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45岁以下的美国人死于创伤者占首位。每年约有6千万人发生各类创伤,即每三人中有一例。50万左右需住院,16万4千人死亡,致残也超过30万人,其中约有30%的伤情是可治疗的,都不幸死亡。创伤致死最常见的原因是休克和脓毒症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创伤,千万人以上受伤,约占全球病死率的7%~9%。在我国,创伤常年位列前5位死亡原因,更是青年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重症创伤病人的救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与近乎即刻死亡的第一个死亡高峰比较,伤后数小时死亡的第二高峰及伤后数日死亡的第三高峰是目前临床工作中最常面临的挑战。为解决这些挑战,世界各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以来,因道路交通事故致死的人数已超过3200万.而同期死于战争的人数约2350万。目前全球每年因车祸致死的人数已超过100万.伤约1500万。在美国每年有14万以上的人因创伤而致死.3人中有1人发生非致死性创伤。1~34岁因创伤致死人数大于同年龄段所有疾病致死人数的总和.而且创伤还是1~44岁人中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在这些创伤中,约一半是交通伤。在我国创伤为第4位死因,创伤中约半数为交通伤。交通伤已成为我国意外伤害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仍然是严重烧伤、创伤、休克、感染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最新统计,美国每年约有75万人发生脓毒症,超过22.5万人因此而死亡.每年全球有超过1800万严重脓毒症病例,且患者数目每年以1.5%速度递增,地球上每天大约有1400人死于该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创伤是造成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而在1~37岁的人中则是死亡的首因。创伤引起的残废每年约300万,死亡超过10万,车祸则占一半。感染是造成创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严重烧伤,尽管在烧伤后感染的预防和处理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一半以上的病人仍死于感染并发症。过去,对于严重的热损伤病人中所发生的感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Schimpff等发现,48%严重创伤病人发生一种或多种医源性感染,轻度者仅发生3%。需要重点监护5天以上者高达60%。25例重点监护5天以上者  相似文献   

6.
创伤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在许多发达国家,创伤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美国为例,每年有10~15万人因意外事故死亡,其中死于车祸的居民即超过整个越战中阵亡士兵的总数。在40岁以下居民的死亡原因中,损伤占第一位。据1982年估计因创伤所耗费用达610多亿美元。在我国,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中各类损伤或意外事故近年来有逐年增多之趋势。如1985年交通事故达550万次,死亡12042人。1986年仅5月份就有985人死亡,5866人受伤。这足以说明创伤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正多发性创伤虽然致伤因素单一,但同时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且危及生命,是急诊外科领域治疗的难题~([1])。创伤已成为45岁以下人群第一死亡原因,我国每年因伤致死人数高达70万人~([2-4])。多发伤病人救治的关键在于为病人争取到从创伤到手术室的"黄金一小时"。因此,整合现有医疗资源,探索多学  相似文献   

8.
腹主动脉瘤(AAA)多发生于55岁以上男性,是一种严重的外科疾病,一旦发生破裂后死亡率高达50%~80%,为老年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60岁以上人群中,AAA发病率为2%~4%,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每年死于AAA破裂者超过6000人。2003年,Ailawadi等报道在美国每年因AAA人院者为15万人,每年死亡约16000人,每年做AAA手术切除术有30000余例。  相似文献   

9.
腹主动脉瘤(AAA)多发生于55岁以上男性.是一种严重的外科疾病,一旦发生破裂后死亡率高达50—80%.为老年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60岁以上人群中,AAA发病率为2~4%,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每年死于AAA破裂者超过6000人。2003年,Ailawadi等报道在美国每年因AAA入院者为15万人,每年死亡约16000名,每年作AAA手术切除术有30000余例.  相似文献   

10.
外科脓毒症诊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脓毒症(sepsis)是严重创伤、烧伤、重症腹内感染、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外科危重病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尽管新型抗生素不断涌现和ICU的不断进展,脓毒症的病死率仍然高达30%~50%.据报道,美国每年有75万脓毒症患者发病,其中22.5万人死亡,并呈逐年上升趋势[1].  相似文献   

11.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严重创伤和感染后常见的并发症,美国每年有10万人发生ARDS,其中20~50%死亡。目前,ARDS的预防与治疗进展缓慢,这可能与其发病原因的复杂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正创伤是全世界导致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在所有导致死亡的病因中占第6位,创伤所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0%左右,此外,每年还有4500万人因创伤而导致残疾,在所有导致残疾的病因中占第5位~([1])。根据国家创伤监测系统统计,每年记录的创伤致死人数从2006年的34万增长到了2011年的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创伤是40岁以下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每年因创伤致死者达15万以上,致终身残废者在40万以上。过去的25年中,由于血气分析、静脉内高营养和呼气末正压(PEEP)定容呼吸技术的普及,严重创伤病人的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但至今仍有1/3创伤者在医学上本来是可以挽救的,只是创伤中心尚未普及,组织抢救不及时而致死。初步估价和急救复苏:一开始就应对严重外伤者作出初步判断,发现有致命创伤,应立即抢救。首先应保持气道通畅,控制外出血和逆转休克,对意识丧失、咽反射消失、明显的胸部开放伤、反常呼吸、低氧血症者均  相似文献   

14.
尽管医学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很多未被发现的疾病得到了诊断和治疗,但脓毒症仍是威胁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尤其随着社会老年化,在内外科的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是导致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每年约75万人发病,超过21万人死亡,而中国大约至少300万人患病,约100万人死亡。脓毒症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包括采用抗炎制剂的临床治疗,但收效甚微。近期有关脓毒症病理生理学和基因学机制的揭示改变了对此综合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速交通工具的普及,严重创伤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文献报道预计至2020年,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将会超过800万。严重创伤后出血往往是这类患者较为常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6.
美国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的发展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救医疗服务(EMS)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对创伤病人和急症病人的院前救治(包括提供医疗支持与将病人转运到确定性治疗医院),以及对病人的现场处理和转运途中的治疗告诉医院工作人员。这些治疗计划包括维持和建立通畅的气道,必要时建立静脉通道、心脏监测和药物的使用;骨折肢体转运前的固定;提供精神支持和相关人员的教育、训练。 在美国每年约有16万人死于创伤,其中5万人左右死于交通事故所致损伤,约3万  相似文献   

17.
当越来越多的疾病被现代医学所控制时,世界范围内战创伤的发生却日益增加,成为困扰医学界和全社会的重大问题.目前全世界每年超过100万人死于战创伤,国内每年的致死人数也超过10万人.虽然战创伤不是造成人类死亡的第一大原因,但却是导致44岁以下年轻人死亡的"首要杀手",是破坏社会经济最大的因素.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象战创伤那样具有如此高的发生率和如此广泛的影响,其造成的人力和财力损失已经远远超过各种灾难(地震、洪水等)所造成损失的总和.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癌(Pca)是欧美男性泌尿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美国男性肿瘤发病率中占第二位,在死于癌肿的原因中占第三位。近年来,发病率仍在逐渐上升,美国癌协统计1980年有66,000例新病人,22,000人死亡。到1985年测定为86,000个新病人,大约25,000名死于癌症。发病率在美国黑人最高(75人/10万/每年),日本人最低(2.5人/10万,每年)。由于Pca的发病隐蔽,发现时50%的病人已有转移,而早期诊断出就能改变治疗方案,延长生存期。现将近几年来有关诊断学方面的一些进展作一综  相似文献   

19.
创伤性脑和脊髓损伤病人的评估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外伤1.病理生理 脑外伤是造成各年龄段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据报道,美国每年所发生的15万例与外伤有关的死亡人数中一半是脑外伤,也是造成45岁以下美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许多脑外伤存活者都留有严重的伤残,每年约有500个幸存者出现癫痫、2000例长期处在植物性生存状态。多达75%的脑外伤病人同时伴有其他各器官系统的严重复合伤。休克、低氧血症和高颅压是造成脑外伤死亡的常见原因。认知和早期处理这些生理紊乱可避免死亡和争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常越  徐纪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3):503-506
随着人口的增加,以治疗疾病或替代损伤器官为主的生物医学负担仍然继续加重。仅在美国,每年慢性疾病的医疗费用就超过1.5万亿美元,但其中的患者仍有70%死亡,每年有超过10万余人等待器官移植[1],其中主要原因就是生物材料缺乏和不足。利用组织工程材料修复和重建正常组织的缺损和畸形一直以来都是整形外科工作者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