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凝剂对网织红细胞检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探讨抗凝剂对网织红细胞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用显微镜法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网织红细胞计数平均值(未经抗凝血)为(9.21±4.02)‰,网织红细胞计数平均值(抗凝血)为(10.22±3.99)‰,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验结果提示标本使用抗凝剂与否对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不同抗凝剂对网织红细胞检测结果的影响及抗凝血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可行性。方法运用试管法行煌焦油蓝染色15min后,镜下计数网织红细胞。结果枸橼酸钠抗凝血组网织红细胞计数(9.86±3.57)‰与未加抗凝剂组(10.09±3.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肝素抗凝剂组网织红细胞计数(7.52±3.0)‰明显低于未加抗凝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枸橼酸钠抗凝血可以用于网织红细胞计数,肝素抗凝血不适合用于网织红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Coulter HMX血细胞分析仪法(下称仪器法)测定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对仪器法与显微镜目测法(下称手工法)计数网织红细胞进行比较,对仪器法测定网织红细胞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用仪器法对500例健康成人做了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用仪器法和手工法分别对157例标本进行计数,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种方法做比较.[结果]仪器法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正常参考范围是0.660%~2.604%.两种方法经比较后,r=0.96,相关性好.t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仪器法与手工法测定网织红细胞结果相符,并且仪器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精密度高、检测速度快等特点,是常规实验室测定网织红细胞理想可靠的方法;网织红细胞计数参考值的建立,为网织红细胞各项检测参数在临床应用方面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152例健康儿童静脉血网织红细胞6项参数参考范围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丽  朴美花  孙广杰 《吉林医学》2007,28(13):1469-1470
目的:确定网织红细胞6项参数的参考范围。方法:利用RAM-1全自动网织红细胞分析仪检测152名健康儿童的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L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MFR%)、高光强度网织红细胞(HFR%)、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RMI)。结果:男性RET#为(45.64±14.92)×109/L,女性RET#为(44.94±15.87)×109/L,男性RET%为(1.21±0.52);女性RET%(1.18±0.48),RMI为(11.3±5.075);LFR%为(89.99±3.98);MFR%为(9.05±3.46);HFR%为(1.15±0.78)。结论:网织红细胞6项参数参考范围因性别、仪器等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异,各实验室应根据具体情况建立自己的参考范围。儿童RET#男、女无显著性差异。网织红细胞分群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迈瑞BC-6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与手工法计数结果的差异性。方法:收集临床需要检测的网织红细胞的血标本270份,分别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手工法分别进行检验,对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采用迈瑞BC-6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与手工法计数结果相关性很好(r=0.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迈瑞BC-6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网织红细胞很理想,适合临床大批量标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保存条件对血液病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测定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不同容器保存的血液标本网织红细胞计数和"分群"的变化。结果 2~8℃保存标本,网织红细胞计数值72 h内无明显变化,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48 h后逐渐降低;室温保存标本,网织红细胞计数值48 h后逐渐降低,增生性贫血患者IRF 48 h后逐渐降低,白血病患者IRF 24 h后逐渐降低。两种EDTA-K2抗凝管采集的血液标本网织红细胞各参数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标本保存的温度及时间对血液病患者网织红细胞计数及IRF均存在影响;两种采血容器对网织红细胞各参数测定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赵晋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261-2262
目的观察比较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对我院2009年8月—2011年8月进行血常规检测的220例受检者,分别采集末梢血、静脉血标本,对其检测数据进行观察并对比。结果对末梢血和静脉血标本进行血常规八项检测,其中,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等5项差异有显著性(P<0.01),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血常规检测时,使用静脉血样本更具有优势,能够保证血常规检测的重复性和准确性,从而为临床提供更科学、更可靠的数据,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与末梢血的差异.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6年5月的220例健康体检与接收血常规检查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静脉血组(110例)与末梢血组(110例)分别采集静脉血、末梢血进行检验,并在室温下对静脉血不同时间点的血常规检测结果 进行对比.结果末梢血组与静脉血组的中间细胞水平分别为(6.8±1.28)%,(6.7±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组的白细胞(6.30±0.81)×109/L、红细胞(4.31±0.65)×1012/L、血红蛋白(13.25±0.99)g/L均比静脉血高(P<0.05);末梢血组的血小板(167.81±24.22)×109/L比静脉血组低(P<0.05);与0 h相比,1、3 h内全部指标检测结果的对比(P>0.05);与0 h相比,6 h血小板水平明显下降,中间细胞值显著提高(P<0.05),其他指标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末梢血相比,静脉血样本在血常规检验中优势较显著,可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重复检测,由于人体血常规检测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在3h内对样本检测,可使检测结果的误差尽可能消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7月行健康体检的50例志愿者,分别采集其静脉血与末梢血行血小板计数测定,同时依次采用手工法与仪器法完成检测,再将不同时间测定血小板计数值进行比较,总结上述3种不同情况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评估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50例健康志愿者的静脉血标本血小板计数测定结果为(164.87±5.68)×10~9/L,末梢血标本测定结果为(162.19±5.14)×109/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工法与仪器法在采集即刻及静置8 h的血小板计数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仪器法检验中静置10 min、1 h、2 h与4 h的血小板计数测定结果同采集即刻与静置8 h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验血小板计数时需严密关注采集部位与标本放置时间等因素,经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异常时,可酌情考虑手工计数法的应用,以避免血小板计数测定误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两种网织红细胞计数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手工法与仪器法检测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准确性。方法采用SysmexXE-21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以及手工法分别对350例健康人(65岁以下)进行网织红细胞测定。结果仪器法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为1.30±0.41,手工法网织红细胞百分比1.22±0.77(P<0.01)。仪器法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为66.55±23.12,手工法网织红细胞绝对值54.93±34.44(P<0.01)。结论仪器法测定网织红细胞与手工法测定网织红细胞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仪器法测定网织红细胞的精密度高于手工法,应建立仪器法测定网织红细胞参考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应用静脉血、末梢血两种不同部位的采血方式对结果数据的影响情况。方法纳入本中心2007-2016年期间接受血常规检查标本相关数据资料为分析对象,从中随机选取600例并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将其分为A组与B组,各组分别有300例,其采血方式分别对应为静脉血采集、末梢血采集。通过对两组血常规检测标本相关数据对比分析后归纳静脉血、末梢血采血方式对血常规检验的影响。结果对比两组标本以下血常规检测指标: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VH)以及红细胞压积(Hct),提示其RBC、Hct、Hb、WBC以及PLT等指标数据存在明显差异,组间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处理,表示P0.05;MVH指标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时,可将静脉血收集方式作为主要检测标本来源方式,相对而言可极大程度地降低误差,有利于了解患者身体情况以及治疗方案调整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7月行健康体检的50例志愿者,分别采集其静脉血与末梢血行血小板计数测定,同时依次采用手工法与仪器法完成检测,再将不同时间测定血小板计数值进行比较,总结上述3种不同情况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评估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50例健康志愿者的静脉血标本血小板计数测定结果为(164.87±5.68)×109/L,末梢血标本测定结果为(162.19±5.14)×109/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工法与仪器法在采集即刻及静置8h的血小板计数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仪器法检验中静置10 min、1h、2h与4h的血小板计数测定结果同采集即刻与静置8h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验血小板计数时需严密关注采集部位与标本放置时间等因素,经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异常时,可酌情考虑手工计数法的应用,以避免血小板计数测定误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李建萍 《中外医疗》2011,30(25):62-62
目的同时对静脉血和末梢血麻疹Ig-G抗体进行检测,观察2种不同标本来源麻疹抗体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酶联免疫法静脉血与末梢血平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 395份末梢血检出麻疹Ig-G阳性率为80%,静脉血阳性率为78%,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2种不同标本对检测结果无影响,建议在人群普查、免疫效果监测时可考虑采用末梢血代替静脉血。  相似文献   

14.
两种计数网织红细胞方法准确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XE2100血细胞分析仪与镜检法计数网织红细胞的准确性.方法:取病人样本采用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即仪器分析法和显微镜法即人工镜检法分别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仪器法与镜检法差异显著(P<0.001).结论:仪器分析法较人工镜检法对网织红细胞的计数更准确,更快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300例,根据不同采血方式将其分为观察中和对照组各150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静脉血采集,对照组患者进行末梢血采集。对两组患者的血常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及血红蛋白(Hb)等检查项目的差异。结果:末梢血中WBC、RBC、HCT、PLT、Hb的检测结果均低于静脉血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末梢血的稳定性低于静脉血和动脉血;其他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采血方法将对血常规的检测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建议临床应用静脉血采集来进行血常规检测,使检测结果更为客观准确,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应用静脉血、末梢血两种采血方式对结果数据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6-2017年期间接受血常规检查标本相关数据资料为分析对象,从中选取100例并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将其分为A组与B组,其采血方式分别对应为静脉血采集、末梢血采集。通过对两组血常规检测标本相关数据对比分析后归纳静脉血、末梢血采血方式对血常规检验的影响。结果对比两组标本以下血常规检测指标: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VH)以及红细胞压积(Hct),提示其RBC、Hct、Hb、WBC以及PLT等指标数据存在明显差异,组间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处理,表示(P0.05);MVH指标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时,可将静脉血收集方式作为主要检测标本来源方式,相对而言可极大程度降低误差,有利于了解患者身体情况以及治疗方案调整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陆奎英  黄国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3):1722-1723
目的:探讨血小板直方图的作用。方法:根据424例血标本仪器检测结果中血小板直方图、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不同,分为正常体积血小板分布组、大血小板组、血小板聚集组和小红细胞干扰组,分别进行仪器法和手工法计数。结果:正常体积血小板分布组两法计数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血小板组和血小板聚集组的血小板计数两法计数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仪器法结果偏低,而小红细胞干扰组血小板计数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仪器法结果偏高.结论:大血小板、血小板聚集、小红细胞及标本抗凝不充分等都可对血小板直方图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腾红梅  田冀新 《吉林医学》2011,(29):6188-6189
目的:针对实验室常规检测网织红细胞煌焦油蓝活体染色法计数网织红细胞,操作费时比较繁琐,且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多,重复性较差,力求找到一种更加准确的检测方法。方法:对手工法和仪器法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仪器法操作方便,而且结果重复性好。结论:手工法测定网织红细胞可以直观细胞形态而且无需昂贵的仪器,但其重复性较差,有其使用的局限性;而仪器法操作方便,结果准确性高,重复性好,适合临床大批量标本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确定XE-2100 血液分析仪测定新生儿网织红细胞的参考值。方法: 以XE-2100 血液分析仪
测定146 例( 男72 例,女74 例) 出生3 ~ 7 d 的新生儿的网织红细胞的百分率( RET%) 、网织红细胞的绝对数
( RET#) 、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 IRF) 及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 LFR%) ,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
( MFR%) 、高光强度网织红细胞( HFR%) 通过统计学方法计算,确定其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 RET%: 男性
为3. 12±0. 46,女性为3. 08±0. 47,男女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P>0. 05) ; 合并后RET% 为3. 19±0. 47。RET#:
男性为147. 3±13. 6,女性为155. 8 ±14. 1,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5) 。IRF: 男性为21. 55 ±2. 09,女性
为23. 59±2. 26。LFR%: 男性为76. 49 ±2. 81; 女性为73. 64 ±2. 42。MFR% 男性为20. 05 ±1. 79,女性为18. 59
±2. 06; HFR%男性为3. 75±0. 09,女性为3. 98±0. 16. 结论: XE-2100 血液分析仪测新生儿网织红细胞参考值范
围与文献报道有所差异,新生儿RET#男、女无显著性差异。网织红细胞分群与性别无关。各实验室应根据自己
实验室仪器,确定本实验室的参考值范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中,采集静脉血与末梢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33例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按采血方式的不同随机分成末梢血组(67例)与静脉血组(66例),采集患者对应位置的血液,采用全自动血检仪进行检验,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结果血检验结果显示,末梢组在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各项指标上均比静脉组低,在白细胞计数(WBC)上末梢血组比静脉组高,差异均显著(P0.05);在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上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相比之下静脉血采血可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