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来自脉络膜,故称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它经Bruch 膜进入色素上皮(RPE)下,发生渗出、出血和纤维化  相似文献   

2.
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手术治疗及随访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手术治疗后的远期效果。方法经睫状体平部行闭路式玻璃体切除术后,切开视网膜,取出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瘢痕组织。7例(7只眼)手术前、后均行视力、矫正视力、眼底及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检查,并进行长期随诊观察。结果随诊观察1年以上,6只眼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消失,1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复发。6只眼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增进,其中2只眼视力提高到0.5以上;1只眼视力减退,黄斑机化组织形成;1只眼发生继发性黄斑前膜。结论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手术切除后,大多数眼视力有所提高,视力提高大小与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瘢痕组织对色素上皮及神经上皮的损害程度有关,手术操作对色素上皮及神经上皮的影响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黄斑部新生血管膜的形态改变。方法 对42例49眼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的黄斑部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荧光造影检查,并对二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黄斑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显示黄斑部新生血管膜有4种表现,即边界清晰的新生血管膜21眼(42.8%)。边界不清的新生血管膜15眼(30.6%)。纤维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6眼(12.3%)和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7眼(14.4%);与荧光造影比较显示边界清晰的新生血管膜和纤维色素上皮脱离多表现为典型的新生血管膜,边界不清的新牛血管膜和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多表现为隐匿性新生血管膜。结论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够确定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形态,并对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层次和边界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4.
靶分子疗法在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生与新生血管抑制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失衡有关,近年开展的靶分子疗法是一种新的独特的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方法,包括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脉络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单克隆抗体、组织蛋白酶抑制剂和色素上皮源性因子等。本文对这些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生与新生血管抑制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失衡有关,近年开展的靶分子疗法是一种新的独特的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方法,包括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脉络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单克隆抗体、组织蛋白酶抑制剂和色素上皮源性因子等。本对这些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取出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3 0例 3 1眼行玻璃体切割、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取出及气 -液交换术。其中老年性黄斑变性 15例、近视性 10例、特发性 2例、血管样条纹病变 2例和真菌性眼内炎 1例 2眼。结果 随访 3~ 18个月 ,视力增加 3行以上者 5眼(16% ) ,视力稳定在± 2行以内者 2 5眼 (81% ) ,视力下降 3行以上者 1眼(3 % )。术后视力提高的 5眼中 ,中心凹处均有色素上皮残留。结论 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取出术可稳定或改善大部分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患者的视力 ,视力预后与色素上皮的损伤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眼底的脉络膜常有新生血管发生,这种新生血管穿过有病变的玻璃膜侵入视网膜,在色素上皮下蔓延。当色素上皮发生病变时,又可侵及视网膜下间隙,形成很薄的一层血管膜。大多数的新生血管膜很少引起患者的主觉症状。少数浸润性的新生血管膜有渗漏。渗漏出的浆液和血液常聚积在组织间隙中,引起视网膜水肿和色素上皮脱离,或知觉上皮脱离,并有纤维组织增生。病变的形态多呈盘状,因此人们称之为盘状反应(disciform response)。病变发生在黄斑部,中心视力受到严重损害,是目前较发达国家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脉络膜新生血管膜也见于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血管样条纹、多灶性内层(似组织胞浆菌病)脉络膜炎、以及长期视网膜色素  相似文献   

8.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对视网膜脉络膜裂伤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分析视嘲膜脉络膜裂伤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表现.方法 对140例(140眼)眼挫伤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榆查.结果 视网膜脉络膜裂伤35眼,荧光素眼底造影图象分析有4种情况: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色素上皮损伤合并脉络膜裂伤、极层脉络膜裂伤及全层脉络膜裂伤.其中色素上皮合并脉络膜裂伤多见.结论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对判断视网膜脉络膜裂伤的层次和程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临床上广泛开展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电图及单色眼底照像等技术,使人们对色素上皮疾患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此外激光的发现,使某些色素上皮病有了新的疗法。荧光血管造影时,正常色素上皮阻挡大部分脉络膜血管内的荧光。在色素上皮缺损或色素少的地方,则早期可透见鲜明的脉络膜荧光,其形态始终不变,最后与背景脉络膜荧光同时消退。若色素上皮有裂孔,荧光素可通过它渗漏到神经上皮下。若色素细胞增生则阻挡正常背景脉络膜  相似文献   

10.
老年黄斑变性的渗出性黄斑部病变,是由于来自脉络膜毛细管渗出的浆液,把视网膜色素上皮及其感觉层推开,而来自脉络膜毛细管的新生血管增生。可以通过Bruch膜的缺损处,侵入到色素上皮下间隙。症状性黄斑部病变,往往因为  相似文献   

11.
老年性黄斑变性和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根据病理和临床表现分为萎缩型(atrophicsenilemaculardegeneration)和渗出型(exudativesenilemaculardegeneration)。萎缩型AMD主要为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玻璃膜增厚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等所致的黄斑区萎缩变性;渗出型AMD主要为玻璃膜破坏、脉络膜血管侵入视网膜下形成新生血管,导致视网膜和/或色素上皮有浆液和/或出血[1]。以往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choroidalvasculopathy,PCV)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与渗出型AMD无明确区别,1990年Yannuzzi等[2]对该病进行了描述,因发病…  相似文献   

12.
Freumer  F  王爽 《国际眼科纵览》2007,31(4):287-287
目前对于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治疗主要有温热疗法、光动力疗法和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疗法。手术彻底去除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视网膜色素上皮(RPE)、Bruch膜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的损伤。黄斑转位术虽可使RPE维持黄斑中心凹光感受器的功能,但由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和复视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而限制其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简写AMD)是西方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AMD 患病率是10.6%。本病以脉络膜毛细血管、玻璃膜、色素上皮和神经上皮变性为特征。现将我院门诊和住院的AMD 患者(140眼)中,有网膜色素上皮脱离者作一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与视力、年龄及新生血管发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沈静  谢兵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8):1399-1403

肥厚型脉络膜谱系疾病包括脉络膜增厚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PPE)、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肥厚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NV)和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PPE指脉络膜厚度永久性异常增加,表现为脉络膜大血管层(Haller层)扩张,压迫其周围的中血管层(Sattler层)和毛细血管层(Choriocapillaris层),导致RPE供血不足,引起一系列色素上皮病变。其余3种疾病可由脉络膜增厚性色素上皮病变进展而来,对于肥厚型脉络膜谱系疾病的发病特征、影像学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探索该谱系疾病发病机制,为该类疾病的早期临床诊断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病理性高度近视的退行性改变包括视盘周围萎缩、后巩膜葡萄肿、色素上皮增生、纤维化生、脉络膜萎缩、Bruch膜破裂(漆状裂)以及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视力下降与黄斑区漆状裂合并CNV有关。Quaranta等报告5%-10%的高度近视患者患有CNV,Ohno-Matsui等报告57%的高度近视有漆  相似文献   

16.
脉络膜增厚谱系疾病包括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脉络膜增厚性色素上皮病变、厚脉络膜性新生血管和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该谱系疾病共同存在脉络膜增厚、脉络膜血管扩张且渗透性增高的特征,是由脉络膜血管渗透性增加、脉络膜增厚引发的疾病进展过程。对该谱系疾病发病机制及影像特征的探究可以有助于临床诊断,并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医源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是激光光凝和其它眼部手术的一个少见的并发症 ,它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包括Bruch膜和 /或视网膜色素上皮的损害。它们的修复过程激发了血管生成因子的释放 ;炎症细胞和脉络膜缺血也是诱发新生血管的因素。它的预后取决于其潜在的眼部疾病和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类型。减少医源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方法包括 :将眼部的激光量降低至最低有效值 ,避免在视网膜同一部位进行反复光凝和尽可能减轻对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组织的直接的机械性损伤。  相似文献   

18.
肥厚型玻璃膜疣见于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肥厚型脉络膜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PPE)、肥厚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NV)等肥厚型脉络膜病变患眼内。这类疾病的共同特征是脉络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伴脉络膜厚度增加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异常。本文概括了肥厚型玻璃膜疣这一新近命名的玻璃膜疣类型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遗传学及组织病理学研究,以期为肥厚型玻璃膜疣的诊断和相关疾病的治疗进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9.
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SRNM)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在老年黄斑盘状变性中,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讨论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形成的发病机理、临床发展及其与黄斑盘状变性的关系。一、一般解剖及新生血管膜发生部位视网膜色素上皮(RPE)、Bruch膜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在生理功能上可认为是一个单位。在光、电镜下Bruch膜分为五层,中间为弹力纤维层和内外胶原层。最外层为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基底膜,没有一清晰的组织层,不能与脉络膜毛  相似文献   

20.
视网膜下眼内激光光凝术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膜[英]/ThomasMA…∥AmJOphthalmol.-1993,116(3).-279~285老年性黄斑变性与有视网膜色素上皮、Bruch氏膜病变的其它疾病一样发生视网膜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是视力下降的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