脑膜脑池型13例,混合型69例。主要CT表现(1)小粟粒点状,小囊状及小囊内点状病灶;(2)点状、结节状、环状及环内点状强化灶;(3)其它:大环状、大囊状病灶及脑积水等。结论:小粟粒点状、小囊状及小囊内点状病灶或点状、结节状、环状及环内点状强化灶,是诊断脑囊虫病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囊型脑囊虫病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不典型表现,旨在提高对其认识。资料与方法搜集大囊型脑囊虫病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2例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1例同时接受CT和MRI检查。所有患者血和脑脊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血凝试验(IHA)及囊虫皮试均2项以上阳性。结果18例中,单发囊性病变9例,多发9例,共发现45个囊性病灶;脑实质内30个,蛛网膜下腔11个,脑室系统4个。病灶呈圆形及类圆形,短径0.4~6.0cm,平均2.2cm,长径0.6~8.0cm,平均3.1cm。9个(20%)囊肿内可见头节。3个囊肿周围见水肿,9个(9/21,42.9%)囊肿或囊壁有强化。结论大囊型脑囊虫病,脑实质型、脑膜型、脑室型及混合型均可见,需与脑脓肿、蛛网膜囊肿、表皮样囊肿及各种原因所致的脑软化灶鉴别。  相似文献   

3.
脑囊虫病是由猪绦虫的幼虫经消化道随血液、淋巴寄生于脑部繁殖滋生成为囊尾蚴,从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本文报告分析混合型脑囊虫26例,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分析讨论了100例脑囊虫病的临床和 CT 表现,其中脑实质型54例,脑膜型4例,脑室型6例,混合型36例。CT 主要表现为1.多发小囊状低密度灶和较大的囊状低密度灶,囊壁上显示高密度点状或结节造影。2.多发结节或环形强化灶。3.脑实质内广泛密度减低,病灶分辨不清或脑实质内可见散在小片状低密度灶,边缘不清,多无强化效应。其它征象有脑积水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CT和MRI对不同时期单发脑实质型脑囊虫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片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临床确诊的单发脑实质型脑囊虫病患者的影像资料,11例仅行CT检查,52例同时行CT和MRI.结果 全部病变均位于幕上,其中额叶32例,顶叶20例,颞叶5例,枕叶4例、基底节区2例.根据病程将单发脑实质型脑囊虫病分为4期:急性期脑炎型(4例),存活期(24例),退变坏死期(30例),纤维钙化期(5例).存活期囊内见头节影为典型表现,即牛眼征;退变坏死期CT平扫见单个点状或小结节状钙化灶,TWI呈白靶征、多环、分层征,TWI上白靶征及高信号囊液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低信号,增强后在脑水肿的皮质侧可见结节状、环状明显强化.结论 CT和MRI对单发脑实质型脑囊虫病可作出明确诊断,并可为临床进行分期.  相似文献   

6.
Wilson病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Wilson于1912年最早报道故得此名,又叫肝豆状核变性。本病是由于铜转运和代谢异常使铜首先在肝脏及脑部的豆状核等部位异常沉积所致。早期可导致肝硬化,随病情进展逐渐表现出一系列锥体外系症状。此组病例头部典型CT表现为豆状核、尾状核、丘脑等对称性核团状低密度灶,该病灶不被强化。后期大部分患者均可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现将我们遇到的17例患者,结合文献就其临床及脑CT表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系我院1995~2006年收治(13例)及外院提供(4例)。男9例,女8例;年龄6…  相似文献   

7.
脑囊虫病的CT诊断(附4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图1 双顶叶多个大小不等之图形低密度影,其内可见点状高密度影。 图2 平扫左顶叶见片状低密度影,边缘模糊。图3 增强扫描,左顶叶低密度影无强化。 图4 平扫,见左顶叶中约3.0cm×3.5cm大小椭圆形、低密度影,边缘模糊。图5 脑囊虫,环形结节强化型。增强扫描,左顶叶低密度影内呈小环形强化,壁光滑。  CT征象 以环形、结节强化型最多,16例占37.21%,其次为囊泡型,8例占18.6%,脑炎型6例占13.95%,钙化型5例占11.63%,脑室型1例占2.33%,混合型7例占16.28%。脑囊虫病CT分型及表现1.脑实质型急性型CT表现:①脑炎型CT表现:类似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血吸虫病的CT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67例行CT扫描,其中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4例结合患者疫水接触史、实验室检查证实. 结果 67例病灶位于大脑半球,多发病灶9例,单发病灶58例,CT上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区,周围有水肿及占位效应,结节及斑片状强化,局部脑萎缩表现呈不规则低密度区,患侧脑沟增宽. 结论 CT特征性表现结合急性血吸虫感染史有助于早期诊断,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各型囊泡型脑囊虫病的影像表现,提高对其认识.方法 搜集囊泡型脑囊虫病8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CT扫描66例,MRI扫描8例,CT及MRI同时扫描11例.增强扫描14例,其中10例囊壁环形强化.所有患者血或脑脊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囊虫皮试2项以上阳性.结果 脑实质型29例,脑室型18例,脑膜型9例,混合型29例.囊内有头节30例,头节钙化12例,多囊58例,圆形囊49例,囊内密度或信号均匀73例.直径0.3~7.1 cm.合并脑积水50例、脑水肿25例.结论 囊泡型脑囊虫病影像表现多样,但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0.
脑囊虫病的CT诊断孟伟,周东梅,李淑艳脑囊虫病多发生于发展中国家和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东的北部等处,尤以东北地区多见’‘’。该病系有钩绦虫的囊尾动侵人脑内而引起。其诊断多依靠有食生肉史或被绦虫卵污染的食物的病史,有的患者粪便中可找到有钩颖虫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脂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脂瘤的CT表现。结果:多脂肪型4例,少脂肪型1例。1例合并出血、钙化。1例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4例瘤体包膜、分隔和斑片状高密度影轻度强化。CT诊断符合率为90%。结论:CT是诊断本病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上腺肿瘤在CT上的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部位肿瘤的认识。方法:收集46例肾上腺肿瘤,回顾分析CT特征,对照病理结果进行讨论。结果:46例中,皮质腺瘤21例,多数较小,边缘光滑,轻度强化;转移瘤7例,单侧或双侧,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嗜铬细胞瘤6例,肿块一般较大,密度不均,增强后实质部分强化明显;髓性脂肪瘤6例,瘤内脂肪组织为其特征;皮质腺癌3例,较大肿块,直径一般大于7 cm,密度不均;肾上腺囊肿2例,边缘光滑,均匀水样密度的囊性占位,增强扫描无强化;非何杰金淋巴瘤1例,双侧发生,软组织密度肿块,强化较均匀。结论:肾上腺肿瘤CT表现各有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和生化检查可作出较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对颈部肿块定位、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颈部肿块病变21例,包括颈部淋巴结结核10例,神经元性肿瘤6例,淋巴管瘤3例,脂肪瘤2例。结果:①颈部淋巴结结核最常见,占47·6%(10例),典型表现为结节状环形周边强化,相互融合呈花环状;②神经纤维瘤好发于椎旁三角区,实性肿块呈不均匀强化。颈动脉体瘤好发于颈动脉分叉水平,肿块明显强化。神经鞘瘤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的等密度肿块,呈中等程度强化。神经纤维肉瘤肿块密度不均,边界不清,无特征性改变;③淋巴管瘤好发于颈部的疏松间隙,CT常为薄壁囊性肿块,囊壁及内部分隔可见强化;④脂肪瘤表现为典型的脂肪密度,无强化。结论:CT强化扫描有助于颈部肿块的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成人外伤性脑梗死的影像特点.方法 分析30例成人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与CT资料.结果 脑叶梗死17例,基底节-内囊区梗死13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硬膜下血肿9例,硬膜外血肿3例,脑内血肿3例,脑疝5例,出血性脑梗死2例.结论 CT发现成人外伤性脑梗死的最佳时间是外伤后24 h~6 d,梗死多伴有颅脑损伤的其他CT表现,临床结合动态CT观察是诊断成人外伤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CT在诊断肺错构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错构瘤的CT表现。结果:中央型2例,表现为叶支气管内软组织密度肿物,伴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周围型12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病灶平均直径2.3cm,多数边缘光滑,病灶内有钙化6例,含有脂肪4例,形成空洞1例。结论:CT在肺错构瘤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诊断时应强调对病灶边缘及内部结构等征象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血吸虫肉芽肿的cT特点。方法回顾分析9例脑血吸虫肉芽肿的CT与临床资料,其中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另5例经实验室检查及吡喹酮试验治疗后临床确诊。所有病例均经平扫及增强。5例吡喹酮治疗后15—30d后复查CT。结果9例共11个病灶位于皮层及皮层下区,表现为单个或多个聚集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结节,大小1.0—4.0cm。平扫为等或略高密度,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周围有较宽的低密度带,且有占位效应。5例吡喹酮治疗后,病灶缩小或消失。结论脑血吸虫性肉芽肿有较典型的CT表现,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及试验性治疗可确诊。  相似文献   

17.
脑囊虫病的CT诊断(附1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和探讨脑囊虫病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和120例脑囊虫病的CT表现及分型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脑实质型71例,脑室型10例,脑膜型8例,混合型31例。结论:脑囊虫病CT扫描具有特征性表现,CT是诊断本病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后颅窝肿瘤的CT诊断(附5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后颅窝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及其鉴别。方法:回顾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后颅窝占位性病的CT表现。结果:58例中听神经瘤14例,髓母细胞瘤10例,血管母细胞瘤7例。脑膜瘤6例,上述肿瘤占本组的64.2%,其它有胶质瘤、室管膜瘤、转移瘤、畸胎瘤、血管瘤和胆脂瘤,CT平扫能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边缘情况,强化扫描对肿瘤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帮助。结论:后颅窝CT扫描对显示其占位性病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附3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外伤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及其特征。方法:对39例头颈部外伤后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瘫患者行横断面螺旋CT扫描,分析外伤性脑梗死的CT表现。结果:根据临床和CT表现分为两型:I型(21例),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好发于基底节-内囊区,均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及内囊区,呈小片状腔隙性低密度区;Ⅱ型(18例),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为脑叶梗死呈扇形低密度区,与大脑前中后供血动脉或颈内动脉分布一致,范围较大。结论:螺旋CT扫描检查对外伤性脑梗死的准确诊断、估计病变程度,分析两型脑梗死的不同发生机制,为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泡癌(BAC)的CT表现,评价肺泡癌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肺泡癌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结果10例肺泡癌中,斑片状模糊影3例,斑片影伴结书影4例,单发结节影3例。结论肺泡癌的CT表现较特异,CT检查是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