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8年 1 1月至 1 2月 ,我们采用脑益嗪、雷公藤、氨苯砜及大剂量维生素E联合治疗 32例寒冷性多形红斑 ,取得较好疗效 ,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2例患者 ,男 1 1例 ,女 2 1例 ,年龄 8至41岁 ,病程三天至二周 ,就诊时首次发病者 2 4例 ,复发者8例。1 2 临床表现  32例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 ,符合寒冷性多形红斑诊断标准〔1〕损害对称分布于四肢远端 ,除手背外 ,也常见于掌面。皮疹表现为多形性 ,以水肿性丘疹为主 ,典型损害呈虹膜样红斑 ,中央有水疱、自觉瘙痒 ,局部温度低 ,皮肤发凉。 32例患者上述部位均有发生 4例…  相似文献   

2.
3.
寒冷性多形红斑好发于冬春季,与气候寒冷有密切关系,中医称之为"猫眼疮"、"白寒疮",多因腠理不固,风寒湿邪乘隙袭人,搏于肌肤所致.笔者于2006年12月-2007年4月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减配合微波定向照射治疗寒冷性多形红斑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频谱治疗仪治疗寒冷性多形红斑疗效观察朱小枫,王慧英,苏玮我们于1993年1月~3月应用频谱治疗仪治疗寒冷性多形红斑51例,并设对照组53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治疗组中30例进行了甲皱微循环检查,其中21例作了治疗前后微循环对照,对66例作了血冷球蛋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寒冷性荨麻疹往往反复发作,日久不愈,而常规的西药抗过敏或中药补气活血治疗奏效较慢,为提高疗效,笔者自拟“温麻汤”结合西药治疗。方法 84例临床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口服西药富马酸氯马斯汀片和西咪替丁片,B组口服中药“温麻汤”治疗,C组中西药同服。15d为1个疗程。结果 中西医结合的C组总痊愈率为80.65%,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A、B组。而复发率反比A、B组低。结论 寒冷性荨麻疹中医认为因卫阳不固、营卫失和致风寒乘虚而入,或气血虚生内寒而引起,“温麻汤”除补气活血而祛风外,加大温经散寒、解肌发表而疗效稳固,结合抗组胺西药见效快的特点,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一氯甲基萘致大疱性多形红斑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因左下肢红斑、水疱痒1周,加重2天,以接触性皮炎收入院。患者于1周前在工作中左下肢接触一氯甲基萘液体,15min后在接触部位出现红斑,以后红斑不断扩大,在红斑上出现了水痘和大疱,并在同侧的下肢及未接触甲基萘的双股、右肩、双手及双臂出现新的红斑、水泡和大疱,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体检:一般情况可,体温37.5℃,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等未见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6岁。2005年3月30日右侧腰骶部疼痛,且出现红斑、片状匠疱疹、水疱,以“带状疱疹”内服阿昔洛韦片、肌注维生素B。静滴先锋霉素IV(具体方法用量不详)等治疗,皮疹好转,部分结痂。同年4月7日原皮疹尚未痊愈之际,突感全身不适,发热,耶7.6℃,膝踝关节疼痛,相继面部、上眼睑、睑缘及上下口唇出现丘疱疹、小水疱。背部和四肢散在分布水肿性红斑丘疹及大小不一水疱,踝关节周围夹杂有紫癜样皮疹,轻痒,以“多形红斑”收住院。否认药敏史。  相似文献   

8.
报道1例以单侧上肢反复出现红斑、疼痛为临床表现的红斑性肢痛症,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达到治愈.  相似文献   

9.
10.
注射流感疫苗致重症多形红斑性药疹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8岁。全身皮肤瘙痒起皮疹,口腔、生殖器糜烂3天。发病前1天皮下注射流感疫苗1支(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3213-1),次日出现皮肤瘙痒,起红斑、水疱,口腔、生殖器黏膜起水疱,第3天全身皮疹增多,黏膜水疱糜烂,不能进食,伴低热乏力。“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0余年,无药物过敏史。体检:T37.4℃,BP16/13kPa,结膜、咽部  相似文献   

11.
我科门诊自2000年11月~2002年12月对麻黄桂枝各半汤并斯特林、卡介苗素治疗寒冷性荨麻疹进行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重型渗出性多形红斑是一种发病急的严重病症,皮肤粘膜广泛损害,同时有内脏改变,我院近10年内收治110例,药物过敏所致者84例(76.36%),体温在39℃以上85例(77.27%),皮损以水疱大为主65例(59.10%),口腔和外阴粘膜同时损害93年(84.55%),内脏有改变104例(94.55%)。  相似文献   

13.
目的加强临床医生对多形红斑(EM)的认识,提高其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多形红斑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45例均有EM典型临床表现,男∶女发病比为1∶1.5,平均年龄35.74±22.03岁。轻症EM37(82.22%)例,重症EM8(17.78%)例。其中17例皮损组织病理示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空泡改变,真皮浅层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结论EM是一个病谱病,临床上具有特征性,去除病因,及时控制感染,重症EM早期应用足量、短程糖皮质激素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患者均为本科2000年1月~2006年7月收治病例,均符合Bastuji—Garin关于重症多形红斑的诊断依据。17例中男10例,女7例;年龄15~49岁,平均28.5岁,病程3~15天。发病前10例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13例有明确用药史;3例发病前无明显诱因。病程中出现肝损害5例,其中3例表现为转氨酶升高,2例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球蛋白升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探讨复发性多形红斑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临床资料患儿,男,9岁。因发热1周,皮疹伴腮部肿胀2天,于2013年12月27日入院。患儿1周前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4℃,伴咳嗽,2天前出现面部及躯干四肢红色斑丘疹,逐渐增多,伴瘙痒,并出现眼红,有脓性分泌物,口唇糜烂、皲裂,左侧腮部肿胀疼痛,伴脐周隐痛,无头痛、呕吐、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输液治疗无好转,遂至我院,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15岁,2周前曾有感冒病史,流涕、头痛、轻咳,口服双黄连口服液,头孢氨苄片等。10天前发现前胸起一个五分硬币大小的红色斑片,无自觉症状,未予诊治。2天前皮疹增多,胸、背、腰、腹起皮疹伴轻度瘙痒,同时发现面、颈、躯干、四肢、手足起暗红色皮疹,无明显痒感,手足胀痛。于2003年2月26日来我院诊治。  相似文献   

18.
别嘌呤醇引起药疹的报道日益多见,现将兄弟二人服用别嘌呤醇同患多形红斑型药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临床资料 患者男,76岁。因双手足大疱、糜烂伴疼痛2周入院,患者因慢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肺心病服用沐舒坦30mg,bid,博利康尼2.5mg,bid,50天后手足出现红斑、丘疹、水疱。  相似文献   

20.
药源性重症多形红斑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分析药源性重症多形红斑的临床资料、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药物所致的重症多形红斑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致病药物以别嘌醇和卡马西平多见。患者除有皮肤损害外,还伴有黏膜损害,50%的患者有肝、肾受累。18例患者均采用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4例患者给予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除2例患者因肾衰及消化道出血致死外,其余患者均治愈。结论:及早采用中至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对促进皮损愈合、缩短病程有帮助,对病情难以控制的患者可早期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