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防疤烧伤膏与京万红促进烫伤创面愈合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同柱  付小兵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0):3106-3106,I004
目的 比较防疤烧伤膏和京万红对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于小型猪背部制备小面积深Ⅱ°烫伤创面,并将创面分为防疤烧伤膏治疗、京万红治疗和空白对照3组。以创面面积及创面组织学检查评价各组治疗效果。结果 伤后11d防疤烽伤膏和京万红治疗组创面面积分别缩小到(0.06±0.10)cm^2,(0.03±0.03)cm^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都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0.71±0.23)cm^2,(P<0.01);伤后11d组织学检查见京万红治疗组创面均已被新生表皮覆盖,表皮生长略好于防疤烧伤膏组,而空白对照组仍残留部分创面。结论 防疤烧伤膏和京万红对烫伤创面愈合均有促进作用,且两者的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2.
背景:干细胞是动物和人的一种特殊功能的细胞,存在于多种组织之中,其大部分分化成各种特定组织器官,一部分保持干细胞状态,以备组织修复之用。有研究将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烧伤创面,用以诱导皮肤干细胞的增生和活化,以达到治疗烧伤的目的。目的:观察采用体外培养干细胞培养液滴注于豚鼠皮肤重度缺损局部对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情况的影响。设计:随机分组,空白对照实验。单位: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教研室。材料:成年健康豚鼠14只,体质量300~350g,雌雄不限。方法:实验于2003-03/09在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教研室实验室完成。取10豚鼠,经颈部放血处死,提取骨髓,经过培养制成单细胞悬液备用。将14只豚鼠制成两侧重度皮肤损伤模型。随机选取10只豚鼠,其中一侧滴加干细胞培养物(干细胞组),而另一侧滴加培养液(培养液组);剩余4只动物不做任何治疗,作为空白对照组。3d后,每两天用透明有机玻璃置创面上方,描画其形状,观察创面情况,并将其图形复制到透明玻璃纸上,在直角坐标纸上精确查出创面面积,计算创面愈合速度。主要观察指标:大体观察各组豚鼠创面愈合情况及平均愈合时间和速度。结果:14只豚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豚鼠创面愈合情况:3d时,干细胞组创面干燥,无明显渗出,在创面底部有一层膜状物质,与纱布粘贴比较牢固,敷料不易脱离;培养液组创面情况与干细胞组基本一致,但无膜状物质形成,敷料易脱离;空白对照组动物创面炎症明显。②各组豚鼠创面愈合时间:干细胞组明显少于培养液组和空白对照组[(12.45&;#177;2.18)d比(26.29&;#177;1.38)d和〉30d,P〈0.05]。③各组豚鼠创面愈合速度:干细胞组明显快于培养液组和空白对照组[(40.42&;#177;2.14)mm^2/d比(15.53&;#177;5.22)mm^2/d和(10.27&;#177;4.57)mm^2/d.P〈0.051。结论:利用同种异体动物干细胞培养物进行皮肤表面滴注修复其损伤创面,干细胞能够在创面上生长,并向皮肤细胞转化,促进创面皮肤修复,用于皮肤重度缺损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表皮干细胞联合脱细胞真皮构建人工皮肤促进创面愈合的可行性。方法(1)用胰蛋白酶和EDTA联合消化法分离表皮,用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分离、纯化人表皮干细胞,以含表皮生长因子、角质细胞无血清培养液等组成人表皮干细胞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测定克隆形成率。(2)将培养人表皮干细胞接种于制备的脱细胞真皮支架中,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皮肤,移植治疗兔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观察创面修复效果。(3)取新西兰白兔常规制作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随机分为4组:A、B、C组分别用含表皮干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含角质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和单纯脱细胞真皮移植于皮肤缺损创面;D组用创面空置为对照。观察创面修复情况、局部炎症反应,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结果体外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增殖稳定,克隆形成率明显高于角质细胞对照组(P〈0.05)。移植后A组创面愈合良好,局部炎症反应轻微,无出血、积脓、坏死,创面愈合时间较B、C、D组明显缩短(P〈0.05或P〈0.01)。结论以表皮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联合脱细胞真皮构建人工皮肤可用于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治疗。  相似文献   

4.
背景:13射线皮肤损伤创面难愈,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13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①选用SD雌性大鼠3只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细胞生长至第5代,DAPI标记细胞,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②选3月龄清洁级SD雌性大鼠47只,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应用直线加速器产生的β射线(45Gy)单次照射大鼠臀部皮肤40rnm×30mm,建立急性深Ⅱ度β射线皮肤损伤动物模型,创面出现后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注入大鼠创面皮下及真皮层;对照组13射线照射同治疗组,创面出现后注射安慰剂,用法同治疗组。正常组为正常大鼠。光镜下观察治疗后1,2,3,4周各组大鼠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31、CK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与结论: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加快(P〈0.05)。治疗组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悬液后1-4周CD31、CK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性细胞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促进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的愈合,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生肌液复合封闭负压引流对创面肉芽组织增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传统生肌中药促进创面愈合疗效独特,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是新兴的创面治疗方法。目的:从组织学角度观察生肌液和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相结合对实验动物创面愈合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5/10在河南省正骨研究院生物工程实验室完成。材料: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麻油纱布组、生肌液纱布组、封闭负压引流组、生肌液复合封闭负压引流组,每组20只。生肌液和麻油煎剂均由本院制剂室规范制备。方法:在每只大鼠背部制作2个皮肤切除伤创面模型。模型组等待创面自然愈合,麻油纱布组以两层麻油纱布敷于创面上,生肌液纱布组以两层生肌液纱布敷于创面上;封闭负压引流组给予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生肌液外用结合封闭负压引流组:给予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负压吸引间歇期从注药管注入生肌液。每组20只动物随机分4批各10个创面,第1,2,3个批次分别用于3,6,9天取材观察创面的愈合率和创面组织形态学变化。第4个批次观察创面愈合时间。主要观察指标:①创面的愈合率。②创面愈合时间。③创面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①各组创面第3天愈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d后封闭负压引流组及复合组愈合速度明显加快。第9天愈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复合组、封闭负压引流组、生肌液纱布组、麻油纱布组和模型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愈合时间由快到慢排序同上。②第3天封闭负压引流组毛细血管数略高于复合组(P〉0.05);第6天复合组毛细血管数高于封闭负压引流组(P〈0.05):第3天各组成纤维细胞数均维持在较低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6天复合组成纤维细胞数高于封闭负压引流组(P〈0.05)。结论:生肌液复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以更好地促进创面愈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创面愈合的早期能明显促进组织细胞增殖;生肌液在中后期可以延续组织细胞的增殖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常规局部治疗基础上采用表皮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效果。【方法】125例Wagner分级为2~3级的2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42例)局部清创+创面外喷生理盐水;B组(40例)在A组基础上+高压氧治疗;C组(43例)在B组基础上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外喷创面。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情况、肉芽组织成熟程度。疗程均4周。【结果】A组、B组及C组局部溃疡感染治愈率分别为69.05%、77.50%、93.62%.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足部溃疡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均优于A组、B组(P〈0.05)。【结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治疗能有效促进糖尿病足患者溃疡创面组织再生与修复,加速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联合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探讨其对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05/2005-03广西医科大学烧伤整形康复中心收治的29例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表法将29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联合用药组7例、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8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6例、生理盐水对照组8例。各组患者均在处理创面前将空腹血糖控制在11.1mmol/L以下,伴感染者经有效抗生素静脉滴注至感染完全控制,创面刮除病理性肉芽。联合用药组给予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1500IU/次,外喷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20AU/次;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单纯给予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1500IU/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给予外喷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20AU/次;生理盐水对照组仅用生理盐水擦拭创面。各组敷料包扎,隔天换药,于处理创面后第3,7,14天观察创面上皮葡行情况和肉芽组织成熟程度。结果:实验选用糖尿病足患者29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创面处理后不同时间各组创面愈合率的比较:创面处理后第3天各组基本相似(P〉0.05);创面处理后第7天,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组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均明显提高(P〈0.05);创面处理后14天,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均显著提高(21.67&;#177;1.53)%,(33.50&;#177;1.56)%,(28.77&;#177;1.50)%,(23.73&;#177;1.20)%(P〈0.01或0.05),以联合用药组升高最为明显。②创面处理后不同时间各组肉芽组织生长大体观察情况:各组于创面处理后第3,7天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均基本相似(P〉0.05)。创面处理后第14天,联合用药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明显优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对于糖尿病创面的治疗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刘云东  师艳霞  王大力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8):82-84,F0003
目的:观察脑缺血缺氧性模型大鼠脑红蛋白表达的变化及氯化血红素对其表达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6-0I/03在华北煤炭医学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15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即模型组、氯化血红素组、对照组,每组50只。①模型组:动物麻醉后切开颈前皮肤,游离双侧颈总动脉,同时阻断双侧颈总动脉血流。缺血过程中动物出现眼发白、呼吸加快、竖毛、癫痫、抽搐等并发症为模型成功。②氯化血红素组:除给予模型组同样的处理外,于造模前注射氯化血红素9次(30mol/kg.腹膜注射,3次/d)。③对照组:为假手术组,同样麻醉,剥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阻断血流。分别在血流阻断(对照组在手术后)后1,5,15,30.60min将大鼠麻醉下断头,迅速取大脑。每组每个时间点10只大鼠。各组大鼠分别行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蛋白印迹法,观察大鼠脑内脑红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大鼠实验过程中无死亡,15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大鼠脑红蛋白在缺血1min表达迅速增加达高峰,5min仍维持在高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缺血15min后迅速降低,以后又见缓慢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氯化血红素干预组缺血1min和5min脑红蛋白表达快速升高,但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缺血15min脑红蛋白仍维持在高水平,与模型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缺血30min和60min脑红蛋白已迅速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脑缺血缺氧性模型大鼠脑红蛋白呈规律性变化;氯化血红素可以刺激脑缺血缺氧性模型大鼠脑红蛋白表达增多。  相似文献   

9.
背景: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近年来一种新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但其治疗重症肌无力还处于初步阶段。目的:拟建立重症肌无力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大鼠模型,观察其临床症状、重复神经电刺激动作电位衰减率及血清乙酰胆碱受体Ab滴度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7/12在郑州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Wistar雌性大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组10只,佐剂对照组10只,干细胞移植组15只,模型对照组15只。方法: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佐剂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和环磷酰胺;干细胞移植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的方法制备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模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环磷酰胺预处理大鼠后经尾静脉回输;模型对照组仅给予等量的外周血,其余处理同干细胞移植组。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干细胞移植后各组大鼠的游泳时间及成活率;检测干细胞移植后第4,9周的重复神经电刺激动作电位衰减率及血清乙酰胆碱受体Ab滴度。结果:①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存活率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②模型对照组大鼠游泳时间明显短于正常组和佐剂对照组(P〈0.05),干细胞移植后第9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游泳时间明显比第4周延长(P〈0.05)。③干细胞移植后第4周,干细胞移植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的肌电波幅递减幅度高于正常组和佐剂对照组(P〈0.05)。④模型对照组大鼠的血清乙酰胆碱受体Ab滴度高于正常组(P〈0.05),干细胞移植后第9周干细胞移植组的血清乙酰胆碱受体Ab滴度低于第4周(P〈0.05)。结论:实验成功制备出了重症肌无力干细胞移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背景:表皮干细胞作为皮肤组织的特异性干细胞,具有强大增殖及多向分化潜能,与创面修复紧密相关.近期研究表明糖尿病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表皮干细胞数量减少、活性降低是导致其创面难愈的重要原因.目的:观察表皮干细胞在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及鉴定SD大鼠表皮干细胞,并以BrdU标记.建立糖尿病SD大鼠创面模型,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表皮干细胞组创面移植羊膜负载BrdU标记的表皮干细胞;羊膜组创面移植羊膜;空白对照组创面未给予干预. 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苏木精-伊红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创面愈合组织中BrdU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阳性细胞积分吸光度平均值.结果与结论:表皮干细胞组治疗后7d创面缩小明显,治疗后14 d创面基本愈合,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羊膜组、空白对照组 (P < 0.01).表皮干细胞组创面及新生表皮中可见BrdU阳性细胞,而另两组皮肤创面组织中始终未见BrdU阳性细胞.各组创面组织中可见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表达,但表皮干细胞组的阳性细胞积分吸光度平均值与羊膜组、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结果证实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表皮干细胞与创缘表皮移行、创面的上皮化有直接关联,可有效促进其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1.
背景创面愈合是个复杂而有序的生物学过程,近期研究表明慢性刨面愈合延迟往往与一些特定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表达失调有关.目的研究活化的MMP(active matrlx metelloproteinase,a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在糖尿病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烧伤研究所完成.对象为SPF级Sprague-Dawley大鼠72只,体质量250 g左右,雌雄不限,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为模型,将伤后0,1,3,7,21 d的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块培养24 h.主要观察指标组织培养上清液中aMMP-2和TIMP-2的含量.结果伤后糖尿病和正常鼠皮肤组织释放的aMMP-2和TIMP-2逐渐升高,糖尿病组未损伤组织释放的aMMP-2明显高于正常组(t=3.214,P<0.05),伤后21 d TIMP-2明显低于正常组(t=2.427,P<0.05);正常组aMMP-2/TIMP-2比值基本稳定于一定的水平,而糖尿病组aMMP-2/TIMP-2比值逐渐下降,自伤后7 d起,显著低于0时相点(t=10 019,P<0.01).结论糖尿病者在创伤前后皮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平衡均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拟化管生肌膏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的效果。方法将5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术后用自拟化管生肌膏换药,对照组术后用生肌玉红膏换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渗液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7、14、21 d,治疗组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4、21 d,治疗组的创面分泌物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1 d,治疗组的创面分泌物pH高于对照组,肉芽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化管生肌膏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有加速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局部疼痛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背景:牙齿缺失后,牙槽骨内成骨与破骨的动态平衡被打破,牙槽嵴呈现出不可逆转的骨吸收,其后果是大量的牙槽骨丢失;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及牙齿的生长发育和创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观察原核表达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对增强牙槽嵴的新骨形成、预防牙槽嵴吸收的作用。设计:对照实验。单位:济南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材料:实验于2003-06/2004-12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完成,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8只,雌雄不限,体质量平均2kg。方法:采用大白兔建立动物拔牙创模型,将大白兔分别拔除左、右下门牙,将骨形态发生蛋白7复合载体2块40μg植入右下门牙(为实验组),仅含磷酸盐缓冲液的空载体2块40μg植入左下门牙(为对照组),术后2,4,8及12周处死动物,取标本进行扫描电镜分析、钙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主要观察指标:①扫描电镜分析结果。②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钙含量。结果:①电镜照片结果:实验组的骨创愈合比对照组提前4~6周。②碱性磷酸酶活性: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周:(38.191±5.384),(19.821±2.084)μkat/g;4周:(160.815±9.669),(126.709±1.634)μkat/g;8周:(378.892±13.086),(225.212±1.884)μkat/g,P<0.01]。③钙含量: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周:(5.592±0.110),(0.913±0.064)mg/g;4周:(8.654±0.177),(1.702±0.071)mg/g;8周:(25.326±0.287),(5.980±0.145)mg/g,P<0.01]。结论:原核表达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具有良好的增高牙槽嵴、促进拔牙创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复方中药促进家兔皮肤创伤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复方创伤药对创伤伤口的治疗作用,比较中药和西药对皮肤创伤的疗效作用,寻求经济便捷而又有效的创伤愈合药,探讨其初步机制。方法:通过查找比较各种中药的药理及应用,以野菊花20g,蒲公英30g,黄柏30g,三七30g,地榆30g,配成一副中药(实验组),建立家兔创伤模型,以伤口愈合面积、愈合率、结痂和病理切片作为指标,与目前常用药磺胺嘧啶银霜(对照组)对照,观察该药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结果:实验组与空白组(涂以碘酒)比较,实验组能明显提高家兔的伤口愈合率(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伤口愈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空白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能促进表皮形成,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加速胶原纤维增生形成瘢痕。结论:该复方中药在创伤愈合中有显著的作用,能促进伤口血管重建,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加速胶原纤维的增生形成瘢痕,防止伤口感染。  相似文献   

15.
背景:大量的体内和体外实验已证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不同组织和细胞具有广泛作用,可加快创面愈合进程.目的:观察基因枪转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效果和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完全随机设计,观察实验,于2007-12/2008-10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全军烧伤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SD清洁级大鼠,体质量200-250 g,雌雄不拘.方法:将天然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重组优化,以pCI-neo为载体构建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高效真核表达载体pCI-neo-bFGF,并转染人胚肾细胞293T细胞,转染后以dot blot和western blot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利用基因枪技术对SD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模型进行转基因,以转染pCI-neo-bFGF为实验组,以转染空载体pCI-neo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在转基因后24 h,48 h,96 h,7d,10d和14d测定创面组织羟脯氨酸和胶原酶Ⅰ水平,评价创面愈合情况.结果:重组构建的pCI-neo-bFGF经转染人胚肾细胞293T细胞,dot blot和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显示,构建的pCI-neo-bFGF表达载体可表达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荧光显微镜下合成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天然基因表达;基因枪转基因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3.00±1.31)d,对照组为(14.75±1.28)d,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羟脯氨酸及胶原酶Ⅰ水平均于基因枪转染后48h即伤后第5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一定水平后维持,实验组各时间点羟脯氨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转基因后48 h和96 h胶原酶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因枪转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可以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增加创面愈合期间组织羟脯氪酸和胶原酶Ⅰ水平,加快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进程.  相似文献   

16.
背景:研究表明承载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具有明确的疗效.可明显增加骨密度、骨重量、骨强度和刚性,能改变雌激素水平低下状态.目的:观察承载丸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骨细胞中细胞黏附分子基因的影响,以明确该药对坏死股骨头内血管恢复正常血运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分组对照观察,于2006-03/08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药理实验室及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所属博奥芯片公司实验室完成.材料:6月龄雄性SD大鼠6只,体质量(280±20)g.承载丸主要成分:有当归,杜仲,黄芪,枸杞子,鹿角霜,肉苁蓉、地鳖虫,水蛭、丹参,续断等22味中药.由北京市勃然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方法:6只SD大鼠采用内毒素和甲基强地松龙制做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模型组和承载组,每组各3只.承载组大鼠自第1次注射甲基强地松龙后,灌服承载丸药液1.5g/kg,1次/d,共灌服6周.6周后取股骨头提取总RNA,进行基因谱测试.主要观察指标:基因谱测试结果中的细胞黏附分子基因作用路径分析.结果:3只模型大鼠使用承载丸后,与模型大鼠相比较,出现1.5倍以上改变的基因,分别为633个(下调506个,上调127个)、883个(下调640个,上调243个)、593个(下调408个,上调185个).使用MAS软件归类分析后,共有相关作用路径79个,涉及297个基因.其中细胞黏附分子路径有8个下调基因.结论:大鼠服用承载丸后,使上述基因下调,恢复了大鼠巨噬细胞及靶细胞的识别功能,恢复了上皮细胞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的正常生存条件,细胞黏附分子作用路径持正常水平,这是坏死股骨头内血管恢复正常血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背景:肝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细胞突起生长,在无血清条件下支持皮层神经元的存活,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新发现的神经营养因子。目的:采用半固体培养基系统培养脊髓组织块,原位观察脊髓组织块神经突起再生及肝细胞生长因子对组织块神经突起再生的作用。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研究室。材料:实验于2004-08/2005-05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研究室和基础医学研究所神经生物学研究室完成。选用40只Wistar胚胎大鼠,孕期14-16d,由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提供。鼠尾胶原取自成年250±50g雄性Wistar大鼠。方法:①用自备的鼠尾胶原制作半固体培养基系统,无菌条件下快速分离出孕期14-16d胚鼠的脊髓,剪成0.5-1.0mm3的小块,置于半固体培养基中作为原代培养,组织块生长5d时,将发出的神经突起在距离脊髓组织块约200mm处离断,并在离断远端将约2mm2大小的鼠尾胶去除,用2mL鼠尾胶原重新铺缺损区,待新铺鼠尾胶原固化后加液体培养基作为二代培养,在离断后0,1,6,12和24h,通过显微镜原位连续观察神经突起再生。②将突起离断后的培养基改为含0.5%的N3条件培养基,以加入10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作为实验组,加入含0.5%N3的无血清的DMEM培养基作为对照组,用每个组织块再生突起最长的3根突起长度均值代表这个组织块神经再生情况,每组分别观察12个组织块,24h后观察计算两组神经再生突起长度,比较两组神经突起再生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原位神经突起再生情况。②对照组与实验组神经突起再生状况比较。结果:①原位神经突起再生情况:刚离断时在离断部位两侧神经突起开始崩解,持续时间约1-2h,在离断近端延伸的距离约20mm。此后近端神经突起逐渐变得增粗、肿胀,神经突起停止崩解并开始向外延伸,神经再生开始,而且再生速度在划伤12h后明显加快。再生的神经纤维较划伤前的纤维分支增多。②对照组与实验组神经突起再生情况:实验组神经再生突起长度明显大于对照组[(375±96)mm,(200±75)mm,(P<0.05)]。结论:①建立了一种原位观察神经组织块突起再生的方法,此方法简单、经济。②肝细胞生长因子体外能促进脊髓组织块神经突起再生。  相似文献   

18.
水母雪莲细胞培养物调血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鉴于野生水母雪莲濒临灭绝,军事医学科学院建立了一种人工培养水母雪莲的方法。目的:探讨水母雪莲细胞培养物对高脂大鼠的调血脂作用。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单位:由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和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合作。材料:实验于2003-03/06在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实验动物由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雄性SD大鼠64只,体质量200~220g,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干预:正常对照组仅喂基础饲料,高脂模型组喂高脂饲料,高剂量组喂高脂饲料的同时饲以水母雪莲细胞培养物500mg/Kg,低剂量组喂高脂饲料的同时饲以水母雪莲细胞培养物50mg/Kg。给药1次/d,3周后采血,测定血脂水平及肝肾功能。主要观察指标:各组间血脂水平差异及肝肾功能变化。结果:高剂量组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高脂模型组犤(2.66±0.51)mmol/L,(3.23±0.57)mmol/L,P=0.030;(1.59±0.77)mmol/L,(2.48±0.83)mmol/L,P=0.023;(1.68±0.31)mmol/L,(2.07±0.43)mmol/L,P=0.032犦。高剂量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高脂模型组犤(0.98±0.29)mmol/L,(0.66±0.37)mmol/L,P=0.045犦。各组间肝肾功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水母雪莲细胞培养物对  相似文献   

19.
二苯乙烯苷对东莨菪碱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中药何首乌能够提高小鼠学习记忆和抗脑缺血能力,而二苯乙烯苷是何首乌的主要有效成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与延缓衰老等脑保护作用.目的观察由东莨菪碱所致学习记忆障碍的小鼠给予二苯乙烯苷后,其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理研究室.材料实验于2000-02/05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物研究中心完成.选取雄性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二苯乙烯苷0.03g/kg组、二苯乙烯苷0.1g/kg组.二苯乙烯苷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理室从中药何首乌中提取的有效成分,阳性对照药为吡拉西坦,Morris水迷宫和避暗反射箱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制.方法实验前5d开始给药,正常组及模型组分别给予自来水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0.7 g/(kg·d),二苯乙烯苷0.03 g/kg组给予二苯乙烯苷0.03 g/(kg·d),二苯乙烯苷0.1 g/kg组给予二苯乙烯苷0.1g/(kg·d),连续5 d.第6天各组灌胃给药30 min后开始造模(正常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东莨菪碱1 mg/kg),20 min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和避暗测试.Morris水迷宫造模注射剂量为1 mg/kg,避暗测试造模注射剂量为10 mg/kg.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小鼠在Morris水迷宫中的搜索距离和时间.②各组小鼠在避暗实验中的潜伏期和电击次数.结果实验纳入50只小鼠,49只进入结果分析,模型组腹腔注射东莨菪碱时因腹腔出血死亡1只.①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二苯乙烯苷0.1 g/kg组小鼠搜索时间及搜索距离较模型组均显著缩短[(77.814±46.492),(99.319±38.104)s;(1370.914±917.40),(1 808.77±869.36)cm;P均<0.05].②避暗反应测试结果二苯乙烯苷0.03 g/kg与0.1g/kg组小鼠的电击次数较模型组均明显减少[(0.00±0.00),(0.00±0.00),(0.8571±2.267)次,P<0.01],且潜伏期有延长的趋势[(300±0.00),(300±0.00),(269.71±80.128)S].结论对东莨菪碱所致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小鼠,给予二苯乙烯苷后可缩短其在Morris水迷宫中的搜索时间和搜索距离,减少避暗的错误次数,对学习记忆障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天然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具有与雌激素类似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且副作用明显低于雌激素,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目的探讨补充外源性17β-雌二醇及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对去卵巢大鼠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并对二者的药物作用进行比较分析. 设计观察对比实验.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和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病理生理学系. 材料实验于2003-07/09在首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完成.选择36只12周龄健康雌性Wistar大鼠,体质量(250±10)g,清洁级,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对照组、去卵巢组、去卵巢+17β-雌二醇组及去卵巢+α-玉米赤霉醇组各9只. 方法假手术对照组开腹而不摘除卵巢.去卵巢组在无菌条件下摘除双侧卵巢复制去卵巢动物模型.去卵巢+17β-雌二醇组和去卵巢+α-玉米赤霉醇组分别在去卵巢14 d后肌注17β-雌二醇(1 mg/kg)和α-玉米赤霉醇(1mg/kg),3 d注射1次,共35 d.实验结束后大鼠经颈总动脉采血,分离血浆备用.用凝固法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组织因子水平.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测定均采用发色底物法.同时分离子宫,计算子宫质量与体质量的比值. 主要观察指标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浆组织因子水平、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②子宫质量/体质量的比值. 结果3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凝血酶原时间变化去卵巢组显著短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补充17β-雌二醇和补充α-玉米赤霉醇后长于去卵巢组(P<0.05~0.01).②纤维蛋白原和组织因子水平变化去卵巢组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0.01);补充17β-雌二醇和补充α-玉米赤霉醇后低于去卵巢组(P<0.05~0.01).③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变化去卵巢组显著低于假手术对照组[(0.33±0.33)μkat/L,(4.00±1.50)μkat/L,(q=9.43,P<0.01)].补充17β-雌二醇和补充α-玉米赤霉醇后[(1.83±0.67)μkat/L,(1.17±0.83)μkat/L]显著高于去卵巢组(q=13.30,P<0.01;q=5.00,P<0.05).④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变化去卵巢组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2.33±0.67)μkat/L,(1.17±0.33)μkat/L,(q=10.5,P<0.01)].⑤子宫质量/体质量比值去卵巢+α-玉米赤霉醇组明显低于去卵巢+17β-雌二醇组[0.66,1.96,(q=14.67,P<0.01)]. 结论补充外源性17β-雌二醇或α-玉米赤霉醇后,均可使去卵巢大鼠重新建立起凝血-纤溶的动态平衡,表明α-玉米赤霉醇具有同17β-雌二醇相似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且其致子宫增生的副作用明显小于17β-雌二醇,是一种有一定应用前景的雌激素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