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室内的迁移和分化。 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孕龄8~10d Wistar大鼠仔鼠神经干细胞体外扩增后,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后代的特异性标志蛋白巢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健康Wistar大鼠40只大脑中动脉闭塞后随机分成梗塞后24h脑室内移植神经干细胞组、闭塞后24h梗死中心移植神经干细胞组、闭塞后4周脑室内移植神经干细胞组、闭塞后4周梗死中心移植神经干细胞组,各实验组均有仅移植生理盐水的空白对照。比较不同移植部位和不同移植时间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和迁移的差异。结果:实验大鼠40只均进人结果分析。从胎鼠中成功培养出悬浮生长的可表达巢蛋白的神经球,含血清条件下可分化为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神经元,移植后可见移植细胞存活至少8周以上,①闭塞后24h脑室内移植神经干细胞组可见移植细胞大量存活,穿过室管膜向脑组织迁移,特别是向缺血周边区迁移;②闭塞后24h梗死中心移植神经干细胞组细胞主要聚集在梗死中心移植区域,也有大量细胞存活。充填梗死区。少量细胞可穿过胼胝体向健侧迁移;③闭塞后4周脑室内移植神经干细胞组仅见少量Brdu阳性细胞存活,但细胞增殖分裂较闭塞后24h脑室内移植神经干细胞组不明显,且存活细胞主要仍在移植部位;④闭塞后4周梗死中心移植神经干细胞组存活移植细胞也较闭塞后24h梗死中心移植神经干细胞组明显减少。 结论: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室内可长期存活并广泛迁移,不同移植部位不影响细胞存活,脑室内移植细胞向脑缺血区域迁移,缺血后24h移植较缺血后4周移植其迁移趋向性更强。  相似文献   

2.
胰腺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贵士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3):165-166
目的分析胰腺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相关影响因素、胰腺干细胞的分化途径及其标记物。方法运用文献调查分析的方法,对胰腺干细胞及胰腺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腺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在近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供体的缺乏和移植排斥反应制约着胰腺干细胞移植的广泛应用。胰腺干细胞可能来源于神经前体细胞,胰腺前体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对胰腺前体细胞的提取将有很大的帮助,胰腺干细胞可能由胰腺组织分化而来,也可能来源于其他组织干细胞的横向分化,可应用生物工程、基因工程技术将胰导管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或其他细胞转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但将这些细胞诱导成胰腺干细胞,目前仍处于实验室研究的初级阶段。结论随着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以及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寻找合适的胰腺干细胞移植物,将为胰腺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细胞移植是修复受损心肌的一项新技术,它增加心肌细胞数量,限制心室扩张,增生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衰竭心脏结构和功能。同时还可作为分子平台,将治疗基因导入移植细胞,使移植细胞具有多重治疗效用。移植细胞包括胚胎心肌细胞,成年心肌细胞,骨骼肌源细胞,骨髓干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等。各类移植细胞具有不同的特性,可能存在供体来源受限,免疫排斥反应,与宿主心肌电机械藕联及如何调控移植细胞在心脏中分化和增殖等问题。章针对细胞移植修复心肌,就不同移植细胞修复心肌的优缺点,各类移植细胞的治疗效果及其在改善心脏功能方面的应用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室内的迁移和分化。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孕龄8~10dWistar大鼠仔鼠神经干细胞体外扩增后,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后代的特异性标志蛋白巢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健康Wistar大鼠40只大脑中动脉闭塞后随机分成梗塞后24h脑室内移植神经干细胞组、闭塞后24h梗死中心移植神经干细胞组、闭塞后4周脑室内移植神经干细胞组、闭塞后4周梗死中心移植神经干细胞组,各实验组均有仅移植生理盐水的空白对照。比较不同移植部位和不同移植时间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和迁移的差异。结果:实验大鼠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从胎鼠中成功培养出悬浮生长的可表达巢蛋白的神经球,含血清条件下可分化为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神经元,移植后可见移植细胞存活至少8周以上,①闭塞后24h脑室内移植神经干细胞组可见移植细胞大量存活,穿过室管膜向脑组织迁移,特别是向缺血周边区迁移;②闭塞后24h梗死中心移植神经干细胞组细胞主要聚集在梗死中心移植区域,也有大量细胞存活,充填梗死区,少量细胞可穿过胼胝体向健侧迁移;③闭塞后4周脑室内移植神经干细胞组仅见少量Brdu阳性细胞存活,但细胞增殖分裂较闭塞后24h脑室内移植神经干细胞组不明显,且存活细胞主要仍在移植部位;④闭塞后4周梗死中心移植神经干细胞组存活移植细胞也较闭塞后24h梗死中心移植神经干细胞组明显减少。结论: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室内可长期存活并广泛迁移,不同移植部位不影响细胞存活,脑室内移植细胞向脑缺血区域迁移,缺血后24h移植较缺血后4周移植其迁移趋向性更强。  相似文献   

5.
背景:干细胞移植可以重建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的:尾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其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成年雌性Wistar大鼠以动脉瘤夹钳夹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分别干预。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组大鼠BBB后肢功能评分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自损伤后第30天开始,细胞移植组大鼠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及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的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持续至实验结束。细胞移植组大鼠脊髓内在损伤中心及头、尾端距离脊髓损伤中心1cm处均可见阳性细胞。说明尾静脉注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移植细胞迁移到损伤部位,分化为神经元样和神经胶质细胞样细胞,并分泌或促进宿主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6.
背景:干细胞移植可以重建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的:尾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其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成年雌性Wistar大鼠以动脉瘤夹钳夹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分别干预。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组大鼠BBB后肢功能评分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自损伤后第30天开始,细胞移植组大鼠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及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的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持续至实验结束。细胞移植组大鼠脊髓内在损伤中心及头、尾端距离脊髓损伤中心1cm处均可见阳性细胞。说明尾静脉注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移植细胞迁移到损伤部位,分化为神经元样和神经胶质细胞样细胞,并分泌或促进宿主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情况,探讨细胞替代性治疗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4—01/2005—06相关细胞移植的文献,检索词“stem cell,brain transplantation”、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BM2000—01/2005—06相关细胞移植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移植,帕金森病”.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选取包括细胞移植与帕金森病的文献。排除标准:综述文献、Meta分析、重复研究文章。资料提炼:将收集到的文章分为移植细胞的来源及脑内移植两部分进行评价分析。资料综合:目前临床上对帕金森病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具有多分化能力的干细胞为帕金森病的替代性治疗带来了希望。细胞的来源较多,可以从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可以直接提取神经干细胞,也可以利用骨髓基质干细胞等进行移植。移植的效果与移植技术关系密切,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控制移植神经干细胞的数量、选择移植部位及利用支架材料等提高移植细胞的存活,提高治疗效果。结论: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是可行的,经过深入的实验研究后可望从根本上治疗帕金森病。  相似文献   

8.
自体神经干细胞在兔损伤脊髓内存活并分化的实验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将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并且移植到兔脊髓横断性损伤模型中,观察移植的细胞是否能够存活及分化。方法:兔骨髓基质细胞取自成年兔的股骨或髂骨,体外培养、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将兔制成脊髓全横断模型。伤后2周将神经干细胞手术方法直视下移植到受损脊髓缺损处,伤后12周将兔行甲醛灌注留取神经干细胞移植处作为标本,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并设立脊髓损伤空白对照组(移植后不行神经干细胞移植)。结果:移植组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移植部位存在大量5-溴-2-脱氧尿苷(bromodeoxy uridine/5-bromo-2-deoxy ufidine,BrdU)染色阳性的细胞,表明移植的细胞在体内可以存活;同时,移植组脊髓损伤部位存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抗体(neuron-specific endase,NSE)、胶质原性纤维酸性蛋白抗体(glial fibrillary-acidic protein,GFAP)染色阳性的细胞,表明移植的细胞可以分化为具有神经元或胶质细胞特征的细胞。结论:自体神经干细胞在损伤脊髓内可以存活并能分化为类神经组织细胞。  相似文献   

9.
成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 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6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取Wistar大鼠40只,4只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细胞移植组12只,磷酸盐缓冲液组12只,空白对照组12只。首先分离、培养及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后经5溴脱氧尿嘧啶标记,采用局部注射的方法移植于Wistar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区,移植后第7,14,28天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标记的移植细胞是否存活。并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示踪技术检测损伤区域的轴突是否再生。 结果:①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圆形,迅速贴壁,伸展,重新变为梭形或扁平型细胞。②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45呈阴性表达,CD90呈阳性表达。③成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由5溴脱氧尿嘧啶成功进行核标记,在采取局部注射的办法移植到损坏脊髓区域后可以检测到移植的细胞存活,光镜下5溴脱氧尿嘧啶标记的细胞呈棕黄色,以损伤区域为中心逐渐向头尾端迁移。④辣根过氧化物酶阳性反应物定位于神经元的胞浆,呈棕黄色颗粒,提示脊髓损伤处存在着轴浆运输以及轴突的再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后可存活于脊髓损伤区,并且促进轴突的再生。  相似文献   

10.
背景:神经干细胞体内可发育成终末神经细胞,替代受损组织,重建神经环路恢复功能。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动物实验性脑挫裂伤的治疗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与材料: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外科。18只Wistar(来源于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成年大鼠雌雄不拘。清洁级。干预: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单侧大脑半球致伤未移植;实验组:单侧致伤行细胞移植;双侧半球致伤组:一侧对照,对侧移植。主要观察指标:损伤区脑组织大体观察和该区脑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结果:移植组(侧)大脑半球肉眼观损伤区脑组织基本平坦,镜下见大量新生的细胞和血管,而变性或坏死细胞少见。实验组(侧)大脑局限性凹陷。组织坏死,镜下有细胞变性、坏死,区域性融合呈空泡状,缺乏细胞增生迹象。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实验性脑挫裂伤具有显著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1.
屠云  王琳 《现代护理》1997,3(6):4-5
脐血干细胞移植是将从孕期达32周以上,母体及新生儿均健康的胎盘中采集的脐血干细胞,接种于患者体内。移植过程中患者有可能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预处理到反应及骨髓空虚期的感染、出血等。整个移植过程中,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移植的成败。我科于1997年4月至今应用脐血于细胞移植治疗2例白血病患者均获得了成功。现将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9岁,49岁。其中1例为恶性淋巴瘤(T细胞型),1例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象均示缓解。2移植前的准备及护理2.1…  相似文献   

12.
骨髓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髓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进展陆道培骨髓移植(BMT)的实质是造血干细胞(干细胞)移植(SCT)。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并分化为成熟血细胞与免疫活性细胞的能力。但高度纯化的于细胞移植到体内后其增殖速度很慢。正在进行的研究是将各种纯化的细胞,包括骨髓基质细胞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体外菲立磁标记的骨髓基质细胞经单细胞悬液微移植后,观察其在恒河猴纹状体的存活、迁移、分化和整合状况,为细胞移植治疗疾病奠定基础。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5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全军神经医学研究所和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纳入健康恒河猴3只,分离恒河猴骨髓基质细胞,利用神经干细胞培养基、白血病抑止因子和碱性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进行细胞扩增并诱导成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再经体外菲立磁和活细胞荧光染料PK67标记后,采用微移植的方法,通过脑立体定位仪上用微玻璃针将干细胞分别植入脑纹状体内。细胞移植后1,4,8周应用核磁共振成像对脑内移植的细胞进行活体示踪,最后利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标记细胞在脑内的形态学情况。结果:①体外菲立磁标记结果:骨髓基质细胞经微移植后可在脑内纹状体区域存活,移植的干细胞可向周围的脑实质内迁移和整合,迁移细胞沿特定的纹状体结构分布,少量细胞可分化成神经元。②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发现脑内移植的标记细胞在磁共振上呈明显的低信号改变,未标记细胞侧脑组织无明显的低信号改变,与组织学切片结果基本相一致。结论: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可在脑内存活、迁移、分化和整合,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对脑内移植后的标记细胞进行初步的活体追踪。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人神经前体细胞多巴胺D2受体在体外和移植入脊髓后的表达。 方法:实验于2003-09/2005-01在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完成。培养人神经前体细胞系hNPC-TERT细胞,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放射性配基结合实验。选择健康成年雌性新西兰兔10只,随机分为移植hNPC-TERT细胞组和移植Hela细胞组,各5只。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hNPC-TERT多巴胺耽受体在体外和移植于兔正常脊髓后的表达。 结果:纳入动物1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体外培养hNPC-TERT细胞表达耽受体mRNA,而Hela细胞不表达D2受体mRNA。②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Raclopride与hNPC-TERT细胞D2受体结合的平衡解离常数为(1.52&;#177;0.16)nmol/L,最大结合位点为(80346&;#177;4306)个/细胞,D2受体在hNPC-TERT细胞的浓度为(13.34&;#177;0.34)pmol/L。③免疫荧光染色:D2受体在体外培养的hNPC-TERT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有D2受体蛋白表达,而Hela细胞无耽受体蛋白表达。D2受体在脊髓内移植hNPC-TERT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移植后2d,hNPC-TERT细胞移植组可见人特异核和D2受体双标阳性染色细胞,表明脊髓内移植的hNPC-TERT细胞表达耽受体,低倍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人特异核抗原染色分布,移植部位hNPC-TERT细胞(人特异核染色阳性细胞)未见明显迁移。Hela细胞移植组,人特异核抗原染色阳性细胞D2受体染色阴性,表明脊髓内移植的Hela细胞不表达D2受体。 结论:体外培养和脊髓内移植2d的hNPC-TERT表达队受体。D2受体是核素显像示踪脊髓内移植hNPC-TERT细胞可能的候选靶点,而放射性标记的Raclopride是可选择的示踪剂。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应用胸腺细胞和胸腺组织块移植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被认为是一种较有前途的研究课题。鉴于胸腺细胞和胸腺组织块移植不可能获得完整胸腺功能的效果,我院2001年6月~2002年6月共采用吻合血管的方法移植胎儿胸腺治疗晚期恶性肿瘤10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脊髓损伤是脊柱外科中严重的损伤,通过细胞移植方式来修复脊髓损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国内外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移植上,如许旺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嗅鞘细胞移植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等.这些细胞的移植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轴突髓鞘的再生,细胞的移植也从单一细胞移植发展到多种细胞联合移植,联合移植较单一细胞移植有更好的效果.另外,一些影响细胞正常生长的因素,如环境和分子反应过程也有可能为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脑室系统注入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观察其对神经功能损伤修复的影响及其在脑内的存活、迁移、分化情况。 方法:实验于2004-03/12在中国医科大学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①将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模型组(n=8),梗死半球移植组(n=7),健侧半球移植组(n=7)。②除假手术组外,其他3组大鼠采取longa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梗死后次日将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悬液(10μL,约1&;#215;10^5个细胞)注入梗死半球移植组和健侧半球移植组大鼠侧脑室,模型组注入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③通过神经功能评分观察大鼠脑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移植入脑的骨髓基质细胞的存活、迁移及分化情况。 结果:2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功能缺损评价:假手术组动物无神经功能缺损。移植前各组梗死后大鼠神经功能损害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移植2周后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但梗死半球移植组、健侧半球移植组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6.7l&;#177;0.49,6.86&;#177;0.38,8.63&;#177;0.52,P〈0.05)。②大鼠脑病理改变: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大脑中动脉梗死大鼠的缺血区脑组织稀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且间隙增大。假手术组则无此表现,表明大鼠脑梗死模型制作成功。③脑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可见来源于骨髓基质细胞的细胞(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暗棕色)在脑组织内存活,并且聚集于缺血梗死区域。在梗死半球移植组对侧半球脑组织内未发现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在健侧半球移植组仅在移植损伤道周围发现少量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应用免疫双标染色随机选取10个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区域计数发现大鼠脑梗死后14d约1.2%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同时表达神经元标志蛋白特异性烯醇化酶,约6%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同时表达神经胶质细胞标志蛋白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结论:经脑室移植的骨髓基质细胞对梗死后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不同脑脊液途径移植的骨髓基质细胞对神经功能缺损的修复无明显差异。经脑室系统途径移植的骨髓基质细胞可在脑组织内存活,血管下间隙为骨髓基质细胞在脑组织内迁移提供途径。脑损伤是骨髓基质细胞迁移、分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是研究的热点,但临床观察到的结果却不一致。分析其原因,①移植细胞成分不一,目前临床常用的是骨髓单个核细胞,其细胞成分不纯,可能是造成结果不一的原因。Rosenzweig将此描述为“混杂的细胞,迷惑的结果;②移植方式不一,经冠脉移植是目前公认的较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昌薇  毛晓波  曾秋棠  曹林生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5):167-169,F0003
背景:关于骨髓基质细胞心肌成形的研究。目前都集中在模拟自体细胞移植方面。而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心肌移植的研究,国内报道较少。目的:观察大鼠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到心肌梗死区后能否存活,并进一步增殖、分化,以及对宿主心脏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实验室。材料:1月龄Wistar大鼠10只。雌雄不拘。体质量100-120g,用于取材培养骨髓基质细胞。3月龄雌性Wistar大鼠80只。体质量200—250g,用于制造动物模型。方法:实验于2004-06/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实验室完成。①80只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45只大鼠制作模型成功。(2)4周后,取传两代非经诱导的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注射到大鼠心肌梗死区,为移植组(25只)。同时设置注射培养基的对照组(20只)。③移植4周后检测受体心脏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然后取标本,检测移植细胞存活、分化和组织的血管新生状况。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比较。②移植细胞的结局。③两组大鼠血管新生的改变。结果:细胞移植组13只,对照组11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移植组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左心室收缩压:(88.61&;#177;5.99),(76.93&;#177;4.75)mmHg,左心室舒张末压:(7.72&;#177;1.36),(12.77&;#177;2.76)mmHg,P均〈0.05;左心室收缩压最大变化速率:(2365.26&;#177;266.31),(2025.04&;#177;230.25)(mmHg/s),左心室舒张压最大变化速率:(2313.26&;#177;159.30),(2140.12&;#177;191.03)mmHg/s]。②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人心肌梗死区后能够度过急性炎症期而且不引起明显移植排斥反应;位于梗死区的移植细胞主要分化为成纤维细胞,部分位于心肌梗死区周围的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并促进了血管新生。⑧移植组心肌梗死区及其周围新生血管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后未能在梗死区形成心肌样细胞,但所形成的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了促进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关云谦  陈彪  刘平  邹春林  张愚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3):2506-2508,T002
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质粒转化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的效果,以及将转化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入正常大鼠纹状体后,GFP质粒作为细胞存活情况示踪剂的效果。方法:首先利用感受态大肠杆菌提取大量高纯度GFP质粒DNA,然后将GFP质粒与脂质体孵育形成的转化复合物和小鼠胚胎干细胞共同孵育,使GFP质粒转入胚胎干细胞;筛选表达GFP的胚胎干细胞。将筛选后表达GFP的ESC移植入活体大鼠纹状体内,移植21d后,观察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移植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GFP质粒转化以后的ES细胞团和单细胞都表达亮绿色的GFP,细胞打散计数证实大约60%的细胞携带GFP,移植21d后,大鼠脑内可见大量表达GFP的移植细胞。结论:脂质体可以将GFP质粒转入鼠的胚胎干细胞,携带有GFP的ES移植后21d,GFP可以作为示踪剂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状况。脂质体辅助的GFP质粒转化胚胎干细胞是移植示踪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