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后果十分严重 ,选择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 (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CABG )和心脏瓣膜置换术 ,使缺血心肌再血管化和异常血流动力学得以矫正。我院自 1990年 6月~ 2 0 0 2年 6月共施行此类手术 13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男 10例 ,女 3例。年龄 12~ 74岁 ,平均5 7.1岁。病程 10个月~ 13年。 13例中二尖瓣病变者 7例 ,主动脉瓣病变者 4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膜病变者 2例。单支冠状动脉病变者 3例 ,2支病变者 6例 ,3支病变者 4例。术前 4例有心绞痛 ,均有心电图ST段下降及T波倒… 相似文献
2.
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70 mm)患者,因其有病死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的难点。我们自2009年7月至2012年5月诊治5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总结其围术期管理经验,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自2000年6月至2005年7月,对7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替换术。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12例,二尖瓣置换 三尖瓣成形22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 主动脉瓣置换 三尖瓣成形35例,二尖瓣置换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结果死亡6例,其中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5例,心室颤动治疗无效死亡1例,死亡率7.69%。随访53例,平均随访2.5年,死亡5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注重改善术前心功能,掌握手术时机,尽量保留瓣下组织,选择合适瓣膜,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1985年6月~1995年1月共收治重症心脏瓣膜病308例。重症病例判断标准为:(1)心功能Ⅳ级;(2)急诊手术;(3)心胸比率≥0.80;(4)合并冠心病需行搭桥术;(5)LVEDD≥80mm或LVESD≥60mm;(6)心导管检查CI≤2.0L/min·m2并mPAP≥9.5kPa或PVR≥2000dyne·s·cm-5;(7)三瓣膜置换术;(8)瓣膜再次置换术。结果:手术死亡31例,死亡率10.1%;远期随访2~94月(平均34月),远期死亡率3%/人·年。远期心功能Ⅰ、Ⅱ级215例,Ⅲ级17例,Ⅳ级4例。讨论了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和围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5.
6.
大左室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左室 [左室舒张末前后径LVd(A P)≥ 6 5mm]是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之一〔1〕,也是影响心脏瓣膜手术近、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 1999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2月 ,我们共行瓣膜手术 12 8例 ,其中大左室病人 37例 ,占 2 8.9%。现报道此 37例治疗结果并讨论如下。临床资料 37例病人中男 15例 ,女 2 2例。年龄 14~ 72岁 ,平均 (39± 15 )岁。其中心功能 (NYHA)I级 3例 ,II级 16例 ,III级 16例 ,IV级 2例。肺动脉高压 2 1例 ,房颤 17例 ,左室肥厚 2 6例 ,双室肥厚 4例。术前X线胸片示心胸比率0 5 0~ 0 86 ,平均 (0 …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提高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右心室功能不全患者的治愈率,总结诊断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24例左心瓣膜病合并右心室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41~66岁。均行心瓣膜置换术及三尖瓣成形术。结果 24例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中心静脉压(CVP)升高(CVP〉25cm H2O)、右心室体积增大等右心衰竭表现。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于感染1例,持续低氧血症1例,低心排血量2例。随访15例,随访6~50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例,死因不明。其余患者均生存,生活质量良好,无右心室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9例患者无三尖瓣反流,4例轻度反流,1例中度反流。结论术中加用三尖瓣成形环保证三尖瓣功能是治疗右心室功能不全的解剖基础,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强心治疗及对右心室前后负荷的调整是治疗该类患者右心室功能不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9.
≥65岁老年人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总结老年人瓣膜病的手术效果。方法 1993年至2004年252例≥65岁老年瓣膜病病人接受瓣膜手术,占同期瓣膜手术5.5%(252/4546例),其中男147例,女105例;平均年龄(67.9± 2.9)岁。风湿性瓣膜病201例(79.8%),非风湿性瓣膜病51例(20.2%)。术前心功能Ⅲ-Ⅳ级141例 (56.0%)。主动脉瓣置换63例,二尖瓣置换93例,二尖瓣成形42例,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或成形47例,三尖瓣置换或成形7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4例。结果手术死亡23例(9.1%), 逐年病死率有下降趋势。与同期瓣膜手术16-64岁组相比,术后ICU时间显著延长[(60.1±101.2)h对 (43.0±70.6)h,P=0.00],术后带气管插管时间明显延长[(30.6±42.8)h对(24.1±45.0)h,P=0.0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10.6%对6.4%,P=0.01),住院时间明显延长[(25.7±41.3)d和(19.6± 14.4)d,P=0.00]。手术死亡病人术前心功能级别明显高于生存者[(2.8±1.0)级对(2.4±1.0)级,P< 0.05];术前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8%对59.5%)。结论老年人瓣膜病手术总体手术病死率可以接受,近2年手术病死率已接近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手术、术后急性肾衰需要透析、体外循环时间长、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是住院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2000年5月至2010年7月我们对267例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了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其治疗经验。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共267例,男82例,女185例;平均年龄40.9(11~65)岁;平均体重52.4(30~75)kg。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3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瓣膜损害9例,Ebstein畸形2例,其他先天性心脏瓣膜病18例(其中房间隔 相似文献
11.
对34例年龄≤18岁的获得性心瓣膜病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26例,二尖瓣脱垂综合症7例,二尖瓣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手术采用主动脉瓣置换4例,二尖瓣置换6例,双瓣置换1例,主动脉瓣置换并二尖瓣成形3例,二尖瓣置换并三尖瓣成形术5例,二尖瓣成形术12例,二尖瓣成形并三尖瓣成形3例。术后早期死亡1例,低心排出量综合症1例,急性和迟发性心包填塞二次开胸止血各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置永久起搏器1例。本文就未成年人获得性心瓣膜病的病因、病理,手术策略及疗效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13.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源性恶液质病人的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们于1992.3~1994.4手术治疗风心病合并心源性恶液质病人34例。早期死亡率为8.8%。31例存活出院者的心脏功能及全身情况均有显著改善,肝、肾功能已恢复正常,术后早期效果良好。但围术期并发肾、肝、肺等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生率高。我们认为,良好的手术效果取决于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管理,彻底纠正三尖瓣反流和积极整形缩小巨大心房;术后加强心肺功能支持,及早处理肾功能不全,充分重视围术期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4.
15.
风湿性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心脏联合瓣膜病变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227例风湿性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瓣膜病变患者,术前心功能Ⅱ级31例,Ⅲ级132例,Ⅳ级64例,行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DVR)106例,DVR+三尖瓣置换术2例,DVR+三尖瓣成形术119例;同期行左心房血栓摘除术62例,左心房折叠术8例,改良迷宫手术2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0例,其中死于心力衰竭6例,心搏骤停2例,细菌性心内膜炎1例,药物过敏1例,其余217例患者治愈出院。随访181例,随访时间3个月~13年,心功能Ⅰ~Ⅱ级149例,Ⅲ级23例,Ⅳ级9例;其中1例因心力衰竭死亡。结论幼年期即出现明显心功能不全的联合心脏瓣膜病变患者,于中年就诊时要慎重手术;作三尖瓣成形术前,应常规测试瓣膜关闭不全部位,再酌情选择成形术式;术前给予强心利尿等治疗,使心功能明显改善后再行手术治疗,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出院后定期随访,继续给予药物治疗,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巨大左心室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提高巨大左心室病人瓣膜替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施行瓣膜替换术的巨大左心室病人。术前平均EDD76.1mm,ESD56.1mm,EF0.51,FS0.26;心功能Ⅲ级9例,Ⅳ级28例。AVR13例,MVR17例,AVR+MVR7例。结果术后早期发生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并发症17例,死亡2例。 相似文献
17.
18.
37例三尖瓣病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7例三尖瓣病变手术治疗,手术死亡率21.6%(1978年3月至1984年3月死亡率42%;1984年4月至1991年6月死亡率12%)。近、远期结果证明,DeVega环缩术是治疗三尖瓣病变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而右心衰竭、体静脉高压、体外循环时间过长及多脏器功能不全等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报告1991年1月至1995年11月期间15例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瓣膜替换及冠脉桥术(CABG)的体会。手术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二尖瓣替换+CABG6例,主动脉瓣替换+CABG6例、双瓣替换+CABG3例,术后死亡3例,其余治愈出院,作者强调了术前明确诊断的重要性,并就冠脉搭桥、心肌保护、主动脉气囊反搏(IABP)及药物的应用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The pilot study i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thoracic sympathetic block (TSB) on cardiac function, reconstruction, and hemodynamic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resulting from valvular heart disease. Method: The cardiac function parameters, including left ventricle ejection fraction (LVEF), left ventricle end-diastole diameter (LVEDD), fractional shortening (FS), and N-terminal prohormone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 were measured in 19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SB treatment. The patients were also classified on the basis of NYHA classification system. Results: 4 weeks of TSB administration improved cardiac function in 18 of 19 patients (94.74%). The patients' LVEF, LVEDD, and NT-proBNP were all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 Conclusions: The favorable clinical outcome of TSB administration suggests an alternative treatment for the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caused by valvular dysfunction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