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喹硫平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强迫症状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90例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两组均口服喹硫平治疗,研究组联合舍曲林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4周、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精神症状,Yale Brown强迫症状量表评定强迫症状,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及Yale Brown强迫症状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研究组治疗4周、8周末Yale Brown强迫症状量表总分及强迫思维、强迫行为维度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研究组改善精神症状总有效率达65.91%、改善强迫症状总有效率达86.37%,对照组分别为65.12%、55.81%,研究组改善精神症状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u=0.02,P>0.05),改善强迫症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u=4.83,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主要表现为嗜睡、头晕等,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79,P>0.05).结论 喹硫平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强迫症状疗效显著,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显著优于单用喹硫平治疗.  相似文献   

2.
氯氮平所致强迫症状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氯氮平所致强迫症状在临床中并不少见,现对氯氮平治疗中出现的药源性强迫症状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病过程出现的副反应多种多样,但表现为各种神经症者易被忽略,如药源性强迫状态,尤其是迟发性强迫状态,至今国内外报道尚少。现将所见40例药源性迟发性强迫状态与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状的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抑郁症的强迫症状对抑郁症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以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为心理学检测量表,结合临床,有强迫症状者为研究组,无强迫症状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的病情和预后进行比较。结果抑郁症患者的强迫症状发生率为39.6%,男女发生率相近。伴有强迫症状者临床症状重,MMPI量表分高,治疗效果差。结论抑郁症是情感性障碍,伴有强迫症状者病情重,治疗效果差,治疗时应重视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学生中强迫问题的状况.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维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SCL-90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强迫症状,高中生显著高于初中生;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农村显著高于城市;家庭经济状况差者显著高于家庭经济状况好者;父母文化程度低者显著高于父母文化程度高者。结论:影响强迫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和生源地.注重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强迫症伴失眠患者强迫症状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强迫症伴失眠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精神病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干预8周后,采用耶鲁-布朗OCD量表(Y-BOCS)测评2组患者强迫状态,采用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价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Y-BOCS评分(15.28±6.3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0.53±7.41)分(P 0.05);观察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分别为(1.36±0.29)分、(1.34±0.27)分、(0.87±0.27)分、(0.63±0.21)分、(0.11±0.06)分、(1.29±0.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57±0.31)分、(1.59±0.29)分、(1.13±0.29)分、(0.87±0.14)、(0.23±0.10)分、(1.55±0.25)分(P 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缓解强迫症伴失眠患者的强迫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抑郁症的强迫症状对病情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郁症的强迫症状地抑郁症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以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为心理学检测量表,结合临床,有强迫症状为研究线,无强迫症状为对照组,轩两组的病情和预后进行比较。结果:抑郁症患的强迫症状发生率为39.6%,男女发生率相宾,伴有强迫症状临床症状重。MMPI量表分高,治疗效果差,结论:抑郁症是情感性障碍,伴有强迫症状病情重,治疗效果着,治疗时应重视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9.
1 病例资料【例 1】 男 ,2 2岁 ,银行职员。于 1996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强迫性复查签名文件的行为。患者担心自己的签名一旦被人利用 ,将给自己带来巨大的麻烦 ,故凡经自己签名的文书都必须反复检查 ,虽觉得没有必要 ,但仍控制不住此种行为 ,因此 ,不能进行日常工作。患者病前性格开朗 ,无精神病家族史。 1997年诊断为强迫症入院。予氯丙咪嗪 15 0mg/d口服治疗 ,2周后焦虑症状减轻 ,但强迫症状不能消除 ,依然要求去法院等处查阅文件并复印备案。因患者的强迫性思维和行为有明显的避免被害倾向 ,加用氯氮平 10 0mg/d口服 ,1年后痊愈。维…  相似文献   

10.
森则夫 《华西医学》1995,10(1):43-45
慢性精神分裂症与氧自由基假说森则夫译者按:本文将氧自由基理论用于解释慢性精神分裂症病理机制。认为精神分裂症早期多巴胺神经活动亢进,临床上以阳性症状为主要表现。多巴胺促使具有神经毒性作用的氧自由基过多生成,造成多巴胺神经活动底下。因此,慢性精神分裂症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100例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认知综合护理干预。用阳、阴性症状量表( PANSS)、强迫症状量表( Y-BOCS )、Hamilton抑郁量表( HAMD )、Hamilton 焦虑量表( HAMA )、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 NOSIE)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PANSS、Y-BOCS、HAMD、HAMA、NOSI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强迫症伴失眠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后,其强迫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心理科收治的强迫症伴失眠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同时加入认知行为干预,记录强迫症...  相似文献   

13.
背景:弓形虫感染被认为至少与部分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关,不少临床和实验性研究支持该假说。目的:调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母亲弓形虫抗体阳性率,比较弓形虫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在临床表现上的区别。设计:采用成组病例对照观察。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对象:选择2000-01/2004-12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科住院6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精神分裂症组,患者家属同意参加此调查。选择同期本院参加健康体检的、无任何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的正常人200人为正常对照组。选择本院内外科住院的、精神健康的躯体疾病患者200例为疾病对照组。收集252份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的血样本。方法:①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样本中弓形虫IgG,IgM抗体的水平。②在患者人院两三天后作30~40min的半结构式晤谈,结合患者家属和管床医师提供的有关资料,记录患者的精神障碍家族史、病程、受教育程度、发病年龄、母亲年龄、居住地区。③精神症状评定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该量表包括阳性症状量表7项(分别为妄想、概念紊乱,幻觉行为、兴奋、夸大、多疑/被害、敌对性),阴性症状量表7项[分别为情感迟钝、情绪退缩、(情感)交流障碍、被动/淡漠社交退缩、抽象思维困难、交谈缺乏自发性和流畅性、刻板思维]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项(分别为关注身体健康、焦虑、自罪感、紧张、装相和作态、抑郁、动作迟缓、不合作、不寻常思维内容、定向障碍、注意障碍、判断和自知力缺乏、意志障碍、冲动控制障碍、先占观念、主动回避社交),共30项,及3个补充项目(分别为愤怒、延迟满足困难、情感不稳)评定攻击危险性(7项评分:1为无.7为极重度)。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主要观察指标:①正常对照组、疾病对照组、精神分裂症组及其母亲弓形虫抗体阳性率比较。②弓形虫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年龄、教育程度、病程、发病年龄和母亲年龄比较。③弓形虫抗体阳性组患者和阴性组患者精神障碍家族史阳性率、居住地区比例.母亲弓形虫抗体阳性率比较。④弓形虫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结果。结果:精神分裂症组600例,正常对照组200人,疾病对照组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252例,其中抗体阴性组患者母亲206例,阳性组患者母亲4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对照组、疾病对照组、精神分裂症组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间IgG抗体阳性率、IgM抗体阳性率、IgG或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明显(P〈0.01)。②进一步X^2检验表明,正常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IgG抗体阳性率、IgM抗体阳性率、IgG或IgM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明显。③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组和正常对照组+疾病对照组(P〈0.05,0.01),精神分裂症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疾病对照组(P〈0.01)。④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组和正常对照组+疾病对照组(P〈0.05,0.01),精神分裂症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疾病对照组(P〈0.05)。⑤分裂症患者母亲IgG抗体或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十疾病对照组(P〈0.01),精神分裂症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疾病对照组(P〈0.01)。⑥根据患者弓形虫抗体是否阳性分组,IgG抗体或IgM抗体中任一个为阳性则为阳性组n=99),IgG和IgM抗体均为阴性则为阴性组(n=501)。弓形虫抗体阴性组和阳性组患者年龄、受教育情况、发病时间、病程、母亲年龄相近。⑦弓形虫抗体阴性组患者有精神障碍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弓形虫抗体阳性组患者(P〈0.01);弓形虫抗体阳性组患者的母亲IgG抗体阳性率、IgM抗体阳性率、IgG或IgM抗体阳性率均高于阴性组患者(P〈0.05~0.01);弓形虫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一般精神病理量表总分差异不明显。⑧弓形虫抗体阳性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分量表患者兴奋、敌对、装相和作态、意志障碍、冲动控制障碍、愤怒、延迟满足困难得分明显高于弓形虫抗体阴性组(P〈0.01);而多疑得分低于弓形虫抗体阴性组(P〈0.01)。结论:①弓形虫感染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候选病因。②弓形虫感染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受教育情况、发病时间、病程、母亲年龄关系不大。③未感染弓形虫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精神障碍家族史的更多,感染弓形虫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感染弓形虫情况更多见。④弓形虫感染阳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表现倾向于兴奋、激越和行为紊乱,对于紊乱性兴奋的精神病患者应注意其是否存在弓形虫感染。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对15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疗前和疗后8周进行了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定,并对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为60.38%;抑郁症状与阳性症状(SAPS总分)、住院次数和自杀未遂发生率有显著相关,而与阴性症状(SANS总分)和疗效无明显相关。作者认为抑郁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症状的组成部分,一般不需合并抗抑郁剂治疗。  相似文献   

15.
背景弓形虫感染被认为至少与部分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关,不少临床和实验性研究支持该假说.目的调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母亲弓形虫抗体阳性率,比较弓形虫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在临床表现上的区别.设计采用成组病例对照观察.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对象选择2000-01/2004-12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科住院6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精神分裂症组,患者家属同意参加此调查.选择同期本院参加健康体检的、无任何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的正常人200人为正常对照组.选择本院内外科住院的、精神健康的躯体疾病患者200例为疾病对照组.收集252份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的血样本.方法①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样本中弓形虫IgG,IgM抗体的水平.②在患者入院两三天后作30~40 min的半结构式晤谈,结合患者家属和管床医师提供的有关资料,记录患者的精神障碍家族史、病程、受教育程度、发病年龄、母亲年龄、居住地区.③精神症状评定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该量表包括阳性症状量表7项(分别为妄想、概念紊乱、幻觉行为、兴奋、夸大、多疑/被害、敌对性),阴性症状量表7项[分别为情感迟钝、情绪退缩、(情感)交流障碍、被动/淡漠社交退缩、抽象思维困难、交谈缺乏自发性和流畅性、刻板思维]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项(分别为关注身体健康、焦虑、自罪感、紧张、装相和作态、抑郁、动作迟缓、不合作、不寻常思维内容、定向障碍、注意障碍、判断和自知力缺乏、意志障碍、冲动控制障碍、先占观念、主动回避社交),共30项,及3个补充项目(分别为愤怒、延迟满足困难、情感不稳)评定攻击危险性(7项评分1为无,7为极重度).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主要观察指标①正常对照组、疾病对照组、精神分裂症组及其母亲弓形虫抗体阳性率比较.②弓形虫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年龄、教育程度、病程、发病年龄和母亲年龄比较.③弓形虫抗体阳性组患者和阴性组患者精神障碍家族史阳性率、居住地区比例、母亲弓形虫抗体阳性率比较.④弓形虫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结果.结果精神分裂症组600例,正常对照组200人,疾病对照组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252例,其中抗体阴性组患者母亲206例,阳性组患者母亲4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对照组、疾病对照组、精神分裂症组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间IgG抗体阳性率、IgM抗体阳性率、IgG或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明显(P<0.01).②进一步x2检验表明,正常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IgG抗体阳性率、IgM抗体阳性率、IgG或IgM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明显.③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组和正常对照组+疾病对照组(P<0.05,0.01),精神分裂症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疾病对照组(P<0.01).④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组和正常对照组+疾病对照组(P<0.05,0.01),精神分裂症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疾病对照组(P<0.05).⑤分裂症患者母亲IgG抗体或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疾病对照组(P<0.01),精神分裂症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疾病对照组(P<0.01).⑥根据患者弓形虫抗体是否阳性分组,IgG抗体或IgM抗体中任一个为阳性则为阳性组(n=99),IgG和IgM抗体均为阴性则为阴性组(n=501).弓形虫抗体阴性组和阳性组患者年龄、受教育情况、发病时间、病程、母亲年龄相近.⑦弓形虫抗体阴性组患者有精神障碍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弓形虫抗体阳性组患者(P<0.01);弓形虫抗体阳性组患者的母亲IgG抗体阳性率、IgM抗体阳性率、IgG或IgM抗体阳性率均高于阴性组患者(P<0.05~0.01);弓形虫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一般精神病理量表总分差异不明显.⑧弓形虫抗体阳性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分量表患者兴奋、敌对、装相和作态、意志障碍、冲动控制障碍、愤怒、延迟满足困难得分明显高于弓形虫抗体阴性组(P<0.01);而多疑得分低于弓形虫抗体阴性组(P<0.01).结论①弓形虫感染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候选病因.②弓形虫感染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受教育情况、发病时间、病程、母亲年龄关系不大.③未感染弓形虫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精神障碍家族史的更多,感染弓形虫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感染弓形虫情况更多见.④弓形虫感染阳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表现倾向于兴奋、激越和行为紊乱,对于紊乱性兴奋的精神病患者应注意其是否存在弓形虫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强迫症状因子评分较高的教育及文化背景原因。方法:采用文献法查找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关于强迫症状因子评分情况,重点探讨强迫症的病理原因和典型心理特点。并提出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预防强迫症。结果:“非典”作为一种几乎波及全社会的应激刺激,过后突出的心理问题是产生强迫症及社会交往对和他人信任度降低。通过文献报道的各省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大样本调查结果说明,强迫倾向是当代青年心理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应引起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强迫症可以由遗传因素和巨人的社会心理刺激导致。在强迫症的预防中应指导大学生科学认识“非典”,合理预防;在校园内外大量开展文体活动,调整人际交往的社会认知偏差;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培养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自主精神。结论:积极预防强烈的社会心理应激刺激之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免疫力,预防强迫症的发生:正确认识心理疾病是消除强迫症倾向的保障。对于强迫症的大学生维护心理健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门诊精神分裂症后抑郁5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发病情况及特点。方法对56例门诊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和结论门诊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症状内容密切反映其现实生活情况,抑郁症状多被忽视或掩盖,社会支持缺乏针对性,抗抑郁药物治疗有效,而认知治疗难以配合。  相似文献   

18.
心理素质与精神分裂症的易患性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胡存安  文萍 《中国临床康复》2004,8(9):1679-1679
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学说,结合现代精神分裂症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探讨。认为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心理素质可能是具有精神分裂症病因的个体其病理改变后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神经过程强度为弱的、灵活性为惰性的属性。  相似文献   

19.
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程的不同时期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和生活质量,导致精神疾病的复发而反复住院,而且还会进一步增加家庭成员的精神压力,加大家庭经济负担,严重影响家庭成员的正常生活秩序等。作者就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强迫症状因子评分较高的教育及文化背景原因。方法:采用文献法查找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关于强迫症状因子评分情况,重点探讨强迫症的病理原因和典型心理特点。并提出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预防强迫症。结果:“非典”作为一种几乎波及全社会的应激刺激,过后突出的心理问题是产生强迫症及社会交往对和他人信任度降低。通过文献报道的各省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大样本调查结果说明,强迫倾向是当代青年心理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应引起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强迫症可以由遗传因素和巨大的社会心理刺激导致。在强迫症的预防中应指导大学生科学认识“非典”,合理预防;在校园内外大量开展文体活动,调整人际交往的社会认知偏差;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培养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自主精神。结论:积极预防强烈的社会心理应激刺激之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免疫力,预防强迫症的发生;正确认识心理疾病是消除强迫症倾向的保障。对于强迫症的大学生维护心理健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