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取10例增生性瘢痕和相邻或相近部位的正常皮肤作组织切片,行 HE 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中相应各层纤维连接蛋白(FN)的分布特点,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正常皮肤基底膜、真皮乳头层及血管内皮 FN 弱阳性。增生性瘢痕中,“基底膜”FN 弱阳性;“真皮”全层由外至内 FN 呈弱阳性-强阳性-弱阳性;中层含有大量 FN 阳性的成纤维细胞;部分瘢痕最下层 FN 分布呈“树根”状突入皮下组织内。据此认为增生性瘢痕增生最旺盛的部分在中层;FN 与瘢痕增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取10例增生性瘢痕和相邻或相近部位的正常皮肤作组织切片,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中相应各层纤维连接蛋白(FN)的分布特点,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正常皮肤基底膜、真皮乳头层及血管内皮FN弱阳性。增生性瘢痕中,"基底膜"FN弱阳性;"真皮"全层由外至内FN呈弱阳性─强阳性─弱阳性;中层含有大量FN阳性的成纤维细胞;部分瘢痕最下层FN分布呈"树根"状突入皮下组织内。据此认为增生性瘢痕增生最旺盛的部分在中层;FN与瘢痕增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增生性瘢痕中纤维连接蛋白和层粘连蛋白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临床病人的增生性瘢痕和相邻的正常皮肤作组织切片,分别行纤维连接蛋白免疫比喻杂色和层粘连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发现:(1)增生性瘢痕中,基底膜FN呈弱阳性;真皮全层由浅及深FN呈弱阳性-强阳性-弱阳性分布,中层含有大量FN阳性的成纤维细胞;部分瘢痕量深层FN分布呈“树根”状突入皮下组织内,提示增生性瘢痕增生最旺盛的部位在中层。真皮FN阳性与否和强弱是判断瘢痕增生程度的一种指标。(2)增生性瘢痕  相似文献   

4.
取临床病人的增生性瘢痕和相邻的正常皮肤作组织切片,分别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on,F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发现:①增生性瘢痕中,基底膜FN呈弱阳性;真皮全层由浅及深FN呈弱阳性-强阳性-弱阳性分布;中层含有大量FN阳性的成纤维细胞;部分瘢痕最深层FN分布呈“树根”状突入皮下组织内。提示增生性瘢痕增生最旺盛的部位在中层。真皮FN阳性与否和强弱是判断瘢痕增生程度的一种指标。②增生性瘢痕中基底膜LN呈阳性;真皮内分布有密度不均、疏松紊乱、呈条索状或丛状的LN阳性结构。增生性瘢痕真皮内LN的存在可能是瘢痕长期增生的另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5.
定量PCR技术检测增生性瘢痕组织纤维连接蛋白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创伤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定量PCR技术,对纤维连接蛋白在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中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在增生性瘢痕中,FN的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皮肤增高。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变化在创伤修复失控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Ⅰ型、Ⅱ型受体阻断剂和钙调神经磷酸激酶(CaN)的阻滞利环胞素A(CsA)对增生性瘢痕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纤维连接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别将一定浓度的AngⅡ(10^-9~10^-5mmol/L),和AngⅡ10^-6mmol/L加上不同阻滞剂losartan、PD123319、环胞素A(浓度均为10^-5mmol/L)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刺激48h,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blot印迹方法检测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纤维连接蛋白(FN)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体外成功地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经AngⅡ刺激48h后,FN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增高程度与AngⅡ浓度呈正比;加入losaartan和环胞素A后,FN原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单用AngⅡ组下降,而加入PD123319后,FN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单用AngⅡ组无明显改变。结论:AngⅡ可促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FN合成,可能在增生性瘢痕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作用主要通过AngⅡ的Ⅰ型受体介导完成,该作用可能与Ca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创伤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定量PCR技术,对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在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中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在增生性瘢痕中,FN的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皮肤增高。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变化在创伤修复失控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定量PCR技术检测增生性瘢痕组织纤维连接蛋白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创伤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定量PCR技术,对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在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中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在增生性瘢痕中,FN的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皮肤增高。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变化在创伤修复失控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增生性瘢痕中肥大细胞的种类及分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揭示瘢痕增生与肥大细胞的关系是本研究的目的。取临床病人的增生性瘢痕和相邻或相近部位的正常皮肤作电镜切片和特殊染色的光镜切片。  相似文献   

10.
11.
IgA肾病肾小球内纤维连接蛋白分布的病理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主要分布于肾小球系膜。但在IgA肾病(IgAN)肾小球内,Fn的分布可变化为系膜型和毛细血管型两种,这种差别的意义尚未明了。我们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对象与方法 随机选择107例IgAN的患者,常规取肾组织,行光镜、免疫病理及电镜检查。同时取血,尿标本检测。按Fn分布将病人分为:M组,Fn主要聚积于系膜区。B组,除系膜外,Fn在毛细血管攀亦明显沉积。病理分级:参考Lee氏标准[Human Pathol,1982,13:314],按系膜增生及肾小球硬化程度分为5级。临床分组:按入院时病人表现分类为(1)孤立血尿;(2)复发性血尿;(3)尿检异常;(4)肾炎综合征;(5)肾  相似文献   

12.
为初步研究P物质(SP)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作者采用兔抗SP血清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蛋白-过氧化酶连结法及DAB染色技术,并用图像分析仪对染色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发现增生性瘢痕组织中SP免疫反应阳性分布显著高于非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认为SP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纤维连接蛋白 (FN)在膀胱癌化疗药物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将T2 4膀胱肿瘤细胞分别接种于包被FN、牛血清蛋白 (BSA)的培养板上孵育 2 4h ,加入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C(MMC)作用 2h ,用MTT比色法检测作用后不同时间肿瘤细胞的存活率 ,用ANNEXINⅤ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不同时间肿瘤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FN黏附的膀胱肿瘤细胞在不同浓度MMC作用 2h、12h和 2 4h后的平均存活率为 6 8.3%、4 5 .7%及 5 9.1% ,与BSA黏附的膀胱肿瘤细胞平均存活率 4 5 .0 %、2 1.3%、2 6 .6 %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FN黏附的膀胱肿瘤细胞在不同浓度MMC作用 2h和 12h后平均凋亡率分别为 1.4 %和 1.0 % ,而BSA组的细胞平均凋亡率为4 .9%和 8.2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与FN黏附后的膀胱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MMC的敏感性下降 ,细胞存活率增高 ;FN能抑制MMC引起的膀胱肿瘤细胞凋亡 ,产生药物耐受。  相似文献   

14.
15.
纤维连接蛋白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的方法对20例正常前列腺和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纤维连接蛋白(FN)进行形态学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FN主要分布于前列腺间质和腺体的基底膜,呈线网状或弥漫状分布。间质中FN的相对含量与年龄无明显相关。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间质中FN的相对含量(0.110±0.022)明显多于正常前列腺组织间质中的FN相对含量(0.086±0.027,P<0.01),而且FN的含量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间质的增生程度密切相关。提示FN在前列腺良性增生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尿液纤维连接蛋白糖链结构在膀胱癌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诊断膀胱癌的检测新方法。方法收集8例膀胱癌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正常)尿液标本16份,提纯纤维连接蛋白(Fn),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凝集素作探针,连接到已固定在膜上的Fn糖链,检测已结合的HRP代表Fn糖链与凝集素的结合力,增强化学发光法(ECL)检测已结合HRP的结合力。高效液相(HPLC)和荧光标记底物测定膀胱癌和癌旁正常组织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GnT)活力。结果用伴刀豆球蛋白凝集素(ConA)-HRP作探针时,膀胱癌尿液Fn结合力仅为正常膀胱尿液Fn的0.18,而用蔓陀罗凝集素(DSA)-HRP和麦胚凝集素(WGA)-HRP作探针时,膀胱癌组的结合力为正常组的3.34倍和3.26倍。膀胱癌患者尿液中FnN-糖链的天线数和平分型GlcNAc结构都升高。尿Fn与WGA的结合力与病理分期、分级相关。膀胱癌组织GnT-Ⅲ、Ⅳ和Ⅴ的酶活力比癌旁正常组织分别增加34.0、18.1和1.6倍。结论凝集素-HRP检测分析尿液Fn的N-糖链结构改变有可能是一种简单和精确诊断膀胱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etal fibronection,FFN)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由蜕膜分泌,对绒毛和蜕膜起到连接和粘附作用,FFN的确切作用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FFN的异常表达可见于多种产科情况中,临床上主要通过检测孕妇血浆、羊水及宫颈阴道分泌物中的FFN来评价宫颈成熟度、预测早产和临产时间等,由此可监测和提高阴道分娩的成功率,早期干预早产,降低早产率及新生儿病死率.本文就其在产科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免疫球蛋白在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5例增生性瘢痕、8例瘢痕疙瘩及7例正常皮肤用免疫组化(ABC)法进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及C4的分析。本文试图从免疫学方面探讨瘢痕形成有关的免疫性因素。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中IgG、IgA、IgM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4的分布均沿胶原纤维方向沉积,在真皮乳头层血管周围及真皮胶原纤维间,特别在瘢痕结节处,结节内胶原周边较多,在细胞内也有。IgE主要沉积在肥大细胞内,染色均较深,量较多。而正常皮肤中IgA、IgG、IgE及C4也有不同程度沉积,但染色浅淡,数量少。结果表明,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免疫球蛋白沉积均比正常皮肤含量多,染色深,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中无明显差异。这些免疫球蛋白可能是DNA-抗DNA抗体复合物,这些复合物可来自血循环或是损伤后真皮抗核抗体与表皮抗原结合而产生,说明瘢痕的形成和发展与免疫性有关。证实瘢痕发病机理中有局限性免疫反应存在,亦即机体免疫系统在瘢痕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免疫球蛋白在增生性瘢痕疙瘩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5例增生性瘢痕、8例瘢痕疙瘩及7例正常皮肤用免疫组化(ABC)法进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及C4的分析。本文试图从免疫学方面探讨瘢痕形成有关的免疫性因素。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中IgG、IgA、IgM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4的分布均沿胶原纤维方向沉积,在真皮乳头层血管周围及真皮胶原纤维间,特别在瘢痕结节处,结节内胶原周边较多,在细胞内也有。IgE主要沉积在肥大细胞内,染色均较深,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