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泻手法是针刺手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最早见于我国秦汉以前的医学文献《灵枢》和《素问》中。以后历代针灸书籍又提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如迎随、徐疾、提插、捻转、呼吸、开阖等单式补泻方法,以及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等复式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是针剌手法操作中的高难度技术,古人曾用四难来形容补泻手法的操作难度:“针刺容易辨证难,辨证容易取穴难,取穴容易补泻难,补泻容易辨气难,”说明补泻手法的难以掌握。这种高难度的技术是否有其实际价值引起了极大的争议。笔者综合近几年有关文献,讨论针法补泻与针刺疗效的关系,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论针法补泻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泻手法是针刺手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最早见于我国秦汉以前的医学文献《灵枢》和《素问》中。以后历代针灸书籍又提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如迎随、徐疾、提插、捻转、呼吸、开阖等单式补泻方法,以及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等复式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是针刺手法操作中的高难度技术,古人曾用四难来形容补泻手法的操作难度:“针刺容易辨证难,辨证容易取穴难,取穴容易补泻难,补泻容易辨气难,”说明补泻手法的难以掌握。这种高难度的技术是否有其实际价值引起了极大的争议。笔者综合近几年有关文献,讨论针法补泻与针刺疗效的关系,现综…  相似文献   

3.
陈全新教授针灸临床经验介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秀华 《新中医》2003,35(7):14-16
陈全新教授在针灸学科的临床中,注重运用中医理论,以阴阳为主导,从整体现出发,将辨证、辨病与辨经有机结合,旨在调和脏脏阴阳。在论治过程中,强调针刺取穴配伍的辨证论治;尤其重视针刺手法,灵活运用补泻和导气手法,提出规范化的“分级补泻手法”,独创“快速旋转进针法”,以“无痛、无菌、准确、快速旋转进针”为特点。  相似文献   

4.
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主张针、灸、药、摩并重,重视辨证,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在针刺手法上,创立了十二字口诀,总结了“下手八法”,在补泻手法上提出补泻分“大补大泻”和“平补平泻”,阐明了“截担补泻法”,在运明“九六补泻”突出了其独到之处,注重得气,主张:“宁失其时,勿失其气.”在选穴配穴方法上,发展了透穴针法,完善了缪刺手法,提出了“相应取穴法”和多种复式手法.  相似文献   

5.
徐松元  沈澍农 《河南中医》2021,41(3):328-331
《凌门传授铜人指穴》主要包括歌赋44首、论5篇、图片38幅,内容涵盖经络穴位、针法禁忌、治则治法、子午流注、脏腑等多方面,对于针灸的基础理论、针法操作及临床应用均有详细论述.该书除常见的针灸操作手法、取穴配穴手法之外,还提及不常见的担截法.该书重视理论基础、补泻手法及行针先后顺序,临证时选穴配穴灵活巧妙,善于运用子午流...  相似文献   

6.
《百症赋》是一篇以症状论治为主的歌赋。经络辨证是《百症赋》主要的辨证方法,经络辨证又有辨证归经和辨位归经2种。除了经络辨证之外,还用脏腑辨证和气血津液辨证作为补充。该赋的选穴处方大体可分为4大类:按经络选穴,按病位选穴,按部位选穴和按经筋选穴。《百症赋》的配穴方法有2大类,即按经脉配穴和按部位配穴。其中按经脉配穴的处方以本经配穴和交会经配穴为主,其次是表里经配穴和同名经配穴;按部位配穴方式以上下配穴为主。  相似文献   

7.
针刺补泻手法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手法 (指毫针针刺手法 ,下同 )是指从进针到出针的一系列操作过程。针刺手法包括基本操作手法和补泻方法。而进针得气后的补泻手法是治疗中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笔者仅就针刺补泻手法中的有关问题阐述如下。1 针刺补泻手法种类于书庄[1] 收集了多种古今的补泻手法。其中基本补泻法 :徐疾、提插、捻转、迎随、呼吸、开合、九六等 ;综合针刺手法有 1分层 (部 )补泻法 :烧山火、透天凉 ,2补泻结合法 :阴中隐阳、阳中隐阴 ,3捻转补泻法 :龙虎交战 ,4捻转提插补泻法 :子午捣臼 ,5捻转升降行气法 :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风迎原 ,6…  相似文献   

8.
针刺补泻手法与效应关系之探讨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临床教研室(210029)黄晔关键词针剌补泻手法补泻效应围绕针刺补泻问题,针灸界长期存在着诸多争鸣,有的认为针刺手法有补泻之分,并能产生补或泻的特有效应,“补泻反则病益笃”;有的认为针刺“浑是泻而无补”;...  相似文献   

9.
针刺补泻效果的决定因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针刺补泻的目的和原则 针对患者的病机虚实状况,通过合理选穴并运用特定手法通过针刺以达到补虚或泻实,就是针刺补泻的目的.<灵枢·经脉>曰:"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说明了针刺的基本原则.针刺治病和中药治病目的是一致的,即补虚泻实,调和阴阳.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2):207-210
脊髓损伤是常见致死、致残原因,给患者带来身体、心理困扰,以及巨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针刺对脊髓损伤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在其治疗中扮演重要地位,故该文从选穴规律、针刺手法、针刺方法等方面总结近年来针刺治疗脊髓损伤的特点,发现针刺治疗脊髓损伤选穴灵活,多取俞募穴、背部穴、八髎穴、远近配穴以及辨证选穴;针刺方法多样,可用电针、芒针、耳针、温针等;针刺时可在进针时辅以一定手法、配合单式及复式补泻手法等加强疗效。  相似文献   

11.
病有虚实而治有补泻,补泻是中医疗病的基本法则,魏稼教授认为针刺补泻手法是针法中的精尖技术,其效果是评价医生水平的重要标准。魏老不仅对针刺捻转补泻、提插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等有独特见解,还对针刺补泻操作手法,补泻的顺序、特异性以及针具选择与疗效关系等有深刻认识。文章对魏教授针刺补泻理论及手法进行整理,以便于窥见其临床特色与学术思想崖略。  相似文献   

12.
王海萍  白震宁 《陕西中医》2012,(9):1189-1190
目的:阐明井穴可补可泻的作用,并非只泻而不补。方法:围绕井穴的补泻作用,本文从"井穴"补泻作用的客观存在以及井穴补泻作用的理论基础及其影响因素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结论:看待井穴要一分为二,井穴有泻实的一面,同时也有补虚的一面。针灸临床中选用井穴治病,要辨证论治,因证选穴,并施行恰当的补泻手法,才能取得较好的补泻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刺补泻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孟云凤  冯涛 《中国针灸》2002,22(2):20-28
补泻方法的运用是为了达到理想的补泻效应,对于针刺补泻法的探求,应重视发挥针灸的无副作用,痛苦小的优势,应重视理,法,方,穴的,重视留针得气,手法倡用平补泻以补虚泻实。不应片面强求补泻手法对机体的作用,当悉心探究每用行之有效的远道刺法,输刺法,巨刺法及泻南补北法,刺井泻荥法等具体的辨证补泻配穴法。以平补平泻法制作之而“辅针导气,邪得淫溢,真气得导”。  相似文献   

14.
补泻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对于补泻的分析研究 ,多只局限于毫针的手法操作。从“九针”这个大整体的高度出发 ,经过多方面的分析认为 ,毫针与推拿 ,单就手法操作本身而言 ,均偏属于温补 ;其泻的作用 ,来自于辨证配穴下的整体效应 ,而非手法操作本身 ;不同的手法操作 ,只是改变了温补的方式 ,使所调动的穴位作用 ,更适合于不同的疾病而已。  相似文献   

15.
《内经》云 :“百病之生 ,皆有虚实 ,而补泻行焉”,补与泻是中医治疗的基本法则之一 ,是针对疾病的虚实而采取的相应对策。尤其在针灸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各种补泻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了达到理想的补泻效应。根据对疾病虚实的辨证 ,采用适宜的针刺手法 ,是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内经》云 :“凡用针者 ,虚则实之 ,满则泄之 ,菀陈则除之 ,邪盛则虚之。”历代针灸医家在此法则指导下 ,创立了各种针刺补泻方法。各医家对针刺手法的探究很多。但笔者在长期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发现 ,很多的所谓补泻手法的作用有过分夸大之嫌。而选穴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陈全新教授认为,颈椎病的发病在脏腑上与肝、脾、肾三脏相关,在经络上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相关。选穴治疗上以背俞穴为基础调理脏腑,配以循经取穴。陈教授崇尚华佗的"针灸不过数处"的思想,取穴精炼,左右交替,有效地避免了穴位的疲劳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穴位的功效。他继承和发扬了传统补泻手法并加以创新,独创"分级补泻手法",并将传统的导气手法归纳为"针向行气""捻转提插""按压关闭""循摄引导"4种,有效地提高了补泻和导气手法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通过观察导师治疗面瘫与面痉的临床疗效。总结了导师在病因病机辨析,临床辨证分型,选穴配穴处方和针刺手法方面的临床经验;结合跟师体会,探讨了老师治疗面瘫与面痉的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近10年有关针灸临床治疗颈性眩晕文献的检索和查阅,就针灸处方中主穴、配穴的选穴情况进行统计和归纳,得到主穴77个,配穴80个,主穴选用频率最高的是风池,选用频率达81.63%,但只有夹脊、百会的选用频率达到50%以上;配穴的选用频率最高的是足三里,其次为丰隆、太冲、三阴交.临床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选穴存在规律性,即辨经、辨证、辨病相结合、以局部循经配合远端辨证取穴.  相似文献   

19.
张琪棋 《环球中医药》2020,13(7):1213-1216
《针灸大成》中共记载了33例医案,是该书宝贵的财富,为后世提供了许多临床治疗思路。杨继洲临床治疗疾病时,首先通过审因问脉,明辨疾病的标本根结所在,重视理论源流,但又不拘于古方,临证使用灵活。在施治时,针灸药并重,配合使用,且用穴时遵循选穴精少的原则,使用巧妙,擅用特定穴,在治疗过程中还重视补泻手法的选择,临证根据临床症状选择恰当的补泻手法。此外,杨继洲还提出了肿瘤要早治的思想以及医者医德问题,具有前瞻性和和先进性。总结杨继洲治病时的思路和方法,对后世具有诸多启示,后世医家应当更加规范明确各病案的病因病机,以求能够更好地总结和分析杨继洲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0.
戴灵琳  詹明洁  马振宇  陈利芳 《新中医》2023,55(14):170-174
介绍王樟连教授运用针刺疗法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经验。王樟连教授认为,干眼症内外致病因素繁 多,不可单从阴虚角度论治,需辨经、辨证相结合以明辨病机。临证擅从辨病、辨经、辨证相结合论治,辨病 论治常取经验穴组“眼九针”,辨经论治常选眼目内眦、外眦、上方及下方等病变所在经络之腧穴,辨证论治 重视针对肝胆火旺证、胃火上炎证、肝肾阴虚证、津血两伤证,以及风热外袭证各证型进行选穴,兼以手法, 补泻得当,故能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