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转移性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情况和局部治疗在转移性三阴乳腺癌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1998—2013年间收治的 220例转移性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全组 206例初诊Ⅰ~Ⅲ期患者治疗后出现远处转移(186例接受改良根治术、14例保乳手术+放疗、5例单纯保乳术、1例未接受手术;化疗 196例,88例改良根治术后局部区域放疗),14例Ⅳ期初诊时即有远处转移(8例接受改良根治术、1例区段切除术、5例未接受手术)。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转移后治疗对生存的影响。结果 最常见转移部位为肺和骨,实质性脏器转移182例(82.7%),单器官转移 63例(28.6%),多器官转移 153例(69.5%),4例不详。三阴乳腺癌初诊 3年内转移达高峰,5年后很少发生转移(6.4%)。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全组转移后 5年OS为25.0%,中位生存时间21个月。单器官转移、多器官转移的 5年OS分别为38.2%、17.5%(P=0.005)。合并内脏转移、局限骨转移的 5年OS分别为20.3%、56.2%(P=0.049)。62例单器官转移病例中接受手术或放疗局部治疗组和无局部治疗组的转以后 5年OS分别为48%和29%(P=0.006)。结论 转移性三阴乳腺癌常见内脏实质器官转移,单器官转移预后好于多器官转移;对于单一器官转移,挽救性局部治疗能改善生存;局限于骨转移好于合并内脏转移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盖诺(NVB)联合吡柔比星(THP)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NVB 25 mg/m2,静脉冲入,第1、8天;THP 40 mg/m2,静脉冲入,第2天,21 d为1个周期.结果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9例,总有效率60.0%.主要毒性为较重的骨髓抑制,其中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占57.5%.结论 NVB THP联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较好,且对以往用过阿霉素复发转移患者也有一定疗效.心脏毒性轻,不良反应可以防治.  相似文献   

3.
初治"三阴"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化疗疗效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初治的雌孕激素受体(ER/PR)及HER_2均阴性(简称"三阴")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化疗疗效,寻求最佳一线化疗方案。方法311例初治的"三阴"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采用一线化疗,96例患者采用AC(吡柔比星 环磷酰胺)方案,84例患者采用AT(吡柔比星 紫杉醇)方案,65例患者采用TC(紫杉醇 卡铂)方案,66例患者采用GT(吉西它滨 紫杉醇)方案,直至肿瘤进展。结果AC方案组总反应率(ORR)、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中位总生存(mOS)均明显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AT组、TC组、GT组在ORR、mTTP、mOS方面均相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初治的"三阴"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AC方案是目前最有效的联合方案之一,一线治疗有效率高达87.5%,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紫杉醇联合吡喃阿霉素一线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吡喃阿霉素一线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19例转移性乳腺癌应用紫杉醇13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吡喃阿霉素40 mg/m2,静脉推注,第1天,3周为1周期.所有患者至少接受2周期治疗.结果可评价疗效19例,总有效率为68.4%,其中CR 2例,占10.5%.主要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关节肌肉痛和心脏毒性反应,但均可耐受.结论紫杉醇联合吡喃阿霉素一线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较好,毒性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cl-2、C-erbB2和PCNA作为浸润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预后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5例接受新辅助治疗的乳腺癌病例,空芯针穿刺标本及化疗后根治标本分别行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有病例均接受3~4周期含蒽环类化疗药的联合化疗,肿瘤缩小率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评估。结果术前化疗有效率(CR PR)为61.8%(34/55),完全缓解率(CR)为9.1%(5/55)。C-erbB2在分化较差、受体阴性病例中高表达(P<0.05)。CerbB2阴性病例肿瘤缩小明显,与C-erbB2表达阳性病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CNA在组织学高分级肿瘤中表达增高(P<0.05),化疗后PCNA表达减弱。Bcl-2表达在化疗前后及与各临床病理因素间比较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erbB2与PCNA可作为预测乳腺癌化疗疗效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希罗达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希罗达治疗转移性或复发性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希罗达剂量为每天2 510 mg/m2,分早晚2次餐后口服,连用14 d,间隔7 d,21 d为一个周期.结果 21例中无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6例,总有效率28.6%(6/21).不良反应有手足综合征15例,皮肤色素沉着11例,恶心19例,厌食14例,呕吐7例,白细胞下降6例,血小板下降2例,大多数为Ⅰ~Ⅱ度.结论对经含蒽环类和(或)紫杉醇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用希罗达仍有较好的疗效,其不良反应可耐受,且口服方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DOC)联合奥沙利铂(OXA) 不同给药途径治疗耐蒽环类药物的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生存期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复发有肝转移的耐蒽环类药物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28例,给予DOC 60 mg/m2,OXA 100 mg/m2,第1天,21 d为1个周期.14例(A组)经肝固有动脉灌注(分别持续1 h和2 h),14例(B组)经静脉化疗,每6周CT检查1次.结果 A组CR 1例,PR 12例,SD 1例,有效率为92.9%;B组PR 8例,SD 2例,PD 4例,有效率为57.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95%可信区间9.91~16.09),B组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95%可信区间3.68~8.32,P<0.05);A、B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57.1%和14.3%(P<0.05).毒性反应主要是粒细胞减少,A组Ⅲ~Ⅳ度粒细胞减少(共78个周期)发生率为16.7%(13/78),B组(共64个周期)为43.8%(28/6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A组感觉神经异常(28.6%)明显少于B组(92.9%,P<0.001);脱发、恶心呕吐、皮肤病变、黏膜炎、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等两组无差别.结论 DOC联合OXA治疗耐蒽环类药物的转移性乳腺癌近期疗效明显,毒性反应可以耐受.经动脉给药较经静脉给药的缓解率高,副反应少,生存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希罗达治疗转移乳性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30例患者既往使用蒽环类治疗失败,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希罗达治疗,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希罗达1000 mg/m2,分2次口服,第1~14天。21 d为1周期,2周期后评价疗效,有效者化疗4个周期以上。结果30例患者中,治疗后2例完全缓解(CR),18例部分缓解(PR),8例疾病稳定(SD),2例疾病进展(PD),有效率(CR PR)66.7%,肿瘤控制率(CR PR SD)93.4%。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中Ⅲ、Ⅳ级白细胞减少占13.3%。Ⅰ、Ⅱ级毒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为26.4%;恶心、呕吐发生率为60.0%;腹泻发生率为20.0%,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希罗达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疗效好,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冷冻联合DC-CIK( dendritic cell-cytokine-induced killer)免疫疗法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共计222个转移灶)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患者接受冷冻联合DC-CIK免疫疗法治疗(冷冻联合免疫疗法组),29例患者接受冷冻联合化疗(冷冻联合化疗组),27例患者接受冷冻治疗(冷冻治疗组),29例患者接受化疗(化疗组)。在27例仅接受冷冻治疗的患者中,有18例患者接受单次冷冻治疗,9例患者接受多次冷冻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总生存期以诊断为转移性乳腺癌时开始计算。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和Friedman检验比较患者的一般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各组患者总生存期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冷冻联合免疫疗法组中位生存期为83(69.5~113.0)个月,冷冻联合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48(30.0~64.0)个月,冷冻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43(30.5~53.0)个月,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27(18.0~41.0)个月,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0, P=0.000);其中,冷冻联合免疫疗法组总生存期显著长于冷冻联合化疗组、冷冻治疗组和化疗组(χ2=27.58,P=0.000;χ2=27.76,P=0.000;χ2=74.21, P=0.000)。在冷冻治疗组中,多次冷冻组与单次冷冻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4(37.0~67.0)个月和35(28.0~48.5)个月,多次冷冻组总生存期显著长于单次冷冻组(χ2=6.25,P=0.012)。各组乳腺癌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结论冷冻联合免疫疗法能显著延长无法手术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早期乳腺癌乳房保留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评价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伞乳放疗的生存率和局部.区域控制率,探讨影响局部控制的因素.方法 近10年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接受保乳术者335例,其中术后单纯放疗、序贯化放疗、同期放化疗、化放化疗分别为25、194、80、36例.312例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2例前哨淋巴结活榆.310例接受辅助化疗.256放疗范围为单纯乳房,79例包括区域淋巴结照射.全乳和区域淋巴结照射剂量为50 Gy分25次,中位瘤床剂量为60 Gy分30次.放疗和手术间隔时问<4、4~8、>8~20、>20周的比例分别为16.4%、23.6%、37.3%、22.7%.结果 中位随访期48.0个月(25.3~146.7个月).5年局部一区域控制率和同侧乳房控制率分别为94.5%和95.6%;5年无病生存率、无转移牛存牢和总生俘率分别为88.6%、93.2%和98.8%.单因素分析发现脉管受侵、神经受侵犯和Ⅱ期切除的5年局部控制率下降,手术与放疗间隔时间、化疗与放疗结合方式的局部榨制率均相似.多因素分析发现脉管侵犯和Ⅱ期切除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序贯化放疗+单纯放疗、同期放化疗、化放化疗≥3级皮肤反应(湿性脱皮)发生率分别为4.5%、80.0%、77.0%(χ2=226.00,P=0.000).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加术后伞乳放疗等可获得良好的局部控制率和牛存率.脉管受侵与否和Ⅱ期切除是影响局部控制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未发现手术与放疗间隔时间、放疗与化疗结合方式对局部控制率有影响,但同期放化疗或化放化疗者发生皮肤湿性脱皮的概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新辅助化疗提高局部乳腺癌的手术切除率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并比较两种不同方案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方法10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取CMF方案,B组采取CTF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观察肿瘤、腋窝淋巴结的变化,为手术切除提供较好的条件.结果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为64.2%,其中A组有效率为50.0%,B组为78.9%.A、B两组5年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DF5)分别为37.1%、65.5%和25.9%、55.8%.结论新辅助化疗方案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原发肿瘤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灶均有效,为根治性手术和保乳手术创造了条件,提高了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CTF方案效果优于CMF方案.  相似文献   

12.
对于早期乳腺癌 ,尤其是扫描发现的乳腺癌 ,常规保留乳房手术的范围可能相对过大 ,不能满足人们的美容要求 ,某些不适合手术的患者也不能采用。因此 ,人们正在探索各种替代常规手术的微创疗法 ,其中包括 :射频消融、激光组织间照射凝固、高强度聚焦超声、冷冻治疗、组织间放疗和聚焦微波热疗等。这些治疗方法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 ,但多处于基础研究阶段 ,临床治疗的病例极少 ,治疗效果未能大规模地和常规治疗作比较 ,仍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简要综述它们的技术原理、治疗方法、存在问题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CEF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经空芯针活检组织学诊断的162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方案为CEF,每3周为一疗程,共2~4个疗程,平均3.03个疗程.结果 全组总有效率为76.6%(124/162),完全缓解率20.4%(33/162),部分缓解率56.2%(91/162),疾病稳定率23.5%(38/162),无疾病进展病例.术后检查发现15例(9.3%)病理完全缓解.最常见的毒性反应包括脱发、恶心呕吐和骨髓抑制.无因新辅助化疗引起的感染和死亡病例.结论 CEF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THP)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2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THP 40 mg/m2,静注,d1;紫杉醇135 mg/m2,静滴3 h,d1。21 d为1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结果26例患者中CR 4例(15.4%),PR 14例(53.8%),SD 7例(26.9%),PD 1例(3.8%),总有效率为69.2%(18/26)。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脱发。结论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较高,不良反应可耐受,是治疗晚期乳腺癌安全、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耐药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3例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接受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方案化疗:长春瑞滨(法国P ierre Fabre公司产品)25 mg/m2,第1天和第8天,静脉滴注;顺铂75~80 mg/m2,静脉滴注,分割为2~5 d。3周为一周期,每2周期治疗结束后两周评价疗效。结果 43例患者共化疗156个周期,中位化疗周期数为4周期。完全缓解2例(4.7%),部分缓解26例(60.5%),客观有效率为65.1%。41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OS)15个月,其中治疗有效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2个月。1年生存率为59.0%。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近期疗效是PFS的影响因素,孕激素受体(PR)状况、三阴性、转移灶数目是OS的影响因素。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别是近期疗效和转移灶数目。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方案是治疗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耐药转移性乳腺癌安全有效的解救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博宁单独使用与博宁联合化疗对乳腺癌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及转移病灶修复的疗效.方法 56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博宁单独应用)与对照组(博宁加化疗组),每组28例.治疗组单独静脉滴注博宁60 mg,2周后重复,连用6次或以上;对照组分别于第1、3、5次应用博宁后第3天开始采用CAF联合方案化疗,连用3周期或以上.结果止痛作用: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82.1%;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92.9%,差异无显著性(P>0.05).活动能力改善情况: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75.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85.7%,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转移病灶修复情况:治疗组仅2例达到PR,有效率7.1%;对照组CR 1例,PR 7例,总有效率28.6%,差异有显著性(P=0.036).结论单用博宁对乳腺癌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及活动障碍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转移病灶的修复作用甚微.博宁联合化疗可以提高疗效,并可促进骨转移灶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CAF和CTF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97例Ⅲ~Ⅳ期乳腺癌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A组53例,用含阿霉素(ADM)的CAF方案治疗4~6周期;B组44例,用含吡柔比星(THP)的CTF方案治疗4~6周期。结果 A组CR 5例,PR 23例,有效率53.8%;B组CR 5例,PR 20例,有效率56.8%。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中白细胞下降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脱发及心脏毒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CTF方案疗效与CAF方案相当,但患者更易耐受,特别是脱发和累积性心脏毒副反应要远低于CAF方案,因此THP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是高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去甲长春花碱(NVB)持续静脉输入与常规用法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持续输入组(28例)使用NVB 6 mg/m2,静脉推注,d1后,NVB 6 mg/(m2*d) 采用微管注射泵通过锁骨下深静脉置管进行24 h持续给药,持续输入120 h;DDP 25 mg/m2,静脉滴入,d1~d3.常规用法组(34例),使用NVB 25 mg/m2,静脉推注,d1、d8;DDP用法同持续输入组,2~3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可评价疗效的59例,持续输入组(27例)CR为1例,PR为14例,有效率为55.6%(15/27);常规用法组(32例)无CR,PR为14例,有效率为43.7%(14/32),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毒性反应中,持续输入组Ⅲ~Ⅳ度的白细胞下降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分别为48.1%和40.7%,而常规用法组为65.6%和68.8%,并且在中性细胞减少上,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静脉输入NVB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吡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THP)联合紫杉醇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20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组)接受THP 50 mg/m2静注,第1天;紫杉醇135 mg/m2,第1、8天静脉点滴.20例患者接受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CAF)化疗(对照组),5-Fu 500 mg/m2,静脉点滴,第2、9天;ADM 40 mg/m2,静注,第1天;CTX 500 mg/m2,静注,第1、8天.21 d为1周期,连用2周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0.0%,对照组有效率45.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心脏毒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骨髓抑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THP联合紫杉醇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疗效较高,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20.
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乳腺癌新的治疗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M  Jiang D 《癌症》2006,25(4):516-520
原癌基因ras家族编码是与细胞增殖和生长有关的一些重要细胞信号途径的上游产物。ras基因突变导致Ras激活并具有致癌性。翻译后的Ras蛋白的关键环节是经法尼基转移酶的法尼基化。此酶的抑制剂首先被用于抑制Ras突变肿瘤的治疗。但现在发现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farnesyltransferaseinhibitors,FTIs)还具有不依赖Ras的活性、对缺乏Ras突变的某些肿瘤的治疗也有效。基础资料显示FTIs可以抑制体内、外乳腺癌细胞的生长;Ⅱ期临床研究显示FTI-R115777对进展期乳腺癌的治疗有效。因此,FTIs单药或联合用药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