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疗效及重要性。方法对我院所收治的104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83例患者有Ⅰ~Ⅲ级的恢复,有效率达79.8%。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效果满意,应该根据骨折类型和脊髓损伤程度确定不同的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对3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对收治的3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观察3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关节功能评分、治愈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3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手术治疗后治愈率为76.00%(23/30),关节功能评分为(84.16±3.28)分,生活质量评分为(82.10±3.55)分,患者满意度为83.00%(25/30)。结论针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日后的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诊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抛硬币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前路减压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运动评分、触觉评分、伤椎高度、Cobb's角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路减压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优于后路减压治疗,能有效促进术后运动评分、触觉评分改善及伤椎高度、Cobb's角恢复,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云南省巧家县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取前路减压治疗,对照组采取后路减压治疗,患者出院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2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治疗前后触觉评分、椎体运动评分、Cobb’s角和伤椎高度。结果研究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多/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触觉评分、运动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obb’s角和伤椎高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椎体高度恢复与解除脊髓受压效果显著,后路减压手术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优于前路减压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鲁克氏(Luque)手术是一种脊柱的内固定方法,具有矫正畸形的作用,现已在脊柱外科领域得到广泛使用,但是随着此项手术的不断开展和普及,并发各种脊髓损伤的报道也屡见不鲜.我科自1993年1月~1995年6月共收治1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采用改良的Luque棒作内固定治疗,即固定节段由多个椎板(4~6个)减少到2个椎板,经平均一年半的随访,未发现l例并发脊髓损伤,手术后复查X线片,复位固定效果良好,病人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管重建在脊髓肿瘤显微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脊髓肿瘤加切除骨再植26例,其中神经鞘瘤14例,脊膜瘤10例,蛛网膜囊肿2例,并随访3~18个月观察效果.结果:本组均行半椎板入路脊髓肿瘤切除椎板再植术.其中切除1个半椎板再植5例,2个半椎板再植18例,3个半椎板再植3例.患者术后2周即可下床活动,随访期内无椎管狭窄和脊柱畸形.结论:本术式创伤小,韧带破坏少,切下的椎板再植后基本恢复椎管解剖结构,有利于脊柱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半椎板入路脊髓肿瘤切除后椎板再植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重建在脊髓肿瘤显微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脊髓肿瘤加切除骨再植26例,其中神经鞘瘤14例,脊膜瘤10例,蛛网膜囊肿2例,并随访3~18个月观察效果.结果:本组均行半椎板入路脊髓肿瘤切除椎板再植术.其中切除1个半椎板再植5例,2个半椎板再植18例,3个半椎板再植3例.患者术后2周即可下床活动,随访期内无椎管狭窄和脊柱畸形.结论:本术式创伤小,韧带破坏少,切下的椎板再植后基本恢复椎管解剖结构,有利于脊柱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药实践》2017,(8):589-591
目的:探讨和分析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术后配合高压氧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12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甲组患者加用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Barthel评分情况。结果:甲组有效率为98.21%,乙组为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6,P=0.028)。甲组患者Barthel评分优良率为94.64%,乙组为80.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4,P=0.022)。结论: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术后配合高压氧治疗效果确切,患者治疗有效率较高,患者生活能力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合并胸部损伤的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于台山市中医院收治的30例脊柱骨折合并胸部损伤的患者纳入研究,讨论其危险因素及恢复情况。结果该疾病与骨密度、性别和骨折病史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随访,部分患者已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对脊柱骨折合并胸部损伤应早期诊断,及时改善微循环,预防脊髓继发性损伤,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出本院骨科84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按照围术期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为优质组与常规组,均为42例,优质组实行优质护理干预,常规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其效果。结果优质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 <0.05);优质组的护理满意度(97.6%)高于常规组(85.7%),差异显著(P <0.05)。结论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督脉电针联合高压氧疗法(HBO)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05 ~ 2020-05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6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入院后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术后行HBO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补肾活血汤+督脉电针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脊髓神经功能[国际脊髓损伤神经评分标准(ASIA)]及血清指标[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ASI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ASIA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NGF、BDNF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督脉电针联合HBO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减轻术后疼痛,改善脊髓神经功能,促进脊髓神经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83年以来采用椎板切除、脊髓减压术的同期进行骨水泥脊柱固定术。治疗因脊柱外伤、骨病合并截瘫患者8例,疗效比较满意,报告于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7例,女1例。年龄26~35岁7例,26岁1例。一、损伤及病变部位:脊柱损伤合并截瘫7例,其中完全截瘫5例,不全截瘫2例。骨肿瘤合并完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应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术后随访5个月~3年,平均18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均满意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椎体高度大部分恢复.术后神经功能均有1~2级不同程度的恢复.未出现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以大白兔作为实验动物,进行钛合金颅骨板为支撑物加自体骨植骨的脊柱椎板重建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白兔为模型,分别行显露L1、L2棘突、椎板后缝合切口(A组);显露L1、L2棘突、椎板,切除棘突、椎板后缝合切口(B组);显露L1、L2棘突、椎板,切除棘突、椎板,进行"Ω"形钛合金颅骨板覆盖后缝合切口(C组);显露L1、L2棘突、椎板,切除棘突、椎板,进行"Ω"形钛合金颅骨板覆盖加自体骨植骨的脊柱椎板重建后缝合切口(D组)。于术后12周、20周分别摄手术部位X线正侧位片,观察D组骨质愈合情况,钛合金颅骨板位置及椎管成形情况并测量各组椎板切除区椎体间角度位移及椎体间位移距离,对比观察各组脊柱稳定性情况。同时宰杀动物,对实验部位行组织学评估。结果所有伤口均一期愈合。12周、20周影像学及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D组移植自体骨与钛合金颅骨板融合成片,形成椎板样结构,移植自体骨与临近椎板相接处骨质融合。D组与A组脊柱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高于B组及C组(P〈0.05)。结论应用钛合金颅骨板为支撑物加自体骨植骨的脊柱椎板重建,可以有效的进行脊柱后路融合,保护了腰椎的稳定性。在临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胸腰椎骨折常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突入椎管内的骨块对脊髓神经的压迫,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恢复脊柱生理弯曲,解除椎管内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是胸腰椎骨折治疗的关键。我科自1993年5月~1999年5月,采用经后路椎板切除、RF系统内固定、L型叩打器击打椎管前方骨块的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1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85年~1987年应用鲁格氏棒固定治疗15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病人,并进行了随访,取得满意效果,总恢复率为66.67%。男13例,女2例;年龄:18~50岁,以青壮年最多。受累椎体18个,其中胸腰段12例,合并脱位Ⅰ°9例、Ⅱ°3例。屈曲型1l例,粉碎型3例,爆炸型1例。不完全性截瘫7例,完全性截瘫8例。手术方法:以骨折部位为中心作一背部正中切口,暴露骨折处及其上下各3~4个棘突和椎板,在伤椎椎板切除减压和脊髓探查,去除椎管内压迫脊髓的小骨片、血块及椎间盘组织。如脱位借助哈氏脊柱撑开器复位,在伤椎的上三下二棘突两侧根部外侧0.5cm 的椎板上,由外向内倾斜打孔穿入钢丝,将置好的鲁格氏棒捆扎固定。作者认为鲁格氏棒内固定后,由于每一节椎体通过钢丝与棒的作用,形成一个矫正力,其合力可有效地防止脊柱畸形的再发生。在矢状面上可阻止脊柱屈曲畸形,有利于压缩椎体愈合。额状面上可阻止椎体的旋转和侧方移位。因而应用鲁格氏棒固定,能有效地恢复椎管的管径,它符合脊柱生物力学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连续性护理方式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干预组采用家庭访视、电话随访和护理门诊随访的方式施以连续性护理;对照组无特殊处置,干预12个月后,以功能独立性量表、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ASIA标准)及并发症调查表评价出院12个月后2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神经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的功能独立性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AISA感觉评分及运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便秘、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压疮及肌萎缩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护理方式明显提升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的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对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梁代萍 《贵州医药》2012,36(11):1054-1056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创伤,占全身骨折的5%~6%[1],其中胸腰段脊柱骨折最常见.患者多为年轻人,多因车祸、高处坠落或者重物砸伤所致,因此必须加强治疗、护理和康复指导.现将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35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35例,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33岁.其中颈椎骨折脱位并颈脊髓损伤4例,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31例,Frankel A 2例,Frankel B 2例,Frankel C 13例,Frankel D 18例.  相似文献   

19.
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传统手术方法为单纯行椎板切除减压,但椎板切除减压同时行后外侧椎间融合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提高.椎板切除减压同时行后外侧椎间融合虽有9例(36%)残留假关节,但临床结果仍为优或良。最近,有些医生提议手术治疗合并椎管狭窄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时再加用脊柱内固定。理论上,内固定具有提高融合率,缩短康复时间,提高疗效的优点。但临床上对内固定应用的指征仍然意见不一。为此,笔者对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与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两种方法的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疗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脊柱压缩骨折伴发截瘫的手术治疗,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有的专家认为所有病员都应进行椎板减压;Guttman则认为椎板减压有害无益。Karulas等提出外伤性截瘫脊髓真正受压者约占10%。不少学者对此类病员一律进行椎板减压,否则就忐忑不安,看来并非完全合理。当前愈来愈多专家认为脊髓受压主要来自于腹侧椎体后缘的压迫,椎板减压不但效果欠佳,且影响脊椎稳定性(1)自84年七月以来我们先后对三例已作过椎板减压手术截瘫不能恢复的晚期脊髓损伤病员进行了椎体后缘截骨,并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