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4月,应用游离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8例,皮瓣面积:5cm×8cm~6cm×15cm,5例以膝降动脉主干为血管蒂,3例以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为血管蒂.结果 8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外观及质地良好,感觉恢复S3级.结论 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皮瓣血管解剖恒定,皮瓣厚薄适中,操作简便,是修复四肢远端皮肤缺损有用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膝降动脉隐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游离膝降动脉隐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15具尸体标本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观测膝降动脉行程及穿支分布特点.从2005年1月到2011年10月,临床应用膝内侧膝降动脉隐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7例.皮瓣切取面积5.0cm×6.0 cm~11.0 cm×14.0 cm,血管蒂长5.4(4.0 ~ 7.0)cm.结果 膝降动脉隐支恒定存在,68%起自膝降动脉,32%直接发自股动脉.其起始部位在股骨内上髁上方9.0(4.0~ 16.0)cm,起始处外径平均为1.5(1.1 ~ 1.7)mm.7例皮瓣全部存活,平均随访28个月,皮瓣质地接近手部皮肤,部分感觉恢复,两点辨别觉8~12 mm. 结论 膝降动脉隐支血管解剖恒定,皮瓣厚薄适中,操作简便,是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较好办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膝降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侧成人下肢尸体标本经股动脉注入红色乳胶液,解剖观测膝降动脉穿支血管在股内侧区的分布、起源等.临床应用游离膝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9例.皮瓣切取面积为5 cm×8 cm~6 cm×15 cm.结果 膝降动脉由股动脉在股骨内侧髁上平均(12.4±1.3) cm处发出1~3支相对恒定的皮穿支血管,营养股内侧皮瓣.临床应用9例,皮瓣完全存活,术后随访时间为6~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供区留有线条瘢痕,下肢行走功能无影响.结论 以膝降动脉穿支血管营养的股前内侧皮瓣血供可靠,质地优良,是修复手部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ed anatomy of descending genicular artery perforator flap and report the clinical results of treating hand soft tissue defects with free transfer of the flap. Methods The origin,course,distribution and outer diameter of descending genicular artery perforators,which were located at the medial thigh,were observed on 10 adult cadaveric lower extremities perfused with red latex through the femoral artery. Clinically nine cases of soft-tissue defect in the hand were treated with transfer of the descending genicular artery perforator flap. The area of the flaps ranged from 5 cm×8 cm to 6 cm×15 cm. Results The descending genicular artery originated from the femoral artery (12.4±1.3) cm above the medial condyle. It sent 1 to 3 relatively constant perforators proximally to feed skin of the medial thigh. All of 9 cases of free descending genicular artery perforator flap survived uneventfully. Follow-up of 6 to 18 months showed good texture and appearance of the flaps. Functional results were satisfactory. Only a linear scar was left at the donor site. Walking and gait was normal. Conclusion Descending genicular artery perforator flap from the medial thigh has reliable blood supply and good texture. It is a good option for repairing soft-tissue defect in the hand.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背及虎口区软组织缺损伴肌腱外露5例,修复足背及趾区域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11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小3cm×2 cm,最大10 cm×5 cm. 结果 术后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处理皮瓣成活.手背3例、足背1例皮瓣略显臃肿,二期行皮瓣修整术,手、足功能恢复满意;供区肢体无功能障碍. 结论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可修复手足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5.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总结应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并肌腱、骨外露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进行修复9例,切取皮瓣面积21 cm×10cm~17 cm×8 cm.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没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0个月,皮瓣外形良好,供区均无腹壁薄弱及腹壁疝的发生.结论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不带腹直肌及前鞘,只含有皮肤、皮下脂肪和血管蒂,避免了供区腹部并发症的发生.供区隐蔽,手术操作方便,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利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或隐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及手术技术.方法 2006年8月至2012年4月,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25例,创面范围4.0cm×5.5 cm~11.0 cm×23.0 cm.其中,足背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20例,足底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隐动脉穿支皮瓣修复5例.结果 术后2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 50个月,平均(18.0±0.8)个月.皮瓣修复后外形大部满意,皮瓣末梢二点辨别觉为10~22 mm,股前外和隐动脉穿支皮瓣组术后3个月随访,恢复S2+以上感觉分别为13/20和5/5例.结论 股前外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较合适,隐动脉穿支用于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避免受区二次手术整形,重视皮瓣供区处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开放性损伤导致创面的皮瓣成活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应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F)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5月至2020年4月,应用DIEPF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7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1.0 cm×5.5 cm~28.0 cm×17.0 cm,DIEPF切取面积13.0 cm×7.0 cm~30.0 cm×19...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外伤后大面积严重缺损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2009年7月-2011年11月,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游离移植修复下肢外伤后大面积严重缺损患者共8例,其中足底外伤后全部缺损伴肌腱外露3例,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伴大面积缺损3例,足跟部外伤植皮术后反复破溃2例. 结果 术后除1例皮瓣远端血运不良经积极处理后成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良好,术后3例皮瓣略显臃肿,经皮瓣修薄后外形良好,其余外形及功能良好,患者均较满意. 结论 DIEP皮瓣存活率高;皮瓣为穿支皮瓣,保留全部腹直肌,避免了腹部并发症的发生.DIEP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下肢外伤后大面积严重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告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组织缺损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带蒂移植修复小腿(7例)和前臂(6例)软组织缺损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21-45岁,平均33岁。软组织缺损范围7 cm×17 cm-8 cm×26 cm。外侧支和内侧支穿支皮瓣分别是7例和6例。供区直接缝合。结果:1例皮瓣发生小的皮缘裂开,术后1个月自然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8-4.0年,平均2.8年,受区外形较好。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很适宜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这种技术安全、可靠,可降低对供区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带蒂皮瓣修复膝和小腿上1/3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带蒂皮瓣修复膝和小腿上1/3软组织缺损16例.其中,髌前4例,前外侧2例,前内侧l例;小腿上1/3 9例.供区均选用同侧小腿.结果 手术后经过顺利,1例术后发生表浅感染,经更换敷料逐渐愈合,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0个月至3.5年,平均1.7年.供区愈合良好,未见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受区皮瓣质地、厚薄及颜色均较好,功能恢复较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结论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带蒂皮瓣以腓肠内侧动脉的肌皮穿支为血供,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以及皮瓣较薄的优点.带蒂移植适宜修复膝和小腿上1/3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腓浅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及游离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15具新鲜成人尸体行动脉造影及螺旋CT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输入MIMICS图像工作站,进行三维可视化处理,观测腓浅动脉穿支血管的分布规律等.临床应用游离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创面12例,缺损面积为3.0 cm×4.5 cm~5.0 cm×11.0 cm.结果 腓浅动脉起始外径(1.2±0.3) mm,干长(5.6±1.8)cm.其穿支多出现于小腿前外侧上、中1/3区域,平均外径(0.7±0.2) mm,与中、下1/3处腓浅下外侧动脉及腓动脉终末穿支吻合构成1条几乎不减少口径的血管链,伴行静脉1条.12例穿支皮瓣全部成活,受区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供区外形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腓浅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蒂解剖恒定,手术操作简便,临床效果满意,是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的又一选择.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髂胫束皮瓣的解剖学基础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自1999年9月至2009年7月,在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膝上外侧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吻合以及髂胫束的血供来源,临床应用吻合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髂胫束瓣移植5例、髂胫束皮瓣4例.结果 80%(35侧)膝上外侧动脉单独起自腘动脉,起始外径(1.8±0.4)mm.该动脉向外蜿蜒上行分为升、降支,从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短头肌之间的股外侧肌间隔穿出形成肌间隙(隔)筋膜皮肤穿支,或与膝上最外侧动脉在股外侧肌内吻合后发出肌皮穿支,供养大腿中下段髂胫束和前外侧皮肤,其中较粗大穿支起始外径(1.0±0.2)mm,并在深筋膜浅层或深层于近端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吻合,远端与膝关节网吻合.临床应用9例,其中修复单纯跟腱缺损5例,跟腱伴皮肤缺损2例;修复小腿、足软组织缺损各1例.随访6个月~7年8个月,带血供髂胫束修复跟腱缺损功能恢复良好,4例髂胫束皮瓣全部成活.结论 吻合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髂胫束皮瓣是一种新型、简便、实用的复合(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皮瓣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选用新鲜成人标本6具,行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及层次解剖,观测第6~ 10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的类型、管径、走行、出筋膜后轴向等.临床应用第7~ 10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9例,皮瓣面积9.0 cm×7.0 cm~16.0 cm×12.0 cm. 结果 第6~ 10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来源于胸主动脉发出的肋间后动脉,于腋中线前后经肋间肌穿出深筋膜.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平均外径( 1.70±0.14)mm.其前支穿出深筋膜后走行长度(87.56±6.48) mm.临床上应用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9例,效果满意. 结论 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可形成多种类型的轴型皮瓣,用于修复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足内侧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10侧成人足踝标本经胴动脉注入红色乳胶液,解剖观测足底内侧动脉穿支血管在足内侧区的分布、起源等.临床设计吻合血管的足内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11例,软组织缺损面积2 cm×2 cm~9cm×4 cm.结果 足底内侧动脉向<足母>展肌和趾短屈肌肌间隙内发出2支相对恒定的足底内侧皮穿支,供养足底内侧皮瓣;向<足母>展肌和舟楔骨间隙内发出2支相对恒定的足内侧皮穿支,供养足内侧皮瓣.11例足内侧穿支皮瓣完全成活,皮瓣面积2 cm×3 cm~11 cm×5 cm.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愈合良好.结论 以足内侧穿支血管营养的足内侧穿支皮瓣血供可靠,质地优良,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观测股部穿支分布特点,为临床设计嵌合皮瓣、血流桥接等特殊形式的穿支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15具尸体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然后进行层次解剖并配合X线摄片,应用Scion Image对各区穿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股部共有外径≥0.5 mm的穿支(41±4.0)支,平均外径(0.8±0.1) mm,平均蒂长(4.2±1.7) cm,平均供血面积(44±6.4) cm2.股前内、外侧区中部,股后区的上部穿支较多.结论 ①由表及里的三维重建方法,可清晰地显示皮下组织内穿支的来源与分布特点;②股部各区均具备形成常规穿支皮瓣或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