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探讨采用小切口术式治疗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的效果,分析20例新鲜或陈旧性(2~3周)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患者经过术前X线片、CT或三维成像确诊后,采用小切口术式及微型接骨板治疗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资料.结果,所有病例伤口均一期愈合.1例患者颧骨突度略显不足;1例张口度术后<3.5cm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张口训练后,张口度恢复正常;2例患者有眶下区(患侧上唇)麻木.采用小切口术式微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经眉弓外侧,口内前庭沟联合切口治疗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患者的手术损伤,而且达到了三维方向坚固内固定的目的,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根据临床流行疾病学的多项研究报告表明可知,颧上颌骨复合体相关性骨折多数发病于青年男性当中,其发病率高达80%以上,而其中多数均为交通事故伤害所导致的。所以在临床治疗此疾病通常需要及时性以及高效性,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患处扩散导致疾病加重。本文主要针对坚强内固定术士在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4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通过头皮冠状切口、眶周小切口并联合口内上颌前庭沟切口进路,行骨折复位后,对骨折处颧额缝、眶下缘、颧上颌缝行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结果: 24例面部外形均明显改善,张口度恢复正常,8例有眼功能障碍者均恢复。结论: 三维内固定治疗颧骨体骨折尤其复杂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固位精确、牢固,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个具有生物力学特征的鼻上颌骨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其生物力学研究提供可靠便捷的模型基础。方法采用薄层螺旋CT扫描、数字影像传输与转录、AutoCAD2004和unigraphic、MSCMarc软件建立鼻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结果建立的鼻上颌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由69366个单元,34434个节点组成。结论应用螺旋CT断层扫描、数字影像传输与转录技术,三维有限元法建立的鼻上颌骨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迅速、准确,是进行鼻上颌骨复合体生物力学分析的可靠基础。  相似文献   

5.
颜功兴  李琦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0):768-769
目的探讨建立人体上颌骨及牙列三维有限元模型的高度数字化方法,为分析上颌骨的生物力学性质提供了一个标准数学模型.方法选择一具颅骨标本作为建模素材,通过螺旋CT扫描技术完成初步重建,并在此基础上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上颌骨及牙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获得了形态细致逼真的上颌骨及牙列三维重建生物医学模型.结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力学相似性和几何相似性,为临床探索上颌骨的生物力学机制提供了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24例复杂性颧上颌骨骨折的临床治疗回顾,对其诊断、治疗方法及并发症进性分析总结,方法:24例复杂性颧上颌骨骨折患者三维CT检查,确定骨折部位,均采用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术,其中18例患者术后两天行颌间牵引治疗2-4周,术后三月复查,结果:24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的咬合关系和开口度,20例面形恢复满意,4例面形改善明显,7例出现麻木,5例频纹变浅,3例视力明显下降,结论:手术治疗是复杂性颧上颌骨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辅助颌间牵引对咬合关系的恢复意义明显,对其伤情判定,复位固定方法,手术并发症,视力障碍等问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种植体支持的上颌无牙颌固定义齿三维有限元模型,以便分析种植固定桥及上颌骨的应力分布,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例上颌牙列缺失,牙槽骨中度吸收的志愿者,对其头颅部进行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并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转换,完成上颌骨三维实体模型的重建;利用光学测量与平面影像测量相结合的方法 ,完成Bego种植体(L=13 mm、D=4.5 mm)的精确建模;并用激光扫描的方法完成种植固定桥的建模,为后面的有限元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结果:成功地建立了种植体支持的上颌无牙颌固定义齿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保持原模型力学相似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简化,提高了分析效率和精确性。结论:基于CBCT扫描、三维激光扫描、逆向工程技术和快速成型技术建立种植体支持的上颌无牙颌固定义齿几何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网格划分生成有限元模型的方法是可行的,并保证了很好的几何相似性。  相似文献   

8.
颜功兴  李琦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0):768-769
目的:探讨建立人体上颌骨及牙列三维有限元模型的高度数字化方法,为分析上颌骨的生物力学性质提供了一个标准数学模型。方法:选择一具颅骨标本作为建模素材,通过螺旋CT扫描技术完成初步重建,并在此基础上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上颌骨及牙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获得了形态细致逼真的上颌骨及牙列三维重建生物医学模型。结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力学相似性和几何相似性,为临床探索上颌骨的生物力学机制提供了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坚固内固定在颧骨上颌骨复合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45例颧骨上颌骨复合体骨折患者,根据患骨折类型及部位选择相应手术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45例患者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面神经损伤、钛板排异、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CT见骨折断端愈合良好.随访至今,患者咬合关系正常,张口不受限,颧面部丰满,复视者恢复正常.结论 坚固内固定术治疗颧骨上颌骨复合体骨折具有显著效果,临床治疗时需具体分析患者骨折部位和类型,选择针对性手术方法,以此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小型钛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面中份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4例面中份骨折用小型钛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和辅助切口,可充分显露颧骨、颧弓、眶底及上颌骨的骨折,有利于骨折片的精确复位和固定。小钛板坚固内固定为骨折固定提供了可靠的三维稳定。颧额缝和颧颌缝的固定是获得足够稳定的关键。在颧额缝上方至少需要两颗固定螺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分析下颌体骨折倾斜角度与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后骨折段稳定性的关系。为治疗下颌骨体斜形骨折提供生物力学指导。方法:建立下颌骨体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设定不同的骨折线近中倾斜角度,按照Champy的下颌骨骨折理想固定线进行小型钛板固定,分别模拟切牙咬合及健、患侧磨牙咬合,得出骨折段的相对位移情况。结果:下颌体骨折坚固内固定的稳定性在夹板与骨折线垂直的时候最好,随着骨折线倾斜角度的增大,夹板与骨折线所成角度增大,骨折段的稳定性越来越小,当骨折线倾斜角度大于20°时,骨断端的相对位移超过了150μm。结论:下颌体骨折段的稳定性会随着骨折线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当骨折线倾斜角度大于20°时,应通过改良手术方法或术后增加辅助固位或减小咬合力等措施防止固定失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 2 0 6例颌面部骨折应用坚硬固定技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利用外伤创面或手术切开行骨折间的坚硬固定 ,部分病例辅以颌间或颅颌牵引。结果  2 0 6例坚硬固定病例术后咬合及面部外形等功能恢复与伤前一致或兼顾外科正畸疗效者 2 0 0例 ,有效率达 97.0 %。结论 坚硬固定技术操作简单 ,具有加速骨折愈合 ,减少并发症等优点 ,是治疗颌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乔燕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1):974-975
目的总结5年来采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运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76例颌骨骨折病例,分析临床资料,总结临床应用经验。结果本组病例中未发现骨不愈合现象。76例中72例复位良好,伤口Ⅰ期愈合,恢复了正常张口度和咬关系,颌面部外形及咀嚼功能良好,治愈率达94.7%。结论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技术效果确切,操作简单易行,是治疗颌骨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鼻眶筛区(naso-orbital-ethmoid,NOE)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3例严重鼻眶筛区骨折急诊患者,根据全身状况、骨折部位、畸形特征确定手术顺序、术式组合,行鼻眶筛区骨折复位、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内眦韧带悬吊等,恢复面部支架、外形及功能。结果:23例患者面型、张口度及咬颌关系均恢复或基本恢复正常,内眦间距变小,内眦水平鼻梁矢状高度增大,3例眼球陷没改善,复视消失。结论:对严重鼻眶筛区骨折患者应尽早施行确定性手术。  相似文献   

15.
邹诚实  李开成  张兆国  陈建文 《浙江医学》2016,38(18):1507-1509,1518
目的模拟股骨远端骨折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2种常用内固定的效果,并探索其对膝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建立精确的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股骨远端A型骨折理想模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有限元模型(Ⅰ型模型)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有限元模型(Ⅱ型模型)。通过对多个关节屈曲度(0°、60°、90°、120°)的模型加载重力载荷来分析内固定物、关节软骨及半月板的应力变化和股骨远端最大位移等。结果Ⅰ、Ⅱ型模型的内固定物、关节软骨和半月板各有1个最大应力部位,最大应力峰值均出现在关节屈曲90°状态下。股骨远端位移峰值总体随着关节屈曲角度的加大而增加。同样屈曲角度下,胫骨平台软骨、半月板的最大应力值均大于股骨髁软骨,锁定钢板的最大应力值大于髓内钉,Ⅱ型模型的股骨远端最大位移值大于Ⅰ型模型。结论内固定方式有限元分析可以模拟膝关节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受力情况,有效分析出不同模型中内固定物、关节软骨和半月板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生物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小型钛夹板沿张力带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髁状突骨折小型接骨板沿张力带固定的技术要点和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根据髁状突骨折的类型选择耳屏前入路或颌后入路,显露骨断端,解剖复位后沿髁颈后缘作张力带固定,对髁颈下严重移位的病例需在髁颈前或乙状切迹处增加补偿固定。结果:27处髁颈骨折经复位固定后,咬牙合关系恢复,术后即可开口进食半流质食物。术后复查放射线片提示骨折段对位对线良好,固定稳定。其中7处髁颈骨折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瘫症状,经治疗,面瘫症状消失。结论:解剖复位小型接骨板沿张力带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复位准确,固定可靠,安全。合理选择手术适应症和规范的手术操作是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下颌角骨折张力带固定与双列小型板内固定的稳定性.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志愿者1例,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建立正常下颌骨模型,建立骨折线,制作内固定系统,并最终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前牙咬合、双侧后牙咬合、左侧后牙咬合和右侧后牙咬合四种咬合方法两种内固定最大应力情况及骨折断端相对移位情况.结果 张力带内固定最大应力和双列小型板固定时的最大应力分别集中在钛板中断和钛板上侧的中段.在前牙咬合及骨折对侧后牙咬合时张力带最大应力低于双列小型板固定系统最大应力,张力带内固定前牙咬合及骨折对侧后牙咬合时骨折断端相对移位较大,超过0.15 mm安全移位阈值.结论 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下颌角骨折可信度较高,双列小型板固定生物力学分析稳定性高于张力带内固定方法,而张力带内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需对患者咬合力的调整进行指导,稳定性也可达到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正畸技术在陈旧性颌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45例陈旧性颌面骨折患者采取术前行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明确骨折部位及程度,经手术切开复位并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后进行正畸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5例患者经4~18个月的随访,双侧颜面部对称,张口度正常,咬合关系恢复。结论手术复位后采取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正畸技术治疗陈旧性颌骨骨折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Evans-Jensen’s I、IIb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滑动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钊‘(PFNA)内固定有限元模型,通过4种模型有限元分析、对比研究股骨小转子在该类骨折中的维稳作用和模型中内固定的安全性。方法采集健康成年男性左侧股骨CT图像和DHS、PFNA系统三维数据,建立左侧上段股骨DHS、PFNA内固定模型,设定边界条件以及负荷加载方式,进行有限元运算,研究500N至2000N及其间分级载荷下模型的有限元应力、位移。结果建立了左侧上段股骨Evans.Jensen’SI、IIb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在DHS、PFNA内固定下4种工况的有限元模型,上段股骨模型(长196.777mm,40373节点,216255个单元)以及DHS(7761节点,33699单元)、PFNA(4312节点,18146单元)。4种内固定模型在递增载荷下,模型III内固定器压应力增加幅度较大,2000N下最大压应力为727.256+34.66,为模型I的1.98倍,超出钛合金钢板强度范围。存分级载荷下模型III的z向位移增加幅度、曲率都明显高于模型I、II、Iv。结论在有限元角度,股骨小转子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具有稳定支持作用,在Evans.Jensen’SIIb型骨折中应用DHS系统进行内固定是不安全的,PFNA是比较理想的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9月--2013年6月收治并进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1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结果:120例中108例(90.00%)创口工期愈合;8例(6.67%)创口感染延期愈合;4例(3.33%)术后出现轻度错颌,经颌间牵引固定,咬合关系均恢复良好。结论: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是一种创伤小、愈合快、安全有效的治疗颌骨骨折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