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我们应用多功能射频治疗仪 ,治疗消化道疾病4 6例 ,取得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35例 ,女 11例 ;年龄 2 1~ 70岁 ,平均 4 3± 2 5 0岁。病种 :上消化道息肉 14例 ,结、直肠息肉 6例 ,直径 0 5~ 2 5cm ,其中单发 15例 ,多发 5例 ,共计 2 9枚 ;表现为腹痛和 (或 )便血等消化道症状。疣状胃炎 8例 ,均为成熟性 ,经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者 ;表现为腹痛及消化不良。消化道出血 12例 ,其中消化性溃疡渗血 9例 ,静脉出血 3例 ,表现为腹痛、泛酸、呕血或黑便。结肠和直肠溃疡出血各 1例 ,表现为便血和 (或 )脓血便。食管肿瘤 6例 ,… 相似文献
2.
杨修方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6,(4):99-99
胃息肉是上消化道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由于其有恶变倾向,发现后应及早治疗。内镜下治疗胃息肉常采用电凝电切术,然而部分病人由于息肉较小(〈0.5cm),且为宽基息肉,电凝电切术受到限制,我院采用内镜下热极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冯鑫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5,(3):274-275
消化道息肉是泛指管腔黏膜表面向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按部位可分为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及结肠息肉。以结肠、直肠为主要发病部位。一直以来,息肉被视为癌前病变,1~2 cm者癌变概率0.9%,>2 cm者可达8.2%[1]。根据病理分型可分为增生性与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一般癌变概率低,腺瘤性息肉癌变概率高,可达30%~58%。为防止消化道息肉的癌变,需行手术切除。以往需外科剖腹手术治疗,增 相似文献
4.
5.
消化道息肉是泛指消化道管腔黏膜表面向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内镜下治疗方法有高频电凝切除、微波及射频等,但对于直径〉3cm的粗蒂或广基息肉,镜下电切除易发生出血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我科采用多环结扎器套扎消化道息肉,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消化道息肉是泛指消化道管腔黏膜表面向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内镜下治疗方法有高频电凝切除、微波及射频等,但对于直径≥3锄的粗蒂或宽基息肉,镜下电切除易发生出血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我科采用尼龙圈对消化道巨大息肉实施套扎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5岁。因上腹部及胸骨后烧灼样不适,反酸2天,呕血3h来我院就诊。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及胸骨后烧灼样不适、伴反酸,尤以进食后明显、无恶心呕吐,未解黑便,未在意。3h前突然出现呕吐鲜红色血约350ml,伴有胸闷、 相似文献
8.
胡莲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11,(1):93-93
疣状胃炎(verrucose gastritis,VG)又称豆疹状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是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在悉尼系统中隶属隆起糜烂性胃炎类别。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对本病的报道日益增多。我院2008~2009年在行胃镜检查患者中检出疣状胃炎2716例,检出率16.5%,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微波治疗消化道扁平息肉5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采用内镜下微波治疗消化道扁平息肉5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5例,男37例,女18例,年龄15-76岁,平均年龄51岁,男女之比2.05∶1。息肉单发28例,多发27例,息肉共计108枚,直径在0.3-1.5cm之间,其中0.3-0.5cm38枚,0.5-1.0cm59枚,1.0-1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09年4月胃镜检查确诊有上消化道出血或曾有出血史的46例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在内镜下行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术,每点注射组织胶1~2ml,每次注射1~3点。随访6个月,并对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4例急诊内镜下注射治疗,注射后即刻止血成功,成功率100%。择期治疗42例,注射后可见曲张静脉团增粗、发白、变硬。随访6个月,复发出血5例(10.87%),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胃底静脉曲张效果确切,不仅可控制急性活动性出血,还可预防再出血,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美宝胃肠胶囊(GIC)治疗良性上消化道良性病变的近期疗效。方法:根据自愿原则,将40例良性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分为三组,治疗1组单纯口服美宝胃肠胶囊,治疗2组口服胃肠胶囊加“标准三联”治疗,对照组为“标准三联”疗法,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内镜下变化。结果:三组病人的病变以胃、十二指肠溃疡为主,占64.4%,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2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8.9%和75.0%,对照组为70.0%,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美宝胃肠胶囊治疗良性上消化道疾病内镜下的近期疗效,已达到“标准三联”疗法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普刀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2月期间的912例经妇科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初步诊断为不同类型宫颈疾病的患者采用利普刀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或行宫颈锥切手术。标本均送病理学检查。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并随访术后宫颈恢复情况。结果利普刀手术治疗宫颈疾病一次成功率为98.78%。手术时间为4~20 min,平均5.4 min。术后病理检查结果898份与术前宫颈细胞涂片、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结果相符,占98.90%。912例患者中,术后2个月复查,879例宫颈恢复正常大小,外观宫颈光滑,10例术后病理学检查发现原位癌,2例为早期浸润癌。此12例再次行利普刀术,2个月后复查宫颈恢复正常,1例术后随访发生宫颈粘连,给予分粘后,病人未再复诊而失访。结论利普刀治疗宫颈疾病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疗效肯定等优点,且能完整地保留病理标本,对早期诊断宫颈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作为宫颈疾病的首选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下消化道出血的介入诊断及相关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了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下消化道出血的资料,分析和探讨介入诊断及治疗的临床价值。1材料与方法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16~65岁,平均43岁。病程6 h~1·5年,主要临床症状为长时间贫血,反复间断黑便和突排大量鲜血便。9例都曾行上消化道钡餐或纤维胃镜及纤维结肠镜检查,均无阳性发现;1例直接行DSA造影检查。设备为美国GE公司OEC9800型DSA血管造影机,日本Nemoto自动高压注射器。所有病例均采用Seld-ing,s技术,常规选择性肠系膜上下动脉及腹腔动脉造影。造影剂注射速率2~7 ml/s,总量10~25 ml,以8帧/s连续采集20~35 s。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功能性消化不良的X线诊断价值,及其与相应临床表现的对应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对有不同消化道症状的402例病人进行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但经胃肠钡餐重复检查或/和胃镜检查均未发现胃肠道器质性病变,检查过程中未服用任何动力药,全过程均在透视下观察并摄片。结果:上消化道功能性消化不良的X线表现有六种征象,每种征象均与相应的临床症状密切相关。结论:胃肠排空和运动功能障碍是上消化道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发病基础,它与相应的临床症状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恙虫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验,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53例住院恙虫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例均有不同程度发热,49例(92.45%)发现溃疡或焦痂,40例(75.47%)有淋巴结肿大,32例(20.75%)肝损害,29例(54.71%)血白细胞数和(或)血小板减少,17例(32.08%)肺损伤,11例(60.38%)肾损害,8例(15.09%)心脏损害,6例(11.32%)胰腺炎。予四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后,除1例因并发症重、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外,余均治愈出院。结论详细的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发现典型焦痂或溃疡是诊断恙虫病的关键;由于四环素类对本病有很好疗效,对少数临床不典型的疑似病例,可行诊断性治疗。对合并严重并发症患者,在病因治疗基础上,并发症合理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我院收治的克罗恩病诊治效果分析。方法:依据我院1988年~2004年间收治克罗恩病39例的临床表现、肠镜及病理切片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治疗。结果:非手术24例中,17例3年内肠检查见粘膜网状疤痕,13例完全恢复,7例失访。手术组12例,其中9例痊愈,1例复发死于机械性肠梗阻伴穿孔伴发腹膜炎。结论:要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既要防止复发,还要尽量保证病人的生活质量,特别对青年病人选择造口术要慎重,同时应注重防止复发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介入方法在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1例经过内及钡剂检查来明确出血原因和部位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选择性动脉造影,通过显示对比例外溢、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来确定出血原因及部位。同时对出血处用胶海棉栓塞或用保留导管灌注血管加压素止血。结果:全组11例,其中10例见对比剂外溢1例同时见肿瘤染色,7例显示病理血管。1例未能明确诊断。3例用明胶海棉栓塞治疗,8例采用保留导管灌汪血管加压素治疗,均达到止血效果。结论:介入治疗下消化道出血,可以快速作出定位诊断,且止血效果好,见效快,并发症少,既安全又可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