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工关节置换术在髋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5  
裴福兴  沈彬 《中华创伤杂志》2003,19(11):649-650
20世纪 80年代以后 ,生物力学和材料学的研究进展 ,促进了人工关节的飞速发展。人工关节的假体设计、手术操作技术、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后康复治疗等均日趋完善和成熟 ,手术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术后 1 0年的优良率达 95 %以上 ,极大地鼓舞了骨科医师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和损伤。更多的患者对人工关节置换的优良效果充满了信心 ,乐意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本期《中华创伤杂志》组稿数篇探讨股骨颈骨折的关节置换效果和假体周围骨折及假体磨损的相关研究 ,集中介绍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经验。从中可以学到不少新知识 ,但也有一…  相似文献   

2.
人工关节技术规范化操作十分重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王爱民 《中华创伤杂志》2005,21(11):804-805
随着我国汽车时代的到来,由创伤导致的骨关节损伤不断增多,但治疗效果仍难以令人满意;而人工关节假体设计、手术操作等研究的进步,使手术的成功率大大提高,术后10年的优良率达90%以上,这极大地鼓舞了创伤骨科医师应用人工关节技术治疗骨关节损伤的患者。虽然人工关节技术使大部分伤者的僵硬关节功能得到满意恢复,但是近年来临床上由于不正规的人工关节置换操作导致的失败则越来越多,给患者带来了更大的痛苦和严重的伤害。因此,人工关节技术规范化操作在创伤骨科中十分重要。现就相关问题发表个人的观点,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
报告严重肘关节损伤患者应用关节假体置换和游离组织瓣移植的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在掌握人工关节技术和显微外科技术条件下 ,联合应用人工关节和游离组织瓣治疗关节严重创伤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以前一般认为双髋关节分期置换相对同期置换风险小[1]。但近年来随着人工关节置换研究的深入,以及手术操作技术的提高,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已经趋向成熟,完全可行双侧一期人  相似文献   

5.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Meta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国外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评价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能.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和Ovid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91年至2007年有关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文献资料.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病死率、脱位、关节翻修率、关节功能.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用Meta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估计其综合比值比(odds ratio,OR值)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95%CI). 结果 共纳入10篇相关的、以半髋和全髋关节置换对照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文献.研究结果提示,两者的病死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脱位率和翻修率之间Q值分别为4.03和2.78(P>0.1),不存在异质性,总体效应的P<0.01,全髋关节的脱位率高,但是翻修率低于半髋关节置换;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Q值分别为23.94(P<0.1),存在异质性,总体效应的P<0.01,相对危险度(RR)为0.79,OR为0.35,95%CI为0.23~0.53,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 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在选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时候,尽量全髋置换.对于不能耐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和预期寿命低于5年的患者,则采用半髋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6.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现状及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在关节成形术的基础和理念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虽然最早人体应用人工关节是Gluck于 1891年首先报告的 ,但是直到 2 0世纪 60年代Charnley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 ,确立了人工关节假体设计中的低摩擦原理 ,选择了金属 -高密度聚乙烯组合来替代金属 -金属组合和现代骨水泥技术 ,才使得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出现较大的进步[1] 。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人工关节在基础研究、设计生产和临床应用三方面的发展十分迅速 ,关节置换手术广泛开展。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 5 0余万人因创伤、骨关节炎、肿瘤等而…  相似文献   

7.
王爱民 《中华创伤杂志》2004,20(11):645-646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创伤骨科患者,尤其高能量损伤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创伤导致的关节损伤及其并发症治疗效果仍难以令人满意,而人工关节的假体设计、手术操作等研究的进步,使手术的成功率大大提高,术后10年的优良率达90%以上,从而极大地鼓舞了临床医师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与关节损伤的患者,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讨[1]。为进一步提高人工关节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治疗水平,现就相关问题提出个人看法,供同道参考。1 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创伤性关节炎、创伤后股骨头缺血坏死并塌陷者(Ⅲ、Ⅳ期)、60岁左右或更高年龄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或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5月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2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内固定组(n=65)和关节置换组(n=60)。内固定组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治疗,关节置换组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关节功能以及骨γ-羧基谷氨酸蛋白(BGP)、甲状旁腺激素(PTH)、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同时,采用Tecnobody PK254P平衡康复系统评估两组前后标准差(SD)、运动长度及运动面积以及压力中心(COP)相关参数XCOP、YCOP及左右SD、前后运动速度、左右运动速度。结果关节置换组并发症如关节/伤口感染,内置物松动,心血管疾病,肺部、尿道感染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内固定组的20.00%(P<0.05)。术后6、12个月关节置换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内固定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BGP、PTH、BALP水平均高于术前,且关节置换组高于内固定组(P<0.05)。关节置换组患者前后标准差(SD)、运动长度及运动面积均大于内固定组(P<0.05),但两组患者压力中心(COP)相关参数XCOP、YCOP及左右SD、前后运动速度、左右运动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出血量较少、术后平衡能力较好;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康复较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两者各具优势,医师应根据临床实际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工关节技术的进步、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关节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是20世纪骨科领域内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为众多骨关节病患者解除了病痛。这项技术的进步得益于现代工业技术、材料科学、生物力学等的发展。在我国,尽管较国外的工作起步晚了20年,但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人工关节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国内外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逐步增加,许多医师有机会逐渐认识了现代人工关节技术的原貌。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欧美较为先进的各类关节假体和技术不断被引入国内,  相似文献   

10.
减少人工关节的并发症十分重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爱民 《中华创伤杂志》2006,22(11):801-802
尽管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术后10年的优良率达90%以上,但是因感染、脱位、松动、下沉、断裂、骨折等并发症而失败的患者逐渐增多,需要翻修、截肢、甚至危及生命的患者也逐渐增多,这给患者带来了更大的痛苦和严重的伤害。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材料、设计等人工关节本身的原因;二是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不当或再次受伤等原因;三是不正规的人工关节置换等医源性因素。因此,重视减少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十分重要。现就相关问题发表个人的观点,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