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辛宇峰 《首都医药》2010,(24):39-40
目的通过对493份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493例ADR病例,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使用药品分类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居首位(占66.13%),其次为中药制剂(占23.94%)。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81.14%)。结论临床医师与药师在患者使用药物之后要加强ADR监测,确保安全有效地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院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药品不良反应( ADR)报告,探讨药品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458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ADR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患者(35.2%);静脉滴注和静脉推注给药途径引发的ADR最多(80.4%),其次为口服给药(13.5%);引发ADR的药品种类以抗感染药物为主(24.9%),其中抗感染药物中以头孢菌素类为主(36.0%);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多为皮肤及其附件(32.3%);绝大部分ADR经过相关处理后能够完全治愈或者好转(分别占56.1%和42.8%)。结论医院需要进一步加强抗感染药物及抗肿瘤药ADR的监测,注意观察中老年患者用药过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收集的415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5例药品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最高(134例,占32.3%);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278例,占67.0%);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167例,占40.2%),其次是中药制剂(69例,占16.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143例,占34.5%),其次是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结论:医务人员在临床药品使用中应重视并加强ADR监测,结合ADR发生特点,合理用药,从而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某院近三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上报情况,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提取某院2018—2020年上报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的315例ADR,对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各种因素如患者年龄、药品品种等进行分析。结果:315例ADR报告中,“一般”的居多,有274例;男性患者134例(42.54%);女性患者181例(57.46%);以60岁以上人群居多(60.64%);发生ADR药品中抗肿瘤药物居首位(33.61%);以静脉滴注(88.98%)给药途径为主;ADR累及系统/器官最多是皮肤及附件系统(34.55%)。结论:ADR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建议临床合理使用各类药物,另外医院应重视ADR监测报告工作,确保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统计并分析昆明市儿童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确保患儿用药安全。方法:依据JCI标准,分别从患儿的性别、年龄、民族、给药途径、药品分类、高警示药物、中药制剂、治愈及转归、发生时间、合并用药、累及器官和临床表现等,对昆明市儿童医院2017年发生的106例不良反应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我院106例不良反应中,男女比例为1.16∶1;学龄前儿童ADR发生率最高(37.74%);患儿发生ADR中少数民族7例(6.60%),其中彝族占比最多(2.83%);静脉滴注是引起ADR最高发生率的给药途径(90.57%);使用抗生素导致的ADR最多(56.60%);高警示药物6例(5.66%);中药制剂17例(16.04%);用药30 min以内引起ADR发生50例(47.17%);合并用药后引起ADR发生有13例(12.26%);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为主(75.47%)。治愈83例(78.30%),好转22例(20.75%)。结论:结合JCI标准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加强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对保障患儿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该院上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网络中心的报告特点,促进ADR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提高ADR报表质量。方法对该院的149例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及报告人职业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发的ADR较多(93.9%);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比例最高(42.3%);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50.3%)。结论抗菌药物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应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我院)2021年844例输液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制订高效的处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21年从各个科室收集的并上报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的844例输液ADR按患者的性别、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的转归及报告人职业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844例ADR中>60岁患者所占比例最大(332例,占39.3%);引起ADR的主要药品种类为抗肿瘤药物(288例,占34.1%),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96例,占11.4%);ADR的血液系统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216例,占25.6%);多数ADR经采取相应措施后好转或痊愈(822例,占97.4%);ADR上报人员以医生为主(840例,占99.6%)。结论 加强ADR的监测,提高医务人员对ADR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收集的297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岁的老年患者发生ADR的频率最高[98例(33.00%)],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273例(91.92%)],涉及的药品以抗感染药物居首[164例(55.22%)],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严重[167例(43.60%)]。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对引发不良反应较多的药物应予以重视,加强医师的合理用药培训,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9年6月—2009年12月收集到的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7例药品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19例(33.33%),合并用药39例(68.42%),单独用药18例(31.58%)。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占87.72%;所涉及的药物共有24个品种,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所占比例61.40%;ADR常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和消化系统反应。结论 ADR发生因素较多,应加强和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0.
林洁  吴明钗  林晖  胡瑞颖  易林高 《海峡药学》2010,22(10):225-22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9年度收集到的55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556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物共有175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主要的ADR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等全身症状。新的严重ADR有5例(占0.90%),新的63例(占11.3%),严重的20例(占3.60%)。以上三类不良反应比去年增长14.33%。结论应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危害性的认识,重视和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特别是一些新药的不良反应监测和上市后再评价,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李小文 《北方药学》2016,(10):177-177
目的:通过对84例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分析,掌握用药过程中的ADR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1],对我院2015年1月1日~12月30日上报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平台的84例ADR进行整理汇总分析。结果:我院2015年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84例。结论: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是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药品种类增多,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2.
我院18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银才 《中国药业》2010,19(17):56-56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上报的187例有效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7例ADR报告中,中老年人发生率最高(24.60%),儿童次之(13.37%);引起ADR的主要用药途径为静脉给药(81.28%);最常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7.06%)。结论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减少ADR发生,使临床用药更为合理、安全。  相似文献   

13.
杨俐 《上海医药》2012,33(4):27-28,31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为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中心2010年1月至12月药品不良反应(ADR)110例报告,进行归类分析.结果:60岁以上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8%,抗菌药物占61.8%,不良反应以皮肤症状为主.结论:社区医生要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并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37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2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占37.63%,中药注射剂占14.52%;静脉滴注引发的ADR最多,占88.98%;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3.12%,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占15.38%;ADR多发于0~10岁婴幼儿、儿童人群。结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26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郭小兰  谭丽萍 《中国药业》2010,19(10):52-53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2007年至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69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69例ADR中以60岁及以上年龄段发生率最高(34.4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引发ADR最多(59.48%),口服药次之(32.71%);ADR涉及药品155种,以抗感染药物为主(48.75%);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多为皮肤及附件137例(37.13%),其次为消化系统56例(15.18%);新的或严重的ADR28例(10.41%)。结论应重视和加强ADR的监测,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方法对2007年漯河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收集的54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196例),静脉滴注引起的ADR415例(75.73%)。结论ADR报告反映出了不舍理用药问题,基层医务人员应加强合理用药知识学习,做到合理、有效、安全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23例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分布科室、引起ADR的药品种类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23例ADR报告涉及药品30类,中、西药品共43个品种.以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最多,共81例,占65.85%;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共116例,占94.31%;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1例,占41.46%).结论 医院应提倡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监测,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8~2012年上报的453例ADR报告,对年龄、性别、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损害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453例ADR中,男261例(57.6%);抗感染药引发的ADR比例最高,167例(26.6%);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96例(43.3%);以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最高,291例(64.2%)。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辽宁省肿瘤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辽宁省肿瘤医院2011—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229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9例ADR报告中,患者性别差异不明显,年龄主要集中在40~69岁(184例,80.35%),其中50~59岁最多(100例,43.67%);静脉滴注给药最易引发ADR(328次,91.11%);引起ADR的药品主要为抗肿瘤药物,顺铂为致ADR最多的药品(63例,27.51%);血液及造血系统受累居首位(119例,51.97%)。结论 临床应加强抗肿瘤药物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为合理用药与患者安全做出保障。  相似文献   

20.
6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制度在临床实施情况。方法观察本院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收集的6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案例进行汇总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结果静脉给药途经发生的ADR有41例,占总例数的68.3%,其中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有35例,占58.3%。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系统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在临床用药中应加倍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用药后给予认真追踪观察,尽量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