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观察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吻合器术(PPH)联合直肠粘膜折叠术治疗I度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于我科确诊患有I度直肠脱垂并首次行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其中25例患者采用传统手术设为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联合直肠粘膜折叠术设为观察组。结果〓采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联合直肠粘膜折叠术治疗的I度直肠脱垂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72小时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远期复发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治疗(P<0.05)。结论〓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联合直肠粘膜折叠术对I度直肠脱垂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以及痛苦小等优势,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口服微循环调节剂治疗急性痔发作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应用微粒化的高度香叶木甙(爱脉朗)治疗急性痔发作。方法 92例患者参加本研究。随机、双盲的研究计划经伦理财批准,有书面知情同意。研究组用香叶木甙,对照组用安慰剂,疗程为7d。结果 90例患者完成了全过程、数据输入电脑后开盲。开盲后研究组为47例,对照组为43例。在安全性方面两组均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也未出现血液系统、肝、肾等脏器功能损害。在第7天时复查发现:(1)疼痛症状消失的患者在研究  相似文献   

3.
总结26例全直肠粘膜下注射治疗小儿直肠脱垂,取得满意疗效。消痔灵注射于直肠粘膜下,产生无菌性致炎作用,使组织纤维化、造成组织粘连固定,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认为本方法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不破坏肛门解剖生理功能,疗效满意,不失为小儿直肠脱垂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治疗直肠内脱垂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内脱垂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直肠内脱垂的病人行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术后随访1~12个月。结果:全部病人术后排便通畅,排便时间明显缩短,皆于术后3日出院。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应用PPH治疗直肠内脱垂,手术操作简便、安全、疗效可靠、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地奥司明片对痔急性发作症状的I临床疗效,将146例痔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92例给予地奥司明片治疗,对照组54例给予痔速宁片治疗,对照观察两组药物对疼痛、便血、水肿、黏膜改变的时效和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对疼痛、便血的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15.0±1.21)h和(25.0±2.33)h,症状消除时间分别为(3.7±1.2)d和(4.4±1.5)d,对照组疼痛、便血的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22.0±0.84)h和(36.0±1.57)h,症状消除时间分别为(5.1±1.2)d和(5.6±1.2)d,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7d后便血、黏膜改变的分值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9.6%和48.1%(P〈0.05)。结果表明,地奥司明片治疗痔急性发作起效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PPH治疗直肠粘膜脱垂及直肠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利用吻合器切除脱垂直肠粘膜、修补直肠前突、治疗因直肠粘膜脱垂及直肠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该术式治疗25例由直肠粘膜脱垂合并直肠前突病人,对手术前后临床症状行排粪造影进行对比。结果 痊愈16例,明显好转3例,2例术后直肠粘膜脱垂改善不明显,4例直肠前突改善不满意。结论 痔上粘膜环切术(Produce of prolapse and hemorrhiods,PPH)治疗直肠粘膜脱垂及直肠前突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安全性高,但治疗直肠前突其远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挂线法治疗直肠粘膜下脓肿及直肠粘膜下瘘2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肠粘膜下脓肿 (瘘 )是较少见的肛周脓肿(瘘 ) ,在近 2 0年中我们共治疗 2 8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8例 ,女 15例 ,男 13例 ;年龄 2 2~ 5 2岁 ,平均 33 1岁。病程 4d~ 12年。其中直肠粘膜下脓肿 17例 ,直肠粘膜下瘘 11例 ,有 2条瘘管者 1例。2 7例病变位于直肠两侧 ,1例位于直肠后位 ,并伴有高位马蹄形脓肿。17例直肠粘膜下脓肿中 ,全部伴有体温升高 ,8例高于 38 5℃。 10例感觉肛门坠胀、频有便意 ,7例肛门肿痛剧烈。 13例排便时有脓液排出 ,17例均在直肠指诊时摸到直肠粘膜下饱满、柔软、压痛之肿块。除 1例伴马蹄形脓肿…  相似文献   

8.
我院肛肠科自2001年8月以来,采用强生公司的PPH01型吻合器行痔上粘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3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前瞻性评估微粒化纯化的黄酮成分 (爱脉朗 )治疗痔疮急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按照预先设定的入组标准从全国 2 9家医院收治 110 3例痔疮急性发作的患者。按照预先设定的评分标准 ,分别在患者就诊时 (0天 ) ,门诊随诊第 4天 ,第 7天对入选患者的痔疮疼痛、便血、肛门脱垂、肛门瘙痒、肛门水肿 ,肛周糜烂等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打分 ,同时由医生和患者分别对患者的总体疗效进行打分。对各次随访患者分数变化的情况进行统计 ,评价爱脉朗对痔疮急性发作症状的疗效。结果 肛门疼痛、便血、肛门脱垂、肛门水肿、肛门瘙痒等症状体征评分均明显改善。结论 微粒化纯化的黄酮成分能有效缓解痔疮急性发作的症状。  相似文献   

10.
严重痔脱垂经吻合器直肠下端粘膜环切术并发症及手术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痔脱垂经吻合器直肠下端粘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是1998年意大利学Lon—go根据内痔形成新理论,提出的一种通过吻合器环行切除直肠下端粘膜来治疗严重脱垂性内痔的手术方法,又称Longo手术^[1]。PPH是无痛性外科治疗痔的一种颇有前途的探索^[2],本就PPH的并发症和手术评价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ճĤ�������������̵���Ч�۲�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直肠粘膜保护剂(太宁栓剂)治疗内痔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 对625例内痔采用太宁栓剂纳肛,每次1天,每天2次,连用6天,分别观察病人用药2天和6天后出血、局部不适、分泌物、瘙痒和脱出等常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治疗后症状消失或好转的起效时间平均为34h。(2)治疗2天后出血、局部不适、分泌物、瘙痒和脱出症状消失者分别占31.35%、39.23%、44.27%、51.36%和25.71%;治疗6天后上述症状消失者分别占73.24%、72.15%、76.68%、 71.36%和44.44%。(3)治疗6天后出血、局部不适、分泌物、瘙痒和税出症状消失加好转者分别达95.20%、87.41%、83.40%、81.36%、45.08%。(4)用药后所有病人均无全身不良反应,仅25例有局部不良反应(占4%),绝大多数病人对药物耐受性好。结论 直肠粘膜保护剂是治疗内痔有效的局部用药,特别对出血病人止血起效快、总疗效快,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爱普列特治疗BP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及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分3组:爱普列特组10例,平均年龄(72±10)岁;非那雄胺(商品名:保列治)组13例.平均年龄(70±10)岁;安慰剂组16例,平均年龄(70±7)岁.3组患者接受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每月随访1次,随访评估内容包括IPSS、困扰评分、前列腺体积、尿流率、残余尿量、PSA及国际勃起功能评分问卷(IIEF-5)等,治疗前所有评估指标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采用SAS 9.0统计学软件,双侧检验,计量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a=0.05.结果 爱普列特组IPSS评分F降50.0%±10.3%,与保列治组(37.0%±1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但均高于安慰剂组(22.0%±7.6%,P<0.05);爱普列特组前列腺体积缩小40.0%±12.1%,明显高于保列治组(19.1%±7.3%,P=0.041)及安慰剂组(4.3%±3.2%,P=0.004),保列治组前列腺体积缩小百分比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8).爱普列特组患者Q_(max)改善70.2%±13.9%,与保列治组(50.0%±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0),但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0.5%±0.8%,P<0.05).其他几项评估指标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爱普列特能安全有效地治疗BPH,与保列治比较,缩小前列腺体积的疗效更快且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无管化PCNL的可行性、安全件和疗效. 方法 2010年5-8月行PCNL患者,术中取石完毕,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无管化PCNL,即只留置双J管,不留置肾造瘘管)与对照组(传统PCNL,留置双J管及肾造瘘管).排除标准:严重出血需输血者;明显结石残留需行二期碎石取石i者;重度肾积水,肾实质厚度<5 mm者;肾盂穿刺液为脓件者;合并输尿管狭窄或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集合系统严重穿孔者.共50例患者被纳入研究,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结石大小差异均正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手术均由一位医生主刀.评价指标包括术后疼痛、Hb下降量、输血率、发热发生率、肾周血肿发生率、住院时间等. 结果 术后第1天试验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2.24,对照组为5.04(P<0.01);试验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04 d,对照组6.88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Hb下降量、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率(1/25与3/25,P>0.05)、肾周血肿发生率(6/27与7/27,P>0.05)、发热发生率(3/25与4/25,P>0.05)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穿刺通道部位均无漏尿发生. 结论 无管化PCNL安全,能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不适,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出血、漏尿等并发症发生率,但需恰当掌握其适应证,对术中大出血、肾积脓、输尿管梗阻、集合系统严重穿孔、结石残留需二期手术者禁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赛洛多辛治疗BP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MEDIINE(1966-2012年)、EMBASE(1988-2012年)、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1979-2012年),CNK1数字图书馆(1979-2012年)有关赛洛多辛治疗BPH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利用RevMan软件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计算合并效应尺度以标准均数差(standard mean difference,SMD)及其95%可信区间(95% CI)表示.结果 共纳入4篇文献,包括2543例患者,包含3个赛洛多辛与安慰剂比较的RCT和3个赛洛多辛与坦索罗辛比较的RCT.患者使用赛洛多辛后,总IPSS(SMD=2.92,95% CI =2.19 ~3.65)、排尿期IPSS(SMD=1.92,95% CI=1.44 ~ 2.39)、储尿期IPSS(SMD=0.92,95% CI=0.60 ~ 1.24)和Qmax(SMD=1.56,95% CI=1.38 ~ 1.75)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是异常射精.与0.2 mg坦索罗辛相比,8 mg赛洛多辛可以更有效地改善IPSS和Qmax(P<0.05);以异常射精为主的不良反应也较明显(SMD=1.37,95% CI=1.18~1.58,P<0.05).与0.4 mg坦索罗辛相比,8 mg赛洛多辛治疗BPH的有效性和总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 =1.21,95% CI =0.98 ~ 1.49,P>0.05).结论 赛洛多辛治疗BPH引起的下尿路症状较安慰剂和0.2 mg坦索罗辛更有效,与0.4 mg坦索罗辛作用相当.赛洛多辛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异常射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颌枕吊带牵引为平行对照,选择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受试者,采用分层随机方法将其分配至治疗组或对照组,分别接受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或颌枕吊带牵引治疗。采用积分法比较两组总体疗效和主要症状体征的差异,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对疗效与年龄、病程、病情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共计纳入病例273例,剔除2例,进入统计学分析者271例。基线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疗效统计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愈显率分别为70.2%和67.5%、总有效率分别为94.2%和94.0%;两种治疗方法对于缓解颈项痛、上肢痛、头痛、上肢麻木、上肢无力、头晕等症状和颈部活动不利、颈项压痛、叩击试验、压颈试验、牵拉试验阳性具有显著疗效;同时,还可明显提高患者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手法治疗效果与年龄、病程、病情和中医证型无显著相关性。远期疗效分析,半年内症状与体征有轻度复发者86例,其中,治疗组31例占20%,对照组55例占47%,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未见中、重度复发者。安全性分析结果,治疗组有10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2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两组均未见骨折、脱位、晕厥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安全、有效的,手法治疗的远期疗效和受试者依从性优于牵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联合内痔痔核缝扎术治疗重度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了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收治的Ⅲ度以上内痔病人共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研究组行PPH联合内痔缝扎术,对照组仅行PPH,比较两组病人在术后1 d、3 d出血及术后肛门肿胀感及疼痛的变化,并在3个月后再次进行出血、排便困难和排便次数对比。结果研究组术后1 d、3 d及术后3个月的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3 d及术后3个月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肛门肿胀感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两组病人排便困难和排便次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结合内痔缝扎术可以有效减少病人术后出血,同时不增加病人术后疼痛、肛门感觉异常和排便异常的现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旋转扳法和穴位推拿治疗青年颈性眩晕的随机对照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康甫  汪青春  叶勇光 《中国骨伤》2008,21(4):270-272
目的:探讨旋转扳法和穴位推拿对青年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流速的影响和两种手法的疗效差异。方法:76例表现为椎基底动脉异常高流速状态的青年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旋转扳法组(A组,38例)和穴位推拿组(B组,38例),分别施加相应的治疗手法。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测手法前后椎基底动脉流速并观察流速改变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B组左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及A组椎基底动脉流速明显下降,两组间左侧椎动脉流速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周后:A、B两组中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和椎基底动脉流速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左右椎动脉流速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疗效B组优于A组(P〈0.05)。结论:在主要表现为高流速状态改变的青年颈性眩晕患者的手法治疗中,穴位推拿对椎基底动脉流速的影响较旋转扳法明显并可能具有比其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与Milligan-Morgan术(MM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共检索出符合入选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10项,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PPH与MM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MMH相比,PPH在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肛门分泌物、患者满意度等有效性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术后残留皮赘和痔脱垂复发更为常见。在术后出血、尿潴留、排便困难、肛裂、肛门狭窄、内括约肌损伤、正常活动的恢复、肛门失禁和瘙痒、肛管静息压和收缩压变化及镇痛的需求方面未见明显优势。结论PPH至少和MMH一样安全。其有效性仍需有长期随访的更大宗病例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9.
孔令英  刘瑞波  王建辉 《中国骨伤》2007,20(12):833-835
目的:通过与4枚斯氏针固定比较,利用生物力学方法评价多枚空心钉固定股骨转子骨折的适应证和可靠性。方法:使用Sawbone股骨模型,模拟EvansⅢA型骨折,分别用2种多枚空心钉方法(矩外空心钉和矩内空心钉法)及多枚骨圆针固定,在CSS-11101力学实验机上进行载荷试验,取300 N载荷下股骨头垂直位移和张口位移数值,比较3种方法的轴向刚度。通过扭转实验比较3种固定方法的抗扭转能力。结果:3种固定方法在轴向刚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扭转能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矩外空心钉固定力学性能相似于4枚骨圆针,而矩内空心钉固定弱于4枚骨圆针。应用多枚空心钉固定应选择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安全性、有效性,分析目前临床治疗现状。方法:检索PubMed、OVID、Cochrane图书馆、CBM、CNKI、VIP等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共收集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265篇,中文文献251篇,英文文献14篇,其中5篇符合纳入研究标准,全部为中文文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质量评价,并对5篇文献采用RevMan 4.2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5篇文献共736例患者。5篇文献的治愈率汇总合并OR为2.93,95%CI为[2.10,4.08];有效率汇总合并OR为3.99,95%CI为[2.47,6.44];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愈率、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其他疗法(除手法之外的治疗方法,如牵引、药物等)(P<0.01)。结论:目前所纳入研究结果显示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安全、有效,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愈率、有效率明显优于其他疗法;但由于纳入文献的数量有限且质量不是很高,结论尚不确定,因此需要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且长时间随访的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