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容易导致呼吸衰竭的因素及防治.方法 选取手术治疗的317例食管癌患者,对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年龄、吸,烟指数、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前肺功能状况、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肺内感染发生时间及手术吻合部位等因素均与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呈正相关;23例患者全部救治成功.结论 高龄、长期吸烟、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后早期肺内感染、术前肺功能差、术后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及行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均是术后易发生呼吸衰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结肠代食管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行结肠代食管术患者中,食管良性狭窄12例,Barrett食管6例,食管胃窦部以及食管贲门双原发癌各1例,食管癌66例,其中残胃食管癌8例,均施行结肠代食管术,采用顺蠕动吻合,其中以结肠中动脉作供血管4例,以结肠左动脉作供血管82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3.5~4.5h,平均4.0 h.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1例,喉返神经麻痹所致顽固性肺部感染1例,结肠吻合口瘘1例.58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访52例,3年生存率33%(17/52),8例行食管癌姑息性分流术患者术后生存1.0~1.5年,余6例失访.结论 结肠代食管术可行且效果满意,在部分食管良性病变以及不能应用胃代食管时行结肠代食管术能解决实际问题,在熟练的手术技巧保证下,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食管癌开胸术前后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收集60例食管癌患者开胸术前后的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除2例因术后严重吻合口瘘放弃治疗外,8例呼吸道并发症,2例食管狭窄,其余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均在2~3w内出院.结论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护理对手术的配合以及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胃排空障碍(胃瘫)的高危因素和治疗。方法将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胃瘫的30例患者设为胃瘫组,与同期随机选取的食管癌术后未发生胃瘫的60例患者进行比较,对上述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龄、术前伴有糖尿病、颈部吻合和术时>3h是并发胃瘫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高龄、术前伴有糖尿病、颈部吻合和手术时间长是食管癌术后发生胃瘫的高危因素。对于机械性胃瘫需及时手术治疗,而功能性胃瘫经非手术治疗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应用改良Ivor-Lewis术(右胸、上腹两切口)治疗胸中、上段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采用改良Ivor-Lewis术治疗26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切缘阳性发生.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0.8%,2/265),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1个月出现吻合口狭窄9例(3.4%,9/265),经胃镜扩张后进食情况明显改善,术后胃排空障碍3例(1.1%,3/265),经保守治疗3~5周后恢复.术后随访196例,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4%(138/196)、51.5%(101/196)和40.8%(80/196).结论 改良Ivor-Lewis术具有良好的胸腹腔显露.具有切除率高、手术操作方便、吻合可靠、对呼吸功能影响小等优点,是治疗胸中、上段食管癌较为理想的术式.完善的术前检查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导致食管、责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原因,从中找出预防的办法,减少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3年12月718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病例。结果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4.0%(29/718),狭窄程度:轻度(0.5-1.0cm)15例;中度(0.2-0.5cm)11例;重度(0.2cm以下)3例。结论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及改进吻合技术能有效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用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01-2009-08食管癌84例患者手术实施直线切割缝合器胃小弯侧切除,用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重点探讨该术式在防止并发症方面的优势.结果 本组无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及胃漏发生,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以直线切割缝合器制作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治疗食管癌可有效预防或减少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胸胃漏、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对患者肺功能影响小,远期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颈部吻合食管癌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感染预测模型,为预防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5月医院行颈部吻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71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因素。结果 146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0.53%;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术前0.5~2h未使用抗菌药物、术后0~3d血清白蛋白<30g/L、术后0~3d血清前白蛋白<20g/L是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以上结果进一步建立预测模型,经评估预测价值较高(AUC=0.8993)。结论本研究筛选了颈部吻合食管癌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了手术部位感染预测模型,为实现手术部位精准感控提供依据及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avary-Gilliard扩张器扩张和电化学治疗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Savary-Gil-liard扩张器扩张44例.电化学治疗41例,对并发症、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综合评定.结果 2组并发症、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能消除梗阻症状,效果满意.结论 两种方法 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治疗均有效,应根据病人的狭窄部位、长度和身体条件具体选择.  相似文献   

10.
右胸膜顶食管胃吻合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中,右侧开胸胸内胃食管胸膜顶吻合术式,与传统的左侧开胸胸内胃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式比较,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食管癌根治术病例,其中行右胸胸膜顶吻合术共109例,行左胸主动脉弓上吻合术103例。术后均进行24 h pH值监测和胃食管钡餐造影检查,比较2组病人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病人术后吻合口并发症(返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右胸胸膜顶吻合的病人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较经左胸弓上吻合的病人明显减少。结论食管中下段癌病人采用经右胸胸膜顶吻合术式较左胸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式更能减少术后吻合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食管支架治疗食管良恶性狭窄4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期食管癌使62%的病人失去手术机会。采用金属支架置入术机械性地解除食管狭窄,能大大改善病人进食情况,提高生存质量,现将我们治疗的40例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30岁~76岁,平均55岁。良性吻合口狭窄1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食管癌外科手术疗效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3358例,并对术后近期死亡的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食管癌术后近期病死率为2.8%(94/3358),高龄、术前伴发病对术后近期病死率有显著影响(P<0.05).胸内吻合口瘘、术后心肺并发症对术后近期病死率有显著影响(P<0.05).手术方式、脾脏切除对术后近期病死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胸内吻合口瘘、术后心肺并发症、高龄、术前伴发病是导致食管癌术后近期死亡的高危因素,有目的 地控制以上因素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术后近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Ⅲ型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的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6例Ⅲ型食管闭锁临床资料,对食管闭锁的诊治、术后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的影响因素及诊断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46例患儿中11例发生吻合口漏,获得随访的28例患儿中7例有吻合口狭窄.结论 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与食管盲端间距离及吻合口血供相关,经非手术治疗多可自愈;而吻合口狭窄则与吻合口漏密切相关,其治疗应在出现吞咽困难后再行气囊扩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13年7月—2015年12月确诊并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的229例食管癌患者分为有吻合口瘘组24例和无吻合口瘘组205例,分析两组临床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釆用Logistic回归,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前放和(或)化疗(OR=4.762,9 5%CI为1.253~9.236)、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OR=1.592,95%CI为1.301~8.826)、病变位置(OR=2.339,95%CI为1.240~7.832)、吻合途径(OR=3.787,95%CI为2.041~5.169)、术后并发肺部感染(OR=1.447,95%CI为1.024~6.752)是颈部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放和(或)化疗、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病变位置、吻合途径、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与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明显相关;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术中经食管床路径上提管状胃,并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可能降低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胸中下段食管癌应尽可能选择胸内吻合,以减少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患者吻合口狭窄与进食状况之间的关系,为指导术后患者进食方式提供科学依据,预防术后吻合口狭窄或减轻狭窄的程度。方法选择118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分别在术后30、60、90、180d时,对进食的种类、时间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程度进行随访。结果术后长期进流食组的狭窄发生率最高,半流食组次之,普食组最低。狭窄程度以流食组最严重,半流食组较严重,普食组最轻。结论术后坚持早进普食有利于预防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或减轻狭窄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平面分层吻合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7月至2011年6月对78例食管癌患者术中采用丝线、可吸收线不同平面分层吻合,并形成突入胃腔的环形黏膜瓣,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1年,全组无吻合口瘘发生,轻度吻合口狭窄2例,发生率2.6%(2/78),轻度反流7例,发生率9.0%(7/78),经保守治疗均好转.结论 不同平面分层吻合在食管癌手术中有较好的预防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抗反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的相关因素,以提高预防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手术78例;6例出现术后呼吸衰竭,其中主动脉弓上吻合4例,颈部吻合2例。治疗上4例给予面罩吸氧,2例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结果5例痊愈,1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与围手术期多方面因素有关,治疗上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预防、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施行食管癌切除+胃食管胸内或颈部吻合术278例,术后确诊吻合口瘘12例.总结患者诊治经过,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吻合口瘘的发生率4.3%(12/278),其中,胸内吻合发生率3.9%(10/257),颈部吻合发生率9.5%(2/21).保守治疗11例,治愈10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二次手术1例,治愈.结论 吻合口瘘是食管重建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复杂,完善术前准备、提高手术操作技巧是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关键.早期诊断、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法能提高吻合口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右胸入路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胸腔内吻合、食管胃颈部吻合两种吻合方式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行经右胸入路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中下段食管癌患者70例,根据手术吻合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食管胃胸腔内吻合,观察组行食管胃颈部吻合。统计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食管切除长度及切端癌残留率、术后并发症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放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食管切除长度明显长于对照组,食管切端癌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胃排空障碍、乳糜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反酸、嗳气、胸痛、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术后1年、2年生存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术后第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经右胸入路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中下段食管癌而言,食管胃颈部吻合能够达到与胸腔内吻合相当的治疗效果,尽管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但其手术切除范围更广,切缘阳性率更低,远期生存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消化道吻合器颈部吻合手术改进的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 对126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器吻合术.关键步骤包括:胃、食管的游离;颈部吻合器的使用;吻合口的包套;胃和吻合口置于食管床.分析该手术方法及效果.结果 本组126例均一次吻合成功,术后无颈部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及乳糜胸发生.术后随访1~27 个月,失访12例;死亡8例;吻合口轻度狭窄4例,占3.5%(4/114);有明显的反流症状12例,占10.5%(12/114),予以药物治疗效果佳.术后病理诊断,鳞癌124例,腺癌1例,小细胞癌1例.结论 食管-胃消化道吻合器颈部吻合符合肿瘤彻底切除的原则,器械吻合操作较为简单,容易掌握,避免了人为因素对吻合口的影响,增加了吻合的可靠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