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252例健康工人额乳、乳乳、枕乳导联进行了脑血流图检查分析。对脑血流图波型的演变,形成原理,测量指标以及脑血流图在性别、年龄、导联间的差异作了初步探讨。作者认为,脑血流图波型特征对初步识别脑血管的功能状态具有重要意义;重搏波与转折高比值可作为反映血管弹性的指标;时间指标主要受心动周期影响,用以衡量血管弹性的变化,尚不理想;幅值指标在职业病检查中有其实用价值;一些内科疾患与职业因素对颈内与基底动脉所致的血流图改变不尽相同,因此除额乳导联外可增加枕乳或其他导联的检查。本文还根据调查结果,提出脑血流图正常参数范围,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
脑血流图是无损伤性的检查脑血管功能状态的方法之一,目前国内已广泛用于基础、科研和临床。我室于1978年2月到1979年11月对300例正常人作了脑血流图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本文重点对波形、波形的两侧对称、以及平顶波上升时间测量,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脑血流图亦称脑电阻图,早已广泛应用于脑血管有关疾病的病理生理以及高原生理的研究。其波型产生的主要原理是搏动性血流量的变化,血液的重新分布及血流速度的改变,三者均与颅内血管阻力、弹性和紧张度有关。根据上述理论,我们应用脑血流图对兰州铁路分局186/185次第7组及西宁分局403/404次第4组乘务员,在列车运行于不同海拔时进行了脑血流图检查,分析列车乘务人员在列车运行中脑血流图各项指标的变化,各波波形的形态学特点以及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4.
利用KTENG型双侧脑血流自动检测仪,测量53 例脑导纳图波形为陡直型的健康人和25 例波形为近弧型的脑动脉硬化患者以及13 例高血压患者的功率谱,并将健康组与患者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组与健康组频域脑导纳图功率谱,在基频部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谐频部分有显著性差异,P< 005。提示,脑导纳图功率谱为分析头部血管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实现用导纳法对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自动检测和结果分析。 [方法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生物电子工程技术 ,采集左脑导纳、右脑导纳、心电等生物信号 ,通过计算机实时处理 ,达到上述目的。 [结果 ]该系统具有去除噪声信号、自动提取特征点并可对脑导纳图、脑导纳微分环及频谱进行分析 ,计算 2 7项反映脑血流改变的参数。 [结论 ]该系统的设计为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设备的开发提供了又一种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动分析脑血流图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435例40~78岁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脑血流图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400例40~74岁正常体检人群进行对比.结果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脑血流图检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共282例,占64.8%,对照组400例检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79例,占19.8%.结论 自动分析脑血流图对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肯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普通脑血流图所反映的是整个头部的改变,为了能观察到单纯颅内血流情况,我们试用了压脉带试验。本文主要分析了292名正常人脑血流图压脉带试验(颅内血流图)有关波幅、二侧幅差百分比、上升时间、转折高比和切迹深度等五项指标,逐一与1,015名正常人普通脑血流图(头部血流图)作比较。发现在用压脉带阻断头皮血流后波幅有  相似文献   

8.
脑电阻图(脑血流图)是描记脑组织在血管搏动及血容量改变时电阻抗变化波形的一种方法。1969年9月召开的生物电阻抗国际会议上,肯定了脑电阻图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我国六十年代已应用于临床。由于脑电阻国检查对病人无害、无痛苦,既简便又可重复使用,仪器生产也不困难。因此,脑电阻图的应用很快就普及到县一级医院,成为一项临床诊断及观察药物疗效的常用检查法。可是脑电阻图仪器的标准化、规格及方法学尚未完全统一,  相似文献   

9.
脑导纳环频域脑血流图对颈椎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导纳微分环、频域脑血流图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KT ENG双侧脑血流仪及相应软件对颈椎病患者进行脑导纳微分环及频域脑血流图检测 ,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颈椎病患者的脑导纳微分环及频域脑血流图中的快速射血期面积及血管回缩期面积等指标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 (P <0 .0 5)。  相似文献   

10.
给67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BTIV)病人分别行扭颈下脑血流图检查和高刺激率(51 次/秒)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结果显示:扭颈下脑血流图检查结果与高刺激率ABR测试51~11 次/秒V波、I~V间期等分析参数的异常出现率是一致的(x~2检验,P>0.05);两种诊断方法合用之阳性率明显提高.本研究表明:扭颈下脑血流图检查对VBTIV的诊断意义当可肯定,在眩晕门诊中可作为一种辅助检查方法与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1.
CFM-Ⅰ型自动心功能监测仪,经对比研究表明该仪器自动测量结果可替代常规手算法,其智能化性能已达到美国BOMED公司八十年代推出的新型心输出量监测仪NCCOM3型水平,且稳定性、重复性良好。该仪器的主要特点是应用电脑分析心阻抗图,提供既能同时显示所记录心电图、心音图、心阻抗图的波形,又能打印出波形及每搏量、心输出量等13项心功能参数值,在波形中明确标志各特征点,当自动打印的波形中特征点与心动周期时相不符合或在处理较复杂心阻抗图时,操作人员可作修正,从而提高仪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pcASL), 探讨抑郁合并高血压患者脑血流灌注特点,并分析其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6例临床诊断为抑郁的患者为抑郁组(男3例、女13例,年龄42~72岁),16例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男3例、女13例,年龄41~68岁),16例抑郁合并高血压患者为共病组(男3例、女13例,年龄45~74岁),1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男3例、女13例,年龄43~68岁)。使用GE 3.0T磁共振扫描3D pcASL序列并自动生成脑血流图,使用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8)软件对脑血流图进行预处理、空间标准化和平滑。使用方差分析比较4组之间脑血流灌注差异,提取脑血流灌注减低区的平均脑血流值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共病组可见多个脑区出现脑血流灌注减低,包括双侧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双侧额下回、右侧顶上回、右侧顶下回、右侧缘上回、左侧尾状核、左侧岛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组脑血流灌注在双侧额中回出现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未出现脑血流灌注异常。与抑郁组比较,共病组在双侧额叶和右侧缘上回脑血流灌注减低;与高血压组比较,共病组在左侧额中回脑血流灌注减低。相关分析显示各灌注减低区平均脑血流值与HAMD-17量表评分未见明显相关。结论: 尽管抑郁患者、高血压患者未见脑部脑血流灌注减低,但共病患者存在多个脑区脑血流灌注减低,提示高血压可能对脑血流低灌注有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脑血流(CBF)、脑血容量(CBV)、脑氧代谢率(CMRO2)、氧摄取率受年龄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脑血流等参数变化与老年性脑疾病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年轻组[(21.0+1)岁]和年老组[(60.9+4.7)岁]的脑血流、CBV、CMR02及氧摄取率的PET图像.用SPM软件进行解剖标准化后,统计分析两组图像全脑区域及感兴趣区脑血流等参数的变化.结果 相对年轻组,年老组的脑血流、CBV、CMRO2呈现下降趋势,氧摄取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本研究提示,脑血流、CBV、CMRO:随正常衰老而下降,同时脑血流的下降比CMRO2下降更明显.在感兴趣区中,脑血流和脑氧代谢变化最明显的区域为前头皮质顶部和下头顶小叶部位.在白质中,脑血流和脑氧代谢变化最小.  相似文献   

14.
脑血流图(亦称脑电阻图),主要反映脑血管的功能状态—搏动性容量,血管阻力,弹性等功能。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作为对脑血管病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尤其对于诊断脑动脉硬化有一定的价值,国内曾有多次报道脑血流图的临床应用,但目前仍有少数临床医生对此检查抱有怀疑态度,我院于1982年10月8日~11月2日对本省部分老干部进行体检,脑血流图为常规检查项目之一。从检查结果中观察到各年令组脑血流图改变的规律,脑血流图明显表现出随着年令组的增长弹性减退和动脉硬化逐渐增加,颈内动脉系与椎动脉系脑血流图表现出弹性减退和动脉硬化者在颈内动脉系发病率较高,这与病理改变规律相符,根据检查结果,我们认为脑血流图完全可以作为诊断脑动脉硬化的指标,对中老年人的颈椎综合症了解椎动脉系的供血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脉诊是中医诊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传统医学的国际化,中医常见脉象标准化的工作刻不容缓。通过对中医脉象传统文字标准、脉象信息采集系统、脉象信号分析方法、脉图标准与脉象基准系统等5个方面的论述,分析了影响脉诊标准化的因素,探讨了脉诊标准化的方法,试图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脉诊标准。  相似文献   

16.
观察90例发作性眩晕患者用经颅多普勒(TCD)、脑血流图及颈椎平片三种方法检查椎-基底动脉(V-BA)供血不足的结果,以TCD为"金标准",分别比较了脑血流图及颈椎平片的诊断结果,并用流行病学方法对脑血流图和颈椎平片联合诊断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选用联合诊断指标对诊断V-BA供血不足的价值优于单项诊断。  相似文献   

17.
天麻(Gastrodia elata B1)具有镇惊熄风的作用,主治风虚眩晕、头痛、中风、瘫痪等症,尤以眩晕、头痛为常用。但天麻药理作用的研究过去多集中于镇痛、镇静抗惊厥等;天麻对脑血流的影响,尚未见报导。为了探讨天麻治疗头痛的机理,我们在动物上应用慢性埋藏电极脑血流图电脑叠加法进行了实验。报告如下: 方法实验在三十只成年家兔上进行,应用我们设计的动物慢性埋藏电极脑血流图电脑叠加法,预先在动物颅骨上埋藏脑血流图电极,  相似文献   

18.
中医脉诊标准研究的若干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脉诊是中医诊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传统医学的国际化,中医常见脉象标准化的工作刻不容缓.通过对中医脉象传统文字标准、脉象信息采集系统、脉象信号分析方法、脉图标准与脉象基准系统等5个方面的论述,分析了影响脉诊标准化的因素,探讨了脉诊标准化的方法,试图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脉诊标准.  相似文献   

19.
血流图又名电阻图。应用于检查脑部血流变化及血管壁状态时为脑血流图或脑电阻图(Rheoencephalogram REG),又称脑搏动图。此法不但能用于检查脑和肢体的血流动力状况,还可以用于检查肝、肺(右心)、主动脉(左心)、和肾……等血流情况,可帮助临床诊断疾病及观察治疗效果。一、脑血流图的原理:血流图是一种新的比较客观地估计机体各部分血流供应强度的生物物理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人体无害的高频电流的两个电极间的器官阻抗的综合性变化,来测定颅内、肢体等部位  相似文献   

20.
脑动脉硬化症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之一,也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我们用脑血流图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方法,在测定了168例正常人脑血流图的基础上,对100例临床诊断为脑动脉硬化症的病人,进行了脑血流图检查,认为脑血流图对脑动脉硬化症及其严重程度能作出比较客观的判断。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