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评价关节微波辐射器照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联合使用自行研制的手、足、膝关节专用微波辐射器照射治疗RA患者32例,30min/d,15d为1个疗程。对比治疗前后观察休息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问卷、平均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平均握力(手捏血压计球囊测压法kPa)、血沉(魏氏法)、C-反应蛋白,等7项指标的变化。总有效率为84.4%,7项指标除血沉、C-反应蛋白外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此方法简便,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膝关节微波辐射器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用膝关节微波辐射器进行微波热疗。1次/d,20min/次,连续治疗10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的膝关节活动痛、关节压痛度、15m行走时间、日常活动能力及患综合评估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显改善,总有效率72%。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结论:膝关节微波辐射器可以显改善骨性关节炎患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膝关节微波辐射器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用膝关节微波辐射器进行微波热疗。1次/d,20min/次,连续治疗10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膝关节活动痛、关节压痛度、15m行走时间、日常活动能力及患者综合评估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总有效率72%。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结论膝关节微波辐射器可以显著改善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众多,^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利用微量元素锝的价态变化中电子得失而刺激镇痛消炎作用的产生,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新药。目的:观察^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的中医科。对象:2000—03/2001—12新桥医院被确诊的住院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5例,纳入者66例,晨僵至少1h、3个或3个以上关节受累、对称性关节炎、有类风湿结节、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增快、X射线表现,具备以上4项或以上,并至少持续6周。男23例,女43例.年龄18~62岁,平均42.23岁。病程2月~12年,最短者,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静脉滴注、^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加口服安慰剂,对照组用静脉滴注,安慰剂加口服奈普生,12d为一疗程。观察两者的晨僵改善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及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及总有效率,以此进行疗效评价。主要观察指标:^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对风湿病患者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血沉、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指标变化的影响,药物的副反应,并与奈普生的效果相比较。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66例进入结果分析。①试验组在缩短晨僵时间(70.39&;#177;40.32)min、减少关节压痛数(3.27&;#177;2.21)个及肿胀数(3.20&;#177;2.38)个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35.82&;#177;24.65)min.(3.12&;#177;2.08)个,(2.02&;#177;1.25)个],(P&;lt;0.01—0.05)。②试验组治疗前后血沉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基本相似、试验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基本相似,试验组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基本相似。③试验组的有效率85%(28/33)明显高于对照组64%(21/33)(χ^2=4.89,P&;lt;0.05)。结论:^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时,可改善患者的关节肿胀和压痛症状以及晨僵时间,其治疗作用优于奈普生对照组,而对血沉、C-反应蛋白及类风湿因子的影响同奈普生相似。  相似文献   

5.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白细胞流变特性异常是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目的:分析关节置换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8,10、C-反应蛋白表达特点及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检测68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8,10及C-反应蛋白浓度,并以超声检测确定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与结论:血栓形成组关节置换后1,3d白细胞介素6,8,10、C-反应蛋白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无血栓组(P<0.05),说明炎症因子参与了血栓形成,及时监测上述指标变化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组置换后1,3d白细胞介素6,8,10、C-反应蛋白质量浓度明显高于置换前1d(P<0.05),置换后5d上述指标基本接近置换前水平(P>0.05)。说明关节置换后血液由高凝状态逐渐降低的过程,尤其是置换后3d是抗炎抗凝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众多,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利用微量元素锝的价态变化中电子得失而刺激镇痛消炎作用的产生,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新药.目的观察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的中医科.对象2000-03/2001-12新桥医院被确诊的住院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5例,纳入者66例,晨僵至少1 h、3个或3个以上关节受累、对称性关节炎、有类风湿结节、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增快、X射线表现,具备以上4项或以上,并至少持续6周.男23例,女43例,年龄18~62岁,平均42.23岁.病程2月~12年,最短者,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静脉滴注、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加口服安慰剂,对照组用静脉滴注,安慰剂加口服奈普生,12 d为一疗程.观察两者的晨僵改善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及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及总有效率,以此进行疗效评价.主要观察指标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对风湿病患者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血沉、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指标变化的影响,药物的副反应,并与奈普生的效果相比较.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66例进入结果分析.①试验组在缩短晨僵时间(70.39±40.32)min、减少关节压痛数(3.27±2.21)个及肿胀数(3.20±2.38)个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35.82±24.65)min,(3.12±2.08)个,(2.02±1.25)个],(P<0.01~0.05).②试验组治疗前后血沉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基本相似、试验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基本相似,试验组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基本相似.③试验组的有效率85%(28/33)明显高于对照组64%(21/33)(x=4.89,P<0.05).结论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时,可改善患者的关节肿胀和压痛症状以及晨僵时间,其治疗作用优于奈普生对照组,而对血沉、C-反应蛋白及类风湿因子的影响同奈普生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环孢素治疗重症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环孢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关节功能分级C反应蛋白、血沉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功能分级、C反应蛋白、血沉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孢素治疗重症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治疗性血浆置换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血浆置换法治疗17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比较置换前后患者血尿酸(UA)、C-反应性蛋白(CRP)、血沉(ESR)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17例患者经血浆置换后血尿酸、C-反应蛋白、血沉明显降低(P〈0.01);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关节红、肿、热、痛症状消失。结论血浆置换结合药物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小分子活性多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对其临床效果及血小板、血沉、C反应蛋白的影响进行观察。方法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应用小分子活性多肽(冻干粉针剂)60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1次/d,10d为1个疗程,平均15d。同时随机选对照组20例,两组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常规治疗组采用红花注射液2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1次/d,10d为1个疗程,平均15d。同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结果经过15d治疗,治疗组在关节肿胀数,关节疼痛数,关节压痛数,关节晨僵时间,较常规组要好,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同时在治疗前后查血小板.血沉、C反应蛋白均有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小分子活性多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使用生物制剂的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6例使用生物制剂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实验组46例,对照组采用生物制剂治疗和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同样使用生物制剂的基础上增加以功能锻炼为核心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治疗前及治疗后15 d用毕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量表(BASF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别评估患者关节功能状态和睡眠质量,并记录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如疼痛、脊柱活动度及炎症因子血沉及C反应蛋白。结果实验组BASFI分、PSQI总分均小于对照组,疼痛指数、脊柱活动度指标及炎症指标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关节功能、疼痛程度、脊柱活动度、反映病情的炎症指标和睡眠质量有显著作用,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并增加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研究中医药治疗克罗恩病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12例克罗恩病肛瘘。观察治疗前后的简化CD活动指数,生物学相关指标,出院30周的随访。结果:治疗后简化CD活动指数,C反应蛋白,血沉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白蛋白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30周的随访,瘘管愈合时间24~125d,平均(56.00±34.60)d,复发肛周脓肿3例(25%)。结论:中医药治疗克罗恩病肛瘘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刘幸华 《浙江临床医学》2006,8(12):1302-1302
血沉(ESR)是全身或局部急性感染的非特异性、有临床价值的实验室急性时相反应检测方法。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是反映机体感染的敏感指标。为比较两在新生儿感染中的应用价值,作对89例新生儿感染患儿治疗前后CRP、ESR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极外侧椎间融合(direct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DLIF)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脊椎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应用DLIF治疗脊椎感染性疾病的患者34例,应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系统(ODI),血沉及C反应蛋白监测炎性指标,评估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4.9个月。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ODI评分,血沉值、C-反应蛋白值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极外侧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脊椎感染性疾病技术操作简便、安全、微创,是治疗脊柱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必净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沉、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230例,按照随机数值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1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均应用甲泼尼龙40 mg治疗;治疗组加用50 ml血必净注射液+100 ml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2次/d。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析两组患者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肺活量(VC)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等指标,评估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及血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4.8%)高于对照组(85.2%)(P0.05);治疗后两组FEV1、VC与FVC等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肺功能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沉与CRP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治疗第5、10天,治疗组血沉及CRP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可显著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沉、CRP水平,缓解支气管痉挛症状,有效减少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云克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入云克组和对照组,云克组采用云克+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压痛关节数、压痛指数、肿胀关节数、肿胀指数、晨僵、握力、休息痛、医生评分、患者评分及血沉、C反应蛋白的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项疗效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lt;0.05);经治疗4周后云克组各项疗效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lt;0.05);经治疗12周后云克组压痛指数、肿胀指数、晨僵、握力、休息痛、患者评分及血沉、C反应蛋白(CRP)各疗效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lt;0.05),而压痛关节、肿胀关节、肿胀指数、医生评分各疗效指标改善并不优于对照组(P&;gt;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x^2=0.034,P=0.854)。结论:云克+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以及降糖治疗对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方法:①选择2003-02/06江苏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48例做为糖尿病组,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标准。男22例,女26例,年龄(50±7)岁,体质量指数(25.64±2.92)kg/m2,均对治疗方案及检测指标知情同意。给予口服降糖药物复方二甲双胍治疗(0.25~0.5)g,3次/d,治疗3个月控制血糖,采用光学发光法及酶联免疫反应方法分别测定血糖控制前后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②选择同期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门诊体检健康人30例为正常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51±7)岁,体质量指数(25.06±3.10)kg/m2,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均对检测指标知情同意。两组观察对象的年龄、性别构成以及身体质量指数及血压、血脂等具有可比性。③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呈正偏态分布,以中位数及四分位区间表示,对各观察值取对数后进行比较分析。④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48例,正常健康对照者30例,全部血样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糖尿病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9.89±5.71),(6.22±4.19)m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50±1.40)mg/L,(P<0.01)。②糖尿病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水平分别为(13.33±4.08),(7.93±3.26)n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3.63±2.12)ng/L,(P<0.01)。③经降糖药物治疗控制血糖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①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的异常变化。②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有效降低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云克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入云克组和对照组,云克组采用云克+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压痛关节数、压痛指数、肿胀关节数、肿胀指数、晨僵、握力、休息痛、医生评分、患者评分及血沉、C反应蛋白的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项疗效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经治疗4周后云克组各项疗效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12周后云克组压痛指数、肿胀指数、晨僵、握力、休息痛、患者评分及血沉、C反应蛋白(CRP)各疗效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而压痛关节、肿胀关节、肿胀指数、医生评分各疗效指标改善并不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χ2=0.034,P=0.854)。结论:云克+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背景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关节肿痛的治疗一直是风湿病研究领域的重点问题,临床上迫待需要一种疗效和安全性好的治疗药物.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一经用于风湿病治疗,其疗效和安全性即得到普遍关注.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前后对照研究.目的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改善RA患者关节功能障碍的特征.单位一所大学医院风湿免疫科病房.对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科2000-03/2002-03收治的活动期RA住院患者67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制订的RA诊断标准.年龄29~71岁,病程9~78月,其中男11例,女56例.全部病例均排除严重心、肝、肾等功能不全者,活动性胃肠病变者,血液及内分泌系统疾病者,过敏体质,以及孕期或哺乳期妇女.方法67例RA患者经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对其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握力,晨僵时间,休息痛和血沉,C反应蛋白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疗程结束后进行综合评定,按症状和体征改善程度30%以上且ESR和CRP有所下降记为有效.同时观察记录副反应出现情况,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7例经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后,RA病情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休息痛和血沉,C反应蛋白等各项临床指标改善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该药物临床总有效率81%,副反应发生率小且轻微.结论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可以改善RA患者的关节功能障碍,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54例强直性脊柱炎为研究对象,观察了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以及同时指导病人关节功能锻炼等联合治疗3个月后,晨僵、关节肿胀、关节压痛、Schober试验、血沉、r-球蛋白、c-反应蛋白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沉值极显著降低,r-球蛋白、c-反应蛋白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明显降低,Schober试验值明显增加;对晨僵、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各指标有效率分别为:83.33%±7.82%、75.67%±6.41%、79.17%±7.04%;总有效率为88.89%,疗效满意。结论:联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是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背景:评价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活动性和症状程度传统上一直使用类风湿因子参数,但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常出现类风湿因子的数值变化与患者临床改善情况不相符.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横断面调查,于2006-09/2007-09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完成.参试者:选择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男11例,女65例,平均年龄(44±13)岁,均符合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方法:对患者的关节功能、X射线分期、休息痛、晨僵、压痛关节数、压痛关节指数、肿胀关节数、肿胀关节指数、日常生活能力、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评估.应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类风湿因子分别与这些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其中对于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对于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主要观察指标:类风湿因子分别与上述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类风湿因子与年龄、病程、关节功能、X射线分期、休息痛、晨僵、压痛关节数、压痛关节指数、肿胀关节数、肿胀关节指数、日常生活能力、血沉、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之间的相关系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类风湿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和症状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