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价根管内器械分离患牙应用旁路通过法行根管治疗的疗效。方法试验组41颗磨牙,均为根管治疗过程中发生器械分离且不能取出,应用旁路通过法继续完成根管治疗。对照组41颗常规根管治疗磨牙。随访观察2年,比较2组疗效。结果试验组41颗患牙2年后回访复查39颗,回访率95.12%;成功35颗,成功率89.74%;对照组41颗患牙2年后回访复查38颗,回访率92.68%;成功35颗,成功率92.11%。2组2年后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 3,P〉0.05)。结论根管治疗过程中发生器械分离且难于取出的根管可考虑通过建立旁路完成根管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热牙胶用于后牙器械分离根管行旁路根管充填的效果。方法:选取27例27颗出现根管内器械分离未能取出的患牙,从分离器械旁建立通路并采用热牙胶连续波充填技术对根管进行旁路充填,X线观察根管充填情况,追踪随防2年,通过临床及X线片检查评价其疗效。结果:2年后接受回访24例,根据根管治疗疗效评价标准,治疗成功19颗牙,治疗成功率79.2%。5颗治疗失败的患牙中4颗治疗前患根尖炎,1颗为牙髓炎。结论:当器械分离在根管内不能取出时,在分离器械旁建立通路并采用热牙胶连续波充填技术进行旁路根管充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显微超声处理根管内折断器械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评价显微超声技术处理根管内折断器械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常规方法不能取出的 4 4颗患牙的共 4 7支根管内折断器械 ,在根管显微镜下使用专用超声器械进行根管再处理 ,统计患牙的治疗成功率 ,并于术后 5~ 19个月复查。结果  33颗 ( 33/44 )患牙根管内的 34支 ( 34/47)折断器械被完全取出 ,成功率 75 %。未发生根管侧穿或牙根纵裂。经复查无 1颗患牙出现治疗失败。结论 根管显微镜和超声器械的使用 ,为处理根管内折断器械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联合次氯酸钠冲洗根管对C形根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形根管的下颌第二磨牙慢性根尖周炎60例60颗,随机分成2组各30颗,常规Protaper镍钛器械预备根管,试验组采用EDTA联合次氯酸钠冲洗根管,对照组采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根管,两组患牙均采用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完成根管治疗。半年、1年后回访,观察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半年后60颗患牙回访,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患牙临床症状轻,X线片显示根尖周组织愈合好,试验组成功率为73.3%,对照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9,P=0.016);1年后回访57颗,2组治疗成功率均有上升,试验组为92.9%(26/28),对照组为72.4%(2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2,P=0.048)。结论EDTA联合次氯酸钠冲洗根管对下颌第二磨牙慢性根尖周炎的C形根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器械取根管内断桩的有效性。方法根管内有折断桩的54颗患牙,使用超声器械取出断桩,记录成功取出断桩的患牙数。结果 52颗患牙的根管内断桩被成功取出,取出过程中未发生牙根折裂、侧穿或松动;2颗取出失败。52颗患牙完善根管治疗后重新进行桩核冠修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超声器械的使用,为成功取出根管内断桩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器械分离是根管治疗过程中较为棘手的并发症。分离器械阻碍根管预备和充填,会降低根管治疗的成功率,取出分离器械,通常是保证疗效首选方案。本病例中的患牙有大范围根尖周病变,提示感染严重,而超出根管的分离器械阻碍根管清创,因此选择使用超声法取出分离器械。在完善根管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治疗后1年复查,根尖周病变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种根管糊剂在热牙胶根管充填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45颗热牙胶根管充填治疗的单根管患牙,随机分为2组,Corstimol组72颗患牙根管充填时用Corstimol糊剂,AH-plus组73颗患牙根管充填时用AH-Plus糊剂,2年后回访观察2组的成功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年后回访91颗患牙,回访率62.8%。两组根管糊剂充填2年后,Corstimol组回访42颗,成功34颗,成功率81.0%;AH-plus组回访49颗,成功45颗,成功率91.8%,比较临床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57,P<0.05)。结论 AH-Plus糊剂用于热牙胶根管充填的疗效优于Corstimol糊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根管充填质量、牙髓及根尖周病变状况和牙体修复对根管治疗的疗效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完成根管治疗术后2年的1021例患者1698颗患牙为研究对象进行回访,常规拍摄牙片,检查术后2年根管充填及根尖周状况、牙体修复的完整性,分析根管充填质量、根管治疗疗程、牙髓及根尖周病变状况、牙体修复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1698颗患牙,适填率在各牙位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7.99,P〈0.05),根管治疗平均疗程13~25d。共回访610例890颗患牙,回访率52.41%。适填、欠填、超填患牙的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71,P〈0.05),充填程度为适填的成功率较高;适填时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牙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6,P〉0.05),欠填和超填时牙髓病和根尖病患牙的成功率均明显低于适填。牙髓病患牙欠填、超填、适填的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570,P〈0.05),牙髓病患牙欠填和超填时成功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79,P〉0.05);根尖周病患牙欠填、超填、适填的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891,P〈0.05),根尖周病患牙欠填与超填时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240,P〉0.05)。牙体修复良好的成功率较高。前牙疗效最好,磨牙疗效欠佳,疗程也较长。结论根管充填质量、牙髓及根尖周病变状况、牙体修复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根管治疗后应及时做完善牙体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体外对比分析不同弯曲度根管中分离的镍钛器械和不锈钢器械取出的成功率。方法:取新鲜拔除的离体人牙60颗,随机分为镍钛器械组和不锈钢器械组,每组30颗牙,分别将机用镍钛根管锉和不锈钢K锉分离于三种不同弯曲程度的根管内,根管显微镜下超声法取出分离器械,计算取出成功率并统计学分析。结果:不锈钢器械取出率高于镍钛器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根管和轻度弯曲根管中两种分离器械的取出成功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弯曲根管中两种分离器械的取出成功率明显低于直根管和轻度弯曲根管的取出成功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超声法可有效取出不同弯曲度根管内分离的镍钛和不锈钢器械。根管弯曲度是根管内分离器械取出的关键因素,对于重度弯曲根管内分离器械的取出进行术前的合理评估。  相似文献   

10.
[摘要] 根管器械分离主要是指根管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器械意外折断于根管内或超出根尖孔,它阻碍了根管治疗的顺利进行,并可能影响根管治疗的效果。本文对1995年以来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对器械分离发生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发生器械分离后取出、旁路通过和根尖外科手等处理方案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初步总结了预防器械分离的要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显微超声技术处理根管内折断器械的效果及提高取出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常规方法不能处理的96例患者,共计101个根管内折断器械.在根管显微镜下使用专用超声工作尖进行处理,统计患牙的治疗成功率.结果 显微镜下顺利完成78例,成功率82.2%,共计83支折断器械.结论 对下颌磨牙的根管治疗及折断器械取出应提高警惕;牙科显微镜结合超声技术,采用合理的操作方法、合适的工作尖,对处理大部分根管内折断器械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显微超声技术配合K锉取出法取出根管内折断器械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5年3月至2010年6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根管内折断器械患者49例,应用显微超声技术结合K锉取出法取出折断器械,并时不同部位的根管内折断器械的取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49例根管内折断器械共取出37例,取出率75.5%;折断器械在根管上、中、下1/3的取出率分别为100%、87.5%、44.4%.结论 显微镜下应用超声技术结合K锉取出法是根管内折断器械取出较为理想的方法,根管下1/3折断器械取出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替硝唑地塞米松碘仿糊剂和甲醛甲酚液作为慢性根尖周炎的根管消毒剂,比较两者根管治疗期间急症发生的差异。方法:选择慢性根尖周炎恒牙520颗,随机分为2组,替硝唑地塞米松碘仿糊剂组(A组)和甲醛甲酚组(B组)。记录临床症状和体征,拍摄X线片,常规进行根管预备后,A组用替硝唑地塞米松碘仿糊剂消毒根管,B组用甲醛甲酚纸尖消毒根管,1周后复诊根充。记录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用临床根尖周指数(CPI)进行疗效评定,随访2a,观察疗效。结果:A组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2a后成功率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替硝唑地塞米松碘仿糊剂作为根管消毒剂,可减少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过程中急症的发生,远期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4.
徐强  邵红  邓永强  许小虎  尹晓梅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11):1176-1177,1181
目的:分析在根管显微镜下应用超声技术取出根管中下1/3断针的临床效果,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收集5年来门诊根管预备断针发生在根中下1/3的患者36例,均在显微镜下用超声根管工作尖取断针。结果:36例根管内断针取出29例,失败7例,成功率为80.5%,4例建立旁路,1例拔除,2例留内观察。结论:根管显微镜下应用超声技术取出根管内断针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牙科手术显微镜(Dental operating microscope,DOM)联合超声技术在疑难根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因根管钙化、器械折断、根管内塑化物或锌汀、台阶、遗漏根管、根管壁侧穿等原因,无法进行常规根管治疗的患牙386颗,共625个根管,在DOM下联合超声技术进行治疗,分析疗效。结果 274颗患牙成功完成治疗,成功率为71.0%;473个根管成功完成治疗,成功率为75.7%。钙化根管的疏通率为74.5%,根管内折断器械的取出率为73.0%,根管内锌汀的去除率为100.0%,塑化根管的疏通率为77.3%,台阶的通过率为72.0%,遗漏根管的定位率为82.1%,根管壁侧穿的修补率为72.7%。结论 显微超声技术为疑难根管的治疗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数字根尖片在术前评估根管内折断器械取出难度和根管侧穿发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分角投照技术拍摄的患牙数字根尖片,对2007年4月至2008年10月于烟台市口腔医院特需门诊就诊接受显微超声取根管内折断器械的病例47例进行分析,分析其折断器械在根管内的位置与折断器械取出成功率和根管侧穿发生率的关系。结果当折断器械位于根尖1/3时,应用显微超声技术取出的成功率和根管侧穿发生率分别为36.84%和52.63%,而器械位于根管冠1/3、中1/3时取出成功率分别为90.00%、88.89%,根管侧穿发生率分别为10.00%、11.11%;当折断器械位于弯曲根管以上或以下时器械取出的成功率分别为88.46%和42.86%,根管侧穿的发生率分别为11.54%和47.62%。结论分角投照数字根尖片在术前分析根管内折断器械取出的成功率和根管侧穿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可作为根管内折断器械病例术前难度评估和预测侧穿发生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玻璃纤维根管桩内固定治疗前牙根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于创伤后24 h 至10 d来淄博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前牙根折或冠根联合折患者28例(36颗患牙)。患牙经初步外固定及一次法根管治疗7 d后,行高强度玻璃纤维根管桩根管内固定,使牙根两断端重新连接,冠完好者自体冠再黏结,冠折裂者行烤瓷冠修复。结果    术后随访2年,28例患者36颗患牙中,成功26例34颗牙,成功率94.4%。结论    采用高强度玻璃纤维根管桩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前牙根折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新技术,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