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根据患者体重计算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用量,1次/d睡前皮下注射;二甲双胍片0.25 g/次,3次/d,三餐前15~30 min口服;阿卡波糖片50 mg/次,3次/d,进餐时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结果 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达到了控制标准.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控制血糖疗效确切,且不会发生低血糖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轻中度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观察。方法:选择我院60例2010年-2015年70岁以上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组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治疗12周后复查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体重指数及记录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基本相同,低血糖风险相似。但格列美脲组更方便、易操作,不存在胰岛素保存不当所致的治疗失效。结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性2型糖尿病在改善胰岛素抵抗及控制血糖方面相似,但其更安全、易操作、低血糖风险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控制和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其在降低患者血糖、血脂含量及控制体重等方面的功效,为治疗手段的更新、进步创造条件。方法择取入住我院的120例2型糖尿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要求其之前服用过降低血糖的药物且对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无过敏反应。通过随机抽签将这部分病患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病人实行胰岛素治疗,实验组患者每天口服1次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观察记录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饭后2h血糖(2hGB)、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指数(BMI)等指标在14周前后具体变化情况并加以分析。结果胰岛素治疗及口服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降血脂、血糖都具有一定效果,而在减少胰岛素抵抗和限制体质指数方面,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的效用显著优于只进行胰岛素治疗,其差异与统计学意见匹配(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和单纯胰岛素治疗对降血糖、血脂都有明显作用,而前者在减少病患胰岛素抵抗和限制体重方面也具有显著作用,后者则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中药补肾活血治疗胰岛素抵抗导致卵泡发育迟缓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2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性不孕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单用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治疗组用二甲双胍联合中药补肾活血治疗;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用药后的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和性激素水平变化以及排卵情况。结果治疗组排卵率为72.3%,妊娠率为65.2%;对照组的排卵率为54.8%,妊娠率为36.3%;治疗组IR状态也明显改善,BMI、TG、TC、FINS、CH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二甲双胍联合中药补肾活血,能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是一种安全、有效、价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格列美脲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胰岛素治疗情况下,加用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增敏剂等,但不增加胰岛素用量,不加用任何胰岛素促分泌剂;观察组在胰岛素剂量不增加基础上加用格列美脲片,每日1 ~ 6mg,可加用阿卡波糖、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等药物,但不加用其它胰岛素促分泌剂.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情况.结果 经过12周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控制达标率(89.00%)明显高于对照组(3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糖达标率、胰岛素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格列美脲作为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可以联合胰岛素治疗,有利于实现血糖控制达标,可作为使用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很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郑峥  唐雪莲  张犁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5):3496-3498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与复方醋酸环丙孕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内分泌、糖及脂代谢的影响,了解二甲双胍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方法:将50名PCO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二甲双胍或复方醋酸环丙孕酮共3个周期。用药前后观察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并检测血脂、胰岛素、血糖胰岛素比值(Glucose-to-Insulin ratio,GIR)和性激素。结果:用二甲双胍治疗后BMI、WHR、血脂、胰岛素水平下降,GIR上升;复方醋酸环丙孕酮可使血睾酮明显下降,对血脂、胰岛素和GIR无影响。结论:二甲双胍治疗PCOS可减轻体重、改善血脂、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5种药物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成本效果。方法选择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病区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 2 0例,分为5组。A组给予胰岛素,B组给予胰岛素+二甲双胍,C组给予胰岛素+阿卡波糖,D组给予胰岛素+瑞格列奈,E组给予胰岛素+格列美脲,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A组成本效果比最低,B组增量成本效果比最低,C组餐后2 h血糖控制最好,D组空腹血糖控制最好,E组适用于单用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者。结论临床单药联合胰岛素治疗,首选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及尿糖为临床表现的体内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性疾病,根据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又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T2DM).其中,T2DM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代谢紊乱,占糖尿病总数95%左右.现行T2DM药物治疗方案:一经诊断T2DM,有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者,首选双胍类和阿卡波糖类药物,血糖未达标者,加用磺酰脲类(SU)药物,血糖仍得不到控制时,考虑胰岛素治疗.这些给药方案中,双胍类和阿卡波糖类药物均有明显的肠胀反应,消化和吸收障碍者须谨慎用药,其中二甲双胍经肾代谢和清除,肾功能不全患者易引起乳酸中毒.SU药物以及胰岛素可增加体重并伴有低血糖风险,药量控制不好易造成高胰岛素血症,加重胰岛素抵抗.所以,探索研究一类药物突破不良反应瓶颈,才能真正达到治疗2DM控制血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金仲品 《家庭医学》2006,(23):42-42
口服降糖药物服用方便、简单、安全,易被糖尿病患者接受。但很多患者不能正确服用药物,导致血糖控制不佳,甚至发生不良反应..目前口服阵糖药物主要有磺脲类、双胍类、a-糖苷酶抑制剂、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患者要认识各种口服降糖药的特点、服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卡波糖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及对患者肠道益生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患者106例,根据组间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用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观察组用阿卡波糖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肠道菌群、炎症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FPG、HbA1c、2hPG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INS水平均增加,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IR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道的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水平均增加,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CRP、IL-6、TNF-α水平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全会标  高勇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6):1586-1587,1590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和吡格列酮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初诊T2DM先单用二甲双胍(1.0g/d)治疗4周,血糖控制不佳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二甲双胍+甘精胰岛素,B组:吡格列酮+甘精胰岛素,C组: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甘精胰岛素,治疗随访12周。结果 12周后3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全部达标,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A、B两组HbA1c部分达标,C组HbA1c达标(P﹤0.05)。C组疗效优于A、B组,FPG达标所需时间最短,日胰岛素用量最少。3组低血糖发生率均﹤3.5%,无严重低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和吡格列酮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三药联合疗效优于二药联合,安全有效是初诊T2DM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王书栋  金伟 《健康必读》2009,8(4):12-14
胰岛素抵抗是造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生殖和代谢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通常用胰岛素增敏剂如二甲双胍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来治疗PCOS患者,单独用胰岛素增敏剂就有一定的促排卵作用。但是,联合其他药物还能提高生殖力和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而且,还有可能降低孕期并发症。研究证明PCOS患者应在发病早期就开始用二甲双胍来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给予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逆转为糖耐量减低(IGT)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二甲双胍对血糖控制和胰岛B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在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停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复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选出IGT的病例82例,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饮食运动治疗;B组为联用二甲双胍治疗,均治疗1年。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转归,比较180min内胰岛素释放曲线下面积(AUCI)、C肽曲线下面积(AUCC)和糖耐量曲线下面积(AUCG)的变化;用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及胰岛B细胞基础功能(HOMA-B)的变化。结果1年后,B组较A组BMI减低,血糖控制更好,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降低;复查OGTT、胰岛素和C肽释放试验发现,非糖尿病病例数更多;HOMA-IRI和AUCG降低,HOMA-B升高。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部分病例可逆转为IGT;继续二甲双胍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和血脂,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延缓病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效果及胰岛素用量情况。方法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20例。A组采用诺和灵30 R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B组用诺和灵30 R加二甲双胍口服,维持血糖达标3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控制至良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胰岛素用量较A组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胰岛素加二甲双胍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有利于血糖控制并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糖泰Ⅱ号合用二甲双胍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我们曾对5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在用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糖泰Ⅱ号,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们于1996年8月至1997年11月,从病房、门诊选择8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HbA1c&gt;9%的新诊断的T2DM患者进行地特胰岛素(Det)联合二甲双胍的短期强化治疗,探讨Det作为基础胰岛素在T2DM起始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56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8例,两组在口服二甲双胍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Det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12周。对其治疗前后血糖控制、低血糖情况和HOMA-β功能进行自身及组间比较。结果:12周治疗后,两组中FBG、2 h PBG、HBA1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FC-P、2 h C-P和HOMA-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3.85%(3/78)、症状性低血糖1例,对照组24.36%(19/78)、症状性低血糖5例,Det明显优于门冬胰岛素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et作为基础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时HbA1c&gt;9%的T2DM患者可以良好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门诊强化治疗方案,适合初诊2型糖尿病的起始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服用降糖药物之后血糖水平控制不理想,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诺和灵N与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联合应用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的血糖控制情况、达标时间、胰岛功能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以及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餐后2h的C肽水平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很好地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且相对于诺和灵N与二甲双胍治疗的安全性更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西药处方临床用药情况。方法数据收集时间为2016年1月-2019年1月,选择上述时段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900份糖尿病西药处方,选出最常用的治疗药物并按药物不同分为胰岛素组、阿卡波糖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各30例,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胰岛素组其血糖降低率、恢复正常率情况均明显优于阿卡波糖组以及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卡波糖组以及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治疗药物种类较多,在治疗时应当结合实际选择药物,最为常见的有二甲双胍、胰岛素以及阿卡波糖,也为西医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2月妊娠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组。胰岛素组采用胰岛素治疗;二甲双胍组则应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糖尿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糖情况;产妇自身和新生儿并发症情况。结果:二甲双胍组患者妊娠糖尿病治疗效果比胰岛素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二甲双胍组治疗后血糖水平比胰岛素组低,P0.05;二甲双胍组产妇自身和新生儿并发症情况比胰岛素组低,P0.05。结论: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存在差异,二甲双胍疗效高于胰岛素,可更好改善母婴结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诺和力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200例胰岛素抵抗T2DM患者为研究样本,以随机序列软件奇偶数法分为参照组和联合组各100例,参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联合组采取诺和力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联合组FPG、2hPG、HbA1c水平和BMI指数均低于参照组,且血清脂联素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型的T2DM患者采取诺和力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更为稳定的控制血糖,可作为临床理想的联合用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