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蝇类可携带多种病原微生物[1],是肠道传染病的重要媒介昆虫。为确保居民身体健康,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笔者于2011年对马鞍山市蝇类密度进行了监测。1材料与方法1.1监测地点选择花山区、雨山区和金家庄区作为马鞍山市蝇类监测点,每月在监测点随机选择农贸市场1处、绿化带1块、居民区1个和餐饮店外环境2处开展监测,各个监测点相对固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监测河北省不同地区蟑螂种群构成、密度及其季节消长。方法粘捕法。结果共捕获各种蟑螂2科2属4种,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其构成比为91.32%,6~8月处于活动相对高峰期。结论餐饮、宾馆和居民区是河北省城市蟑螂防治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掌握厦门市2009—2012年蟑螂的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为蟑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蟑纸法,从2009—2012年对全市5种环境类型中的蟑螂进行连续监测,登记粘捕到的蟑螂种类、雌雄成虫和若虫数,同时记录回收的粘蟑纸总数和粘蟑纸数,计算蟑螂密度和侵害率。结果 4年共捕获德国小蠊、美洲大蠊、澳洲大蠊3种计12 413只,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总数的97.00%;全市蟑螂密度为2.16只/张,宾馆、餐饮、农贸市场、医院和居民区密度分别为3.76只/张、2.87只/张、2.72只/张、0.44只/张、0.29只/张;一年四季活动,5—11月密度均较高。结论应充分利用季节和气候变化规律对蟑螂消长的影响,结合环境治理开展蟑螂密度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蟑螂群落特征分布情况及抗药性变化趋势。方法采用粘捕方法调查蟑螂分布,使用药膜法测定抗药性。结果南京市蟑螂主要有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德国小蠊是绝对优势种,2014年构成比达98.4%;餐饮和农贸市场是蟑螂的主要孳生生境;蟑螂密度季节消长呈单峰或双峰走势,最高峰为2012年7月,密度为4.733只/张。蟑螂密度和侵害率年际分布均呈先上升后略有回落趋势,高峰均在2014年,蟑螂密度和侵害率分别为2.213只/张和32.454%;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吡虫啉、乙酰甲胺磷、毒死蜱和残杀威抗性倍数为12.16、12.46、19.47、4.22、5.48和1.04。结论近年来,蟑螂危害严重,德国小蠊为绝对优势种,孳生高峰在夏秋季,几乎全年活动;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吡虫啉产生高度抗性,对残杀威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泰安市蟑螂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蟑螂防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泰安市城区农贸市场1处、餐饮2处、宾馆1处、医院1处,居民区1处作为监测点,采用粘捕法进行蟑螂密度监测。结果 2010-2012年泰安市城区共捕获蟑螂3种计12 054只,平均蟑螂密度为1.67只/张,德国小蠊占83.52%为主要优势种群;不同生境蟑螂密度为农贸市场餐饮医院宾馆居民区;蟑螂密度消长呈单峰型曲线,7月出现高峰。结论基本掌握了泰安市城区蟑螂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建议采取以环境整治为主,药物灭杀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重点在高峰前期集中灭蟑、防蟑。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攀枝花市城区2005~2007年蟑螂的种群构成、密度和季节消长,为开展蟑螂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调查,将捕获蟑螂带回实验室进行分类鉴定。结果3年共调查捕获蟑螂成虫和若虫1803只,经鉴定隶属2科2属3种,有德国小蠊、美洲大蠊、黑胸大蠊,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捕获蟑螂总数的91.07%;蟑螂总密度为0.46只/张,总的侵害率为20.64%;以餐饮行业蟑螂密度和侵害率为最高,分别占0.59只/张和26.38%;季节消长有明显的季节性,以8月为活动高峰。结论基本掌握了攀枝花市城区蟑螂的种群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徐州市蟑螂密度和抗药性水平,为蟑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密度调查用粘捕法,抗药性测试用药膜法。结果 各类环境共捕获蟑螂4 863只,均为德国小蠊,平均侵害率为14.03%,密度为2.25只/张。侵害率餐饮最高,为21.11%,密度农贸市场(超市)最高,为3.48只/张8,月密度和侵害率达到高峰;德国小蠊对残杀威、乙酰甲胺磷、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系数分别为0.76、0.60和2.73。结论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活动高峰在夏季,宾馆、农贸市场密度较高,应加强蟑螂监测和防治工作;高效氯氰菊酯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江夏区2007-2009年蟑螂的种群变化和季节消长,为开展蟑螂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粘捕法.结果 3年共捕获德国小蠊和黑胸大蠊2种计3050只,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总数的93.5%;蟑螂全年活动,4-10月密度均较高,密度最高峰期在6-8月.结论 基本摸清全区不同生境蟑螂的种群构成和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蟑螂种群变化及季节消长情况,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2007年采用粘捕法分别在居民住宅、饮食店和宾馆进行捕捉,分类鉴定。结果温州市区蟑螂密度较高,2007年达到1.40只/(盒·夜),主要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占97.12%,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少量分布,饮食店蟑螂侵害最为严重。蟑螂全年均有分布,4—10月为密度高峰期。结论温州蟑螂尤其是德国小蠊侵害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西安市蟑螂的种群构成、生境分布、季节消长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粘捕法。结果 共捕获蟑螂135只,德国小蠊130只,其余5只为褐斑大蠊。蟑螂平均密度为0.032只/张,平均粘捕率为1.51%。农贸市场和餐饮行业中蟑螂密度和粘捕率均较高;不同季节蟑螂密度和粘捕率分布呈单峰曲线,且峰值均在9月。城区年平均蟑螂密度低于郊区。结论 农贸市场和餐饮行业仍是蟑螂侵害较高的场所,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2.
五城市蟑螂密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1986年6月至1988年12月,在上海、漳州、成都、沈阳和武汉市,调查了各监测点的居民户、饮食店和宾馆、饭店的蝉螂种群组成、结构比例和密度消长动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马鞍山蚊虫构成及季节消长规律,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和牲畜棚环境采用诱蚊灯法进行调查,对捕获蚊虫进行种类鉴定,计算蚊虫构成比、密度,分析季节消长规律。结果 蚊密度为2.66只/h,三带喙库蚊和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67.52%、19.74%。蚊密度最高的生境是牲畜棚(7.16只/h),其次是公园(1.30只/h)和农户(1.04只/h)。6-10月为高峰期,蚊虫密度与月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1,P<0.01)。结论 根据蚊虫的季节消长特点,在牲畜棚、公园和农户等重点场所加强消除孳生地和药物杀灭相结合的综合防蚊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本地区蟑螂的密度、种群分布、季节消长,为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从2006—2008年对遵义市汇川区、红花岗区开展了蟑螂密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兰州市蟑螂种群密度及侵害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兰州市蟑螂侵害和密度季节消长,为蟑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粘捕法进行调查。结果在各类环境共捕获蟑螂9 840只,均为德国小蠊,平均侵害率为23.50%,密度为4.62只/张。侵害率宾馆(60.67%)>居民区(26.94%)>餐饮(19.03%)>农贸市场(13.60%)>医院(1.67%);密度宾馆(11.63只/张)>居民区(5.07只/张)>农贸市场(4.07只/张)>餐饮(3.46只/张)>医院(0.05只/张);6~11月密度达6.23~8.99只/张。结论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活动高峰在夏秋季,宾馆、居民区和餐饮单位密度较高,应加强蟑螂监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鼠类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不同生境鼠密度情况,为制定鼠类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农村自然村、城镇居民区2种类型监测点各1个,餐饮业2个,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监测。结果 2010-2012年共捕获鼠类42只,平均鼠密度为0.20%,小家鼠(52.38%)与褐家鼠(47.62%)为城市优势种,不同生境鼠密度居民区﹥餐饮业﹥自然村;全年有两个密度高峰期即4月(0.39%)和6月(0.5%),5月、7-10月一直维持低密度,平均鼠密度与月平均气温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67,P<0.01)。结论基本掌握了马鞍山市鼠种群构成及消长规律,建议根据鼠类栖息习性及季节消长特点,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明明 《现代预防医学》2016,(19):3476-3478
目的 了解泰安市蟑螂密度及其季节消长情况,掌握优势种群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状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城区农贸市场1处、餐饮2处、宾馆1处、医院1处,居民区1处作为监测点,蟑螂密度监测采用粘捕法,抗药性试验采用药膜接触法。结果 全年共捕获蟑螂3 120只,平均密度为1.30只/张,优势种群是德国小蠊。从全年的季节消长曲线来看,蟑螂密度季节消长有两个高峰,在7月份形成密度最高峰(2.18只/张),9月份又出现密度小高峰(1.94只/张)。不同生境蟑螂密度不同,农贸市场(2.5只/张)>医院(1.9只/张)>居民区(1.35只/张)>餐饮(0.98只/张)>宾馆(0.73只/张)。不同生境蟑螂密度季节消长曲线有所不同。抗药性监测结果显示,实验室德国小蠊敏感品系(S)对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溴氰菊酯和残杀威的KT50分别为3.95、7.33、5.02和10.99min。而现场品系(R)对上述杀虫剂的抗性系数分别是敏感品系的1.54、8.71、1.40和0.84倍。结论 德国小蠊是泰安市重点防控对象,农贸市场和医院是重点防治场所。建议采取环境治理为主,在密度高峰期(6-9月份)采取菊酯类杀虫剂进行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辽宁省蟑螂种群构成和侵害情况,为科学制定蟑螂防控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2018—2020年在辽宁省14个市采用粘捕法,选择居民、宾馆、餐饮、超市、医院、农贸市场等6类场所为监测点。结果 共捕获蟑螂20 047只,密度为0.52只/张,侵害率为7.73%,优势种群为德国小蠊,占捕获总数的98.05%。不同生境蟑螂监测密度、侵害率相差较大,农贸市场和超市远高于其他生境。全省各监测点蟑螂密度以鞍山、营口和铁岭相对较高,丹东、锦州和阜新蟑螂密度相对较低;蟑螂侵害率以葫芦岛最高,大连和丹东蟑螂侵害率相对较低。蟑螂密度季节消长变化趋势2018年呈双峰曲线,2019年和2020年呈单峰曲线;蟑螂侵害率季节消长变化趋势2018年呈单峰曲线,2019年和2020年呈双峰曲线,蟑螂密度和侵害率的最高峰均分布在7—9月。结论 初步掌握了辽宁省蟑螂种群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  相似文献   

19.
<正>蟑螂是旅客列车上的主要病媒生物之一。近年来,蟑螂惊扰旅客的事情时有发生,影响了铁路客运服务的质量和声誉,旅客列车蟑螂危害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为掌握辖区旅客列车蟑螂密度情况,以便研究制定相应的防制措施,使防制工作更加科学、合理,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我们将2009年济南客运段担乘的图定旅客列车(动车组除外)蟑螂密度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自贡市2011-2012年成蚊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情况,为蚊虫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诱蚊灯法,用Excel2003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 2年捕获蚊虫共20 069只,属1科2亚科4属5种,致倦库蚊3 059只(15.24%),三带喙库蚊14 021只(69.86%),白纹伊蚊和中华按蚊分别占0.05%(11只)和2.87%(575只),骚扰阿蚊2 403只(11.97%),城市和农村蚊虫构成一致。2011-2012年城区年均蚊密度分别为0.27、0.22只/灯/h,农村年均蚊密度分别为13.39、11.99只/灯/h。2011、2012年密度高峰分别在5、6月。结论三带喙库蚊为全市优势种,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无明显变化,5~10月可有针对性地开展蚊虫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