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对比了双腔和单腔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对肾脏血流动力学各参数的影响,发现双腔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未引起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不良变化。对比肾动脉去神经前后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结果发现,反搏时产生的脉动会对血管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从而降低肾血管局部的阻力。这是气囊反搏使肾脏血流量增加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体外反搏是在心脏舒张期气囊袋序贯式地从肢体远端向近端充气,压迫肢体大动脉以提高主动脉內的舒张压,从而增加头颈部的血流量;心脏舒张末期气囊迅速放气,对肢体解除压迫,肢体血管由受压转为开放,从而减少主动脉血液输出阻力。本文试图通过体外反搏前后脑血流图的变化来探讨体外反搏对脑血流供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治疗心脏病的目的是降低心脏做功,增加冠脉流量。为了分析心舒期内血液受主动脉内气囊阻挡而产生折反波回到主动脉根部的时间,压强变化,作者借用流体力学中水击的原理进行分析讨论,并应用MATHCAD5.0版本进行计算、作图。企求对临床有关心脏病的治疗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LABP)是利用IABP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充气,加大主动脉舒张压,从而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心肌供氧;在心肌收缩前气囊放气,主动脉压力下降,心脏后负荷下降,心脏对血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下降,从而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各种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主动脉内球囊体外反搏术(Intra-aov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做为左,心室的辅助装置越来越多地在临床得到应用。IABP装置是由一放置于降主动脉内的球囊导管和体外控制泵相连而成,通过心电图或压力波形信号触发,使气囊交替充气和放气。当左室射血主动脉瓣开放后球囊放气凹陷,主动脉压力下降,左室射血阻力减小,心肌耗氧量减  相似文献   

6.
<正> 体外反搏装置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等方而,疗效确切肯定。本文就体外反搏治疗的基本知识、原理及临床应用,作一简要介绍。一、概述通过一种仪器,以心电R波同步触发,于心室舒张期,用机械方法(气囊充气加压等)驱使周围大动脉血液返流,借以捉高主动脉根部主动脉内舒张压,以达到增加冠状动脉灌注的目的,谓之反搏。这种仪器叫反搏装置。早在1962年Moulopoulos氏首先设计用带气囊的导管,经股动脉穿刺方法,将气囊送至左锁骨下动脉和胸主动脉交界处,用心电R波触发,于舒张期(即主动脉瓣关闭后)充气,再于收缩期前(即主动脉瓣开放前)排气,以提高主动脉根部舒张压,抢救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取得明显疗效。这种治疗  相似文献   

7.
15例心肌梗死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是利用“反搏”的原理与心脏的心动周期同步运行,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和心脏负荷下降的装置。通过放置在胸主动脉内的充气气囊,使动脉压在舒张期获得增益。增加心肌血流灌注,在下一个心动周期,心脏排血前,气囊放气形成的负压作用,使左心室排血阻力(后负荷)降低。左心室排血更充分,进而降低左心室收缩未期容量(前负荷)。经过上述两方面连续交替作用,使低心排血量导致心肌低灌注和心脏负荷。心肌氧供以及氧耗的失衡得以纠正。心功能得以恢复。我科于2005年10月~2007年7月,经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者,取得良好的成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IABP就是把一个细长形的气囊经股动脉置入降主动脉内,气囊通过一根导管与体外的气泵相连接。心脏舒张时,气泵将20~40ml气体快速打入气囊内,使其扩张,结果使主动脉近端舒张期压力增高。于是冠状动脉的灌注压也相应增高,由此可增加冠状动脉的  相似文献   

9.
张艳春  黄金波  杨旭 《吉林医学》2008,29(23):2280-2281
主动脉球瞧反搏(IABP):是指通过动脉系统植入一根装有气囊的导管,使气囊部分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和。肾动脉开口近端的降主动脉内,导管的远端连接反搏仪。当心脏舒张期气艇冲气,收缩期气囊排气(球囊内气体为CO2和氦气),从而起到辅助心脏克服暂时的困难,使被抑制或缺血的心肌重新恢复功能,其工作原理将动脉收缩压力波的相应延迟到舒张期,从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有效的措施之一。其作用原理是:将附有可充气的气囊导管插至胸主动脉,用患者心电图的QRS波触发反搏,使气囊在收缩期排气,以降低主动脉的收缩压和心脏的后负荷,舒张期气囊充气使主动脉舒张压明显提高,增加冠状动脉舒张期灌注,提高心肌供氧和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从而减少心肌坏死面积和改善心功能。IABP术最适用于急性心肌梗塞伴心源性休克,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搭桥术及经皮扩张术的术前准备。1996~1997年,我们对6例患者施行了I…  相似文献   

11.
李丹 《当代医学》2010,16(14):71-72
冠心病是目前常见多发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心肌缺血、心肌氧供与氧需失去平衡,IABP能有效地增加心肌血供,减少耗氧量,使冠心病患者受益。我科使用主动脉反搏气囊术成功救治了一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广州中山医学院人工心脏研究室多年来一直从事医用聚氨酯的研制和使用工作。1975年研制成功聚酯聚氨酯(ZH-Ⅰ型),用于制造FB-2A反搏系统中的主动脉内反搏气囊。1980年又研制成功聚醚聚氨酯PU-4-1000M(ZH-Ⅱ型),用以制造内反搏气囊和助搏器血囊,并已投入临床使用。最近,进一步研制了ZH-Ⅲ型医用高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利用IABP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充气,加大主动脉舒张压,从而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心肌供氧;在心肌收缩前气囊放气,主动脉压力下降,心肌后负荷下降,心脏射血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下降,以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1].我科CCU病房自2008年-2009年应用IABP治疗患者7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测量了冠状动脉狭窄前、后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时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分析和对比了左冠脉主干不同程度的狭窄对IABP作用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左冠状动脉主干中等程度狭窄时IABP促进冠脉血液灌注的作用明显减弱。严重及非常严重狭窄时IABP不能增进冠脉血供,仅能减少心脏后负荷。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用国产装置对7头犬进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实验研究。通过反搏和停反搏的对比观察,表明用该装置进行反搏能提高冠状动脉的灌注压和血流量,改善受阻冠状动脉远端的侧支循环,并能减轻左室后负荷。其血液动力学效应与国外文献报道相仿。同时证明该装置的安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6.
正主动脉球囊反搏,简称IABP,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而有效的机械性辅助循环装置,由动脉系统植入一根带气囊的导管至胸降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远端至膈肌水平以上(当患者过于短小时不低于肾动脉水平以上),进行与心动周期相应的充盈扩张和排空,使血液在主动脉内发生时相性变化,从而起到机械辅助循环作用的一种心导管治疗方法。现将我科收治的第1例安置IABP的重症患者进行报告,通过护理此患者,我  相似文献   

17.
<正> 体外反搏(简称外反搏)是一种循环辅助装置,目前国内外用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缺血,隐性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是一种安全无创伤的治疗方法。外反搏工作原理:在病人四肢及臂部各套上特制的气囊,利用患者心电作讯号触发气囊充排气。当心脏舒张时,气囊迅速充气,先近端后远端地序贯加压四肢及臂部,使血流返回主动脉,致舒张压增高,从而增加冠脉灌注,当心脏于舒张末期,气囊迅速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一例主动脉瓣替换术后因左心室功能不全发生低排综合征的病人,经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抢救,低血压得到纠正,心功能明显改善,病人痊愈出院。作者认为体外循环术后出现低排综合征而对升压药反应不敏感的病人应尽早采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引导下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植入术(IABP)的可行性及对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17例心源性休克患者,在床旁植入主动脉反搏气囊,并通过超声精确定位,以减少对肾动脉的影响.记录气囊反搏前后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心脏指数,肾功能.结果:主动脉气囊反搏植入术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心脏指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14例在IABP及升压药物维持血压稳定后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12例患者支架植入术后24~72小时成功撤除IABP.结论:床旁超声定位方法有以下优点:①节省时间,无放射线;②定位准确,有效避免反搏气囊对肾动脉血流的影响;③床旁IABP植入安全易行,迅速为患者提供可靠的循环支持;④为PTCA支架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急性心力衰竭动物实验验证主动脉旁反搏装置(paraaortic counterpu lsation device,PACD)辅助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健康成年绵羊8只为研究对象,体重(44.9±2.5) kg,雌雄不限。自行设计并制作PACD,通过一无瓣膜的人工血管使血囊和降主动脉相连。气囊连接至IABP控制台,通过充、放气提供反搏动力。结扎前降支和(或)回旋支分支建立急性心力衰竭模型。应用生理记录仪、连续心排量仪等连续采集反搏前后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心力衰竭动物反搏前后各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估PACD的循环辅助效果。结果:PACD辅助后,心输出量及平均动脉压分别增加了6.29%和2.04%。主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下降了3.67%、8.39%。左颈动脉流量和冠状动脉左主干流量分别增加了8.12%和13.88%(P<0.01)。辅助舒张压扩大峰值为(97.25±13.67) mmHg,高于辅助前(P<0.01)。结论:在急性心力衰竭动物中,PACD降低了左心室后负荷,增加了心、脑血液灌注,是一种有效的心脏反搏辅助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