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未病"思想源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之论。其后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治未病",中医中药在疾病的预防与已病防变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从"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重点转变的"前移战略",吴仪副总理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倡导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使"治未病"在新形势下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2.
<正>张仲景除了众所周知的辨证施治方面的贡献以外,还继承了《黄帝内经》关于食养食疗的理论,包括"上工治未病"的观念以及《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  相似文献   

3.
介绍范忠泽教授以"治未病"思想论治胃癌的临床经验。认为胃癌是由脾胃虚弱,湿邪、气滞、热毒郁胃所致,本虚标实是其主要病机,治疗宜益气补脾、燥湿理气、清热解毒;临床注重辨病与辨证结合,颇有良效。  相似文献   

4.
陈瑞芳  杨秋菊 《新中医》2014,46(12):22-23
<正>劳绍贤教授出身"劳九芝堂"医药世家,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临床中融古贯今,辨病辨证结合,临床经验丰富。劳教授专于内科脾胃病,业内素有"南劳北周"之誉,在中医脾胃学说研究方面成绩显著。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调治脾胃是养生防病、治病防变、促进康复的关键环节,劳教授于诊疗过程中处处皆体现"顾护脾胃"之思想。笔者从事中医治未病工作10余年,有幸侍诊劳教授左右,蒙受教诲,现将其诊治脾胃病所体现的"治未病"思想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未病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文中记载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治未病指导思想,倡导无病先防,重在预防。通过养生来预防疾病,养成良好的饮食、作息、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掌握必要的保健知识,定期进行体检,防病于未然。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未病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文中记载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治未病指导思想,倡导无病先防,重在预防。通过养生来预防疾病,养成良好的饮食、作息、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掌握必要的保健知识,定期进行体检,防病于未然。  相似文献   

7.
靳萱  宋丽 《四川中医》2012,(12):38-40
《饮膳正要》自问世以来就以我国现存的首部营养和食疗学专著著称。作者因其在元朝特殊的社会地位、特殊的工作性质、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从而撰著并使其流芳百世。《饮膳正要》又是一部养生学著作,本文就从两方面论述《饮膳正要》的养生思想,一是调顺四时、调摄精神、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作适度等预防疾病的思想;二是治疗疾病以食疗为主,提倡选用无毒、补益的药物原则,以脏补脏,以糖治病,以茶保健。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患病率及病死率逐渐增长。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管理能够延缓病情进展,减少急性加重的发作频率。范发才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开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建议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戒烟、锻炼、进行穴位敷贴等达到“未病先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以实为主,治以二陈汤加减,并结合岭南特色药材达到“既病防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危险窗证候以虚实夹杂证为主,予金水六君煎加减巩固疗效达到“瘥后防复”。  相似文献   

9.
张建忠 《光明中医》2009,24(2):342-342
目前,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保健药品的销量越来越大,所以,合理使用保健药物,防止和某些药物产生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本文就保健药物的应用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食疗发展的现状分析,得出建立食材学的必要性,其所依托的中医理论基础——体质学及治末病思想,其服务领域为作为食疗学的基础学科,加强食材性能理论研究,促进传统医学的发展并发挥其优势。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6,(1):57-58
系统总结邵荣世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认为本病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病因为正气不足,感受外邪,饮食不节,内伤七情,导致胃肠纳运失职。其发病根本在于脾虚不运。辨证分为大肠湿热证、寒湿蕴肠证、脾胃虚弱证、脾肾阳虚证、脾虚肝郁证、脾虚湿热证六型。标实为主者,予清热化湿、温化寒湿、清热凉血解毒、消积导滞、活血祛瘀等以祛标实。本虚为主者,予益气健脾、补脾益肾等法,以固本虚。对虚实夹杂证可先祛邪后安正,或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2.
论中医学中的"治未病"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医理论的重要思想之一,其内涵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调摄情志;顺应四时等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既病之后则应尽早诊治和先安未受邪之地,以防疾病加重或传变。  相似文献   

13.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本文首先分析未病本旨,然后阐明未病的3种状态,即无疾之身、隐而未发、发而未传;探讨治未病的渊源,进而从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等5个层面剖析了治未病的内涵,为进一步研究和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张卫帅  李良  刘涵 《光明中医》2023,(16):3116-3118
目前国内糖尿病前期患者存在基数大且转变为糖尿病比例高的情况,多数患者最初发现血糖升高时无明显不适并且舌脉如常,李良主任认为糖尿病前期患者存在一个“无症状期”,此时应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理念的优势,以健脾为主配合滋阴清热,防止疾病传变,对糖尿病前期已有理化检查指标异常而无临床症状时如何辨证治疗作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治未病"是中医理论的重要思想之一,其内涵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调摄情志、顺应四时等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本文就其在中医皮肤科中的防治意义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6.
邵荣世教授擅长脾胃疾病及内科杂病的诊治,在运用膏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谨察阴阳,以平为期;重视脾胃,善调升降;重治未病,倡导食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7.
食疗古今谈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未病"思想始见于《黄帝内经》,是中医预防治疗学的特色和优势。将"治未病"思想贯穿于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能够显著降低高血压病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改善临床症状。具体表现为:未病先防,防止高血压病的发生;有病早治,防止高血压病的发展;既病防变,防止高血压病并发症;瘥后防复,防止高血压病的反复。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医妇科名家夏桂成教授在50余年的临证实践中业已形成治未病的医学思想,他深入研究易经、阴阳五行、六十甲子、五运六气、子午流注等中国文化,阐述中医的天人观、整体论,首创以复杂系统的观点诠释女性的周期节律、生殖节律,从而形成中医妇科治未病的理论,为中医妇科学的治未病奠定了基础.文就夏桂成妇科治未病的医学思想,从太极八卦、六十甲子、五运六气、子午流注等对妇科疾病的方面作一阐扬.  相似文献   

20.
民俗中的保健方法与治未病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传统民间习俗中有许多有益身心健康的医药卫生民俗,与中医的"治未病"思想相吻合,主要体现在祛邪防病和强身抗病方面。具体的习俗有对动植物的崇拜、日常起居习惯、饮食选择以及传统体育活动等。这些民俗中的精华部分值得深入研究和挖掘,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